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 第七课
- 格式:ppt
- 大小:812.50 KB
- 文档页数:58
2024年何家弘法律英语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法律英语》教材第九章“国际贸易法”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合同的构成要素、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国际贸易争议解决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学会分析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构成要素,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3. 了解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及争议解决途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国际贸易合同构成要素的理解与应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区别及选择。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概念、术语以及国际贸易合同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概念、术语,分析国际贸易合同的构成要素,介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和争议解决途径。
a. 知识讲解:通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概念、术语。
b.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何家弘法律英语教学课件2. 内容:a. 国际贸易法基本概念、术语b. 国际贸易合同构成要素c.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d. 国际贸易争议解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c. 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及其优缺点。
2. 答案:a. 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价,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过船舷后,风险转移给买方。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并支付相关费用,直至货物到达合同规定的目的港。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包括关税。
2024年何家弘法律英语彩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内容选自《法律英语》教材第八章“国际商事仲裁”,具体内容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特点、程序、法律适用、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程序及法律适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英语进行国际商事仲裁相关文件的制作和翻译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务处理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法律适用及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教学重点: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关实务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商事仲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a. 介绍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特点。
b. 详细讲解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法律适用。
c. 阐述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相关规定。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让学生了解仲裁程序的具体操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模拟仲裁程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特点。
2.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律适用。
3. 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特点。
b. 分析一个国际商事仲裁案例,阐述其程序及法律适用。
c. 论述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相关规定。
2. 答案:a. 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解析》。
b.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国际商事仲裁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c.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仲裁实践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2. 法律适用3. 裁决的承认与执行4. 例题讲解与实践操作一、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涉及仲裁申请、仲裁庭组成、仲裁审理、仲裁裁决等环节。
法律法规优质课件法律英语何家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法律英语》教材第八章“法律法规”,具体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法律英语表达方式;中国法律体系简介及主要法律法规介绍;案例分析及法律英语术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法律英语表达方式;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英语进行案例分析的能力;3. 增进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的了解,提高法律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英语术语的运用、案例分析。
重点: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法律英语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法律英语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法律英语表达方式;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法律英语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 课堂互动: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法规基本概念2. 法律法规分类3. 法律英语表达方式4. 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案例: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在缓刑期间,张某再次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2. 答案:(1)基本概念: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
(2)Legal provisions stipulate that minors are not allowed to smoke in Chin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法律英语术语的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
2024年【精品课件】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法律英语词汇,能够熟练运用在法律语境中;2. 学会分析法律英语句型结构,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3. 了解法律文书的翻译技巧,能独立完成法律文书的翻译任务;4. 通过分析涉外法律实务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英语词汇的记忆与运用、法律文书的翻译技巧、涉外法律实务案例的解读;2. 教学重点:法律英语句型的结构与用法、法律文书的翻译实践、法律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2. 学具:教材、《法律英语词典》、翻译软件、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涉外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英语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基本法律英语词汇、句型结构、法律文书翻译技巧;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示范翻译过程,讲解注意事项;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法律文书,巩固所学知识;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讨论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翻译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英语词汇表;2. 法律英语句型结构图;3. 法律文书翻译技巧;4. 涉外法律实务案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一篇涉及合同纠纷的涉外法律文书;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英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法律英语词汇的记忆与运用;2. 法律英语句型的结构与用法;3. 法律文书的翻译技巧;4. 涉外法律实务案例的解读;5.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反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法律英语词汇的记忆与运用1. 词义辨析:通过例句和实务案例,讲解词汇在法律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记忆;2. 词汇运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具体语境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3. 词汇拓展:介绍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第七课刑法课文:杀人罪杀人(homicide)就是一个人杀掉另一个人。
