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和说文解字(简)
- 格式:ppt
- 大小:977.00 KB
- 文档页数:11
许慎与《说文解字》•(一)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东汉著名经学家,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他据古文经的材料,参考秦汉各家的说法,以篆文为主,兼收古文、籀文,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约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写定,前后花了大约22年的时间。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学经典著作,也是第一部字典。
现存《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宋徐鉉校定。
全书十四卷,合叙目一卷,共十五卷。
收小篆单字9353个,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
•(二)部首及部首的创立。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又云:“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由此可见,中国文字是由一些形体结构简单的所谓独体的文构成的。
《说文解字》就是一部说解文字的书。
•许慎根据9353个小篆单字的形体结构,归纳为540个部类,每部以一个结构最简单的文为首,以此代表客观事物不同的部类,部首由此而创立。
•《说文》540部首的编排,贯彻“始一终亥”,“据形系联,不相杂厕”的原则。
同一部首下所属字的编排,一般是把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排在一起,先实词字,后虚词字。
•(三)《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1、先分析部首,探讨部首字的意义;然后说明凡属于这个部首的字,都与这个部首的意义相关。
例如:•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2、每个字先讲字义,即所谓的本义;然后分析字形结构,常指出字的读音;有时还用六书理论对具体的字进行归类。
例如:•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凡豆之属皆从豆。
•告部:告,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
从口从牛。
《易》曰:‘僮牛之告’。
凡告之属皆从告。
•(四)《说文解字》中常见的说解术语。
《说文解字》简介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以下我便从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进行简要介绍:一、《说文解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人,生于约公元58年,卒于147年,约92岁。
许慎属古文学派,从师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古文修养基础深厚,他创作《说文》与跟贾逵学习古文经有很大关系。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载:‚慎性实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说文》后叙称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始着《说文》贾逵尚在世。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4年)与马融,刘珍及博士议郎五十余人在东观校五经,诸子和史传‚以文字未定未奏上‛,至其子许冲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献书。
前后历经二十二年,惨淡经营,可见许慎为成就此书花费了半生心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洛阳),(汉)许慎撰。
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字书之一。
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说文》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
《说文》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礼仪等,因而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史料价值极高。
它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字的音、形、义,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适合于了解和爱好中国文字学的读者阅读。
《说文》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又重文1163,注文约十三万余字。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慎(约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今文正文十四篇,叙目一篇,以一篇为一卷,又称为十五卷,其正文依部首分为540部,其中收入正篆是9353字,收入重文是1163字,合计10516字,全书说解用字133441字。
这部传统文字的奠基之作,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上可以考证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和意义,下可以阐明隶书行楷的发展及流变,对于书法学习和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说文解字》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秦篆的古文字阶段和由汉隶到楷书的今文字阶段,汉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说文解字》所收辑的字体就性质来说,是属于古文字阶段的字体,但从形体和结构来看,都是甲骨文、金文的直接遗存。
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时期的篆书,更不要说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
我们可以根据《说文解字》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
《说文解字》著录下小篆,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篆书就难多了。
因此,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认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对于研究整理先秦文字、学习先秦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将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说文解字》诞生的背景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文字的研究。
不过早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注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只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而着手某一方面的研究。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形体就经过了一次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和发展,都是先人对汉字研究的成果。
早期的字书都只是简单地把汉字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对字义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字形和字音加以分析,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后来开始流行对经书的解释,但是仍然不科学。
东汉时期以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继承了《尔雅》的传统,比较注意从语言事实本身去解释文意。
后人称之为“汉学”,《说文解字》就是其代表作。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第一次按照汉字形体的构造来分类,第一次归纳出了540个部首,首创了部首分类法,按部首来编排汉字,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把汉字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出来,为文字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字典学的正式建立。
二,解读《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过去人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以“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本文有14卷。
每卷分上下,共30卷。
全书共收正篆9353字,重文1163字,说解文字共133441字。
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
字体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就是一部。
然后把这个偏旁放在这一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这就是部首。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把九千多个字归纳在了540个部首范围内。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主编的字典]一、“本立而道生”: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主导思想许慎生活的年代正是今古文之争颇为激烈的时期。
在这场论战中,许慎是以“古文经派”的面貌出现的。
当时,今文经派的儒生竞相说字解经,他们依据隶书的形体,臆测文字的起源和结构。
许慎对这些“鄙夫俗儒”的“野言”“巧说邪辞”进行了尖锐批评。
《说文解字·叙》云:“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鄙夫俗儒,玩其所习,蔽所希闻。
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指。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有鉴于此,许慎提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
’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在许慎看来,文字是经史百家的根基,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条件。
前人凭借文字可传诸后世,而后人依靠它可了解历史。
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直接目的就是批判今文经“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说的学术地位,为古文经派提供理论依据。
在这种目的指引下,许慎受孔子思想的影响,确立了“本立而道生”的编纂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许慎少时博学经籍,学的是今文经,中年受业经学大师贾逵,学的是古文经。
正因为许慎兼通今文经、古文经,他对今文经的针砭就显得尤为有力。
许慎在编《说文解字》之前,曾撰有《五经异义》一书,此书虽已亡佚,但从书名和后世辑本来看,许慎对古今两派经学都是非常熟悉的。
《后汉书》云:“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
”由此可以看出,许慎的古文经派立场前后是一贯的,从《五经异义》到《说文解字》反映出许慎不断深化的古文经派思想。
《五经异义》重在辨明古今两派对经义说解的不同,而《说文解字》则是从根本上阐释古文经派的思想,“文字”可以说是许慎找到的反对今文经学派的一柄利器,对文字逐一进行说解,对六经经义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许慎为何以小篆为说解对象。
这是因为在形体上从古籀到小篆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段玉裁云:“小篆之于古籀,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而由篆书到隶书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