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879.27 KB
- 文档页数:7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童年时,我们经常唱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空气【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每逢冬天,某鸟就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再飞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
2. 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A. 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B. 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C. 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D. 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 樱桃色泽鲜艳、味道优美、营养丰富,其可食用部分是由什么发育来的A. 受精卵B. 胚珠C. 子房壁D. 珠被【答案】C4.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用A. 小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大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A【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使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
5.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大系,错误的是A.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B. 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乇C.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答案】A...【解析】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气肥”实质上二氧化碳气体,A 错误;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幼苗带土移栽,能够保护幼根和根毛,B错误;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C正确;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D正确。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在“牛奶草莓”大量上市,这种草莓味道很甜.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这些甜味的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的()A.①B.②C.③D.④2.王伯伯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氧气浓度C.大量浇水D.大量施肥3.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胚珠发育而来B.[D]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瓣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芽D.[E]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4.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酒精直接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C.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D.“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5.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6.如图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逐渐扩大C.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系中的C点D.曲线AB段,人体膈肌所处状态是收缩7.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袖珍人”是因为小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尿液形成应经过肾小囊过滤C.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D.胰腺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8.下面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B.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C.视觉最终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D.不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反射活动9.“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郭小平,在3月6日,组织举办了一场“防艾反歧视”的大型公益活动.他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让大家都参与到预防艾滋、反对歧视的队伍当中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B.隔离并治疗艾滋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只要接触艾滋病患者就会被感染D.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疫苗10.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猫捉老鼠、老马识途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D.蜘蛛织网、孔雀开屏11.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A.M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B.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N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D.N可以表示结构层次具有系统12.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D.叶片中有叶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13.下列不属于生物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C.桃的酸味和甜味 D.人的直发与卷发14.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15.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1 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 号染色体来自母方B.A和D两个显性基因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内C.染色体上的A、D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D.基因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16.下列描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是()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B.为增加农业产量,毁林开田C.为了蔬菜增产,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使有毒藻类死亡17.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A.B.C.D.18.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A.①蘑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B.①珊瑚虫②侧柏③墙藓④海带C.①酵母菌②铁树③肾蕨④衣藻D.①水螅②水杉③玉米④根瘤菌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19.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即将建成,这对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生态淄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该湿地公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答下列问题.(1)湿地中所有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3)图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生物A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4)湿地公园里生活着芦苇、蒲草、水蚤、青蛙、泥鳅等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5)图中A、B、C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20.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总能让我们垂涎欲滴,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消化液,它是由分泌的.(2)胃液中的胃酸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免疫.(3)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通过循环系统运到脑细胞至少经过心脏次运到脑细胞.(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图中生理过程④是.(5)图中生理活动a、b、c,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填序号).21.今年是鸡年,家鸡是我们的祖先由原鸡驯化而来,并逐渐发展成现在多个品种.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金鸡报晓属于行为.(2)鸡的冠子有多种形状,玫瑰冠和单冠是其中一对相对性状,以下是两种冠形的杂交图解(用E、e表示控制鸡冠形状的显、隐性基因),根据图中所示遗传结果,你推断鸡的哪一种鸡冠形状是显性的?.请写出亲本玫瑰冠母鸡的基因组成.(3)子代中玫瑰冠与亲代单冠的形状不同,这属于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亲代鸡通过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22.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王明的妈妈给他准备了这些午餐食物:米饭、烤鸡腿,你认为再添加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全面?(2)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谈“病毒”就色变,其实病毒不光是对人类有害,它对人类生活也有有益的一面.请列举一个人类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3)为了让北方的人们吃到南方新鲜的荔枝,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4)今年我区学业水平检测体育抽考项目男生是引体向上或实心球.男生在屈臂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处于状态.(5)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机,可以避免中小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而患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结构异常有关.(6)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这是利用了昆虫的.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个小题)23.