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 (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28
6 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重要概念。
今天,我们将一起整理和复习这些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它们。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五年级上册》,今天我们将复习第108页至第112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分数运算和几何图形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复习的重点是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在于理解和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律,以及如何正确地应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与分数运算和几何图形相关的教具。
同学们请确保带好了你们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开课之初,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同学们对过去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然后,我们会一起复习关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我会讲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公式,并请同学们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
4.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解答他们的问题,以确保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公式和步骤,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完成课本第113页的练习题15。
答案:1. 1/2 + 1/4 = 3/42. 3/4 1/2 = 1/43. 1/3 × 2/5 = 2/154. 4/5 ÷ 2/5 = 25. 1/2 + 1/3 1/4 = 5/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今天的复习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出现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正确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同学们多进行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找出一些关于分数运算和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习(必备14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习第1篇一、复习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
二、复习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4、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画出看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复习措施: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
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
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3、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时,先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并用“≈”连接。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 = a×(b×c)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二、位置1、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相当于坐标。
数对由两个数字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左边数字表示列数,右边数字表示行数。
三、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商的近似数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先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写商。
四、可能性1、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第一章小数乘法1,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例: 2.4× 0.5 < 2.4 0.97× 8.2 < 8.22.4× 1.02 > 2.4 0.97× 0.84 < 0.97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几,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积扩大到原来的m乘以n倍。
4,小数乘法计算法则:一算: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二看: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点: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就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5、小数点的位移规律: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把一个小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6、根据因数判断积的小数位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7、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乘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 a×b)×c= 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8、积的近似数: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
①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②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③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生活中人民币最小单位常常是“分”,因此以元为单位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小学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一单元小数除法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 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整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 0 再继续除,商应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继续定商;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应在商的个位用0 占位,并在 0 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 0 继续除。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再继续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商的中间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在那一们补“0”占位4.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①当除数大于 1 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②当除数小于 1 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2、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除数=商3、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比要求多除出一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要求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人民币兑换:人民币﹦外币×汇率外币﹦人民币÷汇率。
货币一般保留两位小数6、循环小数问题: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5.67 ,8.54 。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提炼方法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通过复习,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数的运算:复习加减乘除法,理解运算定律,掌握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3. 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 测量: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单位换算。
5. 统计与概率: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6. 解决问题: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提出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
2. 整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模块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 复习巩固: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查漏补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课后自主复习的要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