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农业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90 MB
- 文档页数:41
《农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现状,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理解在遵循自然规律下的工作热情才是最有价值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1.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课程引入】师:(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生: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
师: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生:粮、肉、蛋、奶、菜等。
师: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生:不能。
师: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讲授新课】师: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的有利的地区。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备课教师付百泉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农业及其重要性阅读教材P90-91完成下列问题:1、农业分为、、、等部门2、图文对照,理解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农业重要性体现在,他是我们的之源,之本。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穿的衣服,阅读的教材,使用的家具等。
4、我们13亿中国人学要吃饭穿衣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和,它是国民经济的。
所以农业特别重要。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农业分布主要差异体现在与,与差异。
2、我国的四大牧区、、、,牧区的种植业分布在。
3、牧区与种植区分界线。
4、阅读教材P93,了解我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分布状况。
三、探究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的分布及成熟状况阅读教材P94,图4.111.说出我国三大平原农产品的分布状况及熟制。
2.南北农业生产有哪些差异有哪些不同。
3.农产品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纬度和自然条件回答。
课堂小结堂清检测课后反思堂清检测班级姓名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A.种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2、我国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B.秦岭-淮河以北C.秦岭-淮河以南D.西南地区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4.下列活动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A.播种 B.施肥 C.采煤 D.捕鱼5.与农业关系较小的工业()A.食品厂 B.纺织厂 C.玻璃厂 D.制糖厂6.导致我国南北耕作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7、南稻北麦的界线:岭——河东耕西牧的界线: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8、根据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原则连线(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4)河湖较多 d.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