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0期271·临床监护·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董毅,史振娟(通讯作者)(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0)0 引言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对于婴儿、家庭、婚姻及社会均有较大的影响,极端个案甚至出现自杀和杀婴倾向[2]。
因此寻找产后抑郁症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我院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方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生产的10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3]中产后抑郁的相关诊断,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在18分以上;②产妇既往无精神障碍史;③产妇无焦虑、抑郁就医史;④交流无障碍,可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⑤产妇已获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排除脑部器质性损伤的患者;②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③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32.63±2.92)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22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19例,大专及以上25例。
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33.06±3.12)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23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20例,大专及以上25例。
两组产妇年龄、胎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产褥期护理、加强与产妇沟通、心理支持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关心呵护产妇,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产妇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对于其出现的困惑进行合理的解释,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如因新生儿性别、产后体型改变、与家人关系),鼓励患者将负性情绪宣泄出来以提高其适应能力。
研究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作者:程建慧涂萍增胡斌凤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的心理状况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不孕不育症;心理状况不孕不育患者的病因除了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之外,还与疾病、心理等因素有关。
对于后者引发的不孕不育,一般可以通过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进行改善,实现生育。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60例女性不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上增加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3岁。
不孕不育时间为1~8年,平均时间为4年。
其中有33例患者为原发性不孕不育,有27例患者为继发性不孕不育。
女性不孕患者不孕因素包括输卵管因素2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不明原因有12例。
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各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不育时间以及致病因素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增加综合心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1拉近医患关系[1] 医护人员需要以同情以及理解的态度接近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言谈举止要大方、和蔼,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尊重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信任,拉近医患的距离。
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对患者提出的疑惑要详细和耐心的说明和解答,从而提高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护理干预对120例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12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的比例以及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
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疲劳乏力等不良心理情绪明显减少,并且患者的满意度比护理干预前明显的提高,护理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减轻他们的压力,主动积极地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正确的认识不孕不育症,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孕不育;心理【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81-01不孕是指结婚后同居的育龄夫妇,在一年内,性生活正常而且没有避孕,女方仍未怀孕。
不育是指女方虽然有过妊娠,但均已流产、早产或死胎而未能获得活婴[1]。
在不孕不育中,由于女方原因造成的占45%~65%,由于男方原因造成的占35%~40%,由于男女双方原因造成的约10%,原因不清楚的占10~15%[2]。
不孕不育虽然不是什么致命性疾病,但是它对于一个家庭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使病人自己痛苦,还会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引起家庭矛盾甚至家庭的破裂。
而对于这些患者,心理上的护理时尤为重要的。
本文对在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12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不孕不育患者,其中女性患者88例,男性患者32例。
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2.2±4.3岁,其中原发性75例,继发性45例。
120例患者的不孕不育的年限为4.2±2.3年。
在病因分布中,女性患者中其中55例输卵管因素,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宫颈与免疫因素,10例不明原因;男性患者中无精子症的有20例,少弱精子症的有10例,不明原因的有2例。
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分析卵巢早衰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常常会伴有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
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治疗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卵巢早衰患者常常会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病例表明,对于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卵巢早衰患者,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护理,其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出现治疗的中断和放弃,影响患者的康复。
卵巢早衰患者常常会因为病情的影响而陷入负面情绪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调节情绪,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发现,对于经过心理护理的卵巢早衰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治疗和康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卵巢早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重建家庭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重建家庭和社会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帮助患者面对病症带来的心理困扰,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在卵巢早衰的治疗中,我们要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返阳光,重拾信心。
综合心理护理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护理不孕不育症患者中综合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70例,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选用综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情况优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不孕不育症患者综合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不孕不育症;综合心理;护理满意度不孕不育症是指以性生活正常为前提,超过一年没有进行任何避孕措施却未能成功妊娠,主要含有继发不孕以及原发不孕。
不孕不育症较为常见,包括男性不育、女性不孕[1-3]。
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含有排卵异常、免疫学不孕、精液异常以及内分泌异常等。
对于不孕不育症治疗而言,以人工授精、对症治疗为主,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难以确保治疗效果,进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压力[4]。
在治疗过程中,也应提高对护理干预的重视程度,为提高妊娠率创设良好条件。
本次研究对综合心理护理应用于不孕不育症的价值进行探究,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用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诊治的7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运用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处置,分成2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每组35例。
