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23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50小题.每题1.0分,共50.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小明今年16岁,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
近两个月来他迷上网络游戏,经常请病假不去学校,甚至逃学。
请问,小明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异常行为,其评判标准是什么?( )A 不是;社会规范与价值B 是;社会规范与价值C 不是;行为适应性标准D 是;行为适应性标准E 不是;统计规律【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2题小文的母亲许女士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因为小文现在几乎都不怎么和她讲话,即使她写信留言给小文,小文也爱理不理的。
小文今年17岁,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在文艺方面很有天赋。
小文近半年来经常因肚子痛请病假,母亲每次都让她在家休息。
据许女士说,小文很像他父亲,因为小文的父亲在家也很少和她说话,她感觉自己在家都像面对两个木头人一样。
后据社会工作者了解分析发现,其实是许女士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些问题,沟通模式也基本上是由许女士留言而其丈夫不做任何回应。
女儿小文则比较敏感,发现了父母之问这种微妙而紧张的关系,而她认为很多时候是由母亲的错引起的,所以也就学习了父母之间的这种沟通方式。
以下这个案例分析中错误的观点是( )。
A 目前对于小文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B 家庭对于小文的影响,包含了家庭教养模式的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C 纵向影响主要来自父母在原来家庭中的成长模式D 横向影响主要来自父母的互动模式对于小文成长的影响E 在这里,纵向与横向影响是相互作用的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3题颜先生,61岁,退休干部,大学文化程度。
一年前从某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颜先生在副校长及校长职位上一干便是20年,临近退休时便开始出现失眠,退休手续一办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总是烦躁不安,特别喜欢找人发牢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题库版)1、多选科尔伯格理论将习俗水平分为()等阶段。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E.社会(江南博哥)契约定向阶段正确答案:C, D参考解析: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习俗水平阶段主要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A项是前习俗水平阶段。
BE两项是后习俗水平阶段。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考生要抓住几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记忆。
2、单选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A.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B.抽象逻辑思维是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C.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D.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特征。
3、单选()认为,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地处于相互建构之中的。
A.常人方法学B.行为主义理论C.符号互动论D.社会学习理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常人方法学认为,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了复杂的整体,它们互为条件使实践行动具有反思性,即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地处于相互建构之中的。
所以A项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常人方法学进行考查。
对于常人方法学,考生需要注意它强调人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并且根据环境调整。
4、单选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需要引起的,以下关于需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了解人类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人类的需要B.人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C.需要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D.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类需要的含义。
5、单选婴儿的吮吸、爬行属于人类行为中的()类型。
A.习得行为B.本能行为C.正常行为D.自然行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类行为的类型。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巩固三1、判断题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爱、怒和怕。
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感觉-运动游戏不需要幼儿知觉与运动技能的协调。
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中年期是婚外恋最(江南博哥)盛的时期,如“七年之痒”大多处于中年。
正确答案:错4、名词解释早衰综合症正确答案: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过早出现生理上的衰老,体制上的衰退,心理上的衰弱的现象。
5、判断题持续的活动,适当的营养,压力的缓解,良好的睡眠是公认的可以延缓衰老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
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婴儿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一个个别化的单向过程。
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1925年皮亚杰发表《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一文,首次明确阐述心理学和知识论想结合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对8、填空题()对头3个月的孕妇伤害最大。
正确答案:精神刺激9、判断题可以建立和参加戒酒互助会来治疗酗酒。
正确答案:对10、填空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双重的责任:既要懂得独立的处理事情,又要学会()。
正确答案:与他人携手合作11、多选小张是一名初中生,她的行为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
A.校园文化B.班级规模C.教学模式D.师生关系E.后勤补给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学校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2、填空题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攻击性、性别角色获得、自我强化、()。
正确答案:亲社会行为13、单选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正确答案:B14、单选按照起源划分,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A.发展需要B.生存需要C.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D.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类需要的类型。
15、判断题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同意性最初起源于婴儿期,但要到青年期才能形成。
正确答案:对16、单选根据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人的需要可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
以下哪种需要属于间接需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 每题1.0分, 共15.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埃里克森认为( )的个体的开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A 1.5岁~3岁B 3岁~6岁C 6岁~12岁D 12岁~18岁E 18岁~40岁【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提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论, 儿童中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 这个年龄阶段为6岁~12岁。
第2题可能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自身条件不包括( )。
