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精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10-19T15:06:08.4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0期作者:田代华[导读] 语文是小学基础性课程之一,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主要方式,还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田代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中心完小,云南昭通 657411【摘要】语文是小学基础性课程之一,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主要方式,还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会学习到更多的生字、词语,然后将内化的知识不断地运用在更多阅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而通过阅读所提高的能力往往需要写作检验。
所以写作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往往是全面的。
它不仅关联着学生能否将自身的语文知识实际运用在自己的表达过程中,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社会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是学生接受语文教学开始的初端。
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时候便有效率的解决掉阅读教学中所存在问题,为小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语文学习提供动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于小学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便是观念问题。
许多小学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思想,他们在不断进行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知识灌输和题海战术的引导方法。
学生即便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练习,但是往往无法从自身的内心出发,对于语法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梳理达不到一定水平。
这样的阅读不仅没有方向,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困惑和无趣。
他们会在反复练习的同时产生更多的厌烦感。
其次,便是教师自身的引导方式。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由于无法及时的更新,他们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甚至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也是没有特殊差异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说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发表时间:2014-02-11T11:25:05.10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陈晓琼[导读]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通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陈晓琼(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小学四川凉山 615000)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20-01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通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
本人不揣浅陋,亦拟就此课题,从教学方法这一角度,陈述下列一些意见,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一、运用导读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导读法是教师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如下"六种"导读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1、认读:朗读课文,划出新词生字,自查字典、初步熟悉课文。
2、辨体:辨明课文体裁,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根据记叙文、诗词、寓言、童话等常见体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设计自读方法。
3、审题:抓住题目重点词,初步认识课文的重点(或主要角色)。
4、发问:按照写出什么(思想内容),怎样写(表现形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自问自答,然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加以深化理解。
5、质疑:在阅读基础上提出疑问,主要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6、赏析:从文章中抽出重点部分训练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指导学生从精华处吸收营养。
通过以上指导、训练,让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二、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