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独家专营阶段(1949年-1978年)
❖ 1955年,天津国外运输公司、中国海外运输公司、中国陆运 公司合并组建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 ”( Sinotrans)],独家专营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形成了“ 统一行政管理、集中业务经营”的国际货运代理体制。
二、国际货运代理的类型与业务范围
1.国际货运代理的类型
(1)按运输方式划分
(2)按业务内容划分
2.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
(1)以外贸代理、保险兼业代理、报关代理、报验代理等身份 开展相关代理服务; (2)以经纪人、代理人等身份从事租船、订舱、拆装箱等海、 陆、空货运代理业务; (3)以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等身份从事无船承运与多 式联运业务; (4)以代理人或当事人身份从事国际快递、国际展品运输、危 险品运输、冷藏品运输、过境运输等特殊货运服务; (5)以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身份从事国际物流业务。
2.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有限竞争阶段(1979年2004年6月)
❖ (1)两家经营。1984年11月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我国国际海洋运输管理 工作的通知》允许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和中外运及其各自下属分支机构船 、货交叉经营,引进竞争机制,即中远可以承揽部分货物和少量租船业务, 中外运可以经营部分船队和少量船舶代理业务。从这一年起,中国的国际 货运代理企业由一家经营变为两家经营(中外运和中远)
❖ (2)几家经营。1992年11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国际海洋运输 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放开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允许多家经营,鼓励竞 争,以提高服务质量;大型企业集团和进出口公司经批准可以建立船公司。 随后,原外经贸部批准中国五矿、粮油、中机、纺织、轻工等十多家专业 进出口总公司在各自公司原储运部(处)的基础上,组建储运公司及其口岸 分支机构经营实体,赋予其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国际货运 代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