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平面图
- 格式:pdf
- 大小:14.25 MB
- 文档页数:1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楼
建设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师:曾群、文小琴、陈大明
建设地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设计时间:2005年竣工时间:2008年用地面积:11867m 2总建筑面积:29969m 2
摄影: 张嗣烨
总平面
西南侧外观
北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中部水庭院
一层平面
西立面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北
1 入口广场
2 多功能大厅
3 次门厅
4 办公
5 仪表间
6 准备间
7 工作室
8 档案室
9 收发室10 院图书馆11 190人报告厅12 预留实验室
13 预留科研实验室14 消防控制室15 电机实验室16 试验准备间17 电源配电间18 科研用房
19 电气工程系科研用房20 28吨设备位置21 高低压变配电室22 绿化23 草坡24 花坛25 下沉内院26 水池27 亲水平台
2
11
22
22
2424
24
24
2424
22
26
149
3
2019
18
19
19
19
22
15
1617
8
10
22
723
25
7721
12
12
12
12
12
12
27
131313131313
13
13
51313136122
564441313
西北侧外观屋顶
设计作品 中庭水庭院入口
二层平面
中庭北侧透视
剖面。
正中求变,融合多元——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留学生宿舍及专家公寓设计李振宇;卢斌;刘红【摘要】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留学生宿舍及专家公寓,历经4年,得以建成.其设计的出发点可归结为“正中求变,融合多元”.首先,采取正中求变的布局方式,规律中求变化,齐整中寻多样,序列中成韵律.其次形成融合共享的空间组织,在使用者之间、建筑内外空间之间、建筑内部半公其与半私密之间力求融合.其次,在建筑平面类型上探索了单人、双人和颇具特色的“6+1”合租宿舍等不同模式.最后,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简洁,并形成有趣的对答.【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110-115)【关键词】同济大学;留学生宿舍;合租宿舍;专家公寓;多元【作者】李振宇;卢斌;刘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类型学特征研究》资助(编号:51278337)嘉定校区是同济大学的新校区,历经10年建设,已形成规模。
本设计项目位于新校区东部的景观大道与主车行路之间,在此地块上建设留学生宿舍及专家公寓(图1),其中宿舍4栋,共1020套,包括双人间492套,单人间528套,5层总高约20m;公寓1栋,共50套,地上9层总高29.2m,地下1层。
项目是在既有建筑环境中增加建筑内容,西侧与教学科研楼相邻,北面为原学生宿舍区,增进了集群的复杂性[1]。
因此与原有建筑、道路的关系处理颇有推敲,设计方案的几轮变化反映了由“显”到“隐”的过程(表1)。
本项目自2010年开展设计构思起,历经4年完成设计和建造。
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振宇总负责,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红配合施工图设计,工程师卢斌配合方案设计,研究生李都奎、唐可清和王祥等参加了部分方案设计工作。
一般而言,学生宿舍具有单元大量重复、造价和面积标准限制严格、空间处理自由度小的特点。
创意激活都市低效空间——上海大学延长校区246视界工作室改造设计周伊利; 王海松; 莫弘之【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9(039)011【总页数】7页(P64-69,87)【关键词】低效空间; 创意; 激活; 改造设计; 都市空间【作者】周伊利; 王海松; 莫弘之【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优化整合,城市空间都面临更新改造的问题。
在这些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密度高,土地价格高,空间资源稀缺。
中心城区留下了不少原来产业的用地和建筑,使用效率极低,甚至常年空置,短时间内无法拆除再开发,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土地价值极不相符。
关于城市低效空间或低效用地的议题已在学界引起关注。
刘辰阳[1]提出将空间设计与制度设计相结合,化解城市低效空间问题,并以上海市衡山路街角空间的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阐述了具体的规划方法;迟龙[2]以广州科学城产业集聚区为实证案例,在选址布局、产业规划、土地利用、空间规划以及运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基于众创空间营造的低效用地提升规划;杨新军等人[3]从城市公共价值视角出发,探讨旧城活力再生的系统性策略和实践方法,提出公共优先、精准服务的管理模式转型导向。
尽管理论上存在再开发的可能,就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
建成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很难采用像新区那样整体成片的大规模开发模式,现行的城市规划要求(如对城市道路、周边建筑的强制性退界要求)对这些土地用于新项目实施也产生不利影响,中心城区地块使用权属的复杂性又容易使这些低效用地的开发失去足够的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通过改造设计来激活低效空间就成为一种比较现实的策略。
本文以上海大学延长校区246 视界工作室为例,着重分析改造设计使原先低效空间焕发活力,并承载新的使用功能,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收益,为城市创造特殊价值。
1 既有建筑概况及改造契机1.1 前身:校办工厂上海大学是在1994 年由上海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组建而成,校区主要分为嘉定校区、宝山校区和延长校区(图1)。
1、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2、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3、上海理工大学(中环路)军工路516 号(近控江路)4、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 号5、复旦大学(张江校区)6、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7、上海政法学院8、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9、上海师大徐汇校区西部桂林路100 号电话10、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1、复旦大学(邯郸校区)2、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3、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4、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5、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6、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7、上海大学宝山区上大路99 