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2015-2016学年联考高二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38.50 KB
- 文档页数:21
安徽省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扫描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开学初联考语文试卷答案1.C 2.B 3.B 4. B 5.A 6.C7.(1)薛憕早年丧父,家里很贫困,亲自耕田种地来奉养祖母,有了空闲时间就读书学习。
当时的人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躬”1分,“暇”1分,“奇”1分,倒装句1分,句意通顺1分)(2)侯莫陈悦才略本来就少(本来就没有什么才略),又害死良将,失败灭亡的结果恐怕不会远。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人俘虏了,有什么可庆贺的!(“寡”1分,“辄”1分,“为……所”被动句1分,“何庆之有”1分,句意通顺1分。
)8.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分)9.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1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1分)。
10.①嘈嘈切切错杂弹,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④幽咽泉流冰下难。
⑤冰泉冷涩弦凝绝,⑥凝绝不通声暂歇。
11.(4分) 写邻居家有鸟筑巢、主人的漠然和我的反应,通过对比,反衬出我对邻居家的羡慕和对小鸟前来的渴望,引出下文鸟夫妻筑巢等内容。
12.(6分)筑巢:辛勤劳作,一丝不苟,密切分工。
养育:对待子女公平,严格要求,细心呵护,坦然接受孩子的远去。
关系:相互体贴,和谐相处。
(每点1分,满分为止)13.(6分)妥帖。
写筑巢和养育的过程,突出其艰辛,为写小鸟离巢做下铺垫,更好地表现父母之爱这一主题。
安徽省含山中学、巢湖市四中、庐江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联考英语试卷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ir favorite color.B. The woman's dress.C. A present the man has bought.2. What do we know about John?A. He was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B. He has been having a hard time.C. He works in the hospital.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The man will bring some food back for dinner.B. The woman will fill the refrigerator before supper.C. They will go out for dinner.4. Where is the man from?A. Wales.B. England.C. Scotland5. How many days did the vacation last?A. 4.B. 5.C. 7.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庐江二中、巢湖四中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命题人:钱钊审题人:张志华一、选择题:(共42分。
分。
11—6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分。
77—10为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选不全得3分。
)1.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M 、N 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电荷,A 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 为连线上靠近N 的一点,C 为连线的中垂线上处于A 点上方的一点,在A 、B 、C 三点中()。
A.A.场强最小的点是场强最小的点是A 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 点B.B.场强最小的点是场强最小的点是A 点,电势最高的点是C 点C.C.场强最小的点是场强最小的点是C 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 点D.D.场强最小的点是场强最小的点是C 点,电势最高的点是A 点2.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点.可以判定( ( )。
A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B .M 点的电势高于N 点的电势C .粒子带负电D .粒子在M 点的动能大于在N 点的动能3.如图所示为空间某一电场的电场线,a 、b 两点为其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电场线上的两点,该两点的高度差为h ,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小为3gh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加量等于电势能减少量B .a 、b 两点的电势差U =mgh 2qC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带电荷量为+22q 的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小为ghD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小为2gh4.如图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 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现撤去F ,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 )。
2014-2015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二中、巢湖四中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分)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从而提高灵活性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升,是由于还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C.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乘客的惯性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因此运动状态不变化物体就无惯性3.(4分)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2>v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v﹣t图象可能的是()A.B.C.D.4.(4分)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A.和B.和C.和D.和5.(4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A.B.C.D.6.(4分)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7.(4分)质量为M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m 的小球相对静止在圆槽上,如图所示,则()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加D.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8.(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m,且M>m,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一细线连接A、B,细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在A 物体上加一水平力F,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若μA=μB,θ越大,F越小B.若μA=μB,θ越大,F越大C.若μA>μB,θ越小,F越大D.若μA>μB,θ越大,F越大9.(4分)如图所示,杯里存有水,一木块浸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现使整个装置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运动,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上升时,V>V′B.加速下降时,V<V′C.减速上升时,V=V′D.减速下降时,V>V′10.(4分)如图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夹角α=135°不变,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T1,绳OB的拉力为T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先减小后增大B.T2先增大后减小C.T1最终变为零D.T2最终变为零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8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所示串联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2,指针示数为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L B如表格.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N/m(重力加速度g取9.8m/s2).由表格数据(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Ⅰ的劲度系数.钩码数0 1 2 3 4L A/cm 11.70 15.71 19.69 23.70 27.70L B/cm 23.95 29.96 35.93 41.96 47.96(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弹簧串联在一起时的劲度系数K =.串12.(8分)图(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图(b)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计数点P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确定加速度a与F的关系,某同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桶中沙的质量多次试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c)所示的a﹣F图象.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图象上段弯曲的原因可能是.