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99.56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纪晓青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职能改革的推进,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在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准入门槛高、入管脫节,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度低、自身独立性差、管理机制不完善和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此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发力,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自治化进程、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增强国际化视野,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对策根据世界银行《非政府组织立法原则》中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性公司或其他法人,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的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公益性等特征。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公共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正式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非政府组织组织获得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在提供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合理依据;也为非政府组织突破现实困境,释放自身活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中国独特的历史条件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外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一、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梳理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程、探究其发展现状,对深层次剖析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性过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应制定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相应对策。
标签:非政府组织;社会管理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化且数量的不断加大,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政府和市场两个部门之内。
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迅猛发展,非政府组织正逐渐成为与政府、市场并驾齐趋的第三个社会管理者,并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因此,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便显得十分迫切。
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征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可替代的概念也很多,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正式组织形式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部门,应具有与其相区别的特征。
按照萨拉蒙教授的观点,其认为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其次是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分离;再次是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第四是自治性,即这些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最后是自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这些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金的自愿捐赠。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个人或团体组成,以社会公益和公共利益为宗旨,自主组织和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性社会组织。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NGO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Open门推进组织成为中国第一家NGO。
90年代初,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群团体和NGO开始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21世纪初,中国政府也开始承认NGO的合法地位和发展权利。
目前,NGO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已有社会团体33.8万个,其中,约7万个为NGO。
2.影响范围NGO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涉及环保、公益、文化、教育、妇女儿童权益、残疾人事务、社区建设、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有些NGO的工作成果被各级政府官员公开表扬和鼓励,引起社会对NGO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3.法律地位中国对NGO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2016年,《境内非政府组织境外活动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境外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
二、NGO在中国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对NGO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阻碍非政府组织合法活动的规定,导致NGO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和限制。
2.融资难度大NGO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际捐款和社会捐赠。
受到政策和管理的限制,NGO在国内无法接受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和支持,这导致NGO在资金方面的发展困难。
3.专业人才匮乏由于NGO的办公条件和薪酬待遇不够优厚,许多领域的专业人才难以加入到这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NGO有时难以招募到足够专业的人才,从而影响了NGO在某些领域的发展。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为此,需要我们从法律法规、政府、社会、国际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等各个方面来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一、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困境成因分析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1.政治方面。
依据经济人假设,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会最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政府拥有权威性、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这样可以使政府运用特有的职能权力排斥其他竞争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所以,在要求政府下放权力时势必会遭到政府的本能排斥。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社会无法对政府权力形成对等制约关系。
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通常采取“抓好处、卸包袱”的策略,把本应回归社会的权力因利益而牢牢控制,反之,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给了社会,却名曰“放权”。
[1]这样一来,非政府组织就势必出现诸多问题,如社会定位不明确,缺乏自由的活动空间,对政府过度依赖等。
2.经济方面。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如现代产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政企不分,很多政府部门热衷于与民争利。
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改革来发展我国经济。
而这些改革也为政府过分干预市场和社会提供了依据,政府与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合二为一。
再者,自治力、调节力差的市场势必会导致各企业主体之间缺乏诚信、规范的经济行为。
[2]在此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难免出现社会功能欠缺、活动空间狭窄、官方色彩浓厚等问题。
3.文化认识方面。
62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孔令颖(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市场)的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日益发展并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事务。
在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政府和企业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自身所存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存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为试探性地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建议,希望对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SWOT;对策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出现在1945年6月26日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上。
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当时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后来,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
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达到70.2万个。
其中社会团体33.6万个,各类基金会555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6.1万个。
非政府组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
第一,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
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的相关决策都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之后的结果,政府很难兼顾到各方面具体的利益。
而政府官员,只能按照上级指令行事,虽然有一定的伸缩性但是强度不大,同时,机构冗杂,办事效率低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作为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小而精的优势,解决一些政府想做而未能如愿的工作,对外在环境的变化也有更快的反应。
第二,非政府组织具有自愿性。
