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猪的生理特点
- 格式:wps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仔猪生理特点分析及饲养管理初生仔猪是指从离开母体至断奶这段时期的猪,具有与成猪不同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调节体温的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
由于这些特点。
造成仔猪难养,成活率低,所以养猪户应加强这一时期的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其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管理有以下几点:1.保温、防冻防压:母猪冬季分娩,7日内仔猪的死亡率高。
因为这个时期仔猪行动不灵活,抗病力及耐寒力差,易钻草堆被母猪压死,或因低血糖而患感冒及肺炎,所以应给小猪保温,创造适宜温度。
初生仔猪临界温度是35℃,生后1-3天仔猪应给温3O一32℃,4-7天是28.30℃,8-30天是22-25℃,30-6O天是22℃。
2.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仔猪生后第一个活动就是靠触觉找乳头,3一l5分钟第一次吸乳,弱小仔猪四肢无力,行动不灵,不能及时找到乳头,而母猪每次泌乳时间短(1O一2O秒),所以仔猪生后应人工扶助,固定乳头。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含有免疫球蛋白、铁盐,有轻泻作用,促使胎粪排出。
初乳中的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吸收。
所以要让仔猪最早吃上初乳,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给水分。
3.补铁补料: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矿物元素,仔猪出生时体内铁含量少,母乳中铁量低,不能满足仔猪迅速生长所需的铁量,所以仔猪初生3天内要给予注射铁制剂、含硒性血素,每头仔猪肌注100-150毫克,可预防贫血。
仔猪生后5-7天开始补料,训练仔猪开食,以补充母乳不足,促进其胃肠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防止下痢。
在仔猪活动的干净场地撒一些炒焦的玉米、高梁、大麦粒,让其自由活动采食。
10天后可补些粥状料、仔猪配合料,及青菜、青草,切碎放人小食槽内诱导采食。
4.抓旺食,过好断乳关:仔猪3O天后消化机能已趋完善,体重迅速增长,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根据采食习惯,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预混饲料,如申亚乳猪料,每公斤饲料含消化能不少于33O0大卡,蛋白质含量土杂猪不低于19%,良种猪不低于2O%,每天饲喂5-6次,夜间要补喂一次,每次喂量不宜过多,7-8成饱为宜。
关注乳猪的胃肠道营养与健康乳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化养猪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规模化养猪业中养猪场真正关注乳猪肠道的方法是饲料添加抗腹泻的药物,而却没有真正从营养方面关注肠道健康。
因为营养决定健康。
而大部养猪场为什么在断奶时采取添加抗腹泻的操作办法呢,那是没找到真正用到合理营养的饲料。
1早期断奶乳猪的生理特点1.1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新生乳猪即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的活性随着乳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lindemann等,1986)。
但断奶后,酶的活性持续降低,在一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1/3,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由于断奶前后营养源截然不同,所需要消化酶差异很大,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在仔猪断奶后都表现不足。
其他各种酶活性在3周龄时还不及成年动物的50%。
研究结果表明(lindemann,1986;makkink,1994)与哺乳乳猪相比较,早期断奶乳猪的胰酶分泌不足。
1.2吸收能力下降哺乳期、乳猪主要以采食易消化的母乳为主,其肠壁绒毛长而且吸收效率高,能充分发挥消化吸收功能。
断奶后,由于各种营养应激,肠绒毛明显萎缩脱落,隐窝深度明显变大,总吸收表面积显著下降,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产生腹泻。
1.3胃酸分泌不足胃酸分泌不足是早期断奶仔猪的另一缺陷。
胃酸参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H值为2.0和3.5。
胃酸分泌不足,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
此外,盐酸还能抑制从上段消化道进入胃肠道的细菌。
胃酸不足可导致消化功能混乱。
由于内源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缺陷,因此断奶后7-21天乳猪添加外源酸制剂效果最好,现阶段一般添加延胡索酸、柠檬酸、乳酸及丙酸等有机酸制剂。
添加量为0.5%-3.0%。
1.4免疫能力下降新生仔猪没有免疫能力,主要靠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IgG。
在哺乳阶段IgG的分泌迅速下降,而另一种免疫球蛋白IgA却可以相对较平稳的保持长的时间,这些免疫球蛋白保证了乳猪健康生长。
哺乳仔猪,指的是出生后到断奶前的仔猪,此时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快,但是胃肠道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免疫力不高,如饲养管理不到位,会极大的增加哺乳仔猪患病率,进而降低成活率,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结合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制定健全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分析1.1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大哺乳期内的仔猪,其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新陈代谢旺盛,同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非常大。