三、计算题(第13、14小题各10分,第15、16小题各12分,共44分)13.(10分)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匀质细绳,一端系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在竖直墙壁上的B点,平衡后最低点为C点.现测得AC段绳长是B段绳长的n倍,且绳子B端的切线与墙壁的夹角为a.试求绳子在C处和在A处的弹力分别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15.(12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B=2kg,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0.2,质量为m A=3kg的小铅块A以v0=0.5m/s的初速度从B的左端向右运动,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0.4,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小铅块A从滑上木板到最终静止的全过程中,相对木板的位移△x和相对地面的位移x.16.(12分)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a.降落伞用8 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b.已知人的质量为50kg,降落伞质量也为50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与速度v成正比,即f=kv(g取10m/s2,sin53°=0.8,cos53°=0.6).求:(1)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距离为多大?(2)求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3)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二中、巢湖四中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分)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考点:速度.分析:百米赛跑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员先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当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匀速前进直到冲过终点线,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说明现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因为前后两个过程乙物体所用的时间不变,判断在乙跑完全程的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解答:解:运动员先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当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匀速前进直到冲过终点线,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说明现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同时起跑,在乙跑完全程的时间内是个定值,因为匀速阶段甲物体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在这个时间内甲的位移会大于110m;故甲先到达,故A正确.故选:A点评:理解百米赛跑过程,运动员先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当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匀速前进直到冲过终点线.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从而提高灵活性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升,是由于还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C.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乘客的惯性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因此运动状态不变化物体就无惯性考点:惯性.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是否受力,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在相同的作用力下,物体的质量m越小,物体的加速度a越大,抛掉副油箱,减小了质量m,也就提高了飞机的灵活性,故A正确.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让乘客和车辆成为一个整体,故增大了惯性,故C错误.D、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即物体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的性质,但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使用条件)是我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3.(4分)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2>v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v﹣t图象可能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物体由于惯性冲上皮带后,从右端滑上传送带时,可以先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再反向加速后匀速,也可以一直减速,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题.解答:解:A、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左端后速度还没有减为零,离开传送带后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v1后匀速运动,故B正确;C、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左端时速度恰好为零,故C正确;D、物块做匀减速运动速度达到零后不能一直匀加速下去,反向加速后,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v1后匀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关键是对于物体运动过程分析,物体可能一直减速,也有可能先减速后匀速运动,也可能先减速后加速再匀速运动,难度适中.4.(4分)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A.和B.和C.和D.和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压轴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向下,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向上,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过程求解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速度的大小.解答:解:在上升的过程中,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ma1,所以上升时的加速度为a1=,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从上升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v2﹣v02=2a1x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x===,在下降的时候,对物体受力分析有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ma2,所以下降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2=,从开始下降到返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根据v2=2a2x可得,v==,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根据小球的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的大小,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解即可.5.(4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整体分析,得出整体的加速度方向,确定B的加速度方向,知道B的合力方向,从而知道B的受力情况.解答:解:整体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则B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B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则B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以及重力和支持力.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B与整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确定物体的合力方向.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6.(4分)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小球的加速度与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解答:解:设L0为橡皮筋的原长,k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车静止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得:T1=mg,弹簧的伸长即小球与悬挂点的距离为L1=L0+,当小车的加速度稳定在一定值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得:T2cosα=mg,T2sinα=ma,所以:T2=,弹簧的伸长:则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L2=(L0+)cosα=L0cosα+<=L1,所以L1>L2,即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到悬挂点的距离减小,所以小球一定升高,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中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的使用,同时要注意审题.7.(4分)质量为M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m 的小球相对静止在圆槽上,如图所示,则()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加D.