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喂养了很多蚕宝宝,他们观察到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仅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单位:%):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1)该小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假设是.(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4)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5)家蚕的发育属于发育.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试分析如何提高蚕茧的产量?.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在“牛奶草莓”大量上市,这种草莓味道很甜.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这些甜味的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的()A.①B.②C.③D.④【考点】1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图中①叶绿体,②液泡,③细胞核,④细胞壁.【解答】解: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甜味的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的②液泡中.故选:B2.王伯伯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氧气浓度C.大量浇水D.大量施肥【考点】96: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解答】解: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故选:A3.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胚珠发育而来B.[D]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瓣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芽D.[E]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考点】72: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分析】首先认识种子的结构,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错误;B、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花蕊,因为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故错误;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错误;D、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故正确.故选:D.4.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酒精直接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C.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D.“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考点】CK: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WK: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XG: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分析】(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可经酒精脱色处理.(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步骤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的温水中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B、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B 错误.C、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C正确.D、“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正确.故选:B5.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1)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2)血浆有运载红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解答】解:A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B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C 、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D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浆.故选:D6.如图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AB 段表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 .曲线BC 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逐渐扩大C .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系中的C 点D .曲线AB 段,人体膈肌所处状态是收缩【考点】CL :呼气和吸气.【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解答】解:A、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A错误;B、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错误;C、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C错误;D、由A知,AB段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D正确;故选:D.7.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袖珍人”是因为小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尿液形成应经过肾小囊过滤C.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D.胰腺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考点】EA: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分析】尿液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解:A、“袖珍人”是因为小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正确;B、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不正确;C、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迅速张口,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故正确.D、胰腺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故正确;故选:B8.下面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B.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C.视觉最终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D.不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反射活动【考点】EF: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反射的概念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可知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植物、微生物、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也就没有反射,如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是生物的应激性,不是反射;草履虫趋利避害因为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也是应激性.故选:D.9.“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郭小平,在3月6日,组织举办了一场“防艾反歧视”的大型公益活动.他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让大家都参与到预防艾滋、反对歧视的队伍当中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B.隔离并治疗艾滋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只要接触艾滋病患者就会被感染D.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疫苗【考点】8P:保护土壤;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解答】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错误.B、隔离并治疗艾滋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接触艾滋病患者不一定就会被感染,错误.D、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错误.故选:D10.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猫捉老鼠、老马识途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D.蜘蛛织网、孔雀开屏【考点】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题干中的尺蠖拟态、大雁南飞、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等.猫捉老鼠、老马识途、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故选:D.11.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A.M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B.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N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D.N可以表示结构层次具有系统【考点】L8:动物的分类;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环境条件;MC: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析】M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N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识图答题.【解答】解:A、青蛙是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B、青蛙和蝗虫都是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不符合题意.C、青蛙和家兔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但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D、青蛙、蝗虫和家兔都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大到小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符合题意.故选:D12.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D.