八年级数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85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总4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3页习题答案1. 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 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 BC (2) ∠DAC ∠BAC (3)∠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丢AB.CE可得.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 又DF//AB,所以∠DAB=∠2. 所以∠1=∠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练习答案1.解:因为∠CBD=∠CAD+∠ACB,所以∠ACB=∠CBD-∠CAD=45°-30°=15°.2.解:在△ACD中,∠D+∠DAC+∠DCA=180°,在△ABC中,∠B+∠BAC+∠BCA=180°,所以∠D+∠DAC+∠DCA+∠B+∠BAC+∠BCA=∠D+∠B+ ∠BAD+∠BCD=180°+180°=360°.所以40°+40°+150°+∠BCD= 360°. 所以∠BCD=13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页练习答案1.解:∠ACD=∠B.理由:因为CD⊥AB,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BDC=90°,所以∠B+∠BCD=90°,又因为∠ACB= 90°,所以∠ACD+∠BCD=∠ACB=90°,所以∠ACD=∠B(同角的余角相等).2.解:△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因为∠C=90。
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练习题参考及答案篇1: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练习题参考及答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练习题参考及答案1.(甘肃兰州)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2010安徽芜湖)已知x1、x2为方程x2+3x+1=0的.两实根,则x12+8x2+20=__________.【答案】-13.(2010江苏南通)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个根,2x1(x22+5x2-3)+a=2,则a=▲.【答案】84.(2010四川眉山)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2010江苏无锡)方程的解是▲.【答案】6.(2010江苏连云港)若关于x的方程x2-mx+3=0有实数根,则m的值可以为___________.(任意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值即可)【答案】7.(2010湖北荆门)如果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a<1且a≠08.(2010湖北鄂州)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实数根,则代数式(α-3)(β-3)=.【答案】-69.(2010四川绵阳)若实数m满足m2-m+1=0,则m4+m-4=.【答案】6210.(2010云南玉溪)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两根分别是x1,x2,则x1+x2等于a.5b.6c.-5d.-6【答案】a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练习题参考及答案,希望大家及时注意并了解相关动态篇2: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题一。
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ad∥bcb、ab=cd,ab∥cdc、ab∥cd,ad∥bcd、ab=cd,ad=bc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4b.5c.6d.73.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a.(0,2)b.(2,0)c.(4,0)d.(0,-2)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点(2,-6),则它的解析式是 .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等于其外角之和的3倍,则该多边形是一个多边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3B. -5C. √2D. 0.375答案:C2.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它们的和是:A. 0B. 1C. -1D. 2答案:A3.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A. -2B. 1/2C. -1/2D. 0答案:A4.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矩形B. 正方形C. 梯形D. 菱形答案:C5. 已知 a = 3, b = 4, 则 a² + b²的值是:A. 25B. 16C. 9D. 20答案:A二、填空题1. 2 × (-3) = _______答案:-62. 5² = _______答案:253. 0.375 表示的分数为 _______ 答案:3/84. 若 a:b = 4:3,则 b:a = _______答案:3:45.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_______ 答案:-8三、解答题1. 解方程:2x - 5 = 3答案:x = 42. 已知 a = 3, b = 4,求 a² + b²答案:253. 计算:(-3) × (-2) + 4 - √2答案:6 + 4 - √24. 画出下列图形: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形答案:见附图5.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求这个数。