A 体重B 身高C 年龄D 容貌E 疾病【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提示] 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的自身条件包括体重、身高、年龄、疾病、孕史、RH因素、营养等, 而母亲的容貌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
第3题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 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而危机成功解决后那么会形成( )的美德。
A 关心B 博爱C 智慧D 勤奋E 创造【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提示] 埃里克森认为, 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 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那么会形成“智慧〞的美德。
第4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开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需要B 恋父情结C 恋母情结D 性驱力E 潜意识【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认为, 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开展的主要动力。
在人的一生中, 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 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开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5题对潜意识的研究和重视童年经验是( )的主要奉献。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埃里克森E 科尔伯格【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潜意识的研究和童年经验。
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A.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B.马斯洛(Abraham H.Maslow)C.勒温(Kurt Lewin)D.弗洛伊德(S.Freud)正确答案:B解析: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珂尔德弗尔(C.P.A1derfer)于1969年又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团体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最早从系统论出发,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表达为:B=f(P·E)。
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模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人的任何需要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自己的内容,既包含物质方面,也包含精神方面;既指向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也指向活动的结果。
这是“需要”的()。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A解析:B.动力性。
需要具有动力性,它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
它们或者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或者在每次需要满足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如求知的需要等。
C.独特性。
个人的需要与其个性密切相关,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基本上可以断言,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需要系统是完全相同的。
D.社会性。
人类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具有本质区别,人类不但发展出了各类社会性需要,在满足生理性需要方面同样受到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存在超越社会生活与环境影响的生理性需要。
知识模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位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顶峰的人类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尊重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求正确答案:D解析: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22题含答案)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性别最大的特征就是差异,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缺一不可。
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对老年人最好的关爱并不是让老年人像中年期和青年期那样拼命奋斗,而是让老年人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从社会中逐步疏离。
这种理论被称为()。
A.活动理论B.社会疏离理论C.老年亚文化理论D.连续性理论正确答案:B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丁克家庭正确答案:A以下说法中,哪些属于家庭的主要社会特征?()A.家庭具有历史性B.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C.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D.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正确答案:ABCD性别歧视者的中心是主张()。
A.男女平等B.性别偏见C.女性优越于男性D.男性优越于女性正确答案:D下列关于防止和杜绝家庭暴力的手段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B.保护C.忍耐D.惩罚正确答案:ABD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正确答案:B皮亚杰根据认知心理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区分出不同的游戏类型()。
A.练习游戏B.象征游戏C.规则游戏D.情感游戏正确答案:AB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有一种需要,指的是对家庭、团体和朋友的需要,力图克服孤独和孤单。
这种需要是()。
A.爱与归属感的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正确答案:A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他将成年期的发展分为()。
A.青春期B.成年早期C.中年期D.老年期正确答案:BCD论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
正确答案:从本质上来看,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是终生都无法改变的;从起源上来看,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在婴儿出生之际,甚至也可以说是在胎儿期就已经确立起来了,在这种持久的、稳固的亲子关系中,不仅母亲和父亲影响着婴儿,婴儿也在不断影响着母亲和父亲。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答案三1、填空题()岁的婴儿的脑发育是人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正确答案:0~12、填空题“反常识”理论是由()提出的。
正确答案:詹姆斯-兰格3、判断题婴儿(江南博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而越远离身体中心的部位发展越快。
正确答案:错4、填空题人身体的脂肪占体重的比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
正确答案:上升5、填空题成年早期是家庭暴力的()期。
正确答案:高发6、判断题自我同一性的实现、建立家庭、参与社团是成年早期的三大发展任务。
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老年期的情绪,情感大致有以下特点: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正确答案:对8、填空题()是直接导致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正确答案:脑力劳动9、判断题进入青春期,女孩都早熟,男孩都晚熟。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一些差异,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提请进入青春期,这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整体而言,还需要关注另一种成熟的差异。
10、判断题男性在30岁后细胞数开始减少。
正确答案:错11、单选正在上高中的小刘同学经常旷课、成绩垫底,还经常在学校搞破坏。
小刘的班主任联系了学校里的社会工作者。
社工接案之后为小刘开展了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了解到,小刘是成长在单亲家庭之中,父亲长期忙于生意,对小刘并不加以管教,所以才导致小刘现在的状况。
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分析,是哪一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小刘的现状()。
A.社区B.家庭C.双亲D.文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社会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2、判断题老年人无性欲神话的源泉之一,就是认为性激素的枯竭等于性功能的终结观点。
