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_2012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42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一、爆炸品11082硝酸铵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1项、易燃气体21001氢(压缩的)21003氢气和甲烷混合物(压缩的)21007甲烷21005一氧化碳21006硫化氢21007甲烷21043一甲胺21044二甲胺21045三甲胺2项、不燃气体22001氧(压缩的)22002氧(液化的)22003空气(压缩的)22004空气(液化的)22005氮(压缩的)22006氮(液化的)22019二氧化碳(压缩的)22020二氧化碳(液化的)3项、有毒气体23002氯(液化的)23003氨(液化的)23009一氧化氮23012四氧化二氮(液化的)23029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三、易燃液体1项、低闪点31001汽油31044一甲胺水溶液2项、中闪点32051苯32058甲醇32166二甲胺水溶液32167三甲胺水溶液32192焦油3项、高闪点33501煤油33627N,N-二甲基甲酰胺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41501硫磺41511萘42022甲醇钠42521活性碳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51048 高锰酸钾51055 硝酸钠51069 硝酸铵过氧化氢六、毒害品61067 苯酚九、腐蚀品81002 硝酸82001 氢氧化钠83012 甲醛溶液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发布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将危险物品分为九个大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所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系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危险货物品名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术语和定义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规定4.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第1类:爆炸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1氧化性物质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GB12268-2005第6.1项:毒性物质;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4.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5.2项和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发布日期:2014-01-08字号:[ 大中小]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2012年12月11日交通运输部令第9号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港口内进行装卸、过驳、储存、包装危险货物或者对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装拆箱等作业活动(以下简称“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列入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和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该港口的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县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该港口的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负责港口危险货物管理工作的部门统称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章港口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从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未经安全条件审查通过,港口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指导、监督全国港口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工作。
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港口建设项目,由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条件审查。
《危险品物品名称表》(GB12268)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简介《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 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标准,用于规范和归类危险品的物品名称。
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危险品的准确标识和分类,以便于进行安全运输和处理。
标准内容《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 包含了各种危险品的物品名称,每个物品名称都通过一系列的编码和描述进行了详细说明。
这些物品名称的分类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危险品分类系统,并根据其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分级。
该标准的物品名称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物品名称:对危险品的名称进行准确描述,以确保各方对危险品的认识一致。
2. 编码:为每个物品名称分配唯一的编码,以便在标识和记录危险品时使用。
3. 描述:对每个物品名称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其危险性质、危险特性、危险类别等信息。
4. 分级:根据危险性程度对物品名称进行分级,以便于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应用范围《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 适用于所有从事危险品运输、储存、使用等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具体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品运输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应根据该标准中的物品名称进行危险品的标识和包装,确保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 仓储单位:仓储单位应根据该标准中的物品名称进行危险品的分类和储存,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3. 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了解和掌握该标准中的物品名称,以便在使用危险品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
