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投壶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礼记《投壶第四十》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礼记《投壶第四十》原文及赏析【导语】:【经文】投壶之礼①:主人奉矢②,司射奉中③,使人执壶。
投壶作者:刘锡荣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35期昔年,我曾经在琉璃厂看到一尊投壶,错金银的饕餮纹饰,精美至极,质为青铜,高约尺余,直颈两耳,圆形簋足,底处阴刻“长乐”二字,真正汉代篆书体,或为汉代长安长乐官之物?友人曾经自欧洲拍得投壶一尊,皮色深栗,高亦尺许,龙纹满功,龙首呈三角冲上,龙尾婉约如螭尾盘旋。
龙脊上徽凸连珠,尤为沉坠,质青铜而略红,工艺极为精妙,当为宋、元皇家之物。
投壶,射之细也投壶,原本不是游戏,是国家的礼仪。
《左传》记载:晋昭公大宴诸国君王,举行投壶盛仪。
壶中满盛红小豆,使箭不能跃出,每投一次,不得重复,可以轮回。
这里所描述的情景,明确指出是为国礼。
投壶的发端最早应是东周与春秋左近出现,源流本为“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
自然,最早投壶不是游戏,是诸侯国间的国家礼仪。
投壶成为游戏,是战国后期才开始的,彼时已是相当兴盛了。
那时节,诸侯列国之间的国事外交,宴饮宾客,通常作为礼仪和尊敬,须请来宾射箭,来宾不能推辞。
当时,射箭为成年男子的基本技艺,以不会为耻。
久之,不会者多了,倘若有病者,亦是不能。
例如赵国的蔺相如,手无缚鸡之力,焉能施射箭之礼?也就只得改为以手投掷。
手来投掷,箭镞何用?所以后来投壶之箭,无镞。
于是就有了“投壶”之戏。
此等游戏,圈子很小,古代仅在皇家燕宴,士大夫、文人们宴饮或雅集之际。
人们从容安详,讲究礼仪,吟咏诗文,款款戏耍,是一种极有修养的贵族游戏。
人们站在距“壶”一定距离之处,一手拿了一支无镞之箭,投向“壶”口,以矢投入“壶”口之内者为胜,两侧耳口次之,亦可三矢齐发,全部投入口耳,称为“写字”。
可以人各一次,亦可每人多支,投完换人,多次循环,以投入最多者为胜,输者或罚酒,或作诗句,类似酒令。
后来,士大夫们、文人们、黎民百姓们,也都喜欢。
唐宋元明清,历代在上元节(元宵节)时,也有作为公众场所的博彩游戏。
此例一直沿袭到现今,在江南许多地方,在游乐场中,都能看到。
投壶第四十投壶第四十【题解】投壶是古代的一种游戏,与射箭相类似。
古时候,主人宴请宾客,为了尽兴,或比赛射箭,或比赛投壶,以决胜负。
负者饮以罚酒。
这比后世的酒令、猜枚似乎显得高雅。
本篇为逸礼之一,其文体仿《仪礼》。
孔颖达说,从篇首至“正爵既行,请彻马”是经,是正篇;其后才是卜己者之言”。
《大戴礼》也有《投壶》篇,较本篇完好,可以对照来看。
但是本篇也有为《大戴礼》所不载者,例如鲁、薛二国击鼓击覃的乐谱就是。
【原文】投壶之礼:主人奉矢①,司射奉中②,使人执壶③。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④,请以乐宾。
”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⑤,又重以乐,敢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⑥。
”宾曰:“某既赐矣⑦,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宾再拜受,主人般还⑧,曰:“辟⑧。
”主人昨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
”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
退反位,揖宾就筵。
【注释】①奉:通“捧”。
矢:形似筷子,以木为之,无羽、锨之属,与射箭所用之矢不同。
因投壶与射箭相类,故也叫做矢。
②司射:投壶礼的主持者。
中:盛算器。
算即射筹,是用来记投中次数的筹码。
中,用木刻制,形似伏兽,背上开有孔以插放筹码。
简言之,中即投壶计分器。
③壶:是一种嘴小颈长肚大的壶。
下文有说明。
④某有枉矢哨壶:“某”,用来称代“我”或说话人的名字。
表谦让。
郑玄说:“枉、哨(qiao峭),不正魏,为谦辞。
”了⑤某既赐矣:《大戴礼》无此四字,考之上下文,疑衍。
⑥敢固以请:《大戴礼》无“固”字。
王树楠认为不应有。
⑦某既赐矣:疑“既”下脱“受”字。
⑧般还(panxuan盘旋):转身回避貌。
⑨辟:通“避”。
【译文】投壶之礼的做法是:宴席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主人立在昨阶上,手中捧着矢;司射立在西阶上,手中捧着中;主人又派个下人捧着壶,也是立在西阶上,靠近宾客之处。
主人邀请说:“我有歪歪扭扭的矢和歪嘴歪脖的壶,希望用来娱乐宾客。
源于射礼的酒令⽂化·投壶投壶是古代⼠⼤夫宴饮时做的⼀种投掷游戏,⽽且也是古代宴会上的⼀种礼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就是请客⼈射箭。
那时,成年男⼦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请客⼈射箭,客⼈是不能推辞的。
后来,有的客⼈确实不会射箭,就⽤箭投酒壶代替。
久⽽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种游戏。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者倾向于内⼼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由于投壶活动是⼀种分输赢、决胜负的游戏,所以在古时,这项礼制或娱乐往往会渗⼊⼀些政治⽃争的⾊彩。
《左传·昭公⼗⼆年》记载:公元前531年,晋昭公即位,齐景公、卫灵公、郑简公前去祝贺。
