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71
四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广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特点:本学期采用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册,全册共有12 课,内容包括“学会英文打字”和“用计算机写作文”两个主题。
在1—6 课为前一主题,第7-12 课为后一主题。
课本以贝贝和玲玲作为贯串全书的角色,把发生在同学升上的实例编程故事,作为学习的情景导入学习内容,让同学们倍感自然、亲切和有趣。
课本中设置了“学着做” 、“试一试" 、“说一说” 、“小妙招" 、“显身手” 、“长见识” 、“小盘点”邓栏目,引导同学们学得实在,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2、本册教材教学任务及目标:(1)认识计算机键盘的应用于布局开始,尝试通过键盘按键,输入和保存各种字母符号。
(2)了解使用键盘的基本规范。
(3)逐步熟悉英文打字指法与击键要领,并借助打字软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法训练不断,不断提高自己的键盘操作技能。
(4)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 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和打印。
(5)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表达的能力. 3、本册教材重点、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在练习中提高指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是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 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和打印.二、主要措施和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
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 ”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
(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 (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第一册(下)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构思图画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根据图画的主题选择绘图内容的方法。
2、初步掌握构图的方法。
3、了解计算机绘画的优点。
4、掌握计算机绘画的步骤。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1、根据主题选择绘画内容。
认知要求:知道;情感要求:感兴趣。
2、构图的方法。
认知要求:知道;情感要求:感兴趣。
3、计算机绘画的优点。
认知要求:了解感兴趣;情感要求:愿意接受。
4、计算机绘画的步骤。
认知要求:掌握;情感要求:愿意接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1、正确地构思图画。
2、计算机绘画的优点。
3、计算机绘画的创作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主题确定图画主题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画图”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所附的绘图软件,利用它可以绘制简笔画、水彩画、插图或贺年片等。
也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图软件的操作与运用。
板书课题:构思图画二、学习新课:1.启动“画图”软件:讲解并演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A.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B.将鼠标指向“开始”菜单下的“程序”选项,打开“程序”菜单。
C.将鼠标指向“程序”菜单中的附件选项,打开“附件”菜单。
D.用鼠标单击“附件”菜单下的“画图”选项,启动画图程序。
2.讲解并演示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A.标题栏:它包含了画笔的标题和图画的命名。
B.菜单栏:有六个下拉式菜单。
C.工具箱:有许多绘图工具,绘画时任选一项工具。
D.线宽框:改变每个工具的线条宽度。
E.调色板:左面是绘画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显示框,右边有28种颜色供选择。
F.滚动条:上、下、左、右移动绘图区域。
G.绘图区:在该区作图、绘画。
3.讲解绘画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边讲解边演示)A.剪切工具:裁剪工具:它可以定义形状自由的剪切块。
选定工具:它可以定义一个矩形剪切块。
B.橡皮:可以擦除图面中不想要的部分。
课题名称: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教学内容分析《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1课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材安排了“猜猜木棉仔家”、“”说说身边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主要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所带来影响;介绍了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应用和发展历程,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使用规范等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对于信息概念、表现形式和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还是不清晰。
学生对计算机极感兴趣,大多数学生知道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不少同学已有接触。
只是了解还不够全面。
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名词术语等对于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了解计算机及其应用(3)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使用规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事实,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作用。
(2)通过对计算机实物观察活动,了解计算机组成。
(3)通过小组讨论并归纳,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使用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巨大作用,养成学习信息技术浓厚兴趣。
(2)养成良好操作计算机习惯、信息技术课堂规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组成、使用计算机规范。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活动“猜猜木棉仔家”、“”说说身边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引出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展示计算机组成。
对于计算机应用,我直接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常见应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强大功能。