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以圆槽与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系统的加速度,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合成知识可以求出小球受到的支持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求小球对圆槽的压力.解答:解:A、以圆槽与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解得系统的加速度为a=,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x=ma=,小球受到圆槽的支持力为F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F N′=,故AB错误;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由可知,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熟练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即可正确解题.8.(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m,且M>m,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一细线连接A、B,细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在A 物体上加一水平力F,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若μA=μB,θ越大,F越小B.若μA=μB,θ越大,F越大C.若μA>μB,θ越小,F越大D.若μA>μB,θ越大,F越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于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都为零,可以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分别求出μ的表达式.解答:解:对左图情形,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F=f A+f B又f A=μA(m A g+Tsinθ),f B=μB(m B g﹣Tsinθ)联立得到:F=μA(m A g﹣Tsinθ)+μB(m B g+Tsinθ)=μA m A g+μB m B g﹣(μA﹣μB)Tsinθ可以看出,若μA=μB,F与θ无关,AB错误;若μA<μB,θ越小,F越小,故C错误;若μA>μB,θ越小,F越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整体法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同时,要运用到数学知识进行判断.9.(4分)如图所示,杯里存有水,一木块浸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现使整个装置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运动,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上升时,V>V′B.加速下降时,V<V′C.减速上升时,V=V′D.减速下降时,V>V′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推导出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关系表达式进行分析.解答:解:浮力等于重力,故ρ木gV木=ρ水gV排;露出的体积为:V露=V木﹣V排;解得:V露=,与重力加速度无关;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发生了变化,故露出水面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错误,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易错点在于认为浮力不变,关键要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同时将加速上升等效成重力变大,较难.10.(4分)如图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夹角α=135°不变,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T1,绳OB的拉力为T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先减小后增大B.T2先增大后减小C.T1最终变为零D.T2最终变为零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抓住两个绳子拉力T1和拉力T2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在旋转过程中三个不同位置力的合成图,分析T1和T2的变化情况.解答:解: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重力G、绳OA的拉力T1,绳OB的拉力T2,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拉力T1和拉力T2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作出三个不同位置力的合成图,由图看出,T1先增大后减小,T2逐渐减小,直到为零.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采用图解法研究动态平衡问题,作图时要抓住不变量:两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两绳之间的夹角不变.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1.(8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所示串联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2,指针示数为16.00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L B如表格.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12.5N/m(重力加速度g取9.8m/s2).由表格数据能(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Ⅰ的劲度系数.钩码数0 1 2 3 4L A/cm 11.70 15.71 19.69 23.70 27.70L B/cm 23.95 29.96 35.93 41.96 47.96(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弹簧串联在一起时的劲度系数K=.串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解答:解:(1)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8.3N/m.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3)由胡克定律得,=解得k=故答案为:(1)16.00;(2)8.3,能.(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及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12.(8分)图(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图(b)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10m/s2.计数点P对应的速度大小为0.645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确定加速度a与F的关系,某同学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桶中沙的质量多次试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c)所示的a﹣F图象.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图象上段弯曲的原因可能是沙桶的总质量不是远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P点对应的速度.根据图线中F不等于零,a仍然等于零确定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图线上段弯曲是未满足沙桶的总质量不是远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解答:解:(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0.51cm,根据△x=aT2得,加速度a==0.510m/s2.P点的速度为:≈0.645m/s.(2)图象不过原点,F不等于零,加速度a仍然为零,知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图象上段弯曲是未满足沙桶的总质量不是远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不能认为沙桶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故答案为:(1)0.510,0.645.(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沙桶的总质量不是远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掌握处理纸带的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三、计算题(第13、14小题各10分,第15、16小题各12分,共44分)13.(10分)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追及、相遇问题.分析:(1)当甲车追上乙车时,它们的位移之差是200m,由此可以求得需要的时间、速度、位移.(2)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解答:解:(1)当甲追上乙时,它们的位移之差是x0=200m,x甲=x0+x乙,设甲经时间t追上乙,则有x甲=a甲t2,x乙=v乙t.根据追及条件,有a甲t2=v乙t+200,解得t=40 s或t=﹣20 s(舍去).这时甲的速度v甲=a甲t=0.5×40 m/s=20 m/s,甲离出发点的位移x甲=a甲t2=×0.5×402 m=400 m.(2)在追赶过程中,当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仍在增大,但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便减小.当二者速度相等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由a甲t=v乙,得t=10 s,即甲在10 s末离乙的距离最大.x max=x0+v乙t﹣a甲t2= m=225 m.答:(1)甲40s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20 m/s,此时甲离出发点400 m.(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10 s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225 m.