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87 KB
- 文档页数:25
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202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1高中历史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丰富,充实,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应该创新教法,精心设计最佳教学方案。
一、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贯彻落实原则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要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观念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基础,智力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阅读教材时要突出分析以下几大问题,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突出重点,详解难点。
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有效地利用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举例法,比较法,归纳法等,这样可以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读写结合、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做好了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回顾、总结、归纳的一种活动。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长期积累。
教学反思虽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最后,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1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设计篇一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时代背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变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代表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
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3、影响: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_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1、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等;英国: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3、评价: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参与者及其影响。
2.分析新主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理解国共两在中国中的合作与对抗,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2.新主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国共两在中国中的合作与对抗,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新主义、国共两合作与对抗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实验法: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历史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使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取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分析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考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进程,能够准确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知识点。
(2)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考证、比较、概括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线梳理、思维导图、史料分析等。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2020年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2020年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出版后,教师们积极研究相关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案例,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值得一提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古代史》模块——《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2.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和特点;3.比较古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的异同。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希腊民主制度以及现代民主制度的比较,激发学生对民主制度的兴趣和疑问。
2.知识讲解:结合教科书内容,讲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史料,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3.团队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希腊城邦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民主制度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整理报告。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城邦的研究成果,包括城邦的民主制度设计、民众参与程度以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等。
学生展示后,进行同学间的评价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理解。
5.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民主制度与古希腊民主的异同之处,让学生讨论现代民主制度是否具有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近代史》模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全球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的重大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知识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阅读教科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危机、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等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战争爆发的。
3.事件追踪: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战争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德国入侵波兰、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彼此讨论,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4.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事件的研究成果,包括事件的背景、各方态度以及它对战争进程和全球格局的影响等。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三生石编辑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人民版》基于专题的学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单元教学设计广东实验中学邹樱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历史教育更加关注史能鉴今功能的发挥,关注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期望教师成长为一个课程的指导者、开发者和实施者,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践历史教育的本质。
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从以往的通史编写体例到现在的专门史中外混编的体例,各个单元以主题呈现,突出的是某个专题,而非以往的历史阶段特征。
这种以专题的编排方式注重了对学生的观念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形成。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凸现这种专题意识。
而有效的专题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应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采用的方法可以是①对专题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探究的步骤和方式;②对课本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探究学习的重要平台,③设置有效的探究式问题,使这些问题能够既紧密围绕主题,又有一定的现实性,便于形成学生自己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和对图书馆资料(包括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体资料)的整合和思考进行探究,而不是简单的拷贝。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所学内容应始终围绕专题进行,其他枝蔓的知识可略去。
④建议采用小组制。
教师在整个专题学习的指导中,应当做到高屋建瓴,理论引导,深入浅出。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1)专题分析“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突出的是两个概念,一是资本主义市场;二是走向世界的。
本专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是: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课本具体的展开顺序是这样的:①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分散的文明——文明的链接(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征服(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的萌生——开辟海外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扩大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应市场之需而进行的产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2)地位和作用分析首先,在本册书中,其所处的位置可谓承上启下。
统编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统编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增强,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历史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2)了解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形态、文化成就及民族关系,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3)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空间、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整理和归纳能力;(4)通过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批判能力;(5)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共同完成历史课题研究;(3)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4)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我学习能力;(5)开展历史讲座、实地考察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他们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意识;(4)教育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抵制历史虚无主义;(5)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
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一)工作重点: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____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
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