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49.00 KB
- 文档页数:8
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故时间法律评析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故时间法律评析蔡英杰媒体报道:针对今年7月发生的公司所属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一案,紫金矿业集团7日在提交给港交所的公告中称,公司已于9月30日收到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决定书》。
福建调查组认定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对紫金矿业处以罚款956.313万元。
面对这样一张近千万的罚单,公众的第一直觉是:怎么罚得这么少?公众之所以如此追问,源自一种直觉: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几乎毁了整个沿江一线的渔业生产,让当地民众长期不敢饮用自来水,各种潜在的健康隐患更是不可估量,怎么就罚这点钱?律师点评:尽管公众以及媒体大多反映这张罚单过小,但是纯粹从数额上来看,这应该已经是目前为止环境行政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处罚。
根据2008年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
”这个规定取消了以往规定中的“100万”上限。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紫金矿业违法操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30%正好为956.313万元,这已经是最上限。
超过该数额进行罚款,并无直接法律依据。
尽管各地主管环境保护部门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对于法定处罚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地方政府通常是不敢碰的。
不过,并不是说紫金矿业接受900多万罚单之后,便安然无事,不用承担其他责任。
在环保立法中,法律责任有体系化的,除了行政责任之外,还有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刑事责任等。
在《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处罚第一项便是“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来探讨我国环保政策失效的原因和对策【摘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我国很多地方较为普遍,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分析环保政策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来探讨我国环保政策的缺陷,找出其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对我国的环保政策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紫金矿业;污染;环保政策;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和对策一、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概况(一)紫金矿业集团概况:紫金矿业集团是我著名的黄金矿业企业,中国500强企业。
2006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第17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海外上市公司第16位(矿业企业第1位);2007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二位。
公司以金、铜等有色金属开发为主,核心企业紫金山金矿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世界级金矿。
紫金矿业集团矿产金产量约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0.4%,利润约占29.25%。
公司先后在福建、新疆、贵州、内蒙、吉林、青海、西藏、黑龙江以及河南等二十多个省和海外八个国家投资组建了近百家下属公司,是目前中国矿业企业中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二)、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主要经过:2010年7月3日下午15:50左右,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储存待处理的污水池水位异常下降。
调查发现:污水池中酸性废水(主要含铜、硫酸根离子)外渗,通过排洪涵洞排入汀江。
紫金山“7·3”金铜矿湿法厂污染事件以来,经过环保部门监测,汀江上游水质受到严重污染,pH值最低达到4.66左右,铜浓度也明显超出正常水平。
受污水团影响的下游网箱养殖区,特别是汀江流入棉花滩库区的河段出现大量死鱼,当地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对汀江流域上杭段与棉花滩库区死鱼、中毒鱼和放生鱼全部进行收购,并对打捞的死鱼和中毒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看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摘要: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而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靠着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至今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这不禁让人们唏嘘质疑,经济的发展难道一定要建立在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吗?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各国均在为提高自身国力而各施其能。
而作为基础的经济实力更是被摆在发展首位。
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因为不顾一切发展经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正日益显现,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这一任务刻不容缓。
事故概况[1]时间: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地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公司:紫金矿业集团XXX事故原因: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
污染水域: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事故背景[2]1993年,地质工整理的陈景河 (紫金矿业董事长) 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
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
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
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这一尝试,不仅急剧降低成本,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从石头变成了宝贝,具有了开采价值。
而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但使用这一方法,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剧毒氰化钠的废水和含金属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处理,否则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概述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开采企业之一,拥有多个金矿项目。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频繁发生污染事件,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紫金矿业的污染事件,并分析其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污染事件一:废水排放紫金矿业在采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由于处理不当,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酸性物质等。
这些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极大危害。
此外,当废水渗入地下水时,还会对周边农田和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废水排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紫金矿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
该公司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处理产生的大量废水。