点评:汽车的追及相遇问题,一定要掌握住汽车何时相遇、何时距离最大这两个问题,这道题是典型的追及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住.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匀质细绳,一端系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在竖直墙壁上的B点,平衡后最低点为C点.现测得AC段绳长是B段绳长的n倍,且绳子B端的切线与墙壁的夹角为a.试求绳子在C处和在A处的弹力分别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CB段受力分析,受重力、墙壁的拉力、AC绳子对其向左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张力;再对AC绳子受力分析,受重力、BC绳子对其向右的拉力,墙壁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解答:解:对CB段受力分析,受重力、墙壁的拉力、AC绳子对其向左的拉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B cosα=mgF B sinα=T联立解得:T=;再对AC绳子受力分析,受重力、BC绳子对其向右的拉力,墙壁的拉力,如图所示。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含山中学、和县一中、庐江二中、巢湖四中四校联考数学试卷(文科)(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参考数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设复数12882,z ai z i =+=+,若12,z z =则实数a 等于( ) A .-2 B.2 C.2i D.-2i2、“x y =”是“x = y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按流程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3x =,则输出的x 的值是( ) A .6B .21C .156D .2314、若椭圆2212x y m+=的离心率为12,则实数m 等于( )A .32或83B .32C .83D .38或235、若集合A={x∈R|012=++ax ax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 .4B .2C .0D .0或46、已知函数32()f x x ax bx c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0x ∃∈R,0()0f x =B.函数()y f 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0x 是()f x 的极小值点,则()f x 在区间0(,)x -∞上单调递减D .若0x 是()f x 的极值点,则0'()0f x =7、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2F 作垂直于实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 、Q ,1F 是另一焦点,若∠21π=Q P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A.12-B.2C.12+D.22+ 8、函数x x x f 2log )(+=π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A .[14,12]B .[12,1]C .[0,18]D .[18,14]9、已知10≠>a a 且,a x f x a x x f x 则时,均有当,21)()1,1(,)(2<-∈-=的取值范围是( )A.[)+∞⋃⎥⎦⎤ ⎝⎛,221,0 B.(]4,11,41⋃⎪⎭⎫⎢⎣⎡ C. ]2,1(1,21⋃⎪⎭⎫⎢⎣⎡ D. [)+∞⋃⎥⎦⎤ ⎝⎛,441,010、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对任意x R ∈,都有()()()168f x f x f +=+成立,若函数()1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则()2008f =( ) A .1008 B . 0 C .8 D . 2008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三校联考英语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題,从題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題和阅读下一小題。
每段对话或独白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tell the man to do?A. Sit with them.B. Order the same thing.C. Leave right away.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Call a repairman soon.B. Ask the man to fix her fridge.C. Wait to see if the problem disappears.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He should try harder.B. He should give up.C. She could help him.4. What happened to Tom?A. He waited for a person.B. He did an operation.C. He had a traffic accident.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 He's invited a friend.B. He's been invited to his friend's.C. He'll have a part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題,从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項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庐江二中、巢湖四中两校联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则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 A .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 .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C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D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2、 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其v -t 图象如下左图,则该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下图中的 ( )3、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1Q 和2Q ,它们之间连线上各点电势高低如图曲线所示(AP PB >),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P 点电场强度为零B .1Q 和2Q 一定是同种电荷C .1Q 的电量一定大于2Q 的电量D .1Q 和2Q 之间连线上各点电场方向都指向1Q 4、如图所示P 和Q 为两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压为U ,在P 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Q 板运动,关于电子到达Q 板时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长,获得的速率就越大B .两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越大,获得的速率就越大C .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U 有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 、N 质量相等, 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 、N 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 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 、b 、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 点电势高于c 点.若不计重力,则 ( ) A. 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B. N 在a 点的速度与M 在c 点的速度大小相同1L 2LM O NC. N 在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 M 在从O 点运动至c 点的过程中,克服需电场力做功6、如图,M 、N 为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 点放一静止的点电荷q (负电荷),不计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在从P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B .点电荷在从P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C .点电荷运动到O 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D .点电荷越过O 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粒子速度为零7、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远的M 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b 板不动,将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 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B .M 点电势升高,液滴在M 点时电势能将减小C .M 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D .在a 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 板移到b 板,电场力做功不同 8、如图,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在O 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 ,a 、b 、c 、d 、e 、f 为以O 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 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 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 .a 点的电势等于f 点的电势C .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 力一定做功D .