叶片中有叶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考点】83: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2)叶片中有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3)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4)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据此解答.【解答】解:A、植物根尖的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A不符合题意.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B 不符合题意;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C不符合题意D、叶片中有叶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叶脉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不属于生物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C.桃的酸味和甜味 D.人的直发与卷发【考点】K3: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解答】解:ACD、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桃的酸味和甜味、人的卷发和直发,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果蝇的红眼和残翅.故选:B14.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解答】解:亲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如图所示:因此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2n→n→2n.故选:D.15.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1 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 号染色体来自母方B.A和D两个显性基因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内C.染色体上的A、D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D.基因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基本单位.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是体细胞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答案】A【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原产地的新疆哈密瓜之所以甜,是因为原产地的昼夜温差大,夜晚的低温抑制了哈密瓜的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所以选A。
【考点】生物与环境2.【答案】C【解析】选项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选项B,墙鲜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起固定作用的结构,称为假根。
选项D,杨树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能产生种子,所以选C。
【考点】植物类群结构特征3.【答案】A【解析】选项A,①过程表示的是蒸腾作用。
一株植物一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其中1%~5%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了各项生命活动,绝大多数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选A。
【考点】植物各项生理活动4.【答案】D【解析】选项D,在分类学上,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所以选D。
【考点】生物分类5.【答案】C【解析】(有性生殖)动物、植物和人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所以选C。
【考点】人的生殖和发育6.【答案】B【解析】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当身体某一部分受到病菌感染时,局部会出现红肿、发热现象,这时白细胞就会穿出毛细血管,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
所以,白细胞增多就是发炎了;细胞过多还会得炎症。
所以选B。
【考点】血液7.【答案】D【解析】如果扎紧⑤下腔静脉,从口上腔静脉向心脏内灌水,水将从④肺动脉流出;如果从③肺静脉向心脏内灌水,水将从①主动脉流出。
所以选D。
初三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线粒体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中央大液泡⑦细胞质A. ①③⑥B. ②③④⑦C. ①⑤⑥D. ①⑥【答案】C【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⑦细胞质,在细胞质中都有③线粒体;但洋葱表皮细胞还具有①细胞壁和⑥中央大液泡,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①细胞壁和⑥中央大液泡。
因此,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和中央⑥大液泡。
点睛: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而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还有叶片的表皮细胞、根尖的各个部分细胞都没有叶绿体。
2. 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 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B. 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C. 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D. 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A正确;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D错误。
初三生物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不同地块种植的同品种红薯,其颜色和甜味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红薯大小不一,产量相差很大,这主要说明生物体(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 能生长和繁殖D.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D【解析】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2.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答案】B【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3. 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壁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细胞膜⑤细胞核⑥DNAA. 洋葱根尖细胞和气孔保卫细胞都具有①②③④⑤⑥B. 酵母菌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都具有①③④⑤⑥C. 衣藻和草履虫都具有③④⑤⑥D. 人的成熟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具有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B错误;衣藻和草履虫都具有③线粒体④细胞膜⑤细胞核⑥DNA,C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4. 如下图是受精卵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图中①、②、③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化的是④。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 .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 .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 (2分)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 .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D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2分) (2016七上·酒泉期中) 生物体能够有小长大的原因是()A . 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B . 细胞数目的增多C . 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D . 营养状况的好坏4. (2分) (2015七上·山西期中) 下列属于植物组织的是()A . 一个受精卵B . 植物的根C . 一个西红柿D . 一块洋葱表皮5. (2分) (2017七上·大石桥期中) 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 鸟类B . 昆虫C . 鸟类和昆虫D . 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6. (2分) (2018六上·鹤岗期末) 显微镜的下列部件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A . 反光镜和目镜B . 物镜和目镜C . 遮光器和镜筒D . 转换器和物镜7. (2分) (2018七上·库伦旗期末) 我们吃的玉米的果穗有的是缺粒的,下列不可能的原因是()A . 没有结果实B . 受粉不足C . 被虫子吃了D . 成熟时间太长,自然掉落8. (2分)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欠科学的是A . 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B .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吸收水分C . 呼吸作用在黑暗中也能进行D .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9. (2分) (2016七下·北京期中) 质量相当的下列哪种物质,在体内被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 糖类B . 蛋白质C . 脂肪D . 维生素10. (2分)下列关于人生长发育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受精卵只有到达子宫后,才开始分裂和分化B .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和脐带C . 促使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征出现的激素是胰岛素D . 青春期男女生殖系统发育的显著特征是心肺功能明显增加11. (2分)归纳法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陈述你不认同的是()A . 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B . 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这是属于内分泌腺C .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D . 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12. (2分)下列血管中输送动脉血的是A . 肺动脉B . 肺静脉C . 下腔静脉D . 手背上的青筋13. (2分)(2016·常州) 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的激素是()A . 胰岛素B . 生长激素C . 甲状腺激素D . 性激素14. (2分) (2017七下·乌鲁木齐期末) 如图所示结构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该结构是()A . 大脑B . 小脑C . 脊髓D . 神经元15. (2分)下述有关校园绿化应注意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B . 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C . 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D . 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16. (2分)欣欣同学学习了“生物圈中的动物”后,对以下四种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进行了搭配,你认为其中搭配正确的是()A . 蚯蚓﹣﹣体壁B . 乌龟﹣﹣鳃C . 家鸽﹣﹣肺和气囊D . 青蛙﹣﹣鳃和皮肤17. (2分) (2019八上·桐城期末)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 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 . 动物不利于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C .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 . 动物能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18. (2分)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类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A . 生长和发育的特征B . 生殖和发育的特征C . 新陈代谢的特征D . 遗传和变异的特征19. (2分) (2017七下·柘城期末) 下列用药方法正确的是()A . 为使病情早日好转,可加大服用非处方药剂量B . 在每日服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服药次数C . 服药时间.饭前或饭后无所谓,二者可任意选择D .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改变20. (2分) (2018七下·丹阳期末) 如图为部分生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