针对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确保每位员工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更新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废水处理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定期对废水进行检测和监管,确保排放达到相关标准。
污染事件二:大气污染除了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还存在大气污染的问题。
金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源于紫金矿业对环保技术的低投入。
公司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控制尘埃和气体的排放,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监测。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更新粉尘收集设备,提高粉尘控制效率;•强化厂区内的封闭管理,减少粉尘外溢;•对有害气体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达标;•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和公众参与,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
污染事件三:土壤污染紫金矿业的金矿开采活动对周围土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金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废弃物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丧失了种植和农业生产的功能。
紫金矿业案例分析2014级贸易经济班 2014201378 吴双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2010年7月3日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紫金“环保门”事件引发了对企业衡量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的新思考。
“环保门”事件背后的利益冲突在于紫金矿业公司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与当地政府官商勾结,兼顾当地政府的利益,而放弃了承担污水处理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这种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紫金矿业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
从案例来看,紫金矿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有许多缺点:它不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不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且往往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这使得企业可能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一个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失职,对紫金矿业的监管不到位。
由于紫金矿业对当地财政的巨大贡献,在该企业多次的环境污染事故中,政府都选择袒护或者视而不见,甚至一政府为了些官员谋取私利而在该企业中挂职,我们很难去相信这样的官商关系中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正是政府的管理缺位,才会使得紫金矿业屡教不改,最后导致严重的污染事件。
紫金矿业中主要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政府、社会与环境。
股东的利益在于利润和股价: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利润是股东价值的来源,也是企业财富增长的来源。
因此紫金矿业采取对低品味矿开采和高污染技术的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
而依靠低成本高收益迅速壮大的紫金矿业,也吸引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的关注;政府的利益在于税收和GDP:案例告诉我们紫金矿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高达60%,为当地创造了GDP,政府对于这样的企业当然是不忍割舍。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在紫金矿业挂职,甚至有人取得了很大一部分股份,这使得政府与资金矿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捆绑了起来;对于社会来说,其利益在于公众的健康与财产,而资金矿业的污染无疑会严重损害这些利益;最后,环境的利益在于环境安全。
福建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的法律分析【全文】一、事故缘起2010 年7 月3 日15 时50 分左右,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矿发生泄漏事故,事故原因是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9100 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87.71 万元。
该铜矿属于上市公司紫金矿业所有,紫金矿业直到7 月12 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 天。
[1]由于事故重大,涉及污染企业、受害水产养殖户以及环境监管行政机关三方。
处理结果分别是上市公司高管分别受到罚款705997 元和449768 元的行政处罚,污染企业高管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受到判刑的刑事处罚,污染企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并受到罚金3000 万元的刑事处罚;受害水产养殖户按每斤6 元的标准赔偿死鱼的损失,如果转产的养殖户,按网箱每平方米40 元补偿;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受到判刑的刑事处罚。
这样的一个整体处理结果,对于资金雄厚的矿产污染企业而言,显然可以接受;对于环境监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而言,是问责的结果;而对于受害水产养殖户而言,只能被动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污染事故当地的上杭县城而言,水源地汀江的污染带来的是对自来水的恐惧以及总投资2.5 亿元的新水源建设,而这笔巨额投资显然没有计入到污染事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中去。
而在法院判决污染企业构成单位犯罪之前,福建省环保厅对该企业的污染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款956.31 万元,但是这笔行政处罚竟然在法院的刑事判决3000 万元罚金中被予以折抵,即污染企业只需缴纳2043.69 万元罚金。
[2]从这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的最终处理结果来看,主要涉及到几方面的法律问题,具体包括污染信息的公开;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赔偿范围即侵权责任承担的问题;环境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予以法律分析。
二、污染事故信息的公开紫金山铜矿7月3日发生泄漏事故,但是直到9天后才对外公布,该公司的解释是原以为这是一个小事故,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公布。
紫金矿业污染原因公布事件的原因如下: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经查,企业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防渗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加之近期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污水池底部压力发生变化,致使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外溢至汀江。
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
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的处理提出以下意见:一是肇事企业立即停产并进行全面整改。
二是福建省有关部门立即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
三是严肃追究责任。