学生沿着完成任务这条主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体验学习,在不断地认识冲突中慢慢地学习知识。
第1课与键盘交朋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写字板窗口。
(2)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熟悉主键盘中的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在体验中感悟击键方法。
(3)让学生了解Shift键、Caps Lock键、回车键等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师生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认识、操作键盘,使其在不断地尝试中,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键。
教学策略教法:本课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法。
本节内容中,写字板的启动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来完成。
而键盘的认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键盘的分区。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尝试、讨论交流、评价竞争的学习方式进行。
评价方案本课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小组(同伴)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地完成成长纪录。
并于课程结束后,归于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型课件《和键盘握握手》练习型课件《找朋友》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小朋友,圣诞节快到了,咱们一起到电脑乐园里去逛逛吧!大家看,今天电脑乐园里可真热闹呀,我们快去瞧瞧吧!2、播放动画——《游圣诞电脑乐园》〖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我结合圣诞节即将来临这一主题,设计了小动画——《游圣诞电脑乐园》。
小动画中,圣诞老人的出现、漂亮的圣诞礼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圣诞老人充满爱心、振奋人心的话语引出了对孩子们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激励着孩子们为得到礼物而努力。
这样,在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活动二:和写字板交朋友1、演示课件——《找朋友》游戏,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写字板。
2、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打开写字板。
师:写字板和画图是一对好邻居!,他们都是Windows自带的程序。
广东省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
《编辑字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广东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10课《编辑字块》,主要介绍选定字块、移动字块、复制粘贴字块、删除字块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在WORD中输入文字、修改文章中错字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让学生在文章中进行选定字块、移动字块、复制粘贴字块、删除字块等操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价值观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设计思想】
此课是指导学生在文章中进行选定字块、移动字块、复制粘贴字块、删除字块等操作,操作性比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操作,使学生逐步学习与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字块的相关操作。
〖能力目标〗
1、学会修改文章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将学到的信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
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目录第一册(上)第一单元: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2课时第二单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1课:学会开机和关机第2课:学会使用鼠标第3课:玩玩"纸牌"游戏第4课:熟悉"窗口"第5课:利用计算机算数第6课:懂得请"帮助"6课时第三单元:做个打字高手第1课:认识键盘第2课:掌握打字的姿势和指法第3课:熟练输入字母第4课:学会输入数字与符号第5课:输入和保存文章第6课:提高我们的打字速度6课时第四单元:学会使用软件第1课:学会使用播放软件第2课:学会安装,使用学习软件2课时第一册(下)第五单元:学会上网第1课:走进Internet第2课:认识网络第3课:浏览网上信息第4课:浏览网页的技巧4课时第六单元:做个小画家第1课:认识画图软件第2课:画图的修改第3课:控制鼠标徒手画图第4课:随心所欲画线条第5课:绘上缤纷的色彩第6课:修饰我们的画第7课:画几何图形第8课:剪裁我们的图画第9课:制作多变的图形第10课:加入好看的文字第11课:综合练习第12课:打印漂亮的图画12课时第二册(上)第一单元:在计算机上作文第1课:交个好朋友第2课:输入中文文字第3课:来写作文吧第4课:把作文保存起来第5课:给作文看病第6课:编辑文章(上)第7课:编辑文章(下)第8课:让评论家漂亮第9课:把文章装扮得更美观第10课:把文章打印出来10课时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资源第1课:我的"百宝箱"第2课:整理桌面第3课:资源"大管家"第4课:垃圾回收站4课时第三单元:收发电子邮件第1课:申请电子邮箱第2课: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第二册(下)第四单元:走进互联网第1课:设置主页'第2课:收藏网址第3课:网上"导游"第4课:留住精彩第5课:做一个文明上网人第6课: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第五单元:创作校园小报第1课:设计报纸和版面第2课:设置美丽的边框第3课:添加艺术字第4课:画出生动的图形第5课:设置文本框第6课:修饰文本框第7课:设置"带圈字符"的文章标题第8课:给文章插图第9课:做最后的排版9课时第三册(上)第一单元: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第1课:认识演示文稿第2课:制作首份演示文稿第3课:打扮演示文稿(上)第4课:打扮演示文稿(下)第5课:使演示文稿声像并茂第6课:使演示文稿能说会动第7课:当好小管家第8课:使演示文稿路路通第9课:有PowerPoint做演示报告9课时第二单元:用计算机处理表格数据第1课:认识电子表格第2课:编辑工作表第3课:自动计算表内数据第4课:整理表中数据第5课:建立统计表第6课:打印图表第7课:让数据说明问题7课时第三册(下)第三单元:制作简单动画第1课:交个新朋友-----(认识Flash动画制作软件)第2课:回归祖国------(制作逐帧动画)第3课:高处落下的小球--------(设置动作效果)第4课:神奇的变化-------(设置变形效果1)第5课:更神奇的变化------(设置变形效果2)第6课:气球升空-------(设置渐隐效果)第7课:鹰击长空-------(层操作)第8课:小鱼漫游--------(设置遮效果)第9课:飞机翱翔-------(设置按指定轨迹运动的效果) 第10课:小鸟鸣啾啾-------(制作有声有色的按钮)。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l研究专题——学科整合下提升学生运用电脑技术的实践研究22 多媒体探秘——Windows常用附件的使用教学设计执教:海珠区三滘小学余满杨2019年4月18日22多媒体探秘——Windows常用附件的使用余满杨4月18日一、教材分析(语文含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分析)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第22课的内容,是学生探索计算机功能、打破神秘感的开始,主要以查看图片和声音以及录制声音为学习内容,既是学习计算机的用途,也是学生以后进行文件操作和资料整理的基本技能。