2017 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及解答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每小题共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A.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1分)小刚同学欲使用显微镜判断某临时装片取材于动物还是植物,则()A.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迅速找到视野B.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C.若发现细胞中有细胞壁,该装片一定取材于植物D.若未发现细胞中有叶绿体,该装片一定取材子动物3.(1分)人受精卵完成一次分裂的过程中,1个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是()A.B.C.D.4.(1分)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海带、裙带菜等各种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葫芦鲜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D.卷柏、杨树等种子植物是很好的绿化树种5.(1分)关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C.对碳一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一氧平衡的破坏6.(1分)如图为人脑和脊髓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③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C.④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功能D.①和④构成中枢神经系统7.(1分)下列昆虫发育过程与家蚕不相同的是()A.蝴蝶 B.蟋蟀 C.按蚊 D.蜜蜂8.(1分)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条件反射C.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9.(1分)如表是常见微生物类群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选项种类项目细菌真菌病毒A 结构都无成形的细胞核都有真正的细胞核都没有细胞结构B 生殖都利于芽孢生殖都进行孢子生殖都不能独立繁殖C 营养方式都是异养部分异养,部分自养都是异养D 与人类关系可以生产青霉素可以酿酒可使人患流感A.A B.B C.C D.D10.(1分)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B.水媳﹣﹣辐射对称,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D.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体节组成11.(1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常表现为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B.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C.接种卡介苗可以激发婴儿产生特异性免疫D.卡介苗是一种抗体12.(1分)将某种绿色盆栽置于恒定光照的密闭容器中,测得一定时间内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则()A.a点时,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b点时,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c点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D.在曲线ab段(不含b点),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3.(1分)家鸽下列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是()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产卵繁殖后代③前肢变成翼④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⑤胸骨有龙骨突.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14.(1分)八年级一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6分10秒4分55秒2分43秒乙5分23秒3分20秒1分52秒丙8分27秒5分43秒3分58秒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C.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15.(1分)男性产生精子、女性产生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A.附睾、卵巢B.附睾、子宫C.睾丸、输卵管 D.睾丸、卵巢16.(1分)已知红毛马的基因组成为RR,白毛马的基因组成为rr,基因组成为Rr的马表现为混色毛.现有两匹混色毛马杂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有()种可能.A.l B.2 C.3 D.417.(1分)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C.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强害虫产生抗药性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了抗药性18.(1分)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7分)19.(6分)如图为一绿色开花植物及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植物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位于[ ] 内.叶片内,含大量叶绿体且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气体进出的结构由[ ] 控制.(2)根据叶脉判断,该类型植物种子中通常片子叶.种植该植物时常合理密植,目的是.20.(5分)如图为我市某玉米田中‘能量流动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些生物,R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最可能代表玉米的是,请写出该农田中的食物链.(2)从理论上讲若大量捕杀丙,玉米的产量会(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由图可知,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呈现的特点.(4)R代表的生理过程为.21.(6分)已知人的卷发和直发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分别用介H亏h表示.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兴趣小组的同学厂随机抽取若干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一请回答相关问题:父亲母亲家庭数卷发子女数直发子女数直发直发322 0 326卷发卷发120 103 22卷发直发240 166 82直发卷发238 163 79(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调查过程中采方法进行了统计.(2)由表中数据可知,是显性性状,直发个体的基因组成为.(3)已知一男性为卷发,其妻子和女儿均为直发,则该男性的基因组成为;若该夫妻想再生一胎,则再生一个女儿的几率为;若妻子进行了烫发,他们再生一个卷发儿子的几率为.22.(5分)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乙为血液流经器官E时成分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肺循环的起点是(填图中字母),流动脉血的血管有(填图中数字),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的是.(2)若E为小肠,图乙中体现营养物质变化的曲线是(填图中字母);若E为肾脏,曲线a表示的物质有(至少填两种物质).(3)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3.(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侧芽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a.剪取含有2个茎节、2个侧芽的新鲜葡萄枝条若干,上方切口为水平,下方切口为倾斜.b.从叶柄处去掉上方茎节的部分叶片和下方茎节的全部叶片.c.将全部枝条平均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去掉1个侧芽,乙组去掉2个侧芽,丙组…d.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扦插,30天后观察结果.请帮助完成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1)b步骤去掉叶片的目的是.(2)c步骤中,丙组的处理方式为.(3)30天后,若丙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最差,甲组居中,则说明;若,则说明侧芽抑制生根;若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2017年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参照解答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魔(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每小题共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考点】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极地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而大耳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1分)【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如图:【解答】解:A、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B、观察时,应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近玻片标本,眼睛看物镜,以免砸破玻片标本,然后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B错误;C、临时装片取材于动物、植物,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若发现细胞中有细胞壁,该装片一定取材于植物正确,C正确;D、若未发现细胞中有叶绿体,该装片也不一定取材子动物,因为植物细胞例如根部细胞内就不具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评】是否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依据.3.