参照组年龄23至37周岁,均值(29.64±2.17)周岁,结婚时间1至13年,均值(7.31±2.64)年;研究组年龄24至38周岁,均值(29.77±2.64)周岁,结婚时间2至13年,均值(7.09±2.54)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对比,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入选要求:患者确诊为不孕不育症;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并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不孕症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摘要】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问题,对于不孕症患者来说,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干预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干预方法与技巧、对患者效果评价以及持续性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成功率。
本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对于心理护理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可以得出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支持。
【关键词】不孕症,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技巧, 持续性, 稳定性, 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有15%的育龄夫妇面临不孕症困扰。
不孕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甚至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不孕症患者常常承受着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他们往往会陷入情绪低落和自我负面评价的漩涡中。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护理干预也有助于提高不孕症治疗的成功率,因为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更易于配合治疗计划,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为不孕症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治疗效果,提高生育成功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不孕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探讨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旨在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评价其对不孕症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
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提供借鉴。
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面情绪中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面情绪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组,每组各33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心理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
心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
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不孕不育;负面情绪在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孕不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育龄期夫妇中发病率在10%-15%之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1]。
相关报道显示,被确诊为不孕不育的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想法,具有较大危害[2]。
现选取66例不孕不育患者,分析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面情绪的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组,每组各33例。
对照组25-38岁,平均(31.53±2.12)岁。
心理组24-37岁,平均(30.48±2.05)岁。
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定时指导患者进行体检,指导正确用药、生活等,随机给予情绪安抚。
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
(1)宣传知识。
给患者及其配偶讲解详细的受孕过程、方式、条件以及导致不孕不育的因素等,告知详细的检查流程、方式,向患者宣传正确的、规律的性生活,忌烟忌酒男性尽量避免去高温、高磁场的环境中,尽量少穿紧身裤。
(2)减轻心理负担。
可组织不孕不育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集体讨论的活动,解决患者的困惑。
如果患者情绪较为敏感、紧张,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喜好,指导其进行一些业余爱好活动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悦。
2019年10月B 第6卷/第29期Oct. B. 2019 V ol.6, No.29154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研究钱玮玮(铜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 铜陵 244000)【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作用。
方法 收集本院不孕不育患者96例作为试验对象,依据红篮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是48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是在此基础上接受了心理护理,对2组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作比较。
结果 组内比较方面,干预后2组的HAMD 评分、HAMA 评分比干预降低;组间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起到有效的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不孕不育;负性情绪;心理护理;缓解作用【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9.154.01临床中不孕不育在育龄夫妇中是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可达10%~15%,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增加其精神压力。
相关研究证实[1],确诊为不孕不育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绝望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有轻生念头产生,危及家庭和谐,并让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而在治疗过程中辅助心理护理,可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缓解,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收集本院不孕不育患者96例作为试验对象,现作以下总结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不孕不育患者96例作为试验对象,完全满足《妇产科学》中不孕不育的临床诊断标准[2]。
依据红篮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是4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7~45岁内,平均年龄为(35.8±3.2)岁;其中继发性不孕不育12例,原发性不孕不育36例;研究组患者年龄在28~43岁内,平均年龄为(36.3±3.1)岁;其中继发性不孕不育14例,原发性不孕不育34例。
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教育模式对IvF-ET 不孕症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纪晓娟孙荣荣陆翰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福建厦门361000)腹胀的原因,而术后腹胀易并发肠粘连,若未能未及时干预易造成不良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胀程度较轻,且术后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分析原因为,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措施,使产妇术前对分娩及剖宫产具有一定认知,打消顾虑,可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树立分娩信心,促使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腹胀风险。
合理饮食可以降低因食物摄取不当诱发的腹胀风险,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产妇肠蠕动功能及早恢复,通过饮食调理与早期活动干预,可帮助产妇尽快排气、排便,从而缩短康复进程,与李海燕[4]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参考文献[1]魏新红.探讨及早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的影响[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53.[2]谢丽英.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91-93.[3]蒙琳.剖腹产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研究与临床护理[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146.[4]李海燕.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15-129.(收稿日期:2021-01-15)作者简介:纪晓娟,女,本科,护师。
【摘要】目的探析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教育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不孕症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658例IvF-ET 不孕症患者,以护理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参照组(829例),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组(829例)。
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诊的20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各100例,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认知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优,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升,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标签:不孕症;心理护理干预;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不孕症是指夫妻同居时间大于1年,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条件下,超过1年未有妊娠情况发生[1]。