答案:这个数是9。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认真做⼋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就⼀定能成功!⼩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家有帮助!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第41页练习 1.证明:∵ AB⊥BC,AD⊥DC,垂⾜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 ,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 DE.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习题12.2 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证明: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 4.证明:∵∠ABD+∠3=180°, ∠ABC+∠4=180°, ⼜∠3=∠4, ∴∠ABD=∠ABC(等⾓的补⾓相等). 在△ABD和△ABC中, ∴△ABD≌△ABC(ASA). ∴AC=AD. 5.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AAS). ∴AB=CD. 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 所以△ADC≌△BEC(AAS). 所以AD=BE. 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 HL). ∴BD=CD. (2)∵Rt△ABD≌ Rt△ACD, ∴∠BAD=∠CAD. 8.证明:∵AC⊥CB,DB⊥CB, ∴∠ACB=∠DBC=90°. ∴△ACB和△DBC是直⾓三⾓形.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 ∴∠ABC=∠DCB(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ABD=∠ACD(等⾓的余⾓相等). 9.证明:∵BE=CF, ∴BE+EC=C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10.证明:在△AOD和△COB中. ∴△AOD≌△COB(SAS).(6分) ∴∠A=∠C.(7分) 11.证明:∵AB//ED,AC//FD, ∴∠B=∠E,∠ACB=∠DFE. ⼜∵FB=CE,∴FB+FC=CE+FC,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AB=DE,AC=D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2.解:AE=CE. 证明如下:∵FC//AB, ∴∠F=∠ADE,∠FCE=∠A. 在△CEF和△AED中, ∴△CEF≌△AED(AAS). ∴ AE=CE(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3.解:△ABD≌△ACD,△ABE≌△ACE,△EBD≌△E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E= ∠CAE.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D=CD, 在△EBD和△ECD中, :.△EBD≌△ECD(SSS).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三) 习题12.3 1.解:∵PM⊥OA,PN⊥OB,∴∠OMP=∠ONP=90°.在Rt△OPM和Rt△ONP中,∴Rt△OMP≌Rt△ONP(HL). ∴PM=PN(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 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分别为E,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 ∴EB=FC(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 ∵∠DOB=∠EOC,OB=OC, ∴△DOB≌△EOC ∴OD= OE. ∴AO是∠BAC的平分线. ∴∠1=∠2. 4.证明:如图12 -3-26所⽰,作DM⊥PE于M,DN⊥PF于N,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PE//AB,PF∥AC, ∴∠1=∠3,∠2=∠4. ∴∠3 =∠4. ∴PD是∠EPF的平分线, ⼜∵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 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 ∴PD=PE,∠OPD=∠OPE. ∴∠DPF=∠EPF.在△DPF和△EPF中, ∴△DPF≌△EPF(SAS). ∴DF=E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6.解:AD与EF垂直. 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 ∴∠ADE=∠ADF.在△GDE和△GDF中, ∴△GDF≌△GDF(SAS). ∴∠DGE=∠DGF.⼜∵∠DGE+∠DGF=180°,∴∠DGE=∠DGF=90°,∴AD⊥EF. 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 ∵∠B=∠C= 90°, ∴EC⊥CD,EB⊥AB. ∵DE平分∠ADC, ∴EF=EC. ⼜∵E是BC的中点, ∴EC=EB. ∴EF=EB. ∵EF⊥AD,EB⊥AB, ∴AE是∠DAB的平分线,。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方程2x - 3 = 7的解为x,则x的值为()A. 5B. 2C. 1D. 02. 下列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1D. 0.1010010001……3. 在△ABC中,若∠A=60°,∠B=45°,则∠C的度数为()A. 75°B. 90°C. 105°D. 120°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 b,则a² > b²B. 若a² > b²,则a > bC. 若a² = b²,则a = bD. 若a² = b²,则a = b或a = -b5. 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 y = 2x + 3B. y = x² - 2x + 1C. y = x³ + 2x² + xD. y = 3x - 46. 若x + y = 5,x - y = 1,则x的值为()A. 3B. 2C. 4D. 57. 下列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是()A. y = 2xB. y = -3xC. y = 0.5xD. y = -0.5x8.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 a² - b² = (a + b)(a - b)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C.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D.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9. 若函数y = kx²在第一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 k > 0B. k < 0C. k ≠ 0D. k ≥ 010. 下列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是()A. -3B. -2C. 1D. 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a + b = 5,a - b = 1,则ab的值为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一、第一章实数1. 课前练习(1) 有理数的范围是整数、分数及其运算结果。