正确答案:错13、判断题出生第一天的婴儿没有听觉反应。
正确答案:错14、填空题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的()阶段。
正确答案:具体运算15、名词解释失范正确答案: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部分成员就可能会去寻求非法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这时,社会所推崇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之间就出现脱节和冲突,于是,失范就出现了,犯罪也就产生了。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1、单选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
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
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江南博哥)小明的()。
A.成长需要B.关系需要C.求知需要D.认知需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ERG理论中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
2、单选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 出现害羞情绪B.出现愤怒情绪C.母婴依恋的形成D.表现出兴趣情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周岁左右时孩子可能出现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3、多选小明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小明管教较少。
小明高中住宿后认识了一伙爱玩网络游戏的朋友,整日沉迷于网络,经常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退学回家。
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小明的成长过程中,()因素导致了现存问题。
A.家庭管理B.学校教育C.朋辈群体D.社区邻里E.社会状态正确答案:A, B, C参考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小明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教养模式为放任型,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
此外,小明的朋辈群体及其学校教育都对其生活和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4、问答题人类需要层次正确答案: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5、多选下列属于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有()。
A.种族B.单位C.群体D.家庭E.文化正确答案:B, C, D, E参考解析: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判断题人的身体在18到30岁期间达到生物和知觉能力的顶点。
正确答案:错2、判断题英国的《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病理性赌博是否成立做了说明。
正确答案:错3、(江南博哥)判断题X射线检查是诊断胎儿是否健康的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只要青少年加强自身修养就不会受社会化发展不良的情况影响。
正确答案:错5、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的女权主义正确答案: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指的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相结合的一个产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一种值得怀疑的结合,因为这种结合在给女权主义带来理论上的建设之外,同时,还给女权主义带来了理论上的破坏甚至毁灭。
6、填空题罗森塔尔提出了著名的“()”。
正确答案:教师期望效应7、问答题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结构功能理论是一个巨型理论,主要侧重对社会进行宏观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及其学生默顿。
从学术渊源上来看,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受到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类学家的功能主义的巨大影响,同时,结构功能主义也受到了涂尔干及韦伯等传统社会学大家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帕森斯逐渐发展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帕森斯的观点主要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示:第一、社会行动理论;第二、模式变项;第三、功能分析模型。
8、填空题()指的是由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正确答案:整体性9、判断题视力调节能力在儿童10岁的时候,发展的更快些。
正确答案:错10、多选下列描述中,哪些符合青年阶段的人()。
A.小张今年33岁了,是一名典型的“剩女”,父母为她的婚姻大事十分操心B.刘女士今年40岁了,她发现她的丈夫最近有了婚外恋,她十分伤心C.小王今年27岁,研究生刚毕业,虽然有着高学历,但是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性别因素屡屡碰壁D.青年阶段人生观的稳定和成熟体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的发展以及成熟E.青年阶段心智活动的效率达到最高水平正确答案:A, C, D, E参考解析:青年阶段的主要特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关建字摘要:模式,社会,社区,家庭,幼儿,评价,每题,社工,心理,政策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本文为收集整理修正,共7页,请先行预览,如有帮助感谢下载支持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1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oA.生理性差别B.心理性差别C.社会性差别D.环境差别2.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在()A.胎儿期Bo婴儿期C.幼儿期D.儿童期3.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制度性障碍B.案主的个体性错误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Do案主的无意识4.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5.-般而言,幼儿期指的是()这段发育和生长时期。
A.从母体分娩出直到第四周B.从。
岁到2岁C.从。
岁到6岁D.从3岁到6岁6.()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他们无痛苦地死去。
A.成功的死亡B.安乐死C.临终关怀D.接受死亡7.()理论认为择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婚姻本身就是一个交易的过程。
A.互补需要B.交换C.角色D.价值8.()的形成是儿童时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A.弱势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同龄群体9.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公司制B.科层制C.首长负责制D.非政府组织10.青春期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或者说是缺陷在于()。
A.心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社会的成熟度Bo社会的成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Co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D.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同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llo中年人失业的影响主要有()oAo家庭收入的减少B.失业者家庭地位的下降C.割断了失业者与社会的联系D.失业人员人格出现偏差12.男性歧视的主要表现有()。
-A.职业角色C.性角色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试题本卷须知一、将你的**、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
考试完毕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
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即生理表象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主观看法等。
A.身体意象B.人生观C.身体差异D.爱情观2.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B.人类成长只影响自然环境C.人类成长只影响社会环境D.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没有影响3.〔〕指的是与作为男人或作为女人相关联的行为、动机和态度等因素,也就是与作为—个男人或作为一个女人相关联的社会角色。
B.舞台角色D.性别角色4.〔〕提出了"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概念。
A.涂尔干B.罗伯特。
默顿C.霍华德•贝克D.弗洛伊德5.〔〕是最具有中国外乡色彩的一个研究现象。
- -〕,可〕。