(1分)【考点】21:细胞的分裂.【解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如图:(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解答】解:由解析知道: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变化曲线如题干中的A所示.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4.(1分)【考点】LL: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LM: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LN: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LQ: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解析】主要考查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藻类植物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可作为绿肥和饲料;【解答】解:A、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B、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葫芦藓的叶大都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负两面侵入叶细胞.正确.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可以做肥料和饲料.正确.D、卷柏属于孢子植物,杨树属于种子植物,卷柏不是绿化树种,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绿色植物的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即可解题.5.(1分)【考点】A3: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正确;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碳一氧平衡,B正确;C、破坏碳一氧平衡,容易产生温室效应,C错误;D、缓解碳一氧平衡被破坏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D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6.(1分)【考点】E3: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解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5)图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④脊髓【解答】解:A、①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而不是①和②,错误;B、②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不是③,错误;C、④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④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功能,正确;D、脑和④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因此①和④并不能构成中枢神经系统,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7.(1分)【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解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解答】解:ACD、蝴蝶、按蚊、蜜蜂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B、蟋蟀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昆虫发育过程与家蚕不相同的是蟋蟀.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8.(1分)【考点】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解析】(1)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2)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解答】解:A、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瞳孔变大的缘故.A正确.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C正确.D、被电影情节感动的流泪,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的类型.9.(1分)【考点】LK:细菌和真菌的区别;LA: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LB:病毒的分类与噬菌体;LC: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LF: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LG: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LI: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解析】细菌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单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鞭毛;生活方式有两种寄生和腐生;有利:作为食物或发酵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如放线菌发酵能形成抗生素.有害:使人患病,如痢疾杆菌是人体患痢疾;乳酸菌和枯草杆菌都属于细菌.真菌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真菌中的酵母菌个体较小,用高倍的显微镜就能观察的很清楚;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生活方式有寄生、腐生两种;与人类的关系有有害的也有有利的方面,有利: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面包和馒头;有害: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酵母菌和霉菌都属于真菌.病毒形态及其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的活的生物体上;有利: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有害:引起人或动物疾病;噬菌体、SARS病毒都是病毒.【解答】解:A、由解析可知:细菌都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都有真正的细胞核,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B、由解析可知: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中的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病毒的结构简单,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是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C、细菌中也有自养的,如硝化菌等,C错误.D、真菌中的青霉可以生产青霉素,D错误.故选:A【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10.(1分)【考点】MP: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M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MA: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MQ: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解析】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特征方面来解析解答.【解答】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A正确;B、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B错误;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C错误;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D错误.故选:A【点评】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11.(1分)【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RB:计划免疫及其意义.【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解答】解:A、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称为病原体.A正确.B、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来看,结核病患者属于传染源.C、D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卡介苗属于抗原,接种卡介苗的人,他的体内会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结核病的病原体)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染源的特点.12.(1分)【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本题为密闭的恒定的容器里,因此容器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容器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c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解答】解:A、容器中的植物是恒定的光照,说明植物一直进行光合作用,a点时容器内CO2浓度上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A错误;B、b点时容器内CO2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错误;C、b点和c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点之后光合作用仍能进行一段时间,C错误;D、从图中可看出,在曲线ab段(不含b点),容器内CO2浓度明显降低.原因是此段时间,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求考生能结合实际和所学的知识,解析曲线图,对各曲线段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再作出准确的判断.13.(1分)【考点】ME: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解答】解:①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适于飞行,与飞行生活相适应;②家鸽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与飞行无关;③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与飞行生活相适应;④家鸽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但是气囊不。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用解剖针扎杨树茎的横断面,感觉最硬的部位是()A . 木质部B . 髓C . 韧皮部D . 形成层2. (2分) (2018七上·武威期末) 用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塑料袋密封保存水果,可以在保证水果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储存更长的时间,原因是()A . 加强了呼吸作用,抑制了蒸腾作用B . 加强了呼吸作用,加强了蒸腾作用C . 抑制了呼吸作用,加强了蒸腾作用D . 抑制了呼吸作用,抑制了蒸腾作用3. (2分) (2017七下·莱城期末) 目前,许多家庭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需要,配备了家庭小药箱.下列关于家庭小药箱配备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必须放罝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等B . 可放置碘伏、酒精、棉签、纱布、创可贴等C . 要留意药物的保质期,定期清理过期药品D . 