晋昭公设宴,席间举⾏投壶游戏。
晋昭公先投,晋⾂荀吴致辞说:“有酒如淮⽔滔滔,有⾁如⽔中⼩岛。
我们国君若⼀箭投中,要做各国的盟主。
”晋昭公果然⼀投⽽中。
齐景公很不⾼兴,因为齐国也是⼀个⼤国,岂能屈尊晋国之下,便在投壶前⾃⼰致辞说:“有酒如渑⽔流长,有⾁如堆成⼭岗。
我若⼀箭投中,要替代贵国盛强。
”随后也⼀投⽽中。
这庆贺宴会竟成了剑拔弩张的“鸿门宴”。
秦汉以后,它在⼠⼤夫阶层中盛⾏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助兴。
在史书《西京杂记》中载:“武帝时,郭舍⼈善投壶,以⽵代⽮不⽤棘也。
”在河南南阳汉画馆中珍藏着⼀块刻有投壶场景的画像⽯。
汉·投壶画像⽯这块投壶画像⽯刻40×130厘⽶,采⽤了简洁的⼿法,就把投壶这⼀⽣动情景描画得惟妙惟肖。
画像中部⼀壶⼀酒樽,壶内有两⽮,樽内有勺,在⿎乐声中,宾主⼆⼈正抱⽮投壶。
投⼊壶中的为胜,投不中者为输,对输者要进⾏罚酒,由旁边的司射裁判。
图左那个彪形⼤汉、似已服输饮酒过量,醉醺醺的软瘫地坐着,⾯部表情难受⽽被⼈搀扶离席,中间的⼆⼈跪坐两旁,⼀⼿怀抱数只⽮,⼀⼿执⼀只⽮,以壶⼝为⽬标,全神贯注,⽤⽮投⼊。
投壶之礼投壶之礼!投壶是古代⼠⼤夫宴饮时做的⼀种投掷游戏,是⼀种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
投壶既是⼀种礼仪,⼜是⼀种游戏。
《礼记》、《⼤戴礼记》都有《投壶》篇专门记述。
投壶礼举⾏时,宾主双⽅轮流以⽆镞之⽮投于壶中,每⼈四⽮,多中者为胜,负⽅饮酒作罚。
《左传·昭公⼗⼆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穆⼦相,投壶。
”在两国诸侯宴饮中也举⾏投壶,可见,投壶在春秋时代已成为⼀种正规礼仪。
投壶源⾃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
”⼜司马光《投壶新格》云:“其始必于燕饮之间,谋以乐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
”由此可知,投壶是由于场地因素或个⼈因素的限制不能举⾏射礼⽽采取的权宜之计。
因此投壶与射礼在仪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者都以司射为仪式的主持者,⼆者都⽤《狸⾸》为节等等。
作为礼仪的⼀种,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修⾝的礼义,正如清徐⼠恺《投壶仪节》云:“投壶乃射礼之变也。
投壶之礼,需将箭⽮的端⾸掷⼊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抢先连投者投⼊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
【【【相关阅读:射礼的内蕴】】】投壶的程序1.宾主就位。
宾主于各⾃席位上。
投壶之礼开始。
2.三请三让。
主⼈奉⽮到宾⾯前。
主⼈请⽈:“某有枉⽮哨壶,请乐宾。
”宾⽈:“⼦有旨酒嘉肴,⼜重以乐,敢辞。
”主⼈⽈:“枉⽮哨壶,不⾜辞也,敢以请。
”宾⽈:“某赐旨酒嘉肴,⼜重以乐,敢固辞。
”主⼈⽈:“枉⽮哨壶,不⾜辞也,敢固以请。
”宾对⽈:“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向主⼈⾏拜礼,接受主⼈奉上的四只⽮。
主⼈答拜。
宾主相互⾏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对壶所在的席之⽅位,做好投壶准备。
3.进壶。
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的席⼦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半),分别正对宾与主⼈。
返回司射席位。
向宾主宣布⽐赛规则,即投壶之礼,再令乐⼯奏《狸⾸》。
⽐赛开始。
《狸⾸》,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
《大戴礼记·投壶》蕴含的儒家思想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运动表现出重视以社会伦理道德为旨归,重视阶级差等,重过程轻结果、重和谐否竞争的倾向。
射礼作为古代六艺之一,被儒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投壶作为筵席边的射礼,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
因此投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整个过程都能解读出儒家思想。
关键字:儒家思想;投壶;影响《大戴礼记》,亦名《大戴礼》、《大戴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汇编。
其《投壶》篇记载大夫士与宾客燕饮之时用投壶以乐宾的礼仪。
投壶与射为类,于五礼宜属嘉礼。
古代体育运动中蕴含儒家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射礼。
儒家倡导礼射,射艺在周代社会,被纳入到六艺的范畴之中,作为礼乐制度表现形式的射礼,充分体现了以“仁”为根本的社会道德伦理内涵。
我们从很多礼射过程中的礼仪规则中可探究出儒家思想对投壶的影响。
一.谦恭有礼在儒家看来,谦恭是每一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对人处事的道德要义。
按照儒家的伦理观,谦在己,恭对人。
谦恭必须真心诚意,尊人卑己,自厚宽人,克己正身,不自为大。
礼让规范,旨在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恭敬、谦让。
受儒家这一伦理思想的影响,投壶中非常讲究谦让。
投壶开始之前宾与主人“三请三辞”与投壶过程中的谦辞充分体现这一点。