作为界定一个组织是否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特征,自愿性一方面是指组织人员的自愿:具有相似理想抱负的人员,基于对某一非政府组织愿景使命的认可,参与到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中,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自愿使非政府组织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NGO组织的现状与分析目录摘要......................................................... Abstract.......................................................1. 引言.......................................................... 研究背景研究范围及意义2. NGO 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NGO组织的内涵界定NGO组织的分类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分类方式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我国NGO组织的特点3.我国NGO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NGO组织与政府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度依赖政府民间组织登记注册门槛过高法律不健全政府对NGO组织的管理不当我国NGO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力不足资金不足缺乏人才组织内部缺乏管理中国NGO组织的国际化程度不高NGO组织的公民基础薄弱来源与中国论文发表中心 4. 我国NGO组织发展对策加强与政府合作理顺NGO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解决注册问题为NGO发展提供好的法律环境增加与国际NGO组织的联系,吸取经验政府对NGO组织的管理不当社会方面提升社会公信力积极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NGO组织自身加强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的自身素质创新管理方式,开拓新的市场结束语......................................................... 谢辞.............................. ...........................关于NGO 的定义,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则可以界定为NGO组织。
其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NGO 的基本特征,组织性则被视为NGO的基本前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相当程度上,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从无到有,并在社会生活领域即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时间还不长,发展基础也还不牢靠,所以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比起来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法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不断得到加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范体系,但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总体来说还很不完善。
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很少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从我国的宪法来看,对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定只是停留在概括性条文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作用、具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是,执法方面。
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操作性差,在实务操作中实际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是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他政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可见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2.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平衡。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
经济较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相反,经济较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水平也较低。
3.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差,过分依赖政府,有明显的官办色彩。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的提法本身就表明他们是独立于营利组织和政府之外的,从实践意义上看,它的出现也正是要弥补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的缺陷而我国现有的非政府组织有很多是从政府行政部门转化而来的,虽然名义上与行政部门脱钩,但在体制和观念上仍延续着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政治社会学论文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境外非政府组织(Foreig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FNGOs)在各国的活动日益增多,包括在中国。
然而,FNGOs的运行现状及其对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视角出发,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全球化的推动下,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逐渐增加。
这些组织在中国开展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保护、教育交流等。
一方面,境外非政府组织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目的不够透明。
在一些FNGOs背后,可能存在着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
这些组织利用其非政府的身份,在中国进行活动时可能影响国家政治安全。
其次,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和方式受到限制。
由于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对FNGOs的活动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和限制。
一些FNGOs在中国的活动遭到监管部门的限制,无法自由开展工作。
这既是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对FNGOs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本土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这导致一些FNGOs的援助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与监管。
二、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推动其健康有序地运行。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有关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明确FNGOs在中国的活动范围、方式和责任。
加强了解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注册和审批程序,建立监管机构,加强对其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其次,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
政府部门、境外非政府组织和中国本土组织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交流。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作者:王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6期摘要: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困境,要想非政府组织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需要针对其存在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资金;政府;志愿者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和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简称NG0,最初产生于欧美,本身带有深刻的西方组织文化烙印。
国际非政府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以及灵活性、贴近群众性等优点,同同时它作为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并承担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另外,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表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表现,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文社会表现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民社会,这些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与市场失灵的现象,发挥着第三只手的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非政府组织失灵的现象,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发展也不成熟,面临着多重困境,因此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筹资困难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缺乏强制力,与企业相比较,非政府组织没有利益驱动它向前发展,因而,没有办法有效地刺激资金提供者积极有效提供资金。
然而,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日常运作和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由于许多非政府组织严重缺乏资金,因而没有办法正常运转。
我国非政府组织只有增强自身的筹资能力建设,才能摆脱资金困境,从而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能,更好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
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
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
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
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也随之进入中国,大量的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的活动己经初具规模,主要从事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慈善救助、公共卫生等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一些负面、消极影响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表现及其对中国安全的作用和消除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负面影响的对策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了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现状及对策,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正是对这一课题的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以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成为我国的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点问题,现如今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生机勃勃,已成为影响社会组织的力量,其活动范围已经蔓延到教育、环境、医疗和慈善等领域,对中国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和现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地影响。