依法追究肇事企业、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并由肇事企业对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新华网福建上杭7月16日电(记者沈汝发、郑良)15日晚,由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的三点主要原因。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对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所属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致汀江污染事故进行的调查,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方式,初步查明此次事件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经查,企业各堆浸场、富液池、贫液池、萃取池、防洪池、污水池均采用HDPE衬垫防渗膜作为防渗漏措施,但由于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垫防渗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加之近期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大量聚集,污水池底部压力发生变化,致使7月3日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外溢至汀江。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公司治理分析201446070119 财管1401 刘雨婷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2010年7月3日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本次的事故,仅仅是因为“暴雨造成”,还是一个因为压低成本而带来的恶果?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
氰化钠炼金:一半黄金,一半污水。
“紫金矿业”是一个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者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冒险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紫金矿业的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
2007年,紫金矿业每克矿产金的成本只有57.64元,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45%。
然而,紫金矿业创造的这一低成本奇迹,却使自己陷入污染的泥潭,不能自拔。
靠低成本开挖金矿发家1993年,地质工作者的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
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
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
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这一尝试,不仅急剧降低成本,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从石头变成了宝贝,具有了开采价值。
而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但使用这一方法,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剧毒氰化钠的废水和含金属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处理,否则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减少环保投入污染事故早有“前科”有相关人士指责紫金矿业在环保方面舍不得投入,尽量压低成本。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一、基本案情自2006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A公司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虽采取了有关措施,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涵洞渗漏问题日益严重。
A公司金铜矿于2008年3月在未进行调研认证的情况下,违反规定擅自将6号观测井与排洪涵洞打通。
在2009年9月省环保厅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彻底整改后,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到位、不彻底,隐患仍然存在。
2010年6月中下旬,该县降水量达349.7毫米。
2010年7月3日,A公司金铜矿所属铜矿湿法厂污水池HDPE防渗膜破裂造成含铜酸性废水渗漏并流入6号观测井,再经6号观测井通过人为擅自打通的与排洪涵洞相连的通道进入排洪涵洞,并溢出涵洞内挡水墙后流入江中,泄漏含铜酸性废水9176 m3,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和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该县城区部分自来水厂停止供水1天。
2010年7月16日,用于抢险的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又发生泄漏,泄漏含铜酸性废水500 m3,再次对江水水质造成污染。
致使江河局部水域受到铜、锌、铁、镉、铅、砷等的污染,造成养殖鱼类死亡达370.1万斤,经鉴定鱼类损失价值人民币2220.6万元;同时,为了网箱养殖鱼类的安全,当地政府部门采取破网措施,放生鱼类3084.44万斤。
二、处理结果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A公司金铜矿违反国家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环保隐患,继而发生了危险废物泄漏至江中,致使该江河水域水质受到污染,后果特别严重。
被告人陈某某(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任A公司金铜矿矿长)、黄某某(A公司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是应对该事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林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厂长)、王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分管环保的副厂长)、刘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环保车间主任)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对该事故均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从紫金矿业污水事件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文/高红红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福建省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本次事故,仅仅是因为“暴雨造成”,还是一个因为压低成本而带来的恶果?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
一、污水事件引发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生产经营背后给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监管上的缺失,使得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能够逃脱其应负的责任,正因如此,为了追逐更高的企业利润,部分企业不仅不主动作好环保措施,还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治污支出那么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企业能够自觉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稳步推行环境会计外,还必须更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从而更好地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进行监管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管理学者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哈罗德·孔茨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来看都还不成熟,正处于探索阶段经济学家魏思杰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强制性和法定性,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直接涉及到法律问题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一是为社会提供税收;二是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三是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教授刘思华早在1995年就提出“作为现代社会基本单元的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负有多种社会责任”它包括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和劳务,保障消费者权益;开辟财源,增加社会积累;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安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现代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等北大教授单忠东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致分为:一是基本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经济责任(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三是环境责任(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