(一)三请三辞一请: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
”一辞:宾曰:“子有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辞。
”二请: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
”二辞: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
”三请: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同意: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投壶义》载:“主人三请不怠,宾三辞不烦,尊礼重乐之义也。
尊礼则敬矣,重乐則和矣,敬以和,故上下能相亲也。
君子之所异乎人者,其惟易事而难说乎?不亵其接,所以致难悦也。
投壶——古代寓教于乐的博戏王建玲(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员)藏品鉴析摘要:投壶是古代的一种博戏。
从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有着教化的作用;又因其简化了射礼,降低了习射难度,可在宴饮时进行,参与者日众,故娱乐性凸现。
投壶将“教”与“乐”融为一体,是对古代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极好诠释。
它成为儒士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会时尚。
在其发展的两千年中,形成了完整的“投壶礼”,投壶技艺也被纳入“庙堂礼乐”之中。
它“寓教于乐”的特性使它绵延两千年之久,也正是由于它“寓教于乐”功能的丧失,使得它日渐衰落,最终为现代体育所替代。
关键词:投壶寓教于乐博戏投壶为中国古代博戏的一种,是士大夫饮酒助兴时进行的投掷游戏。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才艺之礼也。
”可见,投壶自产生时就具有了两种属性:一为礼仪,一为游戏。
说它是礼仪,因为其从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有着教化的作用。
正像《礼记·射义》所说:“射者,仁之道也。
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投壶源于射、射寓于仁,古代常将投壶与礼仪仁道相提并论,归纳于“教”的范畴;说它是游戏,因为投壶简化了射礼的程序,降低了习射的难度,而且与之相比,还可以出现在多种场合、且有着更为活泼多样的形式、各种人等的参与,亦可归于“乐”的一类。
作为博戏的投壶将“教”与“乐”融为一体,是对古代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极好诠释。
本文试从投壶与礼的关系以及其历代的发展等方面,来说明博戏投壶寓教于乐的特点。
一、投壶与礼投壶之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起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投壶研究者争辩不休的问题。
《礼记-投壶》郑玄注:“投壶,‘射之细也’”。
投壶是从“射礼”演化而来的。
《礼记·射义》:“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有分析认为,投壶是从“大射”、“乡射”演化而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1但作为射礼的延伸,投壶最远的投掷距离不超过九尺,近的仅五尺或七尺,很显然它与古时有着习武练兵、选拔人才、见习礼乐作用的射礼已相去甚远,只能归类于射,“今此投壶,射之类。
《投壶第七十八》原文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
"宾曰:"子有旨酒嘉殽,又重以乐,敢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
"宾曰:“某赐旨酒嘉殽,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避。
"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避"。
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閒,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反位,设中,执八算。
请於宾曰:“奏投壶之令,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算,胜饮不胜。
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三马既立,庆多马。
'"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貍首,閒若一。
”太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
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宾党於右,主党於左。
卒投,司射执馀算曰:"左右卒投,请数。
”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
有胜,则司射以其算告曰:“某党贤於某党,贤若干纯。
”──奇则曰奇,钧者曰钧。
举手曰:“请胜者之弟子为不胜者酌。
”酌者曰:“诺。
”已酌、皆请举酒,当饮,皆跪奉牴曰:“赐灌。
"胜者跪曰:“敬养”。