所有药品必须是非处方药,不能放罝处方药4. (2分) (2018七上·怀柔期末) 观察病毒需要使用的放大设备是()A . 手持放大镜B . 低倍显微镜C . 高倍显微镜D . 电子显微镜5. (2分) (2015七上·太原期末) 西瓜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其花的结构中有多个()A . 胚珠B . 子房C . 雌蕊D . 柱头6. (2分) (2017八上·江津期中) 白菜,马铃薯,苹果生活需要无机盐,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多施的肥料分别是()A . 氮肥,磷肥,钾肥B . 氮肥,钾肥,磷肥C . 钾肥,磷肥,氮肥D . 磷肥,氮肥,钾肥7. (2分) (2015七上·钦州月考)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所列各概念间关系的是()A .B .C .D .8. (2分)(2017·惠民模拟) 如图为某植株花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a,在自花传粉的情况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该植株1、2、3、4、5等部分的基因型是AaB . 该植株中的细胞7的基因是A或aC . 6以后发育成种皮,其基因型有三种可能D . 与无性生殖相比,该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9. (2分) (2019七上·惠东期末) 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 调节光圈大小--转动转换器B . 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C . 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换用低倍镜D . 将视野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一一向上方移动装片10. (2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当你看到有的饭店在大量收购青蛙时,你认为最好应该怎样去做?()A .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B . 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C . 找老师一块去评理D . 去饭店时,趁人不备,将青蛙放掉11. (2分)与原始大气相比,现代大气中的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来源于A . 软体动物B . 原生动物C . 绿色藻类D . 原始细胞12. (2分)下列各种饮料中,依靠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是()A . 鲜榨果汁B . 矿泉水C . 鲜牛奶D . 酸奶13. (2分) (2015八上·衡水期中) 麻雀会偷食稻谷,人们采取措施剿灭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A . 对生态系统没有不良影响B . 生态系统必定会全面崩溃C . 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D . 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14. (2分)(2016·沧州)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利用羊的乳汁生产人凝血因子应用的是克隆技术B .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C . 制作泡菜利用了酵母菌发酵技术D . 蜜枣的制作利用了脱水干燥法15. (2分)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在AB段表示吸气过程,肋骨间收缩B . 在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C . 在AB段,外界大气压小于肺内气压D . 在B点C点,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17分)16. (6分) (2017八上·文登期末)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往往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1)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决定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孔雀开屏行为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蚯蚓走迷宫的实验中,蚯蚓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能够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这两种行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2)动物运动产生的原因.①运动系统的组成: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②运动的原理.如图的模型中,3相当于人体运动系统中的________,图中4,5的形态说明运动总是需要两组骨骼肌的________才能完成.③运动的协调.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的配合,其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系统.(3)有些群居动物的行为更为高等,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等,这些个体之间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进行________,从而保证群体能够更好的生存.17. (5分) (2017七下·襄州期末) 根据如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1)语文课上,你感觉到了尿意,面对着课堂精彩的诱惑,你坚持下课后才去厕所,这说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要受________的控制.(2)音乐欣赏课,一曲《二泉映月》使你流下了泪水.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反射,(3)上体育课的时候,你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将球准确地送入篮筐,赢得了一片掌声.在此过程中起到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________.(4)若图中5表示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5)若将②处切断,用针刺①,有无反射活动________.18. (6分)如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________ (甲或乙),其活动强度最强的时间为________ 时.(2)引起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________ .(4)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点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 、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17分)16-1、16-2、16-3、17-1、17-2、17-3、17-4、17-5、18-1、18-2、18-3、18-4、。
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答案2017年生物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答案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答案2017年中考挑战你的时刻快到了,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祝你生物中学考试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群 C.虎父无犬子 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 A.物像受损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反光镜未调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3.“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分生组织4.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5.下列活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B.焚烧秸秆C.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力发电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每一抹绿色都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美好,绿化祖国,人人有责,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 A.植树节B.国际禁毒日C.爱眼日D.世界无烟日7.如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精子B.③-受精卵C.②-卵巢D.④-分娩8.浪费可耻,“光盘”行为光荣,同时食品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捡食野蘑菇B.买检验合格的肉食C.蔬菜用清水浸泡、冲洗D.不买过期食品9.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甲表示哪种营养物质( )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维生素10.如图,若通过静脉给人注射一种药物,药物通过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Ⅲ,Ⅱ,Ⅳ B.Ⅰ,Ⅲ,Ⅳ,Ⅱ C.Ⅳ,Ⅱ,Ⅲ,Ⅰ D.Ⅳ,Ⅱ,Ⅰ,Ⅲ 11.与血浆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 A.水B.葡萄糖 C.无机盐D.尿素12.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13.下列哪种动物有口无肛门( ) A.章鱼 B.虾C.水螅D.海豚14.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15.下列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 A.家鸽-肺和气囊 B.鲫鱼-鳃C.蚯蚓-体壁D.家兔-肺16.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大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7.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平静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和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 C.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甲、乙形成了对照实验18.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所示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B.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C.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19.在下列分类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 A.科B.种C.目D.属20.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1.在进行嫁接时,要将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目的是( ) A.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运送到枝条上去 B.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C.保持接穗与砧木一般粗,利于观赏D.让枝条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根部22.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B.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C.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D.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23.