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也是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画图和窗口的操作,学习了文字输入,但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作用还比较模糊,非常希望继续探索计算机的功能打破计算机的神秘性。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窗口和按钮的操作比较熟练,并且会从“开始”菜单打开程序,已经有了良好的操作基础。
三、设计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贴近生活,操作性与实用性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有效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和创造者,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学以致用的成就。
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重视认知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素养。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作用,会用“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查看图片。
(2)了解“媒体播放器”的功能,会用“媒体播放器”播放音频。
(3)知道“录音机”的打开位置和方法,会使用“录音机”录制和保存声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看图片、播放音乐和录制音频的任务操作,掌握Windows常见附件程序的使用方法,探索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学习和娱乐的方法。
课题名称: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教学内容分析《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1课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安排了“猜猜木棉仔的家”、“”说说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主要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介绍了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规范等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信息的概念、表现形式和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还是不清晰的。
学生对计算机极感兴趣,大多数学生知道一些有关计算机的信息,不少同学已有接触。
只是了解还不够全面。
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名词术语等对于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了解计算机及其应用(3)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的使用规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的事实,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察活动,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3)通过小组讨论并归纳,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的使用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养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信息技术课堂规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使用计算机的规范。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活动“猜猜木棉仔的家”、“”说说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引出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展示计算机的组成。
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我直接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常见的应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强大的功能。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第1课认识计算机本课为四年级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本课为四年级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外部设备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1、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2、难点: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教学环节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家都有电视吧?你们平常看电视是为了解什么呢?一、新授知识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本课本,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课本的颜色、形状、还有课本上的文字,图画等;通过耳朵,我们可以听见翻书时的声音;通过手触摸,我们可以感觉到课本的厚度,轻重;用鼻闻闻,我们还可以闻到课本的味道呢在我们生活中凡是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属于信息哇,同学们真利害啊,可以知道这么多的信息信息可以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出现而我们的今天们要学习的计算机正是处理这些信息的高手同学们,我们学习电脑也有三年的时间了,那么大家现在都来说说,通过电脑,我们都可以干些什么呢?很好,大家对电脑的了解还真不少!电脑有这么多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同学们,我们学习电脑已有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掌握了许多有关于电脑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电脑的操作方法那么大家现在都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电脑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每一个部分又有什么1样的工能呢?