结论《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12268) 是对危险品进行准确标识和分类的重要标准,适用于危险品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相关活动。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危险品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用该标准,并加强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危险货物品名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术语和定义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规定4.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第1类:爆炸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1氧化性物质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GB12268-2005第6.1项:毒性物质;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4.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5.2项和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危险货物品名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术语和定义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规定4.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第1类:爆炸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1氧化性物质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GB12268-2005第6.1项:毒性物质;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4.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5.2项和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危险货物品名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术语和定义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规定4。
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第1类:爆炸品第1。
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
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
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
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
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
1氧化性物质第5。
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GB12268—2005第6。
1项:毒性物质;第6。
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4。
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5。
2项和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危险品物品名称表》(GB12268)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
1. 引言
危险品是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等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危险品的正确识别对于保障人
身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品物品名称表》(GB),我们提供一个权威的危险品物品名称表,以帮助广大公众准
确识别危险品。
2. 表格内容
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共包括以下列字段:
- 序号:按照序号排列危险品物品。
- 物质及危险特性描述:对危险品的物质及危险特性进行描述,帮助识别危险品的危害。
- 危险特性代码:用于标识危险品特性的代码。
- 图标:以符号的形式展示危险品的特性,帮助直观识别。
3. 数据来源
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的数据来源包括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权威来源,通过专业团队的整理和验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 使用说明
广大公众可通过查询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来识别潜在的危险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查询时,请根据需要的字段进行检索,并注意按照标准正确理解危险特性代码和图标的含义。
5. 示例
以下是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中的部分示例:
6. 结束语
危险品物品名称表 (GB)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公众准确识别危险品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将持续更新和完善该表,并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以上是《危险品物品名称表》(GB)的简要说明。
注:本表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权威发布的最新标准为准。
基本情况特殊规定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的表1中(见表1),第7栏是“特殊规定”。
规定了“与物品或物质有关的任何特殊规定,其适用于特定物质或物品的所有包装类别”。
如表中的“204”表述为:“含有符合第8类标准的具有腐蚀性发烟物质,应贴有“腐蚀性 次要危险性标签”。
具体讲,“特殊规定”可分为限制运输和豁免。
限制运输,即不可以运输或者有特殊运输要求。
如“特殊规定”的48号规定,“如含氰氧酸高于20%,除非经有关主管机关特别批准,否则禁止运输”;60号规定,“高氯酸,如按质量含酸浓度大于2%,除非经有关主管机关特别批准,否则禁止运输”。
还有,从危险货物自身来说,某些危险货物自身具有不稳定性,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危险性,如爆炸性、聚合性、遇热分解出易燃、有毒、腐蚀或窒息性气体等。
对于大多数危险性物质,自身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适合的包装、稀释、添加稳定剂、添加抑制剂、控制温度或采取其它特殊措施来控制其不稳定性,使用这些技术处理后达到运输要求。
例如,未加抑制剂的正丁基乙烯(基)醚、未经稀释或含量大于27%的过氧化(二)丙酰都是禁运物品。
“特殊规定”涉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主要问题就是豁免。
豁免,即在道路运输环节其危险货物豁免按普通货物进行运输,“特殊规定”主要涉及的是“全部豁免”。
如“特殊规定”37号规定,“硅铝粉如有涂料,即不作为危险货物运输”;如106号规定,“仅在空运时作为危险货物”,117号规定,“仅海空运时作为危险货物”。
这样,上述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时不作为危险货物,按普通货物进行道路运输。
在实际工作中,如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查找“特殊规定”中的豁免条件,比较繁琐且也不便于执法,故针对大批量需要运输的危险货物豁免,建议还是按《危规》第七十条(交通运输部可以根据相关行业协会的申请,经组织专家论证后,统一公关于危险货物特殊规定、例外数量、有限数量的探讨文/程国华 张 强 严 季由于危险货物的危险性,货物必须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方可运输。
