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系统解剖学01绪论及骨学
- 格式:ppt
- 大小:8.12 MB
- 文档页数:36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观察法、组织学观察法、影像学观察法、生理学实验法等。
解剖观察法是通过解剖尸体或活体,直接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
组织学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的微细结构。
影像学观察法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特征。
生理学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枢纽。
骨骼由骨头组成,骨头坚硬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架。
系统解剖学笔记第一章骨学Osteology第一节总论教学内容骨bone 是一种器官, 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坚韧而有弹性, 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一、骨的分类骨的形态不一, 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第二节各论一、躯干骨教学内容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 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
胸椎与12 对肋相连接。
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
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接构成骨盆。
(一)椎骨vertebrae1.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和7 个突起。
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颈椎cervical vertbral :椎体小, 椎孔大。
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
第6 颈椎棘突较短, 未端分叉。
(1)第1 颈椎又名寰椎atlas, 呈环形, 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
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 侧块有上、下关节面(2)第2 颈椎又名枢椎axis, 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 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3)第7 颈椎又名隆椎vertebrae prominens, 棘突长, 末端不分叉。
(见上图)2)胸椎throacic vertebrae 椎体呈心形, 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
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 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腰椎lumbar vertebrae: 椎体大, 椎弓发达, 棘突呈板状, 水平伸向后。
4)骶骨sacral bone: 由5 个骶椎愈合而成, 呈倒置的三角形。
(二)胸廓thorax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 肋ribs由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
系统解剖学考点重点整理绪论、骨学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正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胸骨角:柄与体连接处,平对第二肋。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真肋:第1~7肋直接与胸骨连接区分假肋:第8~10肋不直接与胸骨连接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4、肋软骨: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5、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结合处,“H”形,此处骨质最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复习思考题骨的分类、构造如何?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名词解释:胸骨角翼点关节学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典型韧带作用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屈复习思考题关节的基本构造如何和辅助结构有哪些?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如何?脊柱的组成、形态?名词解释: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椎间盘肌学1、胸锁乳突肌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3、斜方肌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4、背阔肌位置: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5、竖脊肌(骶棘肌)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6、胸大肌位置: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
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7、前锯肌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