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97.27 KB
- 文档页数:2
1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脱敏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急救及护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外伤后1h后于本院急诊科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皮试,皮试结果是强阳性,按原则要为患者做脱敏注射,破伤风针剂1500单位/2ml,分4次逐量注射。
在为患者做第一次注射破伤风针剂0.1ml+0.9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
继续为患者做第二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2ml+0.8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
继续为患者做第三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3ml+0.7ml注射用水,5min 后,患者口述全身皮肤瘙痒,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有散在红色丘疹,及时报告医生,执行口头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5min后观察患者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但全身瘙痒症状未减轻,伴胸闷,给予氧气吸入3L/min,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250ml加葡萄糖酸钙针剂20ml、维生素C 针剂2g持续滴入40滴/min,测患者心率108次/min,血压90/60mmHg,呼吸26次/min,5min后观察患者口试胸闷、全身皮肤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消失。
10min后患者全身瘙痒加重,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又重复出现,较前急猛,口诉胸闷加重,,测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5/55mmHg,立即执行口头医嘱调至氧流量6L/min,给予静脉推注或静脉滴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40mg,5min后测心率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0/60mmHg,口诉胸闷、全身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每间隔5min测一次生命体征及观察临床症状情况。
30min后,测心率90次/min,血压110/60mmHg,呼吸20次/min,口诉胸闷、全身瘙痒消失,查看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全部消失,继续观察30min后症状恢复正常离开观察室。
破伤风急救护理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护理,可能导致严重
后果。
本文将介绍破伤风的症状和相关的急救护理措施。
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是由产生毒素的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首先是出现肌肉僵硬,尤其是颈肌等大肌群,疼痛和僵硬感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加重。
2.其次是出现痉挛、抽搐、呼吸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会对患
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3.最后是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伴随症状,这些症状会增加
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破伤风的急救护理措施
对于疑似破伤风的患者,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疼痛,降低并
发症的几率。
以下是破伤风的急救护理措施:
1.先要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在等待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由衷的
安慰,并适当的开窗通风,帮助患者呼吸畅通。
2.在医疗救助到达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恰当的处理,对于
肉毒病病毒的治疗,主要以机械通气为主,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3.治疗破伤风的最好方法是预防,破伤风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
手段,要保持疫苗接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4.针对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注破伤风患者,注意管理创口和伤口,
及时处理和清洗伤口。
对于防控仍需大力实施,包括患者和潜在感染源的隔离和消毒。
结论
破伤风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破伤风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需要医护人员的切实配合和患者的积极参与,从而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破伤风护理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常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持续性喉头和呼吸肌痉挛、误吸、痰液堵塞气道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肌痉挛消耗、大量出汗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强烈的肌痉挛有关;
4、尿潴留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肌痉挛消耗、摄入障碍有关。
【护理常规】
1、按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严密隔离。
置病人于单人隔离病房,保持安静,室内遮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4、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器及急救药品和物品。
5、重症病人专人护理,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抽搐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7、频繁抽搐者,禁止经口进食,防误吸。
8、加强饮食营养,必要时使用静脉内高营养。
9、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合理集中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30
分钟内完成。
10、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使用后器械严格消毒、敷料予以焚
烧,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创伤。
2、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就诊。
重症破伤风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3-10T07:59:13.8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邓诗凤[导读]邓诗凤(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科;广西桂林541001)摘要:破伤风是临床上比较高发的一种普外科疾病,破伤风梭菌主要以黏膜伤口或者是皮肤为途径侵入人体内部,在缺氧环境为基础进行生长和繁殖,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外毒素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肌肉强直、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
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全身肌肉陈发性痉挛,常因喉肌痉挛发生窒息而死亡。
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护理进展;护理策略破伤风在临床上通常和创伤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感染,其中尤其以开放性骨折、伤口小但是比较深的刺伤、火气伤、含铁锈的伤口以及盲管外伤等受破伤风感染的概率更高。
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重症破伤风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文主要以重症破伤风患者为中心,就其临床护理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一般护理(一)基础护理1.1:皮肤护理:破伤风患者由于抽搐和应用镇静剂使皮肤处于高危压力性损伤状态,因此应做好皮肤护理,使用气垫床,每隔2h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1次,背部垫翻身枕,防止皮肤受压、受损、保持皮肤完整。