老师总结:一台计算机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软件是计算机里一种摸不着的东西,计算机也要有了软件才能工作,如我们的图画工具、金山打字等工具硬件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计算机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定义:用来输入信息的设备——输入设备用来输出信息的设备——输出设备教师讲解:在电脑中,显示器的作用是把电脑里的一些信息显示给我们看,而音箱的作用,是把电脑里的声音放出来给我们听所以,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输出设备那么键盘和鼠标呢,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所以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想一想,他们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啊?除了这些主要的计算机组成设备外,人们为了方便存储信息,还发明了一些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这些设备很方便携带的2第2课让鼠标听我指挥——小小鼠标送爱心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鼠标双击、拖动和右击的操作要领,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二、教学目标1、了解鼠标的几种操作方法的名称2、熟练掌握鼠标的双击、拖动和单击右键的操作技能3、了解房子的布置格局,灵活运用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设计爱心小屋1、利用闯关游戏,创设敢于挑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任务2、采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学知识,明道理3、利用小孩子好动和好玩的特点,让他们动手和动脑去创造房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设计房子,展示作品,交流成果,体验创造的快乐1、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赠送礼物来表达爱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给别人送去更多的温暖,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充满爱2、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欣赏他人和评价他人的作品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鼠标的双击、拖动和右击的操作方法难点:熟练掌握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技能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课前活动:以中央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来创设情景,再通过一首儿歌《小老鼠上灯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入新课引出新课的内容,继续学习鼠标的知识3、导入新课板书:小小鼠标送爱心 4、新授知识由月亮姐姐送上一首《做客歌》,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利用敲门的节奏声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引出3双击的方法就像敲门一样——“笃笃”连续、轻而快连续快速地按两下鼠标的左键就叫做鼠标的双击通过闯关活动来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掌握双击的方法板书:双击——两下听爱心树的故事 1、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熏陶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提问:是通过多媒体什么方法把礼物送上去的?引出鼠标的拖动,按下鼠标的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最后松开按键叫做鼠标的拖动3、通过课件来练习鼠标的拖动4、闯关成功了,每组奖励一棵爱心树板书:拖动——按住下面我们来把这些礼物送给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爱心天使来帮助大家实现愿望,把礼物送出去讲清楚操作方法,利用上节课学过的鼠标的移动和单击请一名同学上来操作对学生进行爱心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创造美好的生活组织学生观察样板房,引导学生观察界面,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要想改变物品的摆放方向,该怎么办呢?引出鼠标的右击按一下鼠标的右键,叫做右击板书:右击——右键学生设计爱心小屋,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总结:回归教学中心,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 6、板书设计:小小鼠标送爱心双击两下拖动按住五、作业内容:寻找鼠标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4第3课打开窗口天地宽一、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3课打开窗口天地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桌面的组成;学习窗口的菜单操作;使用窗口的方法;畅游网上世界 2.过程与方法:以任务为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窗口和对话框的操作 2.教学难点窗口和对话框的区别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法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小熊贝贝看见元元在计算机前拿着鼠标点来点去,打开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会儿恐龙,一会儿南极,还有好多漂亮的图片,可羡慕了他要元元教教他,元元说,双击桌面上的这个图标打开窗口,再单击…… 小朋友,你们知道下一步怎样操作吗?2、导入新课板书:打开窗口天地宽3、新授知识观察桌面的组成,用鼠标单击、双击、右击桌面不同的位置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桌面上空白位置启动成功后的整个画面就是桌面师:桌面上有很多图标,这些图标也叫“快捷方式”,每一个快捷方式表示着一个程序位于桌面最下方的是“任务栏”,任务栏里有“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区、打开窗口按钮以及指示区,指示区里有输入法指示按钮、时间/日期指示按钮等板书:认识桌面5用鼠标单击任务栏里的“我的电脑”窗口和“回收站”窗口图标,会出现什么结果?师:从上面的操作中可以发现,当打开任何一个窗口之后,任务栏里都会出现对应的打开窗口按钮如果有多个窗口被打开,任务栏里只会有一个打开窗口按钮处于比较亮的显示状态,而其它按钮都处于灰色显示状态当用鼠标单击某个灰色的打开窗口按钮,这个按钮变亮,而且对应的程序窗口显示在屏幕最上方,也就是说通过打开窗口按钮可以实现窗口之间的切换板书:认识窗口 4、练习:让学生汇报操作的结果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识几个常用的按钮:最小化按钮“-” 最大化按钮“□” 还原按钮“ □” 关闭按钮“X” 几个基本的操作:1、拖动标题栏,窗口随之移动2、拖动上下或左右滚动条,窗口中的内容随之移动3、移动鼠标到窗口的四个角或四条上,箭头形状控点时,拖动鼠标,窗口大小随鼠标移动的方向调整板书:使用窗口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IE浏览器图标”e”,就可以进入精彩的网上世界当你把鼠标指针指向网页的某个位置时,如果鼠标指针变为“一只手”的形状,说明这里有超链接,单击它可以打开下一个网页窗口通过超链接,可以看到全世界计算机中提供的网页内容,这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精彩世界板书:畅游网上世界 5、教师总结六、作业内容:进入东莞科技馆的网站浏览科技知识,寻找科技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七、板书设计:第3课打开窗口天地宽一、认识桌面二、认识窗口三、使用窗口四、畅游网上世界6第4课认识“画图”新朋友教学内容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一册课本第26页第六单元做个小画家的第一节认识画图软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图软件的作用,认识其窗口的界面2、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关闭,知道各工具的功能3、掌握铅笔工具的使用并能保存文件过程与方法以任务为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各样漂亮的儿童画,培养审美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画图工具保存功能难点:合理选择画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我们的电脑里有一个应用软件,利用它,我们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你想学吗?