(2)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数。
(3) 小数除了有限小数外,还有无限小数,无限小数有循环小数和非循环小数两种。
(4) √2、π、e等都是无理数。
2. 课后作业(1)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及其运算结果,如4、-5/6、√16等。
(2) 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数,如√2、π、e等。
(3) 有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有限的小数,如0.5、-3.25等。
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出现了一定规律循环的小数,如0.3(3)、0.25(25)等。
(4) 在实数轴上,0与正数、负数之间是有间隔的。
(5) 非负有理数和非负无理数都可以表示为不小于0的数,但有理数可以表示为x=a或a<x<b,而无理数不能表示为这样的形式。
3. 拓广探究(1) 设a是正整数,b是不为1的正整数,证明:如果a可整除b,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b的约数。
证:设d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因为a可整除b,所以a=k×b,其中k是正整数。
如果d≠b,那么d是b的真因数,d也是a的因数,这与d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矛盾。
所以d=b,即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b的约数。
(2) 设x和y都是有理数,证明:x+y和x-y都是有理数。
证:因为x和y都是有理数,所以可以表示为x=a/b,y=c/d,其中a、b、c、d都是整数。
则x+y=a/b+c/d=(ad+bc)/bd,其中ad+bc、bd都是整数,所以x+y也是有理数。
同理,x-y=a/b-c/d=(ad-bc)/bd,其中ad-bc、bd都是整数,所以x-y也是有理数。
(3) 设x和y都是无理数,是否有必要证明x+y和x-y都是无理数?答:不必要。
因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运算结果都是无理数,所以x+y和x-y一定都是无理数。
二、第二章代数式1. 课前练习(1) 代数式是由常数、变量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导语】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新⼈教版【三篇】,供⼤家学习参考。
第2章2.1第1课时三⾓形的有关概念答案 课前预习 ⼀、直线;⾸尾 三、1、等腰三⾓形 2、相等 四、⼤于 课堂探究 【例1】思路导引答案: 1、1 2、2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B 【例2】思路导引答案: 1、2;8 2、4、6;C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B 课堂训练 1~2:A;B 3、2或3或4 4、11或13 5、解:(1)设第三边的长为xcm, 由三⾓形的三边关系得9-4 (2)由(1)知5 所以第三边长可以是6cm,8cm,10cm,12cm. (3)第三边长为6cm时周长最⼩,第三边长为12cm时周长, 所以周长的取值范围是⼤于等于19cm,⼩于等于25cm. 课后提升 12345 BBBAB 6、24 7、6;△ABD,△ADE,△AEC,△ABE,△ADC,△ABC 8、2cm;5cm;5cm 9,解:∵四边形ABCD是长⽅形且CE⊥BD于点E, ∴∠BAD,∠BCD,∠BEC,∠CED是直⾓,并且是三⾓形的⼀个内⾓. (1)直⾓三⾓形有:△ABD、△BCD、△BCE、△CDE. (2)易找锐⾓三⾓形:△ABE,钝⾓三⾓形:△ADE. 10、解:(1)由三⾓形三边关系得 5-2 因为AB为奇数, 所以AB=5, 所以周长为5+5+2=12、 (2)由(1)知三⾓形三边长分别为5,5,2,所以此三⾓形为等腰三⾓形. 第2章2.1第2课时三⾓形的⾼、中线、⾓平分线答案 课前预习 ⼀、⊥;CD;BC;∠2;∠BAC ⼆、中线 课堂探究 【例1】思路导引答案: 1、90 2、ABC;AB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A 【例2】思路导引答案: 1、线段 2、线段;⾓;90° 解:(1)CEB;C (2)∠DAC;∠BAC (3)∠AFC;90° (4)3 变式训练2-1:A 变式训练2-2: 解:(1)S△ABC=1/2AC•BC=1/2×3×4=6(cm²). (2)∵1/2AB•CD=SABC,∴1/2×5×CD=6,∴CD=12/5(cm) 课堂训练 1~3:C;B;C 4、40° 5、解:如图 (1)线段AD即为所画。
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1. 整数运算
题目:
a) 两个整数相加得到0,其中一个整数为-15,求另一个
整数是多少?
b) 三个整数相加得到-16,其中两个整数分别为-9和12,求第三个整数是多少?
答案:
a) 另一个整数为15。
b) 第三个整数为-19。
2. 百分数
把小数转换为百分数:
a) 0.25
b) 0.075
答案:
a) 0.25 转化为百分数为25%。
b) 0.075 转换为百分数为7.5%。
3. 几何图形
题目: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其中一条边长为5 cm。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5 cm × 5 cm = 25 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4 × 边长= 4 × 5 cm = 20 厘米
4. 代数方程
题目:
解方程:2x + 3 = 11
答案:
2x + 3 = 11
将3移到方程右边:
2x = 11 - 3
将2移到方程右边:
x = 8 / 2
x = 4
5. 比例
题目:
已知6个苹果的价格是30元,求10个苹果的价格。
答案:
6个苹果的价格 = 30元
1个苹果的价格 = 30元÷ 6 = 5元
10个苹果的价格 = 5元× 10 = 50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一本数学练习册包含很多章节和各种类型的问题。
希望以上的例子可以帮助您对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和全面的练习题及答案,建议您参考课本或向数学老师寻求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题:
三角形ABC的面积为48cm2,点M在边BC上且BM?BC,点N在边AC上且AN?AC,求三角形AMN的面积。
答案:三角形AMN的面积=S(AMN)=1/2BMCN=1/2×4×12=24 cm2
第二题:
若x+y=5, 则y+3x的最大值为?
答案:由于x+y=5,所以y=5-x,故y+3x=5+2x,当x=5/2时,y+3x的最大值
=5+2*5/2=7.5。
第三题:
已知集合A={1,2,3,4},B={2,4,5,6},求A∩B的补集。
答案:A∩B={2,4},补集A∪B={1,3,5,6}.
第四题:已知全集U={1,2,3,4,5,6,7,8},集合M={2,4,6,8},求M'。
答案:M'={M全部元素的补集,即M'={1,3,5,7}。
第五题:已知全集U={1,2,3,4,5,6,7,8,9,10},集合A={2,4,6,8},集合B={1,3,5},求(A∩B)'。
答案:(A∩B)'={A∩B全部元素的补集,即(A∩B)'={7,9,10}.