因此,在其影响下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经验,以便于处理我们本国的一些问题,使得我们更好的创建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紧跟国际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家安全对策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ngos brought in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the Chinese nation, and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ngos-vitality, has become a social organization influence strength, the scope of its activity has spread to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environment, health and charity, to China's traditional in the sense of security and all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has greatly affected. Under its influence, therefore, we should strive to learn from foreign ngo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our own problems, make us better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Keyword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national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目录:一、引言二、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2)、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程三、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表现及其对中国安全的作用(1)、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表现(2)、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主权完整的干涉与侵犯(3)、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文化的侵扰四、消除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负面影响的对策(1)、建立健全管理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2)、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所采取的措施(3)、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表现我国应采取的措施五、结语六、参考文献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间的利益共同点也越来越多,国家的实力如经济、环境、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势力正在逐渐成为焦点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和文化中大国,我国安全战略的制定对亚洲甚至全球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近年来,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念相互交融和过渡的时期,非传统安全观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国国家体系在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实现手段逐年增多。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消极作用及应对对策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消极作用及应对对策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消极作用
1.广告主导组织文化: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充当广告渠道,其影响力扩展到多种领域,如市场、基础设施和社区等,从而导致当地组织文化受到非常深远的影响。
2.影响政策决策:世界各地的多个INGOs拥有相当大的财力和社会网络,会给当地政策决策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政治行为。
3.破坏界定的准则和关系:INGO引入的准则和标准可能会破坏当地特定的传统关系,比如社会中从前保证从老一代到新一代传承的道德准则等。
4.财力主导:存在着一种主导思想,即INGOs将以及其带来的财政资源在某一地区横断开来,甚至影响和改变当地政策法规,扰乱当地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二、应对对策
1.实施财务透明:努力建立一个廉洁、有效且透明的财务系统,比如向政府报告上财政年度运作,并实施定期审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2.加强合作关系: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当地社会的合作关系必须稳定、均衡及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不排除当地文化和信仰,来解决当地实际需求。
3.强调容忍性原则:建立国际非政府组织容忍性原则,鼓励并致力于改善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并避免给当地社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4.坚持以本地能力为重点:采取有助于现行准则的改善手段,例如改进执行机制,释放内生增长剂量,以便有效地满足本地社会的需求。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NGO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人们对环境问题、社会公益事业的日益关注所推动。
本文将对中国NGO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NGO的现状中国的NGO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起初为民间社会组织,虽然发展缓慢,但经过30年的积累和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NGO日益增多。
目前,中国的NGO数量已经达到万千计,涵盖了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
中国的NGO分布不均。
大多数NGO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NGO相对较少。
此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大规模的NGO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这些NGO在社会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中国NGO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NGO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友好。
中国的国家管理部门对NGO的监管相对较严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人权、民主等方面。
这使得许多NGO面临着行政审批、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其次,资金支持不足。
相比于企业或政府部门,中国的NGO在资金来源上始终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企业和个人对NGO的捐款态度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NGO来说,自身运营和项目开展所需的资金也总是捉襟见肘。
此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过去时间较短,许多NGO在组织机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仍较为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工作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三、中国NGO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NGO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从一些发展势头来看,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近年来政府对NGO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蒙古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与启示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一个边缘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19位,但人口仅为300万。
在人类发展指数中,蒙古国的排名居中。
蒙古国政府在扶贫、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一直在积极推进,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资源还是十分有限。
蒙古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服务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国NGO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他国家NGO的启示。
一、蒙古国NGO的发展现状蒙古国的NGO发展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当时蒙古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蒙古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转型挑战,政府资源不足以满足社会服务需求,NGO应运而生,填补了政府服务的空白。
随着蒙古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NGO在扶贫、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目前蒙古国的NGO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
蒙古国儿童基金会致力于儿童教育和健康保健;蒙古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要关注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蒙古国环境保护协会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蒙古国NGO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和规范NGO的发展。
政府对NGO的税收优惠、项目资金的支持、行政审批的简化等措施,都为NGO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 发展领域多样化蒙古国NGO的发展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教育、医疗、环保、妇女儿童权益等多个领域。
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国家NGO借鉴。
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NGO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和扶贫领域,很少涉足环保、妇女儿童权益等非常规领域。
蒙古国NGO的做法表明,NGO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组织实力,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2. 政府支持是关键3.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蒙古国NGO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但随着NGO数量的增加,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和运作问题。
一些NGO组织能力薄弱,管理不规范,项目执行效率低下。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是指与政府无直接隶属关系、自愿组织并进行公益活动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本文将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已达到48.5万家,其中包括公募基金会、教育慈善组织、环保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各类类型。
这些组织在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贫困救助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公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不可能独立承担所有公益事业,这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教育慈善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资助,环保组织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组织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等。
这些非政府组织填补了政府无法覆盖的领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益选择。
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当前,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和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这给一些机构带来了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也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阻碍。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捐赠文化尚未成熟,社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意愿不足,导致很多非政府组织难以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也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综合施策。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
这将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更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其活动,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社会捐赠,为非政府组织提供稳定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