活动一、打开画图软件:比一比:看看那一个小组的同学最快打开了“画图”工具的窗口活动二、认识画图窗口: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图窗口和我们以往见到的窗口都有那些异同?异—绘图工具箱,颜料盒,绘图区,前景背景色等小竞赛——以抢答的形式说出老师所指位置的名称活动三、认识颜料盒:数一数:在颜料盒有多少种颜色?想一想、试一试,你还有什么办法“变”出更多种的颜色?看一看:颜料盒中有哪个地方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你知道它叫什么,怎么操作它吗?活动四、清除图象:试一试:你有几种办法可以清除图象?全课总结:请同学讲一讲,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7第5课我改我画本课使用的是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5课《我改我画》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是橡皮工具的使用和直线的画法以及颜色的填充,应用技能是利用这三种技能和其他工具去修改图画和创作图画知识与技能1、掌握橡皮工具的使用、直线工作的绘画方法以及简单的填充颜色方法;2、能用直线和以前所学工具进行简单创作过程与方法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修改去发现创作的灵感,在实现创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与方法即在修改长方形的过程中意识到图片中的长方形与数学中的长方形的差别然后激起去创作标准正确的长方形的图形而在实施过程中学会运用结合直线工具可以绘出没锯齿的直线在绘出正确的长方形后给其填充颜色,并且学会处理填充颜色出现的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领会保存的意义最后通过习得成果去创作“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2、在本课的学习中学会与人协作的方法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欢愉中学习去创作重点:橡皮工具、直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填充工具的作用难点:这三种工具的运用技巧一幅错画的长方形,QQ屋的图片欣赏演示文稿1、导学新课现在请同学们启动“画图”软件,帮老师找出橡皮工具老师把这幅图放在你们电脑的D盘上,我现在就告诉大家如何去拿这个文件[演示] 谁能告诉老师怎么使用这个工具?我现在请个同学上来演示给我们大家看好不好?[指名演示]现在请同学们用直线工具绘出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要粗点8指名演示归纳方法那么同学在绘画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呢?提出来一起解决你还有什么疑问要问大家的呢?那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一个标准的正方形画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给自己画出的正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看谁做得最快!广播;教师引导说:谁能教老师怎么涂上颜色?归纳方法2、作品创作展示请在你们小组中评出一幅好的图片,咱们进行评比看哪一组的作品最棒!引导学生对一幅画进行评价并让该小组提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在评价中给作品的创作提出改进的地方和方法] 及时给见解得道的同学表扬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的?还想学习什么新的知识?我改我画打开已保存的文件:文件菜单——打开——查找范围——文件新建文件:文件菜单——新建工具的选用:点击橡皮工具——样式——对着要修改的地方按左键擦拭点击直线工具——样式——绘出图片点击填充工具——取色——填充9第6课装扮新家本课使用的是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6课《装扮新家》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是三种曲线的画法,应用技能是利用这三种曲线及其它工具去创作图画通过观察两张微笑和哭泣的脸,引导学生说说分别用哪些工具画出来的?然后再通过课件或参照课本自学三种曲线的画法最后通过欣赏一幅《美丽的家》作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曲线三种画法来装饰自己的家,完成墙上的画和窗帘的创作,以此来巩固所学的曲线知识本课通过课件学习、创设情景教学,并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达到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弯曲线、两弯曲线以及闭合曲线的画法2、能用曲线和以前所学工具进行简单创作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去说、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创新的精神如在课前引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张用曲线工具及椭圆工具画的QQ表情,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课件或课本自学曲线的三种画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出来,让学生导出画曲线很难,教师及时加以辅导释疑,示范曲线工具的三种画法最后让学生打开“我的家”图画文件进行修饰创作,添加墙上挂画及窗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用计算机绘图的情感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曲线来画一些实用的画,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感,让学生懂得爱自己的家重点:运用曲线进行绘画创作难点:曲线的三种画法,特别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两幅QQ表情画,学生自学课件,轻音乐一首,练习图画文件101、谈话式情境铺设,导入课题学生对话沟通,了解学生是否上过QQ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如何在QQ上表达自己的心情? 2、导学新课指导学生观察表情时是怎样用线条来表达的,懂得线原来是有表情的、准备两张脸的表情画,让学生分辨哪张是开心的脸?哪张是不开心的脸?为什么?、提问:如果用画图软件来画,你会用什么工具来画这两张脸的表情呢?3、自学曲线画法指导学生打开课件或翻开课本自学曲线的三种画法 4、自主性学习交流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掌握学生对曲线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教学和巩固 1、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画出开心的脸和不开心的脸提示学生要用到曲线工具 2、教师巡查,指导学生3、对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鼓励他们离位充当“小老师”去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4、评价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引导通过自学掌握了曲线的哪几种画法?