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77.01 KB
- 文档页数:71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记载分析花学中的应用习题11 已知Ag 2CrO 4的溶解度为4.74g·L -1,求其溶度积K sp解:Ag 2CrO 4的溶解度S= 4.74 / 331.74 = 0.0143 (mol/L),K sp = 4s 3 = 4×(0.0143)3 = 1.17×10-5 (题给条件有错)2 已知Ca(OH)2的K sp =5.5×10-6,计算其饱和溶液的pH 值。
解:)L /mol (1011.14105.54K S 2363sp--⨯=⨯==c (OH -)= 2S = 2.22×10-2(mol/L) pOH - = 1.65 pH = 12.353 根据K sp 值计算下列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1)Mg(OH)2在纯水中,(2)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溶液中,(3)CaF 2在pH=2的溶液中。
解:(1)43123sp1012.141061.54K S --⨯=⨯== (mol·L -1)(2)设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OH 2Mg)OH (Mg 22 0.1+S 2S K sp =(S+0.01)(2S)2=5.61×10-12 ∵S+0.01≈0.01 ∴S=1.18×10-5 (mol·L -1)(3) CaF 2+2H +⇔Ca 2++2HFK j =2a sp 22222K K )F (c )F (c )H (c )HF (c )Ca (c =⨯⋅--++ 2410222)1053.3(1046.1)10()s 2(s ---⨯⨯=⋅ s≈3.08×10-3(mol·L -1) 4 欲从0.002 mol·L -1Pb(NO 3)2溶液中产生Pb(OH)2沉淀,问溶液的pH 至少为多少?解:c (Pb 2+) = 0.002 mol/L , c (Pb 2+)c 2(OH -)> K sp 才能产生Pb(OH)2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是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溶解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以及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描述的是一种溶解度平衡,即在溶液中存在着一种物质的溶解和沉淀的动态平衡。
在溶液中,当溶质的溶解速度等于沉淀速度时,就达到了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常常涉及到溶解性产物的生成和溶解,并且可以用沉淀溶解常数来表示。
沉淀溶解常数(Ksp)是描述沉淀物溶解程度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个指标。
对于溶解度为x的化学物质MnXm可溶解与其溶解反应的晶体溶液,其离解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MnXm(s) nM^m+(aq) + mX^n-(aq)其中,M^m+是金属离子,X^n-是非金属离子,n和m分别是它们在溶液中的摩尔数。
当晶体溶解时,Ksp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sp = [M^m+]^n [X^n-]^m其中,[M^m+]和[X^n-]分别表示溶质MnXm的离子浓度,n和m分别对应离子的个数。
Ksp值是一个常数,它与温度有关,可以用于预测溶液中沉淀物的生成和溶解情况。
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沉淀物的生成。
通过计算沉淀溶解常数,我们可以得知溶液中沉淀物的生成趋势。
当已知反应物的浓度时,Ksp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溶液中是否会生成沉淀物。
当Ksp大于溶液中反应物的离子积时,会生成沉淀物;当Ksp小于离子积时,溶液中的沉淀物会溶解。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实际养殖、环境治理等领域,帮助我们控制溶液中的沉淀物生成和去除。
另一方面,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标准溶液的制备。
通过测定沉淀物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配合沉淀溶解常数的计算,可以推断溶液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定量分析中,例如重金属离子的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等。
此外,沉淀溶解平衡及常数还可以用于探究溶解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第五章沉淀反应—■教学基本要求1、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溶度积规则及应用掌握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溶液中沉淀的产生和溶解;掌握同离子效应的计算,了解盐效应;掌握计算难溶氢氧化物、硫化物开始沉淀、沉淀完全时c(OH—)、pH值;熟悉沉淀溶解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分步沉淀的丿II页序及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第一种离子是否沉淀完全;掌握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二三§5.1沉淀溶解平衡§5・1・:1溶度积常数将溶解度大于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易溶电解质,梅溶解度在0.01 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微溶电解质,将溶解度小于0.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BaSO4⑸在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BaSO4(s) o Ba2*(aq)+SO42-(aq);则:Ksp° = Ba2* SO42- 具中,c—l.Omol/dmq不写入表达式中。
Up称为溶度积常数…即温度一走时,难溶电解质溶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全部离解为离子时离子的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简称溶度积。
推广到一般式,如一反应为:AmBn(s) <=> mA n+(aq)+nB^aq)则:K%(AmBn)=冲『.[夕叮即:指定反应式中的离子,以离子的化学计星系数为指数的幕的相对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
• K°sp同样是温度的函数,但K°sp受温度影响不大,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常温下的资料。
•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对于同种类型基本不水解难溶强电解质, 溶度积越大,溶解度也越大;对于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就不能用Kip大小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把溶度积换算成溶解度。
例如:K e sp S(mol/dm3)AB AgCI 1.8x10“° 1.3x10”AgBr 5.0x10"7.1x10-7A2B Ag2CrO4l.lxlO"12 6.5 xlO^5§5.1.2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S和Kip都是表示难溶化合物溶解能力大小的物理墨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可以进行换算的,可以从S求K:p也可以从Up求S。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Precipitation –Dissolution Equilibrium and it’s Applicationin the Analysis Chemistry)学习要求1.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利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及溶解。
