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产生及发展简史
- 格式:pdf
- 大小:8.30 MB
- 文档页数:55
世界汽车发展简史汽车萌芽期——蒸汽汽车的起因1478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第一次提出了具有自推进功能的汽车设计。
1765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进了蒸汽机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社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克拉斯·库纽(NicholasCugnot)在巴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整齐驱动的三轮车。
汽车成型期(1885-1913)——内燃机—发动机发展-底盘发展-材料发展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奔驰(BariFriedriBhAenz)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驱动的马车是三轮汽车。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本茨因此而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斯(EmileRoger)获得奔驰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1908年,福特公司T型轿车上市,至T型轿车停产前共计销售1500万辆,为汽车产业及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组装效率提升了约8倍。
中国的汽车工业简史汽车初始发展期(1953-1958)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国馋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装配线。
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发展期(1960-1980)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世界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是一类交通工具,主要指由动力驱动且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
- 1769年,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在法国诞生。
- 1863年,第一辆用汽油驱动的三轮车出现。
-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出现,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辆现代汽车。
- 1908年,福特T型车的出现,汽车正式开启了流水线批量化生产的时代。
- 20世纪50年代,汽车率先在欧洲开始了多样化发展。
-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汽车在日本进入了精益化生产阶段。
- 21世纪,随着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浪潮,汽车逐渐开始向新能源转型,并出现了纯电动、氢能源、插电混动等动力类型的车型。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简史一、最初的萌芽说起新能源汽车的起步,得回到上个世纪末,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这些大问题。
你想想,当时的汽车完全是“油老虎”,一天不加油,车就不走路。
再加上尾气排放、温室气体等问题,环境状况可真是不敢恭维啊。
于是乎,一些有眼光的聪明人就开始琢磨,这车能不能不烧油,能不能跑得了?是不是可以搞个“清洁的”出行方式呢?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敢太大声喊出来,心里就想:电动车?能行吗?电池那么小,开一会儿就没电了,开远了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加油吧。
于是,这种想法就像是萌芽一样,慢慢地生根发芽。
二、技术突破的关键到了21世纪,咱们的科技水平那是飞速发展的呀,电池技术也开始一天天地进步。
再加上全球对环境的关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表示要保护地球,搞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大家可能听说过“电动化”,也许你脑海里就冒出“特斯拉”这个名字了。
没错,就是这个“电动小精灵”引领了风潮。
说到特斯拉,真的是有点传奇色彩,伊隆·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把电动汽车从“另类”变成了“主流”。
那个时候,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充电速度也在逐步提升,大家终于开始相信,电动车并不是只能跑短途的小玩具,它可以成为“主力军”。
这个时候,新能源车在世界上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开始出台各种,给电动车提供优惠和补贴。
比如“免税”啦,“相关部门补贴”啦,这样一来,电动车的价格一下子变得更亲民了,老百姓也开始踊跃购买,市场需求一度爆棚。
三、国内市场的崛起再来说说咱们中国,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真是飞速发展。
你瞧瞧,那时候国内的消费者早就开始抛弃那些传统燃油车,开始追捧电动车了。
国内一些车企像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等,凭着自己的技术和创新,一下子就抢占了市场。
大家一看,“哇,这车不仅环保,还能省钱,出行也方便”,很多人开始跃跃欲试。
再说,国内的充电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大家不用再担心“没电可怎么办”的问题了,充电桩也像雨后春笋一样,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