最近,部分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24.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 C.心肺复苏,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D.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25.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要有充分的睡眠②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③酗酒主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④吸烟可诱发肺癌⑤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获取知识⑥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A.①④B.③⑤C.②③D.②⑥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26.肾单位中,入球小动脉力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_________(判断对错) 27.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_________(判断对错) 28.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_________(判断对错) 29.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_________(判断对错) 30.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_________(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3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含有机物数量直方图,若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2)假如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汞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3)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是_________. (4)从乙和丙中分别取出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如图二和图三所示,其中表示乙的体细胞是图_________,表示丙的体细胞是图_________. 32.桃是常见的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_________构成雄蕊,图中表示胚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当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并萌发,花粉管中的精子与⑥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_________(3)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_________发育来的(填名称) (4)当你漫步在桃花盛开的桃林里,看到一群群蜜蜂忙碌的身影,你可知道,蜜蜂不仅在为自己采蜜,同时也在为桃花做嫁衣呀!“做嫁衣”指的是_________(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33.如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所示装置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项原料,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的B过程表示植物的_________作用,进行A过程的“门户” 是_________ (2)图二中,这项原料是_________ (3)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_________实验. (4)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叶绿体有机物(能量)+氧气. 34.如图甲、乙是膈肌运动和胸廓变化示意图,丙图是某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表示吸气状态的是图_________,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2)通过丙图的气体交换,血液由_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_血,最先流回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_.35.医用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图一为该反射示意图,眼镜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镜,图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用橡皮植叩击图一中的_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 (2)该反射弧的结构是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该反射是否有大脑皮层参与_________(填“是”或“否”) (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结合上图二请说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_________和图_________.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材料二: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1)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__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决定的,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_________行为. (2)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为了_________. 37.下列是豌豆的几种杂交组合,请根据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植株性状高茎矮茎①高茎×高茎802 0 ②高茎×高茎588 212 ③矮茎×矮茎0 795 ④高茎×矮茎404 397(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_. (2)根据第_________组的结果,可推断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第②组的杂交实验中子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4)收集第②组的杂交实验中后代全部种子共800粒种植,假设所有种子均发育成植株,则理论上共有高茎豌豆_________株. 下一页分享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答案。
2017年中考⽣物试卷答案(2) 2017年中考⽣物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0 1.下列各句中与“龙⽣龙,凤⽣凤,⽼⿏的⼉⼦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A.种⽠得⽠,种⾖得⾖B.⼀猪⽣九⼦,连母⼗个群C.虎⽗⽆⽝⼦D.桂实⽣桂,桐实⽣桐 【考点】⽣物的特征.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物体的形态特征、⽣理特征和⾏为⽅式叫做性状,⽣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物的亲代与⼦代之间以及⼦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龙⽣龙,凤⽣凤,⽼⿏的⼉⼦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物的亲⼦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物的遗传现象.题⼲中A、C、D都属于遗传现象;B⼀猪⽣九⼦,连母⼗个群属于变异现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某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叶⽚横切⾯的临时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部分看得清晰⽽另⼀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A.物像受损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C.反光镜未调好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法. 【专题】显微镜的使⽤专题. 【分析】显微镜是根据光线穿透原理成像的,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薄⽽透明. 【解答】解: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部分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另⼀部分较模糊与显微镜⽆关,可能是切⽚厚薄不均透光不⼀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 故选:D. 【点评】掌握显微镜对观察材料的要求. 3.“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的“丝”来⾃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分⽣组织 【考点】植物的⼏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解:A、保护组织⼀般由植物根、茎、叶表⾯的表⽪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和⽆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就是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光合作⽤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叶⾁、茎中央的髓等⼤多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D、分⽣组织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不断分裂产⽣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 4.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归,春⽔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蕨类植物和被⼦植物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类⽣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类⽣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解:藻类植物⼤都⽣活在⽔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归,春⽔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温升⾼,⽔中的藻类⼤量繁殖,这些藻类在⽔中⾃养飘浮,使春⽔荡漾着绿波;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没有根,吸⽔能⼒,保⽔能⼒较差,适宜⽣活在温度潮湿的环境中.“苔痕印阶绿,草⾊⼊帘青”,描写的是夏季,降⽔较多,⼟壤地⾯潮湿,苔藓植物⼤量繁殖,连台阶都被苔藓植物覆盖变绿了.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结合分析诗句,灵活答题. 5.下列活动对维持⽣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B.焚烧秸秆C.植物的光合作⽤D.⽕⼒发电 【考点】绿⾊植物有助于维持⽣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绿⾊植物通过叶绿体利⽤光能把⼆氧化碳和⽔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光合作⽤. 