司正曰:“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
”马各直其算上。
一马从二马,以庆。
庆礼,曰:“三马既立,请庆多马。
"宾、主人皆曰:“诺。
”正爵既行,请彻马。
周则复始,既算。
算多少,视其坐。
矢八分;堂上七扶,室中五扶,庭中九扶,算长尺二寸。
堂下司正、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童子使者皆属主党。
降揖其阼阶及乐事、皆与射同节。
壶中置小豆,为其矢跃而去也。
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无去其皮,大七分。
曾孙侯氏,今日泰射,于一张侯参之曰今日泰射,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
质参既设,执旌既载,大侯既亢,中获既置。
禮
記
投壺
投壺
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
樂賓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固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主人般還曰辟主人阼階上拜送賓般還曰辟○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司射進度壺間以二矢半反位設中東面執八筭興○請賓曰順投爲入比投不釋勝飲不勝者正爵既行請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請主人亦如之○命弦者曰請奏貍首間若一大師曰諾○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筭焉賓黨於右主黨於左○卒投司射執筭曰左右卒投請數二筭爲純一純以取一筭爲奇遂以奇筭告曰某賢於某若干純奇則曰奇鈞則曰左右鈞○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正爵既行請立馬馬各直其算一馬從二馬以慶慶禮曰三馬既備請慶多馬賓主皆曰諾正爵既行請徹馬○筭多少視其坐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筭長尺二寸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魯
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偝立踰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若是者浮○鼓○□○○□□○□○○□半○□○□○○○□□○□○魯鼓○□○○○□□○□○○□□○
□○○□□○半○□○○○□□○薛鼓取半以下爲投壺禮盡用之
爲射禮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樂人及使者童子皆屬主黨魯
鼓○□○○□□○○半○□○□○○○○□○□○薛鼓○□○○
○○□○□○□○○○□○□○○□○半○□○□○○○○□○。
礼记·投壶全文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
」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
」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
」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
请宾曰:「顺投为入。
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
」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
」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
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
」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
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
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
」酌者曰:「诺。
」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
马各直其算。
一马从二马,以庆。
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
」宾主皆曰:「诺。
」正爵既行,请彻马。
算多少视其坐。
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算长尺二寸。
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壶去席二矢半。
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鲁
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
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皷:○□○○□□○□○○□半○□○□○○○□□○□○--鲁皷;○□○○○□□○□○○□□○□○○□□○半○□○○○□□○--薛皷。
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鲁皷:○□○○□□○○半○□○○□○○○○□○□○;薛皷:○□○○○○□○□○□○○○□○□○○□○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