A .家庭B .社区C .学校D .单位6.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著名的概念是〔〕。
A .自我B .自我实现C .生理需要D .超我7. 婴儿期指的是〔〕这段发育和生长时期。
A .从母体分娩出直到第四周B .从0岁到2岁C •从0岁到6岁D .从3岁到6岁8. 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展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符合〔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13. 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是一位开展心理学家,他将成年期的开展分为〔A .青春期B .成年早期C .中年期D .老年期A .需要B .规C .逻辑D .规律9.优势视角的核心概念是〔〕。
A .机遇B .赋权C .优势D .生态10.从心理的角度而言,〔〕意味着"第二次心理诞生〞。
试卷代号:11316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2023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操作性条件反射最早是由()提出的。
A.弗洛伊德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2 .()指的是一定数量的人们,基于某种共同关系和内在组织,居住在特定地区,在内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A.学校B.组织C.性别D.社区3 .从心理的角度而言,()意味着“第二次心理诞生”。
A.幼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青年期4 .()是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相近的年龄和相同的社会地位而结成的一个小团体。
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同龄群体D.弱势群体5 .“十月怀胎”,是从母亲最后一次经期来计算的,这个时间约有()。
A.266天B.280天C.300天D.305天6 .按照联合国1997年的定义,()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中止不平等现象,最终实现男女两性平等的目标。
A.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B.女权主义C.平权行动D.女性主流化7 .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贫强调()。
A.生理性差别B.心理性差别C.社会性差别D.环境差别8 .-般而言,幼儿期指的是()这段发育和生长时期。
A.从母体分娩出直到第四周BR,0岁到2岁C.从0岁到6岁D.从3岁到6岁9 .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公司制B.科层制C.首长负责制D.非政府组织10 .()是最具有中国本土色彩的一个研究现象。
A.家庭B.社区C.学校D.单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IL标签理论对犯罪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以()为主要代表。
A.埃德文•勒门特B.罗伯特•默顿C.涂尔干D.霍华德・贝克12 .中年期的家庭调适同时表现在()oA.对兄弟姐妹的调适B.对老年父母的调适C.对青年子女的调适D.夫妇双方自身的调适13 .男性歧视的主要表现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反映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的是()。
A.内驱力B.动机C.需要D.动力E.力比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人的任何需要都具有自己的内容,它既包含物质方面的,也包含精神方面的;既指向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也指向活动的结果。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需要的()特征。
A.自然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E.对象性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需要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它们或者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如饮食的需要;或者在每次需要满足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需要的()特征。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层次性E.社会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4.案主王先生与宋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过去一年中两人都辗转流浪于几个城市之间。
现在他们决定向救助站求助,王先生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妥善安置,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宋先生则希望自己可以被送回家乡,能够在家乡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这些叙述表明了需要的()特征。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E.自然性5.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若干个层次。
它们分别是:①生理需要;②爱与归属的需要;③安全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⑤尊重的需要。
请将它们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⑤②④E.①③②⑤④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展现了人性中富有创造性的一面是()。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认知需要D.审美需要E.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7.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打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通常都被交由祖父母或亲属抚养,此种隔代教养家庭越来越多,这种情形对儿童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满足产生很大影响,你认为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A.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满足B.衣食住行需要的满足C.亲子关系需要的满足D.儿童文体活动的需要E.行为规范习得的需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8.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了()理论。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9小题.每题1.0分,共29.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
第1题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中期心理危机成功解决后会形成的品质是( )。
A .希望
B .意志力
C .高尚
D .有能力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中期,如果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那么就会形成自卑感。
成功解决危机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第2题
人类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A .弗洛伊德
B .埃里克森
C .埃瑞克
D .艾莉斯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普遍经历着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第3题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口唇晚期是指( )。
A .0~8个月
B .8个月~10个月
C .8个月~1岁
D .生命的第二年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口唇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
0~8个月是口唇阶段的初期,8个月~1岁是口唇期的晚期。
第4题
下列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B .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C .强调操作的强度
D .注意到外部强化对学习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②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训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训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③注意到了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
尤其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刚。
C 项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第5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式运算期”是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