还有哪种曲线画法不会的,可请教同学或老师帮忙解决5、知识廷伸:欣赏已经做好的“新家”,激起学生创作欲、打开“新家”,让学生思考墙上的“挂画”和“窗帘”会用到什么工具画出来?、示范连续曲线画法及闭合曲线画法:如画“流水”和“窗帘结” 6、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的?还想学习什么新的知识?装扮新家一弯曲线:二弯曲线三、闭合曲线:11第7课绘制餐厅本课使用的是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7课《绘制餐厅》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是应用画图工具绘制圆形、椭圆、长方形、圆角矩形等几何图形,能熟练地应用相应的画图工具去创作有以上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认识了画图工具,掌握了直线、放大镜、橡皮擦、铅笔、曲线等工具的使用本课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画图有一定的基础,有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力求培养学生以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竞赛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课的设计首先进行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形成学习任务;然后学生围绕“任务”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和组内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信息,以形成、发展自己的观点;再通过分小组协助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组内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①学生了解应用画图工具绘制圆形、椭圆、长方形、圆角矩形等几何图形的方法②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①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经历情景、协助、会话、竞赛等环节要素体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通过分小组竞赛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主或合作探究的过程,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旁进行引导② 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经历“酝酿情景,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探究任务”、“协作创作,完成任务”、“通过欣赏,评价任务”等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的快乐①培养学生喜欢计算机,喜欢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创作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工具来画一些实用的画,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感,提高学生12的创新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重点:应用画图工具绘制圆形、椭圆、长方形、圆角矩形等几何图形的方法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画图样式一、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景,形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懂得应用画图工具绘制圆形、椭圆、长方形、圆角矩形等几何图形的方法二、画餐桌”任务1、指名1名学生演示画餐桌2、总结用了哪些画图工具,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3、组织全体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竞赛4、巡视全体学生,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小组协作方面的指导5、宣布冠军组是哪一组并为该组加分三、画“凳子”任务1 指名1名学生演示画凳子2 总结用了哪些画图工具,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3 组织全体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竞赛4 巡视全体学生,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小组协作方面的指导5 宣布冠军组是哪一组并为该组加分画“冰箱”任务1、指名1名学生演示画“冰箱”2、总结用了哪些画图工具,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3、组织全体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竞赛4、巡视全体学生,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小组协作方面的指导5、宣布冠军组是哪一组并为该组加分画“贝贝”任务1、指名1名学生演示画“贝贝”2、总结用了哪些画图工具,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3、组织全体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竞赛4、巡视全体学生,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小组协作方面的指导5、宣布冠军组是哪一组并为该组加分四、通过总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做好铺垫13第8课描绘春游路线——“多边形”工具的学习与运用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多边形”工具的绘制方法能快速地绘制指定路线的多边形能自主学习运用“多边形”工具及其填充模式进行作品创作 2、过程与方法利用情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探究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协助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对画图软件的界面和部分工具基本熟悉,能够快速画出直线、曲线、矩形和圆形,并对前景色和背景色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讲解画图软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画图工具——“多边形”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绘制各种各样的多边形掌握这一技巧,将为他们绘画出更为复杂的图画奠定基础2、本节主要内容掌握“多边形”工具的绘制方法;学习“多边形”工具绘制指定的路线图;运用“多边形”工具及其填充模式进行作品创作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工具的绘制方法;运用“多边形”工具及其他画图工具进行作品创作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绘制多边形的过程 4、课时要求:1课时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工具的绘制方法;运用“多边形”工具及其他画图工具进行作品创作14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绘制多边形的过程 4、课时要求:1课时三、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与技能”,二维是“过程与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约而同,异曲同工“情智教学”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情牵奥运——移动、复制图像广东省东莞市莞长路33号东华小学郭连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1课《复制、移动图像》主要知识点是用选取工具选定图像并进行图像的复制、粘贴、移动操作。