3.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
4.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5.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6.掌握重量分析法结果计算的方法。
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的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这是一种单相体系的电离平衡。
现在我们将讨论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存在的固体和水合离子之间的沉淀——溶解平衡,这是一种多相离子平衡(polyphase ionic equilibrium)。
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溶解是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以溶解沉淀平衡为基础,形成了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5.1沉淀溶解平衡5.1.1 溶度积常数各种电解质在水中有不同的溶解度,通常将在100克水中溶解量小于0.01克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当达到饱和溶液时,未溶解的电解质固体与溶液中的离子建立起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之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平衡,例如,将难溶电解质AgCl 固体放入水中,在极性的水分子作 用下,表面上的Ag +和 Cl -不断地由固体表面进入溶液,成为水合离子,这就是AgCl 溶解(dissolution)的过程。
同时,在溶液中的水合Ag +、CI -离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部分的Ag +和CI -又 撞击到 AgCl 的表面,受到固体表面的吸引,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来,这就是AgCl 的沉淀(precipitation)过程。
当溶解和沉淀的速度相等时,就建立了AgCl 固体和溶液中的Ag +和CI -之间的动态平衡,此时溶液为AgCl 饱和溶液(saturated solution)。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2.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3.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转化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废水的处理怎么样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和Cu2+?分析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活动1】分析产生沉淀的方法1.加入沉淀剂2.控制溶液的pH3.应用同离子效应,当Q >Ksp 时有沉淀生成。
【活动2】加沉淀剂产生沉淀原则:1.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2.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当溶液中剩余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完全)思考与讨论: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2.如果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活动3】控制溶液的pH产生沉淀根据上表的数据,CuCl2中混有少量Fe如何除去?【活动4】同离子效应产生沉淀思考: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为什么比在纯水中小?三、任务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要使沉淀发生溶解,则Q < Ksp2.常用方法:加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实验探究1】向Mg(OH)2中分别加蒸馏水、盐酸、氯化铵溶液四、任务三解释生活中沉淀转化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溶解度相差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越大【实验探究2】1.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1中再滴加碘化钾溶液,观察现象。
3.向2中再滴加硫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说明: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实验探究3】1.向氢氧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2.向1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静置,再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沉淀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锅炉水垢中除了CaCO3、Mg(OH) 2外,还含有难溶于水和酸的CaSO4,如何清除?(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aq) +3PO43-(aq) +OH-(aq)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Ksp = [A+]^m [B-]^n其中,A和B表示溶解物的化学式,m和n分别代表溶解物的n个阳离子和n个阴离子的个数。
方括号代表浓度的量,[A+]表示溶液中阳离子A的浓度,[B-]表示溶液中阴离子B的浓度。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平方根乘积即为溶解度积常数,它描述了在平衡状态下溶质离子的溶液中的浓度。
在分析化学中,沉淀溶解平衡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离子的定性分析:通过观察沉淀物的形成和溶解情况,可以判断溶液中特定离子的存在与否。
例如,在定性分析中,常用银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如果有Cl-离子存在,则AgCl会形成;反之,则不会形成。
通过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Cl-离子。
2.离子的定量分析: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可以根据溶解度积常数的大小来确定溶质的浓度。
当溶质离子的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积常数所对应的溶解度时,沉淀会形成。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沉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推断溶质离子的浓度。
3.沉淀的分离与富集:通过沉淀与溶解的平衡关系,可以实现一些物质的分离与富集。
例如,在水样中存在微量的离子,无法直接检测。
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以将目标离子与其他离子形成沉淀,然后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微量元素的分离和富集。
4.反应的驱动力分析: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反应的驱动力。
当反应物的浓度高于其溶解度时,会形成沉淀,从而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转移。
总结起来,沉淀溶解平衡是分析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可以应用于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沉淀的分离与富集以及反应驱动力的分析。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研究和实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