将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 面上a 点移动到c 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9、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质点M 、N 和O ,O 恰能保持静止,M 和N 围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M 、N 和O 的距离分别是1L 和2L .不计三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则M 和N 的比荷之比应是 ( )A . 312(L LB .212()L LC . 221()L LD .321()LL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物体处于场强按E =kt 规律(k 为大于零的常数,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变化的电场中,物体与绝缘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t = 0时,物体由静止释放.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电场空间和墙面均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B .物体开始运动后速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C .当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时,物体运动速度可能 最大也可能最小D .经过时间mgt kqμ=,物体在竖直墙壁上的位移达最大值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6分)11、如图,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 ,点电 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 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零,那么在图中b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方向_____.(静电力恒量为k) 12、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若A 、B 、C 、D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是2 cm ,则电场的场强为________ V/m ,到A 点距离为1.5 cm 的P 点电势为__________V .13、如图,A 、B 、C 三点为一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B =300,在A 、B 两点放置两点电荷q A 、q B ,测得C 点电场强度方向与AB 平行,则q A 带___电,q B 带___电,A B q q :=__________14、先后让一束电子和一束氢核通过同一偏转电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分别求出电子的偏转角φe 和氢核的偏转角φH 的正切之比,已知电子和氢核的质量分别为e m 和H m .(1)电子和氢核的初速度相同,则tan :tan e H ϕϕ= (2)电子和氢核的初动能相同,则tan :tan e H ϕϕ= 三、计算题(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共44分)15、(8分)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 ,电量均为+Q 的物体A 和B (A 、B 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的距离为r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 (1)A 受的摩擦力为多大?(2)如果将A 的电量增至+4Q ,两物体开始运动,当它们 的加速度第一次为零时,A 、B 各运动了多远距离?16、(10分)如图,水平向右匀强电场内有一悬点O ,用长为L 的细线将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球悬于O 点,现将小球拉至与圆心等高的A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圆弧ABC 运动至C 点时速度减为0,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可看作质点,求:(1)小球带电的性质及匀强电场的场强E 大小? (2)当小球经过最低点B 时,悬线的拉力F 的大小?17、(12分)如图所示,在E = 310V/m 的水平向左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竖直放置,轨道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 连接,半圆轨道所在竖直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 = 40cm ,一带正电荷q = 410-C 的小滑块质量为m = 80g ,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因数μ = 0.1,取g = 10m/s 2,求:(1)要使滑块能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L ,应在水平轨道上离N 点至少多远处释放滑块? (2)这样释放的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压力是多大?(P 为半圆轨道中点)18、(12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 、B 长l =8 cm ,两板间距离d =8 cm ,A 板比B 板电势高300 V ,即U AB =300 V .一带正电的粒子电量q =10-10C ,质量m =10-20kg ,从R 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 0=2×106 m/s ,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 、PS 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的O 点的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 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 、PS 相距为L =12 cm ,粒子穿过界面PS 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EF 上.不计粒子重力.(静电力常数k =9×109 N·m 2/C 2)求: (1)粒子穿过界面PS 时偏离中心线RO 的距离多远; (2)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3)点电荷的电量R E FA B高二物理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2109kq d ,水平向左 12、331000N/C , -2.5V 13、•cos mgdq θ,θcos 220gdv +14、:H e m m 1:1三、计算题15、(1)由平衡条件可知A 受到的摩擦力:22kQ f F r==库 (3分)16、解:(1)小求带正电 (1分) 小球从A 点运动至C 点的过程中0)s i n 1(co s =+-θθq E L m g L (2分))sin 1(cos θθ+=q m g E(1分)(2)设小球运动至B 点时速度为v ,从A 到B 的过程中0212-=-mv qEL mgL (2分)可得:)sin 1cos 1(2m 2θθ+-=mg mgL v (1分)在B 点,设细线拉力大小为FLmv F 2mg =-(2分)解得:θθsin 1cos 23+-=mg mg F(1分)解得N=2.7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压力是2.7N (1分)由(1)(2)(3)得m dvqlU at v ABy ==(1分) 代入解得 v y =1.5×106m/s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速度v .则又 r v m rQq 22k = (2分)代入解得 Q=1.04×10-8C (1分)。
三校联考物理试卷答案一、选择题(第1至第8题每题3分,第9至第12题每题4分,共40分)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13.(1)mgR 41(2)()B A B A T T T T -2 14.(1)4m/S (2)0.2S 15. (1) 0.05 N (2)BC 16.(1)0.49 (2)CD (3)m 3g-(m 2+m 3)a/m 2g三、计算题(17题10分,18题11分,19题12分,共33分) 17、答案:(1)16.5N (2) 990J 解:(1)若μ1=μ2=0即所有的接触都是光滑时,以滑块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知滑块只受重力G 和弹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合=mgtan370=ma ,--------------- 2分所以a=7.5m/s 2 --------------- 1分推力F=(M+m)a=16.5N --------------- 2分(2)由x=at 2/2带入数据得x=60m --------------- 2分 由w=FLcosa 带入数据得w=990J --------------- 3分18.(1)根据:tan30°=y/x =1/2gt ²/v 0t =gt/2v 0--------------- 2分解得:t=2v 0tan30°/g =2√3V0/3g ,---------------1分水平位移为:x=v 0t =2√3V02/3g ,--------------- 1分则AB 间的距离为:s AB =x/cos30°=4V0²/3g ---------------1分 ⑵列方程:当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小球离斜面最远 V0tan θ=Vy --------------- 2分Vy=gt 解得t=√3V0/3g --------------- 1分将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沿着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正交分解可得 Vy= V0sin θ ay=gcos θ--------------- 2分当Vy=0时, H 最大H = Vy 2/2 ay=√3V02/12g --------------- 1分19.解:(1)物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B mv mgR =(1分) 解得:v B =4m/s设在B 点物块受到的支持力为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Rv m mg N B2=- (1分)物块对圆弧轨道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有N N ='联立以上方程,带入数据得 N '=30N (1分)(2)物块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由题意可知,物块到达C 点时速度偏向角为θ则 Bv gt=θtan (1分) 又 221gt h =, θcos B C vv = (1分)解得: =h 0.45m , =C v 5m/s (1分)(3)物块进入传送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cos sin ma mg mg =+θμθ (1分)设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需时间t 1,,物块的位移为1x ,此过程传送带的位移为'1x 。