维持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及时对患者的尿液、汗液等进行擦拭,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在患者因膀胱括约肌而发生尿潴留时需为患者留置导管等[1]。
1.2:口腔护理:由于患者张口困难、气管切开、禁食等易引起口腔感染,口腔溃疡的发生,故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以患者口腔粘膜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清洗液进行选择。
1.3:会阴护理:留置尿管的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消毒2次,女性要消毒整个外阴,男性要翻转包皮,彻底清除包皮内板于阴茎头之间的包皮垢,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尿袋不得高于膀胱水平,以免尿液反流并发感染,每日更换尿袋。
破伤风抽搐急救措施破伤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特点是感染后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痉挛性抽搐,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学会破伤风抽搐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急救措施破伤风感染后,首先要进行清洁处理和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抗毒血清的注射,以对抗体内毒素的积聚。
当患者出现痉挛性抽搐时,急救措施也很关键。
以下是一些应对抽搐的方法:1. 紧急送往医院破伤风抽搐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等紧急情况,因此首先要进行紧急送往医院的措施,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2. 给予支持性护理在等待救护车到达之前,可以给患者一些支持性护理,例如让其舒服地躺下或坐下,以减轻痉挛的压力。
可以给予温水擦浴或使用流动水冲洗皮肤,以缓解抽搐的症状。
3. 给予镇静剂对于破伤风抽搐,镇静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予一些镇静剂,以帮助患者涣散肌肉张力、放松痉挛和减轻疼痛。
4. 留意体温变化在抽搐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会不断上升。
因此,可以使用降温药物,如醋酸扑热息痛或对乙酰氨基酚,以降低体温。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水分和电解质不失衡。
5. 给予氧疗破伤风抽搐时,由于呼吸道受到肌肉痉挛的影响,患者的呼吸能力会明显下降。
因此,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需要给予氧疗,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
总结破伤风抽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在进行急救措施时,需要注意将患者送往医院,并进行镇静、降温、给予氧疗等措施,以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同时,也需要加强预防工作,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3-20T09:50:09.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铭银[导读] 同时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牙齿及粘膜,预防口腔炎、口腔溃疡的发生。
陈铭银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43400)【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19-01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急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至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与中间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使α-运动神经系统因失去抑制而兴奋性增强,导致随意肌紧张与痉挛;而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坏。
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潜伏期越短,预后约差[1]。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破伤风的认识逐渐提高和预防不断加强,成人破伤风在临床已很少见。
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一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对其护理成功,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患者男,31岁,主因“左小腿刀伤十一天,全身乏力,张口困难三天”于2008年2月3日12:30pm背入病房。
入院时T 37℃ P78次/分R20次/分 Bp130/80mmHg,神志清楚,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诉十一天前劳动时不慎被柴刀砍伤左小腿,伤口较小,出血少许,自用创可贴外用,未清创及肌注TAT等处理。
体查:双瞳孔正常,后颈部肌肉紧张,四肢活动好,肌力、肌张力不高,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前胫可见一长约1.5cm大的小裂口,较表浅,稍红肿,无分泌物。
辅助检查:WBC 8.4G/L RBC 4.37T/L BPC79G/L K+ 4.4mmol/L Na+ 139mmol/L CL- 99.2mmol/L TCa 2.36mmol/L 诊断为:破伤风。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一、定义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一般发生于各种开放性损伤之后,新生儿脐带残端消毒不严、产褥期感染和人工流产消毒不严,均可发生破伤风,偶见于胃肠道手术后或摘除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及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均可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的发生除与细菌毒力强弱,数量多少及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外,伤口是否缺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伤口因狭深,缺血,坏死组织多,血块堵塞或引流不畅等因素而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时可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能够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肌肉终板,而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另一种是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三、临床表现1.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平均6—12天,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天,甚至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
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最初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表现为咀嚼不便、牙关紧闭、咧嘴“苦笑”、颈部强直、“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
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以致危及生命。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的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病情严重时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
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病人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4.其他症状少数病人仅有局部肌肉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1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靳萍,杨素梅,胡敏【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我科1例患者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成功。
