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养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97.47 KB
- 文档页数: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2.初生仔猪皮毛稀少,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3.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水平要求较高。
4.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应尽早吃到初乳。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死亡率的高低与饲养方式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分娩架和育仔栏的设计;分娩舍内的温湿度控制;仔猪保温箱的加热方式;疾病的控制;母猪的营养和卫生条件;在传统养猪条件下哺乳仔猪的死亡与垫草量关系较大。
哺乳仔猪的哺育要点及早吃足初乳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初乳中除含有足够的免疫抗体外,还含有仔猪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初乳中的乳糖和脂肪是仔猪获取外源能量的主要来源,可提高仔猪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初乳对促进代谢,保持血糖水平有积极作用。
仔猪出生后随时放到母猪身边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便排出,增加营养产热,提高仔猪对寒冷的抵抗力。
初生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很难养活。
保温防压是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新生仔猪体内的糖元和脂肪储备一般在24小时之内就要消耗殆尽血糖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制还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保温性差;体重小且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重比。
母猪与仔猪对于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新生仔猪———30℃~34℃成年母猪———15℃~19℃当仔猪体温39℃时,在适宜环境温度下,仔猪可以通过增加分解代谢产热,并收缩肢体和呼吸道以减少散热。
当环境温度低于30℃时,新生仔猪受到寒冷侵袭,必须依靠动员糖元和脂肪储备来维持体温。
吊红外线灯式取暖比铺垫式取暖对个体较小的仔猪更显优越性。
在保育箱内吊250W或175W的红外线灯,距地面40cm,或在箱内铺垫电热板,都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仔猪保育箱。
因母猪卧压而造成仔猪死亡的现象是非感染性死亡中最常见的,大约占初生仔猪中的20%,绝大多数发生在仔猪生后4天内,特别是在头1天最易发生,在老式未加任何限制的产栏内会更加严重。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摘要:哺乳仔猪即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该阶段是幼猪培育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仔猪出生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无论温度、营养获取、生命的延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常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生死亡,做好饲养管理是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95-1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般新出生仔猪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生理特点,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1.1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虽然仔猪体重较小,不足成年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如新出生仔猪体重约1kg,10日龄时可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30日龄时达到5~6倍,60日龄时达到10~13倍。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大家都知道,一般新生仔猪的消化器官非常小,重量较轻,致使其机能不完善,但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消化机能开始不断健全,随着日龄增长可以吮吸食物生存。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易患染疾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性免疫能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能依靠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抵抗疾病,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4 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贮备能源较少新生仔猪因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其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内贮存能源也较少。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仔猪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下降幅度及恢复所用的时间一般根据环境温度而定。
当温度低到仔猪承受极限时,极易引发疾病,造成仔猪死亡。
2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一般来说哺乳仔猪发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引发传染性疾病发生死亡。
二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机能障碍等造成生后体弱,无生存能力而亡。
三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仔猪死亡。
根据仔猪生理特点,死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生产中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 饲养管理措施3.1 尽早吃到初乳新生仔猪免疫能力较差,一般通过吮吸母乳获得免疫力,抵抗疾病。
哺乳仔猪的保健方案总结我们通常将仔猪从出生到一个月断奶的阶段称之为哺乳期,虽然有的猪场将仔猪的断奶时间有所不同,不过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仍旧按照30日为一个周期来计算。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发育快代谢旺盛乳猪刚出生时,体积小体重轻,但是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因此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并且由于哺乳仔猪没有免疫力和抵抗能力极差,并且对营养物质供应搭配十分敏感,稍有不慎或者搭配不当出现某种营养物质供给偏少等现象,都可能出现一些营养物质缺乏症,因此在供给营养物质时,要注意选择质量高、搭配合理的饲料。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障哺乳仔猪每天摄入正常量的母乳。
