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词汇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72
第四章语法一、名词解释1.语法2.客观存在的语法3.主观认识的语法4.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5.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7.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8.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9.核心语法(小语法)和外围语法(大语法)10.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11.语法形式12.语法意义13.语法手段14.词法手段15.句法手段16.综合性语言17.分析性语言18.虚词、语类选择、语序19.语法范畴20.词法范畴、体词性范畴、谓词性范畴、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21.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22. 重音、轻读23.词类24.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离心词组25.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26.多重复句 27.句组二、简答和论述1.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2.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法和语音、语法和语汇、语法和修辞、语法和语境、语法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3.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限定某个范围,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不同,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4.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上面(1)5.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的区别:上面(2)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区别:上面(3)7.语法现象的分类(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8.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区别:9.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关系。
10.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1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1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1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为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为什么说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4.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15.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16.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17.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18.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更重要?19.语法手段中的词法手段有哪些?20.语法手段中的句法手段有哪些?21.词的轻重音的作用:22.词的重叠的作用:23.语序的作用:24.语调的作用:25.类别范畴的表现形式:26.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27.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28.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29.词法范畴中的体词性范畴和谓词性范畴各包括哪些内容?30. 什么是句法范畴?请结合例子论述句法范畴所包括的内容.31.语法手段和语言类型有什么关系?32.不同语言的不同虚词形式:33.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类选择形式.34.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语法意义和不同的语法范畴.35.外语中的主句、小句、从句.36.英语的动词谓语句一般可以分为七种主要句型.37.汉语的动词谓语句分类和英语不同38.复杂结构单句、复谓结构单句与复句的区别39.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40.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41.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42.划分词类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标准:43.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44.为什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类数量和类型?45.如何理解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不同量的关系?46.词类和词组的聚合类的关系?47.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三种特殊词组:48.句子的类型49.什么叫复句,复句的判断标准是什么?50.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原则:51.多重复句与句组的区别:52.要不要把句组作为一级语法单位?53.句组要不要作为语法单位?(请答出各种不同意见的根据所在)54.句组有哪些语法作用?55.句组的三种意义关系和三类衔接形式: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第四章语音1.语音单位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语言的意义通过语音传达给对方。
语音是人类特有的,为一定社会范围所公认。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按照语音结构规则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一个音节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音素,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用“儿”字表示儿化韵,但“儿”字在儿化韵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把语音拉长放慢,可以分析出一个个不同的发音动作,每一个发音动作即为一个音素。
2.音标与国际音标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国际音标最初是由斯威特(H.Sweet)设计出草案,1886年帕西(P.Pass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来的,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公布使用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记录语音的标写符号。
它采取音标和音素一一对应的原则,所采用的符号大多是拉丁字母,希腊字母作为补充,有时采用对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来补充。
国际音标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
宽式音标又叫做“音位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的音标,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严式音标又叫做“音质音标”,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音标.3.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代表不同意义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4.语音四要素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快,声音就高。
语音中的声音的高低就是由人的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决定的。
第四章语义与语汇第一节语义概说一、语义是什么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因此,语义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都有密切的联系。
英国奥格登和理查兹1923年提出著名的语义三角理论:词(语音)指称内容(语义)反映二、语义的性质语义具有多方面的性质,而且各种性质相互关联,往往形成某种对立统一关系。
这里只讨论几种最基本的性质。
(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现象,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所以,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
表示虚构事物的词语,如“天堂、地狱”等,表示抽象观念的词语,如“民主、幸福、恨、美”等,其语义的主观性显而易见。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如“人”概括了各种各样的人的共同特征,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外国人.但是,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又是比较具体的。
在具体的话语中,“人”一般总是指特定的人,““她都三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这里的“人”就是指结婚的对象,.人(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义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秦朝赵高虽然倚仗权势指鹿为马,但是几千年过去了,鹿还是叫鹿,马还是叫马。
语义又必然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因为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
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语义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旧的事物现象的消失,新的事物现象的产生,人的思想认识的改变,都会造成语义的变化。
第四章——语汇(词汇)和语义(词义)这个部分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够再走老路子。
传统讲词汇,讲词汇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四个东西:一、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牵涉到语法,可以放到语法部分去讲,什么主谓合成、偏正合成等等(结构主义语法)。
二、是讲词义的发展变化,什么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个,也没有什么意思其实。
三、词义引申的线索:递进式、并列式、综合式等等。
四、词汇的一般理论: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的理论,包括什么是惯用语、什么是固定词组,什么是成语和熟语等等。
我觉得,这几方面的东西都太老套,没有抓住核心,省力是省力,但是你没有什么用。
我认为,讲词汇应该倾向于词义的分析,这是词汇的核心。
而这个词义分析又不是解释学、语文学那样讲清词义,那是训诂,那是更传统的东西。
那么,我们该讲什么呢?语言研究逐渐由意义研究走向形式化,曾经是西方语言学家的贡献。
但是,这个贡献在blomfield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后已经达到顶峰,现在我们该反思了,我们要开始对意义进行形式化的研究了,将不容易说清楚的“意义”这个东西剖析成物理学那样的物质形式,便于我们分析和研究,这真是不得了大事情,我们要把精力投入在这里来。
对词义(语义)的研究就是如此的。
义素的提出就是一个标志。
把对意义的研究形式化,这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家(其实是语文学家)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一节语汇(词汇)一、词汇和词汇学1、词汇——某种语言中一切词语的总汇,它包括该语言的全部词语(含成语、固定词组、缩略语),所以又叫语汇。
词汇和词不是一个概念,vacabulary,words,词根都不一样。
词汇所指的概念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指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也可指一种语言中某类词语的总和(如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等);既可指一个人在某种上所掌握或使用的词语的总和(如鲁迅的词汇,巴尔扎克的词汇等);也可指一种作品所用词语的总汇(如《红楼梦》的词汇,《金瓶梅》的词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