二、学生分析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好奇、好问、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多讲无益,但少讲往往会讲不清楚,所以我选择从兴趣入手,让他们主动参与,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办法。
信息技术水平: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初步学会了画图软件中基本画图工具的使用及文件的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设计理念如果说把学生的学习比喻为大海上的一艘航船,那么老师就是航行的指南针,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掌舵者。
在传授知识方面,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在知识的海洋里自主探索“新知”,在学习过程中开放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评价”让学生在相互分享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在内容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作为主题渗透,学生兴趣浓,参与热情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复制与移动图像,也让学生走近奥运,了解奥运知识,并为宣传奥运做贡献,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选定图像的方法。
②能够复制、粘贴、移动图像。
③综合利用复制、移动操作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点拨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去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像的选定、移动及复制操作。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白沙中心小学任课教师:曾纪妥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目录第一课与键盘交朋友 (1)第二课从基本键开始 (2)第三课食指、中指本领大 (4)第四课无名指、小指也争强 (4)第五课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5)第六课争当打字小能手 (6)第七课用计算机写作文 (7)第八课输入中文符号与词组 (8)第九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10)第十课编辑字块 (11)第十一课修饰文字 (13)第十二课编制与打印作文集 (15)第一课与键盘交朋友一、教学要求:1了解键盘的发展和种类;2学会键盘的正确操作;3愿意接受规范的按键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按键的方法;2组合键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人们下达的命令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指挥计算机“干活”。
但是,还有些指令只能通过键盘输入给计算机。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们就像是计算机的眼睛和耳朵。
如果没有键盘和鼠标,计算机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多不方便呀!(二)新授1、出示键盘略图。
2、介绍键盘的发展。
师:最初的键盘只有86个键,后来人们常用的几个键和数字键分了出来,键盘的键一下子增加了15个,这就是1011键标准键盘,出现了Windows 95 操作系统后,在键盘上又多了三位成员,变成了104键标准键盘。
Windows 98 出现后,键盘又多了5个,变成了109键键盘,从86到109键,键盘的功能真是越来越强了。
3、键盘的种类师:在计算机发展的初始阶段,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品牌,可是键盘的外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使键盘的键数增加了,也使键盘的外形变化了很多。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键盘:A 无线键盘:这种键盘不需要用电缆和计算机连接。
B 带托键盘:这种键盘上有一个托架,击键时托架托住手腕,就不会感到手酸。
C 多功能键盘:利用这种键盘可以直接控制光盘驱动器,播放CD VCD或者上网。
课题名称: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教学内容分析《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1课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安排了“猜猜木棉仔的家”、“”说说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主要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介绍了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规范等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信息的概念、表现形式和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还是不清晰的。
学生对计算机极感兴趣,大多数学生知道一些有关计算机的信息,不少同学已有接触。
只是了解还不够全面。
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名词术语等对于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了解计算机及其应用(3)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的使用规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的事实,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察活动,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3)通过小组讨论并归纳,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室的使用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养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信息技术课堂规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使用计算机的规范。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
(五)教学策略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活动“猜猜木棉仔的家”、“”说说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上信息科要注意什么规范”等活动引出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展示计算机的组成。
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我直接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常见的应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强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