高二年级开学初联考数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12:CADCB ADBDC BB二、填空题13. (5,1)- 14. 19 15. 42 16. 3三、解答题17.解:()21()cos 22sin cos 221cos 2322f x x x x x x π⎛⎫=--=+-- ⎪⎝⎭3cos 221)123x x x π=-=+- (1),,1)32sin(3)(ππ=∴-+=T x x f(2)因为 02x π≤≤, 所以34323πππ≤+≤x . 所以当232ππ=+x ,即12π=x 时,)(x f 有最大值13-.18.解:(1)由2cos()14cos cos A B A B -=+,得1cos()2A B +=-,即3C π=. (2)由余弦定理:222225491cos 2102a b c b C ab b +-+-===,解得8b =(3b =-舍).所以11sin 5822ABC S ab C ∆==⋅⋅=19.解:(1)因为24(1)n n S a =+ ①,所以当2n ≥时,2114(1)n n S a --=+ ②,①-②:11()(2)0n n n n a a a a --+--=,又10n n a a -+>,所以12(2)n n a a n --=≥,且11a =即{}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于是*21()n a n n N =-∈.(2)因为21n a n =-,所以1212n n n b --=,由错位相减可得:12123836216n n n b b b -++++=-> ,求得5n >,即n 的最小值为6.20.解:(1)设[70,80)的频率为x ,则0.10.150.150.250.051x +++++=,得0.3x =.图略.(2)450.1550.15650.15750.3850.25950.0571x =⨯+⨯+⨯+⨯+⨯+⨯=. (3) [60,80)共有27人,则[60,70)抽取2人,[70,80)抽取4人,则11411515P =-=.21.解:(1)由112n n a a -=-得,1111111n n n n a a a a -----=-=,所以111111111n n n n a a a a ----==+--,即111111n n a a --=--,所以11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因为1111a =-,由(1)知11n n a =-,所以*111()n n a n N n n +=+=∈. (3)因为2211121111111()22(2)22n n a n n n n a n n n n n n n n +++++=⋅==+=+⋅-++++,所以1111111111(1)2324351121111(1)22123113.4124n T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22.解:(1)()x x f x m n a a -=⋅=- ,若tan ,(0,)(,)442a πππθθ=∈⋃,22442222222222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tan 1tan cos sin sin cos sin 244cos 24.sin 2sin 2tan 2f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2)当2a =时,222()222(22)(22)2(22)2x x x x x x x xg x λλ----=+--=---+,假设存在实数λ使()g x 在[1,)+∞上的最小值为2-,令3222x xt -=-≥,所以222()()22()2g x h t t t t λλλ==-+=-+- 若2min 3,()()222g x h λλλ≥==-=-,解得2λ=.若min 3317,()()32224g x h λλ<==-=-,解得253122λ=>,舍去. 故存在实数2λ=使()g x 在[1,)+∞上的最小值为2-.。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联考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一、选择题:第1题到第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第9题到第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误选项或不选得0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小于乙车通过的位移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t2时刻之后,丙就在丁的前方了2.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方向与v方向相同,当物体a减小时,它的v也减小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v匀速下滑的物体A通过轻质细绳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向右匀速运动B.物体B向右匀加速运动C.细绳对A的拉力逐渐变小D.细绳对B的拉力逐渐变大5.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运动,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加速度方向是图中的( )A.1方向B.2方向C.3方向D.4方向6.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即时速度的大小是v0B .运动时间是C.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D .运动的位移是7.质量为m的绳子两端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A、B间距离小于绳长,整条绳悬垂情况如图实线所示.今在绳的中点C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将绳子拉至如图虚线情况,则整条绳的重力势能(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8.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是(g取10m/s2)( ) A.1.8m/s B.3.2m/s C.6.8m/s D.3.6m/s9.如图所示,水平转台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穿在水平光滑直杆上的小球A和B 由轻质弹簧相连并相对直杆静止.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L,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A、B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小球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C.小球A 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D.小球B匀速转动的周期为2π10.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匀加速启动,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1时刻汽车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整个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由图可知( )A.在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B.在0~t1时间内,汽车的功率与时间t成正比C .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D.在t 1~t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v22﹣v12)1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左端,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时,物块刚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在这一过程中( )A.物块到达木板最右端时,木板的末动能为μmgxB.物块和木板间摩擦生热为μmgLC.物块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为F(L+x)D.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木板做功的代数和为零12.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二、填空、实验题:每空3分,共27分。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联考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一、选择题:第1题到第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第9题到第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误选项或不选得0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小于乙车通过的位移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t2时刻之后,丙就在丁的前方了2.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方向与v方向相同,当物体a减小时,它的v也减小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A.B.C.D.4.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v匀速下滑的物体A通过轻质细绳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B向右匀速运动B.物体B向右匀加速运动C.细绳对A的拉力逐渐变小D.细绳对B的拉力逐渐变大5.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运动,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加速度方向是图中的()A.1方向B.2方向C.3方向D.4方向6.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即时速度的大小是v0B.运动时间是C.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D.运动的位移是7.质量为m的绳子两端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A、B间距离小于绳长,整条绳悬垂情况如图实线所示.今在绳的中点C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将绳子拉至如图虚线情况,则整条绳的重力势能()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8.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是(g取10m/s2)()A.1.8m/s B.3.2m/s C.6.8m/s D.3.6m/s9.如图所示,水平转台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穿在水平光滑直杆上的小球A和B由轻质弹簧相连并相对直杆静止.