2、消化系统不完善刚出生的乳猪不仅体积小体重轻,而且各种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体积小功能也不够完善。
消化系统作为猪体内非常重要系统,对维持猪正常生命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哺乳期仔猪的消化器官体积小,内部的各种有助于消化的酶类活性比较低,对一些蛋白质类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消化。
因此在进行喂养时,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摄入,尽量选择仔猪可以消化的饲料,并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类消化酶等物质。
3、免疫力差新生仔猪的免疫力较差,抗体只能在初乳中获得,因此应给乳猪选择干净清洁的出生环境,且出生后尽快给饮用母乳,以获得免疫抗体。
4、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哺乳仔猪的抵抗力也极差。
且乳猪皮毛稀少,保温能力也非常差,极易感染病菌。
由于乳猪在出生时身体各大器官系统都没有发育完全,不能正常的进行正常的机能调控,大脑皮层的温度调节中枢对温度得感知能力较差,调节体温十分困难。
因此乳猪出生后的一周内,最好放置在温度恒定的场所,以免出现患病或死亡现象。
哺乳仔猪的管理要点1、吃好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类抗体和优质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不仅能给乳猪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还可提供免疫保障。
哺乳仔猪的免疫现状看母猪,所以母猪免疫过的疫苗抗体会通过初乳传送给仔猪,使仔猪能够度过平安的哺乳期。
一般来说,初乳的保护期为半月以上甚至更长,例如,猪瘟大约为3周,伪狂犬的母源抗体可以达到50天,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情况有所特殊长短不一,但15天以上基本是有保证的。
简述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技术作一简要的论述,以其提高幼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哺乳仔猪;生理特点;饲养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
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取氧气和营养到主动吮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生理上发育不完善,导致哺乳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
因此,这一阶段是幼猪培育的关键环节。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与其他家畜比较,猪出生时体重相对小,还不到成年时体重的1%,而羊为3.6%、牛为6%、马为9%-10%,但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
一般仔猪出生重在1千克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到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出生重5~6倍,60日龄增长至10-13倍或更多,体重达15千克以上。
如按日龄的生长速度计算,第1个月比出生重增长5-6倍,第2个月比第1个月增长2-3倍,以第1个月增长最快。
仔猪出生后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
一般出生后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要沉积蛋白质9-14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
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是302千焦,为成年母猪95千焦的3倍。
矿物质的代谢速率也比成年猪高,每千克增重中含钙7-9克,磷4-5克。
由此可见,仔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相对较高,对营养不全的反应也更加敏感。
因此,供给仔猪全价的平衡日粮尤为重要。
1.2消化器官及消化腺机能不完善尽管哺乳仔猪胃肠道生长发育很快,但比起成年猪来说还是不发达的,且排空速度快。
根据这些特点,对哺乳仔猪的饲养,应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即每天饲喂的次数应多些,而每次的喂量应少些,以适应其“易饱易饿”的特点。
20日龄前的哺乳仔猪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原,但因无盐酸而不能活化胃蛋白酶,因此在胃中不能消化蛋白质。
此时胃内只有凝乳酶,能使乳汁凝固,凝固后的乳汁可在小肠内消化,天然乳汁在小肠内不能被消化。
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措施哺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命力最弱的时期。
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表现为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消化力较弱,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短等;③初牛仔猪缺乏免疫抗体,抗病能力软弱,只有吸食初乳后才能建立起被动免疫功能;④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较低温度极其敏感;一般仔猪从7日龄开始有调节体温的机能,到20日龄才发育完善。
由于这些生理特点,仔猪在该阶段的培育中发病率、死亡率高,对营养、环境、饲养管理依赖性较强,只有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细致地培育。
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断奶重。
(1)培育目标哺乳仔猪成活率达90%以上,哺乳期结束 (28天断奶)时个体平均重在6千克以上,而且整齐度较好。
(2)做好母猪分娩工作哺乳仔猪的培育要从分娩接产工作开始抓起,在母猪分娩之前构周开始就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产房的准备: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冬季注意保温设备设施维修准备。
分娩所需用具的准备:消毒药品、保温箱、取暖器、记录本、笔等。
猪体清洁消毒:做好母猪腹下乳房部位和阴户的清洁消毒(如在清洗后用1%。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保证产后哺乳卫牛。
注意母猪产奶时间:随时注意母猪的乳房、阴户等部位的变化和观察母猪采食、排泄及其他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母猪产仔时间,确保母猪产仔时人要在场。
人工助产:在母猪分娩时,采取人工助产可以减少仔猪死亡。
具体做法是,在仔猪身体刚露出时,用于轻轻握住仔猪,随母猪阵缩的力量向外牵引而取出仔猪。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擦净其口,鼻和身体上的黏液,接着把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挤压,并在离腹部4―5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立即用碘酒消毒,若流血较多,可用于指压迫止血,或用棉线结扎止血。