号(近南陈路)8、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9、同济大学(嘉定校区)10、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金海路校区)1、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3、上海金融学院(民雪路)4、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5、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6、上海大学(嘉定校区)7、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8、同济大学(沪北校区)9、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 10、上海体育学院西校区2、 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新校区3、 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5、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6、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南校区军工路 334号7、 上海电力大学南汇校区 学海路28号 &上海海事大学9、上海市税务干部学校 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松江大学城校区-戏亭轴■ X W 颐循豹 J 书tnir v 騷城尹常福曜至因沽凤晏晴圈尢區浦东賠匡®上海虹咗ZT Zr衞特!取牛期售1〔 \庄行钩丄扫良肮 启樂机坏浦江桔啣扁櫃台圧聊蔔冃 轅劉宣 ! •川漏籲3对七乍50甬糰审;mu于荀pKEHi囚团補泯臨―目路况上海市7九护口占沖苦注Iyz-xs耳列世*沖麻诙平页'汕百四衣绩坏秣百1G1501[反1吃J 区驾就—界区1睛 虫删■UIW 严x *母灣琶1上海电力大学洞汪穩2、 同济大学(沪西校区)3、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 桂林路100号4、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5、 上海交通大学(法华校区)?6、 上海科技大学 ?海科路1007、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 8 上海民远学院(唐念路) 9、 同济大学黄浦分部10、 上海海洋大学 ?中州路10号海布送)5111E3朝阳貢场1少罡』刖浦枷此渡rMffl咅村卡暉川沙新说匣僅些”二二%㊉蠶諜国賦熬四辺祷型庇镉 ..六灶樣前卫衣壻®''X0Ji|鸞一并硼*i"空聊匕裁宁肘弼宵摘£>古慷酒注ii此巴画議1/if 芒五库辂G1S>S5普陀区€1501阖行医惟S12J 5121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 130号。
同济大学变迁史一、历史回顾1891年,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医埃里希*宝隆来到上海,萌发开办医院的设想1893年,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开办诊所1900年,在上海建立同济医院1907年10月同济德文医学堂(上海)1912年4月同济医工学堂(上海)1917年4月同济医工学校(上海)1923年3月同济大学(上海)1927年8月国立同济大学(上海第1所)1937年9月迁浙江金华1937年11月迁江西赣州、吉安1938年7月迁广西贺县八步镇1938年冬经由越南河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10月迁四川宜宾李庄1946年4月迁回上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5日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1949年10月建国后,为高教部直属院校1951年~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同济成为土木单科大学1954年恢复研究生教育由高教部划归城建部和建工部双重领导1958年改由建工部领导1960年6月被列为建工部重点高校1960年10月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工科院校1966年重新划归高教部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恢复对德联系,成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共建同济大学1996年7月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2000年4月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二、建国初1950年代全国院校调整中的同济:1、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连同当时在校的11位一级教授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同济医院(宝隆医院、中美医院)由上海迁至武汉+武大医学院(尚未培养出1位毕业生)的几十人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部——>留在上海参加组建第二军医大学(在同济宝隆医院基础上建立长征医院,在同济新生院校舍建立长海医院,二军大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为同济医学毕业)——>今第二军医大学。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梅冲湖校区方案优化汇报UNIQUE CHARACTERISTIC 幼师特色INTERACTIVE ENVIRONMENT 环境互动OPEN AND SHARING 开放共享1背景分析BACKGROUND ANALYSIS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80年,前身为合肥幼儿师范学校,2011年成为安徽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专。
学校现位于合肥市磨店高教基地,占地427亩。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建成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99人,本部现有在校生5532人,目前开设了14个专业,享有“安徽幼教的黄埔军校”等美誉。
基地位于合肥新站区文忠路与梅冲湖路交口南侧,濉河路以北,童亭路以东,梅冲湖路以南,高皇山路以西。
地块呈矩形,由段园路、文忠路和河道分为ABCD四个地块,其中段园路在地块内可取消。
校区规划净用地面积28.3公顷,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2.4万㎡,包括高等教育部分、实践服务基地部分,其中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梅冲湖校区6000人(留学生500人),学校实践服务基地包括附属24班小学和1个班幼儿园。
此路段按取消考虑FAR<1.5覆盖率< 25%绿地率>35%FAR<1.8覆盖率< 30%绿地率>35%FAR<0.8覆盖率< 25%绿地率>35%场地平均标高:37.5场地平均标高:34.0A F A/B/CD/E B C D E F优:1、红砖具有耐久性,体现了一定的校园氛围,呼应了老校区风貌2、整体布局秩序感较强劣:1、偏工科院校,严谨有余,幼师特色不足2、入口过多,不便管理3、水体设计与现状高差不匹配浙大院深圳院轴线红砖水生态景观带亲水景观轴东西主轴礼仪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海科技大学红砖案例-愚园路-如恩苏州工业园区圆融桥2规划调整MASTERPLAN主要调整内容总体布局:1、丰富水系,挖湖叠山2、交通优化:北侧增设出入口,外侧设环路,内部以非机动车为主3、增设各地块预留用地,提高容积率4、地下空间与地面互动单体样式:1、红砖+白墙2、图书馆调整为8层,强化标志性3、公共教学楼等单体优化4、宿舍采用中高层山水校园机动车交通流线慢行交通流线二层交通体系地下停车主要出入口地下车库车行出入口地下车库人行出入口景观系统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水景、滨水景观带、公共校园绿地、建筑庭院绿化,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