现将抢救和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于2010年5月27日17:00因手外伤住院。
入院后即刻完善检查行左手食指清创加皮瓣修复术。
术后患者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
既往身体健康,有青霉素过敏史。
患者术后给予输液治疗无不良反应。
2010年5月28日8:30给予破伤风抗毒素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丘有硬结,红晕,询问患者无不适主诉经2名护士判断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为阳性。
因患者伤口污染严重,则按要求给予阳性脱敏注射法。
将皮试液给予第一针注射,约10分钟后患者突然胸闷、心悸、大汗淋漓,口唇轻度紫绀,全身有散在性荨麻疹。
测体温36℃,脉搏58次/分,呼吸13次/分,血压80 /50 mmHg。
2急救与护理2.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滴注0.9%氯化钠液维持。
2.2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ml加地塞米松10mg。
2.3 吸氧,3L/min。
保暖。
2.4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
2.5 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3 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和处理,15分钟后,患者紫绀、心悸、胸闷等症状缓解。
30分钟后,面色转为红润,眼睑轻度浮肿,球结膜充血,仍感紧张。
测体温36.4℃,脉搏84/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
当日下午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无其他不适。
2天后患者眼睑浮肿消失,3天后球结膜充血消退。
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理解,未发生医患纠纷。
术后第十四天给予拆线,皮瓣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次日医嘱予出院。
3讨论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
如果病人试验结果阳性,因病情需要又必须注射时,则采用脱敏注射法,原则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的方法。
破伤风的护理体会关键词破伤风护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临床资料2011年8月收治“破伤风”患者1例,男,53岁。
因左手示指第2指节皮肤木刺伤。
自行在家中拔除木刺后进行简单包扎处理。
20天后患指皮肤红肿、疼痛。
手指关节活动受限,创口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
自觉周身无力、头痛、头晕、咽部疼痛、咀嚼无力、下颌酸胀、张口受限而就诊,以“破伤风”收住入院。
护理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其治疗原则是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
消除毒素来源,及时彻底清创伤口中和游离毒素。
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隔离,患者住单人安静的房间,门窗应有帘,照明用弱光,备好急救药物和物品。
严格隔离,通常按接触性隔离常规进行。
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身体有伤时不能进入病室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谢绝探视。
接触过伤口的器械先用0.2%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伤口敷料应立即焚毁。
患者用过的碗筷、口杯等可用0.1%~0.2%过氧乙酸浸泡后煮沸消毒30分钟。
患者的排泄物也应消毒处理后倾倒。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持续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观察局部伤口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后,大剂量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缓慢滴注。
抽搐的护理:减少刺激,避免诱发抽搐的因素。
病室要安静,减少声光刺激。
人工冬眠,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常规使用冬眠一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及神志并记录。
应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日常生活所需,预防并发症发生。
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8-02-02T09:53:36.3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作者:蒋胜军[导读] 破伤风又被成为强直症,主要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在患者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对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成人破伤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降低提供基础和保证。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50例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成人破伤风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急救措施、基础护理、中和游离毒素、呼吸道护理以及控制痉挛和营养支持、健康宣教,重症患者给予气道湿化、气管切开等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的相
关经验,并分析出成人破伤风急救护理的重点。
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成人破伤风患者50例,其中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49例患者均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监护后治愈或者是好转出院,患者病死率为1.5%。
结论在为成人破伤风患者提供急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急救措施、基础护理、中和游离毒素、呼吸道护理以及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控制痉挛和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护理服务措施的运用,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成人破伤风;急救护理;中和游离毒素;气管切开;控制痉挛
破伤风又被成为强直症,主要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在患者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这一疾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以及阵发性抽搐[1-2]。
破伤风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是发病率却很高,如果救治不及时往往可能导致患者因为严重感染、呼吸衰竭或者是窒息而死亡,良好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的出现,因此,就应该对有效的成人破伤风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3-4]。
本次实验研究的50例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成人破伤风治疗的患者,对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成人破伤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降低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50例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成人破伤风治疗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15岁,平均年龄为(43.2±3.9)岁,其中有38例患者有确切的外伤史,有12例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有明确外伤史者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在3-11天之间,平均时间为(6.85±1.75)天。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张口困难、下颌紧张、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以及抽搐频繁等,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危重程度划分,轻症患者有18例,中症患者有25例,重症患者有7例。
1.2急救护理措施 1.