以上就是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这些习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集合运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能力以及等式消除的能力,解决这些题首先要熟练掌握集合运算,了解集合的定义以及各个集合之间怎样进行交差并和补集运算,然后要用简单的数学运算,确定出问题中的未知量,最后结合定义给出答案。
一、填空题1、已知方程,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为:.2、已知方程3x+5y-3=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3、是方程组的解,则2m+n= .4、若是方程的解,则(m+n)2008的值是__________.5、若方程组中的x与y 互为相反数,则a = .6、如果关于的方程与方程是同解方程,则= .7、34个同学到某地春游,用100元钱去买快餐,每人一份.该地的快餐有两种,3元一份和2.5元一份.如果你是生活委员,3元一份的最多能买份.8、若一次函数与的交点的坐标为(15,38),则方程组的解为 .9、若方程4x m﹣n﹣5y m+n﹦6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10、已知(x-2)2+│2x-3y+5│=0,则x=__________,y=___________.11、若+ (y +1)2 = 0, 则xy = .二、选择题12、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3x-2y=4z B.6xy+9=0C.+4y=6D.4x =13、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 .xy=2.B .x+y+z=8.C.+3y=5. D.2x+3y=0.14、下列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B、C、D、15、若是方程的解,则a的取值是( ).A. 5 B.-5 C.2 D.116、二元一次方程x+2y=10的所有正整数解有()A、1个B、2个C、3个 D、4个17、已知=2,y=-3是二元一次方程5+my+2=0的解,则m的值为()A. 4B. -4C.D. -18、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有()A、1组B、2组C、3组 D、4组19、下列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 B.C. D.20、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 B.C. D.21、已知x=2,y=-3是二元一次方程5x+my+2=0的解,则m的值为()A.4B.-4 C. D.-22、方程有一组解是,则的值是().(A)1 (B)—1 (C)0 (D)2.23、某校初一(一)班学生到操场观看“抗震救灾”义演,若每条长凳坐5人,则少10条长凳;若每条长凳坐6人,则又多余2条长凳。
八年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WB2012.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D
C
D
A
A
B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2
12.24 13.AC=BD 或 ∠ABC=90°或OA=OB 等.
14.26 15.8 16.(5,-1)
三、解答题
17.(4分)解:
3
6323335=-+=原式
18.解:①×3,得 369-=+y x ③
②×2,得 1664=-y x ④ ③+④,得 1313=x
1=x 把1=x 代入②,得 2-=y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
⎨⎧-==21
y x
19.⑴)7,2(A ;)5,6(C (2分) ⑵平移后的△A 1B 1C 1如图所示。
(5分)
),7(1b a M - (6分)
20.解:⑴李明同学总成绩为:83%5088%4080%1070=⨯+⨯+⨯(分)(2分) ⑵由题知:83%50%4075%1080=+⨯+⨯x
解得:90=x (5分)
A
B C
O x
y
A 1
B 1
C 1
故,赵亮同学要同李明同学总成绩持平,他的普通话成绩应达90分。
(6分) 21.解:设A 饮料生产了x 瓶,B 饮料生产了y 瓶 (1分) 依题意,得:⎩⎨
⎧=+=+270
32100
y x y x (4分)
解得⎩
⎨
⎧==7030
y x (7分)
故,该厂生产A 饮料30瓶,B 饮料70瓶。
(8分) 22.解:BE=DF (2分) 理由如下:∵□ABCD ∴AB=CD,AB ∥CD ∴∠ABE=∠CDF ∵∠BAE=∠DCF
∴△ABE ≌△CDF (ASA) (5分) ∴BE=DF (6分) 23.解:①由题知,一次函数b kx y +=图象经过点(1,3)和(4,6)
则⎩
⎨⎧=+=+643b k b k (2分)
解得 ⎩⎨
⎧==2
1
b k (4分)
②如图示 (6分) ③与y 轴交点坐标是(0,2) (7分) ④当x 2-=时,0=y ; (8分)
x
y
O
⑤当x 2->时,0>y ; (9分)
24解:⑴四边形ABEF 是菱形。
(1分) 理由如下: ∵□ABCD ∴AD ∥BC ∵EF ∥AB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2分)
∴∠B=∠AFE ∵AE 平分∠BAD ∴∠BAE=∠DAE ∵AE=AE
∴△ABE ≌△AFE (AAS)
∴AB=AF (4分)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EF 是菱形 (5分) ⑵四边形AECD 是等腰梯形。
(6分) 理由如下: ∵□ABCD
∴∠D=∠B=60°AD ∥BC ∴∠BAD=120° ∵AE 平分∠BAD
∴∠BAE=∠DAE=60°=∠D (7分) ∵四边形AECD 是梯形
∴梯形AECD 是等腰梯形 (8分) (其它证法正确,按步骤得分)
A
B
C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