危险货物品名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术语和定义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规定4.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第1类:爆炸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1氧化性物质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GB12268-2005第6.1项:毒性物质;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4.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5.2项和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氨溶液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分析摘要:氨溶液作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以及医药等方面,然而氨溶液易分解释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储存和使用不当易造成火灾与爆炸事故。
对此,本文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等规范,同时结合氨溶液生产以及储存情况,对不同浓度氨溶液火灾危险性类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氨溶液;火灾危险性类别;浓度0引言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正确判定是采取行之有效安全对策措施的前提。
氨溶液又称阿摩尼亚水、氨水,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原料,在各行各业都有氨溶液的应用,涉及使用的行业有电子、水泥、电厂、精细化工行业、环保治理、医疗等,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体现的危险性类别主要为皮肤腐蚀/刺激危害。
[1]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氨溶液(NH3·H2O)是氨溶于水形成的一种溶液,氨分子与一分子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由于氨水易挥发,氨气易燃、有毒,若氨气在局部空间内积聚,遇明火会引发爆炸。
氨溶液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如:1993年9月18日,河南辉县某化肥厂合成车间碳化工段在检修焊接管道过程中引起氨水罐爆炸,3名维修工当场死亡;2016年11月8日山东淄博市周村嘉周热电有限公司脱硫脱硝装置氨水罐发生爆炸,该事故起因为氨水注入过程散发大量氨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虽然不同浓度氨溶液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火灾爆炸危险性已有研究[2~5],但是不同浓度的氨溶液在不同应用场所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定性仍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氨溶液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定性高低会明显影响土地空间布局及火灾爆炸风险。
本文通过氨溶液相关标准、文件的分析,对氨溶液火灾危险性类别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定性进行探讨。
1 目前国内现行法规、标准对氨溶液的定性1.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氨溶液(含氨>10%)列入该目录,序号为35。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氯甲烷化学品英文名:Dichloromethane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及胶片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怀疑会致癌。
对器官造成损害。
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
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把爆炸品分为六项: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
《危险货物品名表》按运输危险性把爆炸品分为五项:
(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按爆炸品的性质和用途又可分为以下四小项:
(1) 点火器材:用来引爆雷管、黑火药。
如导火索、火绳等。
(2)起爆器材:用来引爆炸药。
如导爆索、雷管等。
(3)炸药和爆炸性药品:按敏感度和爆炸威力又可分为:
①起爆药:敏感度极高,用来诱爆其他炸药的药剂。
如雷汞、叠氮铅等。
非常敏感,极易通过火花点火和轻微撞击使之爆炸。
②爆破药:爆炸威力强大,是装填炮弹、炸弹或用于各种爆破的烈性炸药。
军用的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民用的有铵油炸药、硝铵炸药等。
⑧火药: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的药剂。
如硝化纤维火药、硝化甘油火药等军用发射药(溶塑火药)及民用黑火药等。
(4)其他爆炸物品:指含有黑火药的制品。
如爆竹、烟花、礼花弹等。
【国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4.2危险货物品名表的每个条目都对应一个编号,该编号采用联合国编号(以下简称UN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的条目包括以下四类:a)“单一”条目适用于意义明确的物质或物品示例:UN1090 丙酮UN1194 亚硝酸乙酯溶液b)“类属”条目适用于意义明确的一组物质或物品示例:UN1133 黏合剂,含易燃液体UN1266 香料制品,含有易燃溶剂UN2757 固态氨基甲酸酯农药,毒性UN3101 液态B型有机过氧化物c)“"未另作规定的”特定条目适用于一组具有某一特定化学性质或特定技术性质的物质或物品示例:UN1477 无机硝酸盐,未另作期定的UIN1987 醇类,未另作规定的d)“未另作规定的”一般条目适用于一组符合一个或多个类别或项别标准的物质或物品示例:UN1325 有机易燃固体,未另作规定的UN1993 易燃液体,未另作规定的4.3 危险货物应按照品名表中适合该物质或物品的名称标示。
4.3.1 构成危险货物的物质或物品可能含有杂质(例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为了稳定或其他目的使用了不影响其分类的添加剂。
当这些杂质或添加剂影响到其分类时,该危险货物应视为混合物或溶液。
4.3.2 混合物或溶液,其单一主要成分是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列出名称的一种物质,另有一种或多种物质未列人危险货物品名表,或含有微量的一种或多种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列出名称的物质,该混合物或溶液应按照其主要成分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所列的名称进行标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除外:a)该混合物或溶液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已具体列出名称;b)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所列物质的名称和说明专门指出该条目仅适用于纯物质;c)该混合物或溶液的危险性类别或项别、次要危险性、包装类別或物理状态等与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所列物质不同;d)该混合物或溶液的特性和属性要求釆取的应急措施,与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所列物质的要求不同。