一般情况下,10日龄的哺乳仔猪体重即可达到初生时2倍多,在生长期间,对于营养需求量大,因此要做好营养补充工作,及时供给高营养物质,满足哺乳仔猪生长发育需求,加快生长发育速度。
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弱哺乳期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容积小,重量轻,消化机能弱。
胃内蛋白酶少,胃底腺不发达,仅可满足母乳消化需求,不具备较高的消化能力。
随着不断增长,哺乳仔猪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增强,因此在哺乳期,应及时补充酶源,喂食易于消化的饲料,对粗饲料用量需严格控制[1]。
1.3先天免疫力差,抗体水平低哺乳仔猪机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先天免疫力差,仅能够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抗体,如缺乳,则会极大地增加患病率,降低成活率。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吃上初乳,进而被动获得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有效降低患病率,提高哺乳期仔猪的成活率。
1.4体温调节能力差,易被冻死或冻僵哺乳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不多,因此也就不具备较高的保温能力,再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无法很好地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因此在冬春等寒冷季节,如不重视防寒保暖工作,哺乳仔猪一旦遭受冷应激,不仅会被冻僵、冻死,而且会增加下痢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2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探讨2.1抓好出生关1)做好接产工作在母猪产前,接产人员应将母猪体表擦净,做好对乳房、产房、接产用具的消毒工作,控制好产房温度,并提前将母猪移入产房适应环境,避免有陌生感。
接产时,如出现难产现象,应及时注射催产素,并人工助产,加快猪崽产出,避免窒息死亡。
乳猪的营养结构和特点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乳猪的生理特点•乳猪的营养需求•乳猪的饲料种类和特点•乳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乳猪的营养结构和健康状况的关系•实际案例分析乳猪的生理特点01CATALOGUE乳猪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从出生时的简单消化器官逐渐发育为成年猪的复杂消化系统。
乳猪的肠道菌群在出生后逐渐建立,对乳猪的消化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消化系统发育乳猪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逐渐增强。
免疫系统发育乳猪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对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母源抗体乳猪生长速度较快,对营养需求较高。
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温度要求高乳猪代谢旺盛,对能量需求较高。
乳猪对温度要求较高,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健康生长。
030201乳猪的生长发育特点乳猪的营养需求02CATALOGUE能量需求乳猪的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能量来源能够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促进乳猪的生长发育。
乳猪的能量需求会随着体重和生长阶段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乳猪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能量。
乳猪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支持生长和发育。
这些蛋白质应该来自鱼粉、豆粕、肉骨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不同生长阶段的乳猪需要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因此,需要根据乳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需求脂肪需求乳猪需要适量的脂肪来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这些脂肪应该来自植物油、动物脂肪、鱼油等来源。
不同生长阶段的乳猪需要不同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因此,需要根据乳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调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乳猪需要各种矿物质来支持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的发育。
这些矿物质包括钙、磷、镁、铁、锌等。
不同生长阶段的乳猪需要不同的矿物质含量。
因此,需要根据乳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调整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
乳猪需要各种维生素来支持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视力等组织的发育。
中图分类号:S81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8964(2018)11-0033-03收稿日期:2018-09-211哺乳仔猪饲养管理1.1乳猪生理特点乳猪生长发育快,生理尚不成熟,喂养难度大,其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和磷、钙代谢比成年猪高许多,因此,乳猪对营养物质的数量、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一时期必须保证乳猪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应注意的是初生小猪消化机能尚不完善,只能吃奶,不能利用植物饲料。
此外,乳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极易患病,其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