诸多针对不孕家庭报告研究指出,在不孕家庭中女性因素約为50%,男性因素占比约30%,夫妻共同因素及其他不明因素二者分别占10%,因此针对不孕症的治疗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还需要为患者讲解不孕症相关知识,并提供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提升不孕知识认识度,消除其内心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使得夫妻双方对不孕症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帮助患者提高不孕症治愈率,改善其预后[2-3]。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诊的200例不孕症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年龄23~40岁,平均(30.41±1.57)岁;病程1~5年,平均(3.41±1.24)年。
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1.21±1.47)岁;病程1~5年,平均(3.57±1.33)年。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女性;(2)均符合WHO不孕症诊断标准:夫妻正常同居1年,在未实施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超过1年未妊娠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3)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者;(4)既往或现存精神疾病史者。
患者对本研究实施方法、目的、过程等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不孕症治疗及护理,主要包括每周为患者开展1次不孕症相关知识健康讲座,由高年资主管护师为患者进行知识讲授,并由高年资的副主任医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1)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因不同患者之间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不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全面评估,根据患者个人喜好采用音乐疗法、倾听患者主述、想象疗法、行为认知干预疗法、言语疏导、肌肉放松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并消除负性情绪,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信心提升。
(2)优质护理环境:入院后主动为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缓解并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在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患者护理舒适度增强,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强化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途径可经口头宣讲、集体讨论、画册图片宣传、影视资料宣讲等开展,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加深。
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需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促进其治疗配合度提升,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饮食及运动。
(4)构建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执行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主动与患者沟通,同时叮嘱家属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告知家属患者真实病情,患者在得到亲人的支持与理解后,将显著缓解其负性情绪。
1.4 评价指标(1)负性情绪:采用文献[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量表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2)健康知识认知:采用笔者所在科室自制的不孕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不孕症发生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25项相关知识问答,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知识认知度越高。
(3)生活质量:采用文献[5]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肌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功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本研究抽取其中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4个维度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SAS、SDS评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干预前,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问卷评分为(56.78±6.57)分,对照组为(57.11±6.4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8,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问卷评分为(84.51±5.7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1±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9,P<0.05)。
3 讨论不孕症与患者自身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不孕症的产生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而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及适应特点又与诸多因素相关,一方面,不孕症的发生对患者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患者常出现心理失衡等现象,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起伏较大,治疗依从性并不理想[6-7];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抑制作用,当患者表现出长时间且超出正常范围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某些社会及心理适应障碍,引发诸多躯体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严重影响[8-9]。
不孕症患者长期的心理压力,对其卵子受精、卵泡发育、妊娠等均有明显影响,因此在为不孕症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加以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极为关键且必要[10]。
本研究对观察组100例不孕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护理干预实施后健康知识认知、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常规护理好,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对不孕症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并不仅仅关注对患者情绪的护理,护理干预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在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及基本情况后,为患者选择音乐疗法、气功疗法、肌肉放松疗法等针对性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排解内心负性情绪,保证其情绪得到有效放松及缓解。
(2)实施优质的环境干预,可帮助患者对护理环境熟悉,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其环境陌生感,从而帮助治疗配合度有效提高。
(3)强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可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提升,使患者明白严格遵医嘱用药及配合护理治疗的重要性,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帮助治疗顺利开展。
(4)为患者构建强有力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患者在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后,负性情绪将显著减轻,治疗信心提升,治疗效果得到保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升,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臨床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1]陈惠芳.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0):69-71.[2]庞小艳,邹琳,唐棣,等.120例不孕症患者情绪状态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73-75.[3]尚雪萍,王志勇,卢太坤,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授精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6):940-942.[4]周一帆,董熙远,王睿,等.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5):1030-1033.[5]林秋琼,黄宇松,杨雯,等.行为疗法对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533-3534.[6]马桂华,邓宇,李俐琳,等.不孕症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52-153.[7]胡玉莲,吴正沐,吕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突发性取精困难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4,14(1):38-40.[8]陈兰媚,汪小丽,李洁明,等.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101-102.[9]胡丰美.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3,12(11):1098-1099.[10]杨小娟,高翠萍.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调查以及护理干预[J].中国性科学,2013,22(4):83-86.[11]甘秀兰.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02-103.[12]雷燕,尹三省.不孕病人初诊的心理调查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8):1861-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