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L,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球A、B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小球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C.小球A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D.小球B匀速转动的周期为2π10.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匀加速启动,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1时刻汽车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整个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由图可知()A.在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B.在0~t1时间内,汽车的功率与时间t成正比C.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D.在t1~t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v22﹣v12)1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左端,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时,物块刚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在这一过程中()A.物块到达木板最右端时,木板的末动能为μmgxB.物块和木板间摩擦生热为μmgLC.物块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为F(L+x)D.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木板做功的代数和为零12.,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二、填空、实验题:每空3分,共27分。
13.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时人造卫星的动能等于;(2)A、B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他们的圆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周期分别是T A,T B,且T A>T B,从两颗卫星相距最近开始计时到两颗卫星相距最远至少经过的时间是.14.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AB、BC间水平距离△s1=△s2=0.4m,高度差△h1=0.25m,△h2=0.35m.求:(1)抛出初速度v0为(2)由抛出点到A点的时间为(g=10m/s2)1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①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m=1.0kg,则垂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 f=②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的动能略大于重锤的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 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 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16.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1)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是.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三、计算题:17题10分,18题11分,19题12分,共33分。
17.质量M=2Kg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37°,一质量为m=0.2Kg的滑块放在斜面上,现用水平的推力F作用在斜面上,使滑块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若所有的接触都是光滑的,即μ1=μ2=0.问:(1)水平推力F为多大?(2)从静止开始,F作用时间t=4s,水平推力做多少功?18.如图所示,AB为斜面,倾角为30°,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落到B点,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1)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及AB间的距离;(2)从抛出开始经多少时间小球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1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从半径为0.8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A点和圆弧对应的圆心O点等高,小物块从B点离开后水平抛出,恰好能从C点沿CD方向滑上以10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已知传送带长27.75m,倾角为θ等于37°,传送带与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in37°=0.6,cos37°=0.8,g=10m/s2).求:(1)小物块在圆弧轨道最低点B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B点到水平线MN的高度h;(3)小物块从传送带顶端C运动到底端D的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含山中学、庐江二中、巢湖四中联考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第1题到第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第9题到第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误选项或不选得0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小于乙车通过的位移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t2时刻之后,丙就在丁的前方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0~t1时间内,甲乙的初位置与末位置相同,则在t1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B错误;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D、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丙在丁的后方,两者间距增大,t2时刻之后,丙的速度大于丁的速度,两者间距减小,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者相遇,之后丙才在丁的前方,故D错误.故选:C.【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用信息,注意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区别,图象与轨迹的区别,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方向与v方向相同,当物体a减小时,它的v也减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无关,举例说明物体的这种运动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看加速度与速度两者方向的关系.【解答】解: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可能很大,比如火箭刚点火时.故B正确.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但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如物体机车等启动的瞬间;故C正确;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仍在增大,不可能减小.故D错误.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要理解只要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就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就在做减速运动.而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A.B.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在赤道上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与支持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得支持力,在南极支持力等于万有引力.【解答】解:在赤道上:G,可得①在南极:②由①②式可得:=.故选:A.【点评】考查物体受力分析及圆周运动向心力的表达式,明确在两极物体没有向心力.4.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v匀速下滑的物体A通过轻质细绳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B向右匀速运动B.物体B向右匀加速运动C.细绳对A的拉力逐渐变小D.细绳对B的拉力逐渐变大【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物体A以速度v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绳子的速率等于物体B的速率,将A物体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绳速,由几何知识求解B的速率,再讨论B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将A物体的速度按图示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绳子速率v绳=vcosθ而绳子速率等于物体B的速率,则有物体B的速率v B=v绳=vcosθ.因θ减小,则B物体变加速运动,故AB错误,C、对A受力分析,重力、拉力、支持力,拉力的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平衡,当θ减小,则对A拉力减小,故C正确;D、对B受力分析,则重力、拉力、支持力,因B做变加速运动,所以拉力在变小,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常称为绳端物体速度分解问题,容易得出这样错误的结果:将绳的速度分解,如图得到v=v绳sinθ5.