一般环境温度越低,仔猪体温下降幅度越大,恢复时间越长,当环境温度低到一定范围时,乳猪就会冻僵,甚至冻死。
1.2饲养管理1.2.1让乳猪尽快吃到初乳,做好乳头固定工作。
保证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确保其成活的前提。
为使法系乳猪生长均匀,提高成活率,应在其出生后2~3d 内人工辅助吃乳,将较小的乳猪固定在母猪前三对乳头上吃乳,以保证生长均匀。
1.2.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根据乳猪生理特点,产房温度控制在22~24℃,保温箱下应有电褥,上边有电热灯,保证局部温度在30~32℃。
1.2.3做好剪牙、断尾工作。
乳猪生长较快,若不及时剪牙可导致母猪乳头被咬伤。
剪牙一定要把断面剪平整,以防剪牙不齐造成乳猪颊部发生溃疡。
为防咬尾,乳猪出生时也应将尾断掉。
1.2.4及时补料。
哺乳时间过长会造成母猪下床瘦弱,影响下一情期配种。
乳猪及早补料不仅能减少母猪体力损耗,而且能促进乳猪早吃料,为迂斌,黄建平,刘云鹏,邹明媚(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29)33断奶做好准备。
1.2.5保持猪舍环境良好。
搞好猪舍卫生可减少疾病发生,产床应无猪粪,猪舍应注意保温与通风。
1.2.6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饲料。
乳猪哺乳期生长迅速,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机能尚不完善,所以要给予乳猪高蛋白、高能量的优质饲料。
2断奶仔猪培育出生4~10周龄的仔猪由吃温热的母乳改为吃固体的饲料,由依附母猪生活变为独立生活,由产房转入培育舍,且极易感染病原。
仔猪有什么消化生理特点哺乳仔猪胃底腺不发达,胃液分泌量少且不稳定,分泌盐酸能力较差,胃内缺乏游离盐酸,PH值过高,胃内PH≥4,胃蛋白酶大分子受到影响,不利于蛋白质消化。
仔猪达到8~10周龄时即可达到成年猪胃内时候酸度PH2~3.5的水平。
重量但猪只消化道体积重量等发育较快,有雏鸟最新消息称仔猪胃重和容积在25日龄内迅速发育,肠道细胞组织学观察肠绒毛呈长而细,绒毛高度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十二指肠肠绒毛高于空、回肠。
出生第1天可见肠腺,以后腺细胞不断快速增长、体积增大、腺窝也随日龄而逐渐增加。
断奶后,仔猪消化系统小肠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分娩仔猪不得不由从采食易消化的液态食物转化为含有大量谷物原料的固体饲料,在日粮干物质的高机械磨损作用下才,小肠绒毛快速变短,断奶后几周内小肠绒毛由高密度手指状变成平舌状,绒毛萎缩,隐窝加深。
导致消化吸收面积变小,微量元素不能被有效吸收,而肠道内丰富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温和的酸碱度为有害细菌提供了繁殖条件,而有害菌的生长又产生病原体了大量的毒素(氨和胺类等),对动物产生毒性和药理活性作用,使腹泻加剧。
1.2哺乳仔猪消化酶系不完备,早期断奶影响淀粉酶分泌及活性哺乳仔猪消化酶系不完善并且出生几周内变化较快,表现为乳糖酶以及与消化母乳中糖类的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后2~3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又很快下降。
淀粉酶及消化淀粉和高蛋白有关酶氨基酸的活性在出生时很低,随后逐渐上升。
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1~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其他多肽活性很低。
胃蛋白酶原虽在仔猪出生时便可检测到,并且浓度在3~6周内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盐酸分泌能力差,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活,因此其作用般在20日龄后才能个股表现出来。
幼生有什么消化生理特点?哺乳仔猪肠腺、胰腺发育更为完全,能分泌消化母乳的多种消化酶,其中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肠液中的乳糖酶含量很高,可较好的消化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但对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较难适应。
猪的营养需求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猪的消化特点一、猪的消化道结构特点二、猪的消化生理特点1、胃的消化2、小肠内的消化吸收3、大肠内的消化第三节:猪的营养特点一、乳猪营养特点二、母猪营养特点第四节:猪的各方面营养需求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2、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二、脂肪1、脂肪的化学组织结构2、脂肪的营养作用三、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四、维生素1、维生素Aa、化学特性:b、主要功能:c、主要缺乏症:d、来源:2、维生素Da、化学特性:b、主要功能:c、主要缺乏症:d、来源:3、维生素Ea、化学特性:b、主要功能:c、主要缺乏症:d、来源:4、维生素Ka、化学特性:b、主要功能:c、主要缺乏症:d、来源:5、维生素B1a、化学特性:b、主要功能:c、主要缺乏症d、来源:6、维生素Ca、主要功能:b、主要缺乏症:c、来源:五、矿物质六、水1、水是动物体的构成成分:2、水能使机体维持一定的形态:3、水是畜体的重要溶剂:4、水对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5、水是一种润滑剂:6、水参与动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七、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1、蛋白质与能量比例关系2、纤维素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3、氨基酸之间的关系4、维生素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5、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之间的关系6、有机营养物质与矿物质之间的关系a、有机营养物质与钙、磷的关系:b、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关系:7、维生素与矿物质之间的关系a、维生素和硒的关系:b、维生素和钙磷的关系:c、维生素C和铁的关系:8、维生素的相互关系a、维生素E和维生素A、D的关系:b、维生素B1与B2的关系:c、维生素B2与B5的关系:9、矿物质之间的关系正文第一节:概述长期以来,养殖业一直在风雨中飘摇,本人通过8多年的从业经历发现,几乎所有的养殖企业对兽医的作用过于夸大,一直忽视营养师的作用,企业对营养知识一知半解。