但并非所有的杀人都是犯罪。
比如一个人在自卫当中杀掉另外一个人就不是犯罪,而是正当的杀人。
在警察为了制止暴力性重罪,如抢劫或入室盗窃,杀人是一种合理而必需的制止措施的时候,或者警察为了防止危险的重罪犯逃跑而将其杀死,都是正当的。
而且某些杀人行为也是可以宽恕的,如一个人在意外而且没有重大疏忽的情况下导致他人的死亡。
杀人如果没有法定的正当性或原因就构成有罪杀人。
它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构成谋杀罪或过失杀人罪。
在我国早些时候以及在那时以前的英格兰,谋杀和过失杀人犯罪的要件是由法院裁决规定的。
这些裁决被认为是“普通法”。
后来,大多数州的谋杀和非预谋杀人都由立法以单行法规形式或者作为刑法典的某个条文进行了重新定义。
第一部分谋杀根据普通法,谋杀是有“预谋”的杀人,而且在当今的一些立法和法典中也有这种“预谋”的要求。
比如,《加利福尼亚刑法典》就保留了这一点。
与普通法一样,该法典规定:“……预谋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在明显故意夺取他人生命的情况下,就是明示的。
而在没有故意挑衅或者在该杀人行为的有关情况表明了一颗冷酷邪恶之心的情况下,就是暗示的。
”一个人故意将他人推下悬崖就是明显表明具有明示的预谋的一个例子。
暗示的预谋的一个例子是一个人仅仅为了吓唬一列正在行进中的列车上的乘客或者为了展示它能够将子弹正好打过两节车厢之间而不会击中任何人而开枪的情况。
至于那些可以合理地归入这种行为范畴的杀人,该行为的危险性就是“预谋”的证明。
对于加利福尼亚法院或陪审团来说,它表明了“一颗冷酷邪恶之心”。
谋杀罪在一些州当中可判处死刑,在另一些州仅判处终身监禁或若干年徒刑。
(a)重罪中的谋杀预谋要件得以满足的另一个例子是在诸如抢劫之类的重罪中杀人。
即使抢劫者的枪走火致使抢劫受害人或旁观者或警察死亡,其实施诸如抢劫之类的危险犯罪的行为就满足了预谋的要求,因此这种杀人可按谋杀罪惩处。
法律英语何家弘编第四版课文翻译(1-20课)第一篇:法律英语何家弘编第四版课文翻译(1-20课)第一课美国法律制度介绍第一部分特征与特点美国既是一个非常新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老的国家。
与许多别的国家相比它是一个新的国家。
同时,它还因新人口成分和新州的加入而持续更新,在此意义上,它也是新国家。
但是在其它的意义上它是老国家。
它是最老的“新”国家——第一个由旧大陆殖民地脱胎而出的国家。
它拥有最古老的成文宪法、最古老的持续的联邦体制以及最古老的民族自治实践。
美国的年轻(性)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肇始于印刷机发明之后。
因此它的整个历史都得以记录下来:确实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任何其它国家都没有像美国这样全面的历史记录,因为像在意大利、法国或者英国过去的传说中湮没的那样的事件在美国都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一部分。
而且其记录不仅全面,还非常浩繁。
不仅包括这个国家自1776年以来的殖民时期的记录,还有当前五十个州以及各州和联邦(nation)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的历史记录。
因此,据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汇编有大约350卷,而一些州的判例汇编也几乎有同样多的卷数:想研究美国法律史的读者要面对的是超过5000巨卷的司法案例。
我们不能说一个文件或几个文件就能揭示出一国人民或其政府的特性。
但如果横跨一百多年的千百万个文件敲出始终如一的音调,我们就有理由说这就是其主调。
当千百万个文件都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同样的中心问题,我们就有理由从中得出可以被称为国民特定的确定结论。
第二部分普通法和衡平法同英国一样,美国法律制度从方法论上来说主要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许多私法领域仍然主要是由判例法构成,广泛而不断增长的制定法一直受制于有约束力的(解释制定法的)判例法。
因此,判例法方法的知识以及使用判例法的技巧对于理解美国法律和法律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普通法就是由英国皇家法院的巡回法官的判决所得出的普通的一般法——优于地方法。
Text 杀人罪杀人是指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杀的行为。
然而,并非所有的杀人行为都构成犯罪。
例如,一个人为了自卫而杀了另一个人就不构成犯罪;这是正当杀人。
同样的,如果一个警察为了阻止一项暴力性重罪发生,比如抢劫或入室盗窃;或者这位警察是为了阻止一个危险的重罪犯逃跑而杀人,并且杀人行为是合理且必要的预防措施,那么也不构成犯罪。
因此,有些可宽恕的杀人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例如,当一个人偶然地,并且不存在严重过失的情况下导致一个人死亡。
当杀人行为不存在法定的正当理由或辩解时就构成了一种有罪杀人。
根据特定的情形,它可能构成谋杀或非预谋杀人。
在我们国家的早期,以及在那时以前的英格兰,谋杀和非预谋杀人的犯罪要素都由法院判决作出规定。
这些判决演变成现在所知的“普通法”。
从那时起,大部分司法中的谋杀和非预谋杀人都被立法重新定义,或者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或者作为刑法典一个条款。
第一部分谋杀根据普通法,谋杀是指对一个人的“预谋”杀害,这种对“预谋”的要求现在仍然可以在今天的法规和法典中找到。
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就保留了它。
该法典,如同普通法,规定,“…恶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
当剥夺一个人生命的故意明显显露出来时,就是明示的。
当没有出现合理的刺激,或该杀人行为的有关情况表明了一颗冷酷邪恶之心时,就是暗示的。
”一个可以清楚描述明示恶意的例子是一个人故意地将另一个人推下山的边缘。
一个暗示恶意的例子是一个人在移动的客运列车上开枪,只是为了“吓”列车上的人们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在车子之间开枪却可以打击不到任何人的技艺。
至于那些可以合理地归入这种行为范畴的杀人,该行为的危险性就是“恶意”的证明。
对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庭或陪审团来说,这就表明了“一颗冷酷邪恶之心”。
对谋杀的刑罚,有些州规定了死刑;在其他州是监禁期限,范围是特定的年限到“终生”。
(a)重罪中的恶意杀人另一个满足预谋要素的例子是在实施一个比如抢劫的重罪的过程中的杀人行为。
何家弘法律英语精品课件第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何家弘教授的《法律英语》教材,主要围绕第一章节“法律英语基础概念”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法律英语的特点、法律词汇的构成、法律句型的结构以及法律文本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并运用法律词汇的构成方法和法律句型结构;3. 提高阅读法律文本的能力,为日后的法律实践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句型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法律英语的特点、法律词汇的构成及法律文本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英语在日常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2. 新课内容讲解:a. 法律英语的特点;b. 法律词汇的构成;c. 法律句型的结构;d. 法律文本阅读技巧;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法律句型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英语的特点;2. 法律词汇的构成;3. 法律句型的结构;4. 法律文本阅读技巧;5.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a. 选择题:法律词汇填空;b. 简答题:法律句型应用;c. 阅读理解:法律文本阅读。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将在下次课前公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法律英语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法律英语水平。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在掌握法律英语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法律文本的能力,为日后的法律实践奠定基础。
同时,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英语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法律句型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2. 法律文本阅读技巧;3. 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