2.1综合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应该立即进行清创,按照医嘱进行镇静治疗,同时,也应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电解质化验结果有针对性的运用静脉输液或者是食物补充的方式纠正患者失衡的电解质,在基础上上也应该积极的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防止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
1.2.2基础护理干预:破伤风属于接触性传播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安排在单间病房,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声、光和精神对患者造成的刺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限制人员探视,加病床床栏,防止抽搐坠床情况的出现,为了防止口腔溃疡的出现也应该进行口腔护理,并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出现。
1.2.3中和游离毒素:为护理人员应该将首剂量将2万-5万U的破伤风抗毒素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进行静脉静滴,病情严重或者是清创不够彻底的患者应该每日再用破伤风抗毒素1万-2万U,共用3-5天。
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将3000-6000U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一次性肌肉注射,代替破伤风抗毒素,为了达到更好的中和游离毒素作用应该尽早的应用药物。
1.2.4呼吸道护理: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及时的清理患者口鼻咽部位的分泌物,之后给予患者面罩持续低流量吸氧。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做好患者的吸痰工作,在吸痰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及时的吸出和处理,防止窒息,为了减少患者痉挛可以适当运用冬眠I号或者是地西泮。
1.2.5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有利于稀释患者的痰液,保证呼吸道顺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配置稀化液,组成为生理盐水10ml和庆大霉素8U或者是生理盐水10ml和α-糜蛋白酶5mg,每隔2小时左右将稀化液沿着气管套管缓慢的滴入3-5滴,也可以运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呼吸道湿化。
同时护理人员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也应该对气管套管进行严格的消毒。
1.2.6控制痉挛:破伤风患者肌肉强制性痉挛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痉挛为治疗的关键。
护理人员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可以运用镇静剂控制大脑皮层下部的活动,如果患者痉挛频繁且不容易控制则应该告知医生,在医生的叮嘱下选择更加合适的镇静剂和给药途径。
1.2.7营养支持:破伤风患者因为频繁抽搐会出现能量消耗过大的情况,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或者是吞咽困难,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护理人员就应该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给予鼻饲法的患者应该保证胃管选择和安置的合理,插管动作应该尽量轻柔,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给。
1.2.8健康宣教:破伤风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状态,抽搐会更加频繁,因此护理人员就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耐心的讲解和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顾虑,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做好健康宣教,介绍破伤风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和护理知识,从而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2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成人破伤风患者50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为年龄过大且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而死亡,其余49例患者均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监护后治愈或者是好转出院,患者病死率为1.5%。
3 讨论
破伤风属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其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在7-8天之间,最短的可能在1天,最长的可能会长达数月。
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潜伏期越短的患者预后越差,在为成人破伤风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急救护理措施的及时有有效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的出现[5-6]。
在救治成人破伤风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对伤口的处理,有效的中和毒素,做好患者的气道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通过综合、全面急救措施的运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急救护理的有效性和质量[7-8]。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在运用急救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意识到,伤口处理和毒素中和应该尽早进行,以便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时,在急诊措施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合理的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多种急救护理措施的个性化和合理运用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的出现[9]。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成人破伤风患者50例,其中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49例患者均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监护后治愈或者是好转出院,患者病死率为1.5%。
综上所述,在为成人破伤风患者提供急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急救措施、基础护理、中和游离毒素、呼吸道护理以及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控制痉挛和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护理服务措施的运用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梁秀珍.1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4):378-378
[2]李芬,才战军,孔令娜.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J].医学信息.2017,30(02):189-190
[3]韩花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破伤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8):1517-1517
[4]聂珊珊,陈哲,耿佳颖,等.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3):229-229,230
[5]高丽华.护理干预对破伤风皮试结果影响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06(29):229-230
[6]黄桂秋.28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01):137-138
[7]刘长春.微量泵持续输入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09):71-72
[8]郭俊青,王泽想.成人中型破伤风患者3例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08):168-168
[9]胡晓霞,林芸,张纯.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04):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