然而,本人认为,畜牧业不仅需要兽医师,更需要商业营养师。
乳猪的生理特点:
1、调节体温能力差。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
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出现由于饥饿造成的死亡。
2、缺乏先天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份子Y-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
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
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3、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
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
4、生长速度快。
乳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
出生后20日龄时,每Kg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 倍,每Kg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
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乳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乳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乳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哺育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使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以利于育成和育肥期正常生长发育。
下面介绍的是在乳猪饲养管理应该注意的要点。
1、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乳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保温区温度第一天保持32~35℃;第一周末27℃以上,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适当温度断奶第一周29℃。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温工作。
保温方法有:A.保温灯,多采用250W的红外线灯在仔猪栏内供暖;B.睡床或电热板;C.用炒热的统糠放人麻袋内做成暖窝,让乳猪睡在上面可以保暖。
2、断脐、剪齿与断尾
乳猪出生待脐带跳动微弱后,用手向脐方向挤回血液并握紧脐带,离脐孔4~5cm处钝性断脐(捏断)。
在仔猪齿乳前毛干后,剪掉8颗獠牙,以防仔猪咬伤母猪乳头。
与此同时,进行断尾,并用2~5%的碘酒消毒脐部和尾部断端,以防感染。
3、出生后尽快哺乳
乳猪应该尽早(3小时内)吃到足量的初乳。
母猪在产后24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被乳猪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去,在乳猪体内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所以在乳猪出生后尽快吃足初乳是提高乳猪抗病功能、减少乳猪死亡的关键。
同时,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极其容易被乳猪消化吸收,对于处于饥饿状态下而且体内营养蓄存有限的乳猪来说,及时哺乳尤为重要。
统计资料表明:死亡的出生乳猪中,15%左右的乳猪是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母乳而出现低血糖死亡。
4、应提供
充足清洁的饮水
母乳当中的水不能完全满足乳猪生长的需要,从乳猪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为乳猪提供大量清洁的饮水,在冬天应供给温水。
水槽应保持清洁,并经常更换清洁的饮水,饮水充足可增大采食量,有助于消化吸收,在饮水加入复合维生素B,葡萄糖,还可调节胃肠机能,增加抵抗力。
#p#分页标题#e#5、合理的补饲
应该抓好乳猪的早期补饲,科学的补饲可有效的降低断乳后腹泻的发生。
(1)补铁:铁是红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乳猪初生时从母体带来的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3-5天的生长需要,而母乳不能提供足够的铁来补充乳猪的生长需要。
缺铁会造成乳猪的贫血,乳猪贫血表现为苍白、无力、皮毛杂乱、食欲不振、疾病抵抗能力差,最后发展成"僵猪"为了有效的防止乳猪缺铁,应该在乳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
注射可分为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的1-2天中,第二次在10-14日龄。
常用的是右旋糖苷铁制剂,注射部位在颈补身后侧皮下。
(2)补硒:在缺硒的地区,有效的补硒,可以预防白肌病的发生。
(3)补料:又叫抓开食过补料关,早期补料是提高乳猪断奶体重的关键步骤。
母猪的泌乳量在14~20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此时乳猪生长加快,对营养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形成了仔猪营养需要与母猪乳汁供应的矛盾。
一般从初生后5-7天开始补料,使用专用乳猪颗粒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而且颗粒型乳猪喜欢采食。
原料组成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乳清粉、优化鱼粉、酸化剂、香味剂、抗菌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豆粕、玉米,后两者经过膨化处理效果更好)。
仔猪补料,每隔2~3小时洒一次,原有剩料给母猪吃,补料时将仔猪全部关在补饲间中,让其先吃料再吃奶。
对个别补吃的仔猪应人工协助,把料放入仔猪嘴中,作到循序渐进,少吃多餐,逐渐增加,以提高断奶体重。
6、去势和驱虫
仔猪15~20日龄进行阉割去势,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采用阿(伊)维菌素口服法或敌百虫溶液喷雾法进行。
7、断奶
断奶日龄一般在28~35日龄,一般在3~5天内完成断奶工作。
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4~6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