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与说文解字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6
许慎与《说文解字》•(一)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东汉著名经学家,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他据古文经的材料,参考秦汉各家的说法,以篆文为主,兼收古文、籀文,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约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写定,前后花了大约22年的时间。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学经典著作,也是第一部字典。
现存《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宋徐鉉校定。
全书十四卷,合叙目一卷,共十五卷。
收小篆单字9353个,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
•(二)部首及部首的创立。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又云:“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由此可见,中国文字是由一些形体结构简单的所谓独体的文构成的。
《说文解字》就是一部说解文字的书。
•许慎根据9353个小篆单字的形体结构,归纳为540个部类,每部以一个结构最简单的文为首,以此代表客观事物不同的部类,部首由此而创立。
•《说文》540部首的编排,贯彻“始一终亥”,“据形系联,不相杂厕”的原则。
同一部首下所属字的编排,一般是把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排在一起,先实词字,后虚词字。
•(三)《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1、先分析部首,探讨部首字的意义;然后说明凡属于这个部首的字,都与这个部首的意义相关。
例如:•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2、每个字先讲字义,即所谓的本义;然后分析字形结构,常指出字的读音;有时还用六书理论对具体的字进行归类。
例如:•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凡豆之属皆从豆。
•告部:告,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
从口从牛。
《易》曰:‘僮牛之告’。
凡告之属皆从告。
•(四)《说文解字》中常见的说解术语。
许慎《说文解字序》注释与翻译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法象,现象)于地,视鸟兽之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与地(一说为“舆地”,即“与”之繁体“舆”通"舆”,“与地”即“舆地”。
“舆地”,以车喻地,即大地之意)之宜(通“仪”,仪象,或法度),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示也;《康熙字典》:又布也;留传,留传后世)宪象(观测推算天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众多)业其繁,饰(假托、掩饰)伪(作伪、虚假)(饰伪,即巧饰伪诈)生。
黄帝之史(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远(hang,兽迹也)之迹,知分理(即文理)之可相别异也(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初造书契(即文字)。
“百工以义(yi,治理),万品以察(分辨、明察),盖取诸夫(guai,《说文》分决也,即断决、分辨)“夫扬(扬:传播)于王庭”(这句意思是万物分辨明晰了,然后在王者朝廷上予以传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说的是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君子(王臣百官)所以施禄及下(下层民),居德(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挚乳(乳:繁殖泛指派生)而(一作,渐也)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如:《貌文》从随也。
一日若也,同也)也。
以迄五帝(指黄帝、帝颖项(zhuan xu)高阳、帝誉(ku)高辛、帝尧、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武)之世,改易(改变)殊体(不同的形体)。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无)有同焉.《周礼》: 八岁入小学,保氏(官名) 教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先以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日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日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请进 (jiequ,弯曲),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喻也)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比合、组合)类(字类、字群)台谊(义之本字,义乃谊之假借字) ,以见指 (指向) (二句言组合字群而会合其义,以表现所指向之物事也。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可以从他编写《说文解字》的目的来看。
他在序言中说:“序言所以解字必详其源,籍其承,本其末,崇其义者,欲兴鬼神之志,匡人伦之正,正己心而愿异之,敬天地而怀山川,人文之性以配天性,观古今之变以通神明,存吾身而能及物者也。
”从中可以看出,许慎认为解字不仅是一个高深玄学的学问,更是一种亘古至今的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
许慎所遵循的是“以义为本”的原则。
他认为汉字的起源和演化都与其所表示的含义紧密相连,因此,理解字义是掌握语言的关键,也只有依据字义才能正确地使用汉字。
因此,许慎对于每个字的解释都十分严谨,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严于律己。
他所记录的每个字都要历史考证、形音考究、义理探讨,以及注解来源、传说典故等多方面的详尽解释,不仅表达其本义,还能体现出其所属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情境。
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还包含“名实一体”和“尊重实际用法”的思想。
他认为名和实不可分割,名是实的反映和表象,实是名的本体和内容。
因此,他在解释字义时,不仅要表达出字面含义,还要把握其实际含义,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明确其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实际用法,强调语言应该符合实际情况,适应时代变化,同时也尊重语言使用者的权利和感受,反对死板的规定和教条主义。
总的来说,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可以概括为“以义为本、名实一体、尊重实际用法”。
他的观点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汉字研究和汉语言言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典,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精深的文化经典,被广泛视为中国文字学的宝库和瑰宝。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摘要】许慎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说文解字》是他所著的重要著作。
本文通过分析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和《说文解字》对他的影响,探讨了他对文字的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和历史意义。
还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编写背景和在语言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在总结了许慎对语言文字的贡献,以及《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许慎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以及《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许慎、语言文字、《说文解字序》、重视、影响、系统性认识、象形化解释、历史意义、编写背景、语言文字学史、贡献、启示、后世影响1. 引言1.1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说文解字》中展现出对语言文字的极大重视。
在许慎看来,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交流思想和传承文化的工具。
他致力于研究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希望通过解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许慎认为文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以反映人类思维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他的语言文字观强调文字的内在联系和象征意义,认为文字是一种表达世界和思想的艺术,需要深入挖掘和理解。
许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细致研究中。
