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 格式:pptx
- 大小:159.53 KB
- 文档页数:35
2024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学、林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综合性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旨在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推动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推进。
目前,林业生态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设原则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确保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
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内容和布局,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加强森林抚育、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等。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包括: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防止乱砍滥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
推进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
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可以实现以下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资源的合理利用:林业生态工程能够合理规划林业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大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2,三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3,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木材供应问题。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宜林荒山荒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造林。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单位因地制宜地组织造林;工矿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由各该单位负责造林。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质量和速度相统一的原则。
5.坚持促进发展,保障收益原则。
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明晰所有权2.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3.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
集体林权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林权: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森林资源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要切实根据相关的法规进行,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采取全封闭等形式,通过混交、抚育间伐、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管理,禁止在生态公益林林地内开垦、采石、筑坟、挖沙、取土等,以防林地逆转。
强化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增加森林植被群落的郁闭度、林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分的生态适应性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实现生态公益林向顶级群落过渡,贴近自然森林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必要性1.林业生态工程概述1.1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
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
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山西省将大力建设林业“六大工程”2月2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重点是大力建设好“六大工程”。
一是“两山”造林工程。
以太行山土石山区和吕梁山黄土高原两大生态脆弱区为重点,通过高质量营造乔木林,大力度发展特种灌木林和经济灌木林,努力增加植被范围,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和宜林荒山的多少,集中安排20—30个大片区,实行一县独建或联县共建。
今年完成营造林250万亩。
二是“两网”绿化工程。
以境内主要河流干道、高等级交通干线为骨架,在沿线两侧营造较宽的护岸林带、护路林带和林网,建设“绿色水网”、“绿色路网”,构建全省造林绿化的大框架。
今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
三是“两林”富民工程。
在太行山、吕梁山的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
坚持生态林和商品林并重,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并举,两手抓、两手硬。
加快基地建设,调整干果经济林发展结构,加快核桃发展速度,提高红枣品质效益,加快发展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林。
今年完成营造林80万亩。
四是“两区”增绿工程。
围绕矿区和城市近郊、旅游景点等特殊地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本矿区无造林条件的,由当地政府提供宜林地,开展异地造林。
加大城市周边宜林荒山绿化力度,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结合旅游景点开发,加快周边地区森林景观建设;结合创建森林城市,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生态大户、生态学校、生态单位、生态社区等“八创”活动,掀起更大规模的全民绿化热潮。
今年完成营造林82万亩。
五是“双百”精品工程。
以国有林区为重点,大力营造乔木林和灌木林;积极实施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混交的稳定林分,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
今后四年完成新造乔木林、灌木林改造各100万亩。
今年完成精品造林20万亩。
六是“双保”管护工程。
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
我国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国地域辽阔,林业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森林茂密,有的地方却是不毛之地。
我们实时六大林业工程都是为了在于发挥森林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同时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总的来说,六大林业工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指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
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三北地区、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
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为固土防沙,减少京津沙尘天气而出台的一项针对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治理措施。
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禁猎。
工程实施范围: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共8个建设区域。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主要解决木材供应问题,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林业生态工程学第一章、绪论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
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包括传统的森林培养与经营技术,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区别:对象:据区域或流域,设计、建设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关心点: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种循环再生过程、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提高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措施:在各类土地上采取综合措施。
流域:分水岭连成的闭合区域。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主体);2.环境改良工程;3.食物链工程。
类型:据建设的目的、结构、功能,分为: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区、城市、水源区、复合农林、防治山地、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扩大、水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低、天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基本理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思想: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能力、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可通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1.资源的承载能力——基础支持系统;2.区域的生产能力——动力支持系统;3.环境的缓冲能力——容量支持系统;4.进程的稳定能力——过程支持系统;5.管理的调节能力——智力支持系统。
六大林业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创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前五大重点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第六大重点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木材的供需矛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0.47亿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6亿公顷和124.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大决策。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全国97%以上的县、市、区、旗,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6亿公顷,规划投资7,000多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商品林基地建设等各个领域。
国务院批准实施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这六大工程,不仅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六大工程建成后,我国生态面貌将有根本性改观。
国务院批准实施经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也是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
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
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特殊。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
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
我国六大生态工程
赵光华
【期刊名称】《青海环境》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三北:新的绿色长城被誉为“世界生态之最”和“中国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于1978年投入建设,是我国第一项大型综合防护林建设工程;范围包括黄河以北12个省(区)512个重点县(市),东西长70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42%。
这项宏伟工程预期70年左右完成,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2001—2020年为第二
【总页数】2页(P199-200)
【作者】赵光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我国将建设六大生态环保工程 [J], 江涛
2.发展江川林业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树立六大观念发挥六大优势创新七大工程 [J], 刘德富;李万智
3.全面启动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构建我国生态建设的骨架 [J],
4.我国六大生态林业重点工程简介 [J], 周洁
5.我国正在实施六大生态工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8•【字号】晋政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根据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继续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简称六大工程,下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山西。
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启动六大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形势,适时启动六大工程,势在必行,时机有利:(一)启动六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我省林业全面快速发展。
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
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有了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规模开始收缩,重点将转向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着重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我省交通沿线、城镇村庄等区域的绿化力度不够,林业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潜力发挥不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不够,启动六大工程,就是要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相配合,在“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个方面均衡加强,取得新的突破。
(二)启动六大工程各方面条件有利,时机难得。
今后5年,国家仍将在我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六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这为实施六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具备了实施六大工程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