在上述其他情况下,a)中所述者除外,应把混合物或溶液当作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未具体列出名称的危险物质处理。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9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生产、贮存和销售。
2# 引用标准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7694 危险货物命名原则3# 术语稀释 dilution:指在物品中加入水、醇或其他溶剂,以降低溶液的浓度或涂料的粘度。
涂层 coating:指物品表面经处理后,包覆一层油、蜡或其他材料,可防止物品与水或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 第1类爆炸品4.1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2第2项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3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4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危险物质和物品4.5第5项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5#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5.1 第1项易燃气体5.2 第2项不燃气体5.3 第3项有毒气体6# 第3类易燃液体6.1 第1项低闪点液体6.2 第2项中闪点液体6.3 第3项高闪点液体7#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7.1 第1项易燃固体7.2 第2项自燃物品7.3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8#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8.1 第1项氧化剂1/1248.2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9#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9.1 第1项毒害品9.2 第2项感染性物品10# 第7类放射性物品11# 第8类腐蚀品11.1 第1项酸性腐蚀品11.2 第2项碱性腐蚀品11.3第3项其他腐蚀品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标准计量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牟锡华、韩萍萍、范贵根、谭尚林、陈钺。
参加本标准起草的有铁道部运输局胡恒旭、民航局运输司许毓信、交通部海洋运输局李建生、交通部内河运输局王家骧、交通部公路局周有才、交通部标准计量所傅重光、北方交通大学吴育俭、罗善美。
危险货物品名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一般规定和结构,以及危险货物的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及包装类别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3、术语和定义
GB 694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一般规定
4.1 危险期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如下,判据见GB 6944
第1类:爆炸品
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2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
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
第2.1项:易燃气体;
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4.1项:易燃固体;
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
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5.1氧化性物质
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GB12268-2005
第6.1项:毒性物质;
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8类:腐蚀性物质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4.2 除第1类、第2类、第7类、
5.2项和
6.2项物质以及4.1项自反应物质,需要包装的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
——I类包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
——II类包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
——III类包装;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4.3 第1类危险物质按其危险性类型划分为6个项目和13个配装组。
可以相容的爆炸性物质或物品列为一个配装组。
配装组划分方法、爆炸品危险性项别与配装组的组合见附录A.
4.4 凡具有一种以上危险性的危险货物的主要危险性按附录B 确定
4.5 危险货物应按照品名表中适合该物质或物品的名称标识。
4.6 未列出具体名称的危险货物,使用“类属”“或未别列明的”的条目标识,应在其危险性质确定后方可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
4.7危险货物物品名表的每个条目都对应一个编号。
危险货物名表的条目包括以下四类:
(a)“单一”条目适用于意义明确的物质或物品;
示例1114 苯
1160二甲胺水溶液
(b)“类属”条目适用于意义明确的一组物质或物品
示例1133 粘合剂,含易燃液体
1266 香料制品,含油易燃溶剂
2761 固态有机氯农药,毒性
3109 液态F型有机过氧化物
(c)“未另列的”特定条目适用于一组具有某一特定化学性质或特定技术性质的物质或物品;
示例1481 无机高氯酸盐,未另列明的
3272 酯类,未另列明的
(d)“未另列明的”一般条目适用于一组符合一个或多个类别的标准的物质或物品。
示例3178 无机易燃固体,未另列明的
1993 易燃液体,未另列明的
4.8 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与货物固有的不稳定性有关。
对大多数危险货物来说,这种不稳定性能够通过正确的包装、稀释、稳定、添加抑制剂、冷冻或其他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5 危险货物品名表结构
危险货物品名表分为7栏:
第1栏“编号”——采用联合国编号;
第2栏“名称和说明”——危险货物的中文正式名称,用黑体字(加上构成名称一部分数字希腊字母、“另”、“特”、间、正、邻、对等)表示;也可附加中文说明,用宋体字表示(其中“%”符号代表:(a)如果是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以及溶液和用液体湿润的固体,为根据混合物、溶液或湿润固体的总质量计算的质量分数,单位为10-2;(b)如果是是压缩气体混合物,按压力装载时,用占气体混合物总体积的体积分数表示,单位为10-2;或按质量装载时,用占混合物总质量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为10-2;(c)如果是液化气体混合物和加压溶解的气体,用占混合物总质量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为10-2);
第3栏“英文名称”——危险货物的英文正式名称,用大写字母表示;附加说明用小写字母表示(本复件略);
第4栏“类别或项别”——危险货物的主要险性,按GB 6944确定;其中第1类危险货物还包括其所属的配装组,配装组的划分按附录A确定;
第5栏“次要危险性”——除主要危险性以外的其他危险性,按GB6944确定;
第6栏“包装类别”——按照联合国包装类别给危险货物划定的类别号码,用、I、II、III表示;
第7栏“备注”——原GB12268—1990中的编号。
6危险货物品名表
危险货物品名表见表1. 表1 危险货物品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