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9 第5讲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课件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97
第5讲定量实验与数据处理【复习目标】1、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2、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4、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知识建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
2.容量瓶的使用(1)瓶上标注容量瓶上标有、和。
(2)常见规格50mL、mL,mL、500mL等。
(3)使用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 倒立观察。
②(填“能”或“不能”,下同)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③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④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3.液体溶质的量取,根据实验精度的要求合理选择(精确到0.1mL)或者(精确到0.01mL),滴定管要正确选择或。
4.配制的主要过程计算→称量(或量取)→ 并冷却→移液→ →定容→摇匀并装瓶。
用图表示为:5.误差分析A.称量误差分析(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
(2)调整“0”点时,游码在大于0的位置。
(3)在敞口容器中称量NaOH、CaCl2、CuSO4粉末、MgCl2等易吸收水的物质。
(4)称量已部分风化的Na2CO3·10H2O、CuSO4·5H2O等。
(5)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B.配制过程误差分析(1)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
(2)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3)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4)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次~3次。
(5)未冷却至20℃,且配制溶液时是放热过程(V偏小,c B偏高);溶解过程是吸热,未恢复到室温(20℃)。
(6)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大,c B偏低),俯视读数。
(7)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
(8)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过程中,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9)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如何配制5%的Na2CO3溶液?三、pH试纸的使用在使用前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润湿。
专题讲座(五) 综合实验题解题策略[构成要素][解题策略]1.制备型实验题解题程序(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可从题目所给实验目的结合有关知识获取,综合考虑,促进制备主反响,消除控制副反响。
遵循可行、简捷、平安性原那么,确定符合目的要求的制取、提纯方案。
(2)善思考,理清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根据方案中方法步骤,把握各步操作的要领、目的和原理,理清制备后除杂提纯操作的先后关系与原理。
(3)看图表,认识各装置的作用,分析图中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分析装置作用,举一反三,分析缺少装置的可能后果,表格中信息如何控制运用落实。
(4)悟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数据(现象)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分析现象(或数据),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产生误差的原因,进展必要的推导与计算。
2.探究型实验的根本程序(1)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根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①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展比照、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②提出猜测所谓猜测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测),只能通过实验进展验证。
③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测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平安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展探究。
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
④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2)整体思路①明确目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该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
②分析问题,根据上述目标,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解决该问题可能涉及的所学知识,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该问题。
③注意细节,在解决该类问题时,注意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平安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是否突出明显。
[典题导航](2021·重庆一中模拟)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
第5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热点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数据的测定方法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典例1】(2011·北京理综,11改编)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①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②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③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④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⑤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量筒中,读数为b升⑥取a克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酚酞作指示剂,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盐酸b升A.②③B.④⑤⑥C.③⑤D.全部解析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故①正确;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②正确;③中,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故无法求解;④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2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④正确;⑤中由于少量CO2溶于水,无法测定Na2CO3、NaHCO3产生CO2的总体积,⑤不正确;⑥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Na2CO3恰好转化为NaHCO3,NaHCO3与盐酸未反应,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⑥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