断脐后进行仔猪编号、称初生重、将仔猪放人保育箱,并记入分娩哺育计录。
正常情况下,母猪每5―25分钟产出一个胎儿,产程持续2-4小时,,当全部产出后约10-60分钟胎盘脱出,分娩才告结束。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1 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迅速。
仔猪出生后,在哺乳期内能够迅速生长发育,10日龄的体重达到初生重的2.1倍,1月龄达到5~6倍,2月龄达到10~15倍,第二个月体重是第一个月的2~3倍。
此外,由于仔猪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导致其物质代谢非常旺盛,因此哺乳仔猪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采取补好料与早补料的有效措施,以使仔猪的生长潜力能够充分发挥,从而使哺乳仔猪的断奶窝重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成本降低,最终使经济效益提高。
胃肠道结构和机能不完善。
仔猪刚初生时的胃肠道容积较小,之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变大。
一般来说,仔猪初生时胃的重量约为4~8g,大约仅是成年猪胃重的1%,当体重达到50kg时才基本达到成年猪胃的重量,且仔猪体内其他的消化器官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仔猪3周龄前,自身分泌产生的酶主要用于消化母乳,而含有较少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淀粉酶和蔗糖酶等,一般仅达到成熟的酶系统消化酶含量的50%,因此仔猪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较低。
仔猪出生后24h就定植了乳酸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小梭菌、肠球菌等,形成胃肠道微生态系统。
其中的乳酸菌一般是通过对营养物质进行竞争性分解来抑制有害菌增殖,使毒素产生减少,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从而防止发生腹泻,但是乳酸菌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仔猪不能够分泌充足的胃酸,不仅降低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率,还导致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中菌群数量和种类容易发生改变,从而破坏微生物区系平衡。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散热速度快。
此外,仔猪大脑皮层调温中枢未充分发育,没有通过季节变换来实现冷热锻炼,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化学调节,即在寒冷的刺激下无法将血糖转化成热能用于维持体温,造成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仔猪在北方冬季与早春出生时,要加强防压防冻。
缺乏先天免疫力。
新生仔猪获得免疫力主要是通过吸食初乳获得母源抗体。
据报道,母猪生产当天分泌的初乳中,每lOOml_含有Y-球蛋白4~8g,1天后降低至50%,2天后降低至20%左右。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求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特快,怕冷怕热,消化道容积小、机能不健全,抗病力弱,为此,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是:
哺乳仔猪要搞好防冻、防压工作
(1)防冻。
①实行季节产仔即北方地区应在2-3月和8-9月份产仔,避开在严冬产仔;②设专门产房或塑料大棚或生火取暖;⑧冬季圈内保持清洁、干燥十分重要。
(2)防压。
①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即母猪多在吃食或排粪尿回圈躺卧时压死的;②栏圈内设护仔间(暖窝)或护仔栏(在母猪经常睡觉处埋上圆木架,离地离墙25厘米)。
(3)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可以促进排出胎粪,提供免疫抗体增加抗病力,提供充足的营养。
因此,初生仔猪必须吃初乳,不吃“亲娘”初乳的仔猪很难养活。
饲养哺乳仔猪要注意补水、补料、补铁
(l)补水。
因猪乳中脂肪较多,仔猪常感口渴,为此,从仔猪3-5日龄起,就应供给饮水,以防它喝国内脏水而拉痢。
(2)补料。
①时间:5-7日龄汗始;③方法以老带幼、以大带小、直接向嘴内按;⑧料型:粒料、湿拌料(料水比1:1)、干粉料、颗粒料;④顿数:白天4-6次,夜间加喂一次;⑤料量:1日5-20公斤/日/头;⑥抓好旺食期:仔猪大口大口吃食时期为旺食期,应做到
1。
养殖技术-冬季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一、哺乳期仔猪的生理特点猪是恒温动物,体温一直保持在38.7℃-39.8℃之间,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生理不成熟。
1、消化器官不发达主要靠母乳为食仔猪胃肠容积小,缺乏胃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且胃肠道的PH值较高,对进入的细菌缺乏抵抗力,所以哺乳期仔猪易患病,特别是黄痢和白痢病。
2、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中枢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
再加上脂肪薄,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等因素造成保温差。
3、免疫系统不发达仔猪出生后依靠母猪的初乳传递一些抗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30日龄后才会发挥作用。
所以仔猪得病往往是3--20日龄。
二、冬季养好哺乳期仔猪的技术要点1、地面铺垫草(保温,保持干燥)初生仔猪要求温度不低于30℃,而产房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20℃。
猪舍湿度越大、猪越感到冰凉,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通过勤垫、勤换干草,维持猪伏卧处清洁和干燥,给猪供应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在顶端悬吊150瓦-250瓦红外线灯泡保温,灯泡距床面40cm-50cm,随着仔猪长大,加高灯泡距床面的距离。
2、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大,每头猪的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体贴取暖。
同时,猪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加大,这样有利于保持猪舍内的温度。
3、增加喂料次数增长喂料次数提高仔猪采食量,以补充因为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肉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
定次饲喂的养殖场,可在晚上增长一次喂料。
在原来饲养水平上提高10%左右。
4、防咬架冬季青饲料较缺,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恶癖”更容易出现在冬季。
因此,要在饲料中补给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要强弱分群,大小分圈,适时阉割。
5、防乱喂饮坚持做到饲养品质稳固,喂料时间稳固,配料应依据不同出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切忌饲料突变。
应逐渐慢慢变化饲料结构。
在冬季饲喂时,配混杂饲料最好是生食干喂,需拌入少量水时水温也要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