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704.50 KB
- 文档页数:44
0.027621327
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即Kp 值查询
汇流参
m 表
,如大于150mm
降雨历时为24小时的迳流 1、优点:本方法计算公式为简化小流域推理公式,计算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
应用方便。
2、使用说明:输入流域面积F、干流长度L、河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即可自算出相应频率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表2中查取。
4、先取n=n1(τ≤1),求出一个洪峰流量Q p和τ,当计算的τ≤1时,洪设τ≤1,算出的τ>1,再设τ>1,计算出τ>1时,可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I12
数即Kp值查询表(Cs=3.5Cv)
汇流参数m表
70~150mm,如大于150mm时m值略有减小,小于70mm时m值略有增加。
Ф=L/J(1/3)
为24小时的迳流系数
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误差最大不超过百分之一,可直接求解,省去联解过程,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n、n1、n2、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均值H24、模比系数K P和历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参数m和历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值,均可从表1、τ,当计算的τ≤1时,洪峰流量Q p即为所求。
如τ>1,则应取n=n2重新计算。
当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5、tc>24时D8中的u值为D11中的值,洪峰流量结果见
0.303295
.
1462
0.002284
0.00128 0.231。
小流域设计洪水与渣场排水计算1. 小流域设计洪水1.1 设计暴雨(1)有实测降水资料如果附近有雨量站,则需要收集各时段(1h 、6h 、24h )的最大时段降水资料,选取P-Ⅲ线型作为频率分析线型,计算设计暴雨成果。
(2)没有实测降水资料如果附近没有雨量站,则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等值线图的年最大1h 、6h 、24h 的点暴雨均值和对应的C V 值,推求各频率的设计点雨量:x k x p p ⋅=p k 为设计倍比,查参数表。
2.2 设计洪水2.2.1 设计洪水(比较精确计算)(1)确定小流域的特征参数:F-流域面积(km 2),L-河长(km),J-坡降(‰)。
(2)推理公式 设计洪峰流量:F S Q n m ⋅⋅⋅=τϕ278.0 (1) 流域汇流历时: 41m31Q J m L278.0⋅⋅⋅=τ (2) m --流域汇流参数;S —雨力,1h 暴雨强度;ϕ--洪峰径流系数;n--暴雨递减指数;(3)参数选取由于各地方产、汇流特征不同,产、汇流参数需要大量的水文资料进行论证确定,目前,最简单的参数取值可根据《 (各)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各项参数的拟定数据。
(4)设计洪峰流量根据《各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的产、汇流方案和暴雨雨型,用推理公式计算,一般可采用图解法或试算法。
2.2.2 设计洪水(近似计算)根据水土保持中计算公式,近似计算公式如下:设计洪峰流量:F )a (278.0Q m μ-= 式中,a 为1h 暴雨强度,μ为损失强度。
假定汇流历时近似取值h 1=τ。
式中参数以《各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为准。
2. 渣场排水计算(1)排水标准可参考水土保持行业规范对临时渣厂和永久渣厂分别确定。
(2)排水明渠规模因堆渣体没有碾压,土层松软,经不起洪水浸泡,一般按排水明渠不溢流确定规模。
根据地形图对汇水区分片,并确定排水明渠走向,渣厂排水明渠各处出水口规模可按曼宁公式近似计算,公式如下:n J R A V A Q m 2132⋅=⋅=其中,糙率系数n 随排水明渠的类型取值。
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即Kp值查询
汇流参m表
,如大于150mm
降雨历时为24小时的迳流Array 1、优点:本方法计算公式为简化小流域推理公式,计算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
应用方便。
2、使用说明:输入流域面积F、干流长度L、河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即可自算出相应频率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表2中查取。
4、先取n=n1(τ≤1),求出一个洪峰流量Q p和τ,当计算的τ≤1时,洪设τ≤1,算出的τ>1,再设τ>1,计算出τ>1时,可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I12
数即Kp值查询表(Cs=3.5Cv)
汇流参数m表
70~150mm,如大于150mm时m值略有减小,小于70mm时m值略有增加。
Ф=L/J(1/3)
为24小时的迳流系数
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误差最大不超过百分之一,可直接求解,省去联解过程,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n、n1、n2、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均值H24、模比系数K P和历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参数m和历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值,均可从表1、τ,当计算的τ≤1时,洪峰流量Q p即为所求。
如τ>1,则应取n=n2重新计算。
当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5、tc>24时D8中的u值为D11中的值,洪峰流量结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