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_【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7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1)体位、休息与活动:帮助病人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呼吸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床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
为减少体力消耗,降低氧耗量,病人需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ARDS在必要时可釆用俯卧位辅助通气,以改善氧合。
(2)给氧: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Pa和Sa升高,从而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减轻呼吸做功,减少耗氧量;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
因此,氧疗是低氧血症病人的重要处理措施,应根据其基础疾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和吸入氧浓度。
I型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50% )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SaO2>90%o H型呼吸衰竭的病人一般在PaO2<60mmHg 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35% )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以防因缺氧完全纠正, 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氧血症的刺激而导致呼吸抑制,反而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幅度降低,加重缺氧和CO?潴留。
1)给氧方法:常用的给氧法有鼻导管、鼻塞和面罩给氧。
鼻导管和鼻塞法使用简单方便, 不影响咳痰和进食;但吸入氧浓度不稳定,高流量时对局部黏膜有刺激,故氧流量不能大于7L/ min,用于轻度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
面罩包括普通面罩,无重吸面罩和文丘里面罩。
使用普通面罩以5 ~ 8L/min的氧流量给氧时,FiC)2 约分别为40% ( 5L/min )、45% 〜50% ( 6L/min )和55% 〜60% ( 8L/min ),用于低氧血症比较严重的I型呼衰和ARDS病人。
无重吸面罩带有储氧袋,在面罩和储氧袋之间有一单向阀,病人吸气时允许氧气进入面罩内,而呼气时避免呼出废气进入储氧袋。
2023-10-28contents •概述•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目录01概述定义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要点一要点二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PaO ₂<60mmHg,伴或不伴PaCO ₂>50mmH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PaO ₂/FiO ₂≤300mmHg,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渗出性改变。
定义与诊断标准分类与病因分类呼吸衰竭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主,PaO₂<60mmHg,PaCO₂降低或正常;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以高碳酸血症为主,PaO₂<60mmHg,同时伴有PaCO₂>50mmHg。
病因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呼吸道阻塞、肺组织病变、胸廓活动障碍、肺血管疾病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包括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吸入有毒气体、误吸胃内容物等。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加快等。
临床表现对于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需要对其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评估临床表现与评估02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湿润适量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避免吸烟、被动吸烟,以及避免吸入刺激性工业气体等。
协助排痰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咳痰,促进痰液排出。
氧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浓度从低到高,逐渐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