他追求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注重文字的形、音、义的统一性,力求揭示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沿革。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系统地整理了当时的文字形态、意义和用法,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字形解释和观点,为后世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语言文字观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字学、词学和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展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说文解字》对许慎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作为中国最早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以其严谨的方法论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对后世的文字研究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选:许慎《说文解字序》〔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
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
东汉汝南召陵人。
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
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
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
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从《说文解字序》看许慎的语言文字观许慎在序言中提到,他编撰这部字书的目的是为了系统整理汉字的形状、结构和含义,以便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规律。
他认为,《说文解字序》能够“忘匠者匠法之繁,忘义者义法之备”,即能够帮助忘记字义的人忆起字义,也能够帮助忘记笔画顺序的人记起笔画顺序。
这说明许慎认为字形和字义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理解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汉字的本质。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对于文字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他认为,文字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文明和智慧的体现。
他说:“为言之者,无以自隐也;学者之所以通亲为之器者也;神机之所以为存者也。
”可见,他把文字看作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
许慎还关注文字的演变和发展。
他说:“一人用之,则成文;百人用之,则成书;千万人用之,则为万物之师。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文字的推广和传播的重视。
他认为,文字的使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社会的行为,只有被广泛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字义的解释方面,许慎主张以形音义相结合的方法。
他认为,字形、字音和字义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确定一个字的真正含义。
他说:“以次之文辞,是观象形制;以参之声教,是观声音谐和;以类之字义,是观词义交通。
”他的解释方法具有实证主义的特点,注重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推导字义,而不只是以纯粹的抽象逻辑进行推理。
许慎也关注字义的深层含义。
他在解释字义的也会涉及到字义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在解释“曲”字时,他不仅提到了其基本义,还涉及到了“曲尽其妙”和“曲尽人情”的意义和引申。
这种涉及到字义背后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解释方法,使《说文解字序》成为一部不仅仅是字书,还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著作。
从《说文解字序》中可以看出,许慎对语言文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他认为,字形、字音和字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汉字。
他注重发掘字义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使其作品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字圣”许慎与《说文解字》——冬夏——许慎(公元58年-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人,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他历30余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编撰科学的字典《说文解字》。
自此,繁多复杂的汉字实现了形、音、义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学术界称他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
由于其对汉语文字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后世尊他为“字圣”“文宗字祖”。
人文中原·先贤现在的漯河,是“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有高水平的国际汉字文化研讨会,有10万平方米的许慎文化园,城内以许慎命名的道路、建筑、文化设施比比皆是,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市民及中小学生,受许慎文化熏陶,不断提升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家王蒙曾言:“如果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从这一点而言,对许慎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说文解字》的深度解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生前寂寞身后荣许慎生前是“汉孝廉”(被推举的士子),在《后汉书》上仅留下了85个字的记载。
他逝世后,《说文解字》几乎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历朝研究《说文解字》者大有人在。
至清一代,大家层出,学者们对其推崇达到顶峰。
许慎可称生前寂寞身后荣。
在漯河,早年间的许慎墓只有一个大土冢,周边有4棵柏树,还有一座石碑。
后来,漯河人在许慎墓的基础上,建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许慎文化园。
穿过许慎文化园的汉字大道,拜谒过字圣殿,游览过叔重堂、说文馆后,可以去参观园区北边的许慎墓。
茂盛的松柏丛中,掩映着许慎墓。
冢高5米,周长33米,其上封土成圆丘,为了保护墓冢,在底部砌筑了五层麻石。
墓前三块石碑,一块是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郾城县(古代此地归郾城县所管)知县荆其惇重修许慎墓所立石碑,一块是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郾城县知县温德裕所立“汉孝廉许公之墓”碑,还有一块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知县王凤森所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
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典之一。
在这部巨著中,他对汉字的形体、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为后人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也对汉字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他认为,汉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
其中,“会意”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指事或其他
字形合并而成的新字,具有特殊的意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十分详细。
他认为,会意是利用图画的意义推导出新的字形和含义。
例如,“人”和“口”合起
来就是“咳”,表示人咳嗽的样子;“木”和“刂”合起来就是“松”,表示刀削木材的样子。
这种构成方式凭借着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字形和词语。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强调了会意的重要性。
他认为,会意是汉字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在古代的文字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意也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充分说明了会意在汉字构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这对于后人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