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运动,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加速度方向是图中的()A.1方向B.2方向C.3方向D.4方向【考点】向心加速度.【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速度为零,沿半径方向加速度为零,加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据此即可选择.【解答】解: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速度为零,受重力和拉力,合力不为零,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即是图中的2方向,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曲线运动及其相关知识,明确小孩的运动规律和受力特点,知道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即时速度的大小是v0B.运动时间是C.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D.运动的位移是【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解答】解:物体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水平方向上:x=V0t竖直方向上:h=gt2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即x=h,所以V0t=gt2解得t=,所以B正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V y=gt=g•=2V0,所以C错误;此时合速度的大小为=v0,所以A正确;由于此时的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所以x=h=V0t=V0•=,所以此时运动的合位移的大小为=x=,所以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直接考查,掌握住平抛运动的规律就能轻松解决.7.质量为m的绳子两端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A、B间距离小于绳长,整条绳悬垂情况如图实线所示.今在绳的中点C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将绳子拉至如图虚线情况,则整条绳的重力势能()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考点】重力势能;功能关系.【分析】绳子处于稳定平衡时,其总能量一定是最低的,也就是重心最低.在向下拉绳子的过程中有外力对绳子做功,使其能量增加,改变了其重心的位置.【解答】解:外力对绳子做功,使绳子的重力势能增大,根据重力势能E p=mgh,则重心逐渐升高.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物体重心位置随着其能量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物理规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8.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是(g取10m/s2)()A.1.8m/s B.3.2m/s C.6.8m/s D.3.6m/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小球被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速度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为2m,竖直上升的高度为3m﹣1.2m=1.8m,则小球恰好进入吊环,根据竖直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列式求解.【解答】解:由题,小球的水平速度为2m/s,而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为2m,所以小球应在1s内进入吊环,则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为y=3m﹣1.2m=1.8m由y=v0t﹣,得v0=+gt=+=6.8m/s故选C【点评】本题要能正确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研究斜抛运动,可根据小球只受重力分析.9.如图所示,水平转台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穿在水平光滑直杆上的小球A和B由轻质弹簧相连并相对直杆静止.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L,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球A、B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小球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C.小球A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D.小球B匀速转动的周期为2π【考点】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两球做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靠弹簧的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的关系结合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转动半径的关系,并求出角速度和周期.【解答】解:A、两球靠弹簧的弹力提供向心力,则知两球向心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两球共轴转动,角速度相同.A、B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F向=2mω2R A=mω2R B,可求得两球的运动半径之比为R A:R B=1:2,故B正确.C、对于A球,轨道半径R A=3L=L.由F=k•2L=2mω2L可求得ω=.故C正确.D、小球B匀速转动的周期为T==2π.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两球的角速度相等,靠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10.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匀加速启动,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1时刻汽车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整个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由图可知()A.在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B.在0~t1时间内,汽车的功率与时间t成正比C.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D.在t1~t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v22﹣v12)【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水平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P=Fv可知,牵引力的变化;由动能定理可知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1,在t1时刻达到额定功率,P=Fv1,t2时刻达到最大速度此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故P=fv2,联立解得,f=,故A错误,C正确;B、在0~t1汽车匀加速运动,牵引力恒定,汽车的功率P=Fv=Fat,故功率与时间成正比,故B正确D、在t1~t2时间内,根据动能定理可得Pt﹣W f=,故克服阻力做功等于(v22﹣v12),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汽车的启动方式,对于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恒定加速度启动和恒定功率启动,对于每种启动方式的汽车运动的过程一定要熟悉1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左端,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时,物块刚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在这一过程中()A.物块到达木板最右端时,木板的末动能为μmgxB.物块和木板间摩擦生热为μmgLC.物块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为F(L+x)D.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木板做功的代数和为零【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块加速运动,木板也做加速运动,对物块和木板分别运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列式分析即可.【解答】解:A、木板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得木板的末动能为:△E k =fx=μmgx,故A正确;板B、物块和木板间摩擦生热等于摩擦力大小和相对位移大小的乘积,即为μmgL,故B正确.C、根据功能关系,物块和小车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拉力做的功减去克服相对摩擦力做的功,即等于F(L+x)﹣fL,故C错误;D、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木板做功的代数和为﹣μmg(x+L)+μmgx=﹣μmgL,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关键是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后分析求解,要注意摩擦生热与相对位移有关.12.,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图b可求得物体运动过程及加速度,再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明确各物理量是否能够求出.【解答】解:由图b可知,物体先向上减速到达最高时再向下加速;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经过的位移,故可出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上升过程及下降过程加速度均可求,上升过程有:mgsinθ+μmgcosθ=ma1;下降过程有:mgsinθ﹣μmgcosθ=ma2;两式联立可求得斜面倾角及动摩擦因数;但由于m均消去,故无法求得质量;因已知上升位移及夹角,则可求得上升的最大高度;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图象的应用,要注意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同时注意正确的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填空、实验题:每空3分,共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