【解答】解:绿⾊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释放氧⽓,为⽣物圈中的⽣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绿⾊植物的光合作⽤吸收⼆氧化碳释放氧⽓,能够维持⼤⽓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植物通过光合作⽤维持了⽣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选:C 【点评】绿⾊植物在⽣物圈中充当⽣产者的⾓⾊,在⾃然界中起着举⾜轻重的作⽤. 6.“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每⼀抹绿⾊都会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美好,绿化祖国,⼈⼈有责,你知道每年的3⽉12⽇是什么节⽇吗?( )A.植树节B.国际禁毒⽇C.爱眼⽇D.世界⽆烟⽇ 【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 【专题】⽣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植树节的设⽴、意义⽅⾯来切⼊.3⽉12⽇定为我国植树节. 【解答】解:A、1979年全国⼈⼤会定把3⽉12⽇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天定为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先⽣(3⽉12⽇是孙中⼭先⽣逝世纪念⽇).另外,3⽉12⽇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B、吸毒的危害:引起⼈的免疫⼒下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管和呼吸系统的⽣理功能;影响正常的⽣殖能⼒;还可能感染⼄肝、艾滋病等疾病.1987年6⽉12⽇⾄26⽇,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醉品滥⽤和⾮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命,不吸毒”的⼝号.与会代表⼀致同意将每年的6⽉26⽇定为“国际禁毒⽇”,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C、“爱眼⽇”是每年的6⽉6⽇; D、⾃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量流⾏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要危险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组织1987年11⽉建议将每年的4⽉7⽇定为“世界⽆烟⽇”,并于1988年开始执⾏.⾃1989年起,世界⽆烟⽇改为每年的5⽉31⽇.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的重要节⽇,⽐较基础,只要熟记即可. 7. 如图是⽣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精⼦B.③-受精卵C.②-卵巢D.④-分娩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的⽣殖和发育专题. 【分析】精⼦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解答】解:男性睾丸产⽣的①精⼦进⼊阴道,缓缓通过⼦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的卵细胞相遇,精⼦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过程叫受精.受精卵⼀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到⼦宫中.最终胚泡植⼊⼦宫内膜,就好⽐⼀粒种⼦落到了⼟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宫内,胚胎继续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从这时起到出⽣前的胚胎,叫做胎⼉.胎⼉⽣活在⼦宫内半透明的⽺⽔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液⾥获得氧⽓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的⼆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精⼦、②表⽰卵细胞、③表⽰受精卵、④表⽰受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睾丸产⽣的精⼦和卵巢产⽣的卵细胞都是⽣殖细胞,精⼦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宫是胚胎、胎⼉发育的场所,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是胎⼉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8.浪费可耻,“光盘”⾏为光荣,同时⾷品安全也越来越被⼈们关注,下列⽣活中常见的⾏为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A.捡⾷野蘑菇B.买检验合格的⾁⾷C.蔬菜⽤清⽔浸泡、冲洗D.不买过期⾷品 【考点】关注⾷品安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分析】⾷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品;预防⾷物中毒;防⽌⾷品污染. 【解答】解:A、不吃有毒的⾷物,捡⾷野蘑菇会有毒,错误. B、买经检疫合格的⾷品,买⾁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选购检疫合格的⾁,正确. C、为保证安全,买来的蔬菜在使⽤前可⽤稀碱⽔或清⽔浸泡⼀段时间,正确. D、购买⾷品时,应当关注⾷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产⽇期,保质期,⽣产⼚家和⼚家地址等内容,不买过期⾷品,正确. 故选:A 【点评】⾷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公民的⽣命和⾝体健康的⼤事,我们应当特别关注. 9. 如图中甲、⼄、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甲表⽰哪种营养物质( )A.蛋⽩质B.淀粉C.脂肪D.维⽣素 【考点】⾷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分析】淀粉在⼝腔内就开始消化,蛋⽩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肠内都消化.淀粉、蛋⽩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营养物质进⼊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腔、咽、⾷道、胃、⼩肠、⼤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腔、胃、⼩肠.淀粉在⼝腔内就开始消化,蛋⽩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肠内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代表蛋⽩质,丙代表脂肪.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曲线图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如图,若通过静脉给⼈注射⼀种药物,药物通过⼼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 )A.Ⅰ,Ⅲ,Ⅱ,ⅣB.Ⅰ,Ⅲ,Ⅳ,ⅡC.Ⅳ,Ⅱ,Ⅲ,ⅠD.Ⅳ,Ⅱ,Ⅰ,Ⅲ 【考点】⼼脏的结构. 【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分析】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脏的左⼼房、右⼼室、左⼼室、右⼼房.据此解答. 【解答】解: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液后⾸先参与体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脏的右⼼房、右⼼室,然后再进⾏肺循环,通过肺静脉进⼊⼼脏的左⼼房、左⼼室.即依次通过⼼脏的右⼼房、右⼼室、左⼼房、左⼼室.如图: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循环的途径. 11.与⾎浆相⽐,健康⼈的尿液中不含( )A.⽔B.葡萄糖C.⽆机盐D.尿素 【考点】尿液的形成.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球过滤的是⾎细胞和⼤分⼦的蛋⽩质,肾⼩管重吸收的是⼤部分的⽔、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机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液流经肾⼩球时,⾎液中的尿酸、尿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球的过滤作⽤,过滤到肾⼩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管时,原尿中对⼈体有⽤的全部葡萄糖、⼤部分⽔和部分⽆机盐,被肾⼩管重新吸收,回到肾⼩管周围⽑细⾎管的⾎液⾥.原尿经过肾⼩管的重吸收作⽤,剩下的⽔和⽆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般情况下,健康⼈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葡萄糖. 故选:B 【点评】关键会区分⾎液、原尿和尿液,即:原尿和⾎液的不同在于蛋⽩质和⾎细胞,尿液和原尿的区别在于葡萄糖. 12.⼤⽓中⼆氧化碳等⽓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助于降低⼤⽓中⼆氧化碳含量的是(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C.积极植树种草,增⼤绿化⾯积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 【考点】⼈类活动与⽣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产⽣活环保类开放题;⽣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细菌、真菌的作⽤下,会分解成⼆氧化碳、⽆机盐等. 【解答】解:减少空⽓中⼆氧化碳的含量,⼀是利⽤⼆氧化碳,⼆是减少⼆氧化碳的排放量. A、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量,有利于降低⼤⽓中⼆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可减少⼆氧化碳的排放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绿化⾯积,利⽤植物的光合作⽤,可降低⼤⽓中⼆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成⼆氧化碳,排放到⼤⽓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成⼆氧化碳、⽆机盐等,⼆氧化碳也会排放到⼤⽓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中⼆氧化碳的含量.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吸收利⽤⼤⽓中的⼆氧化碳,减少煤炭等有机物的燃烧量,可降低⼤⽓中⼆氧化碳的含量. 13.下列哪种动物有⼝⽆肛门( )A.章鱼B.虾C.⽔螅D.海豚 【考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类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物的分类.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活在⽔中,⾝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肛门. 【解答】解:章鱼属于软体动物;虾属节肢动物;海豚属哺乳动物,它们结构都较为复杂,有⼝有肛门;⽔螅是腔肠动物,它们的⾝体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肛门,⾷物从⼝进⼊消化腔,消化后的⾷物残渣仍然从⼝排出. 故选:C. 【点评】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4. 如图曲线代表⾎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 )A.从平原进⼊⾼原后⼈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B.⾎液流经肌⾁时⼆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液流经肺部时⼆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液流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考点】⾎液循环的途径.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分析】⾎液在⾎管内的流动⽅向是:动脉→⽑细⾎管→静脉;⾎液在流经某⼀器官的⽑细⾎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物质交换,因此⾎液从该器官流出后,⾎液的成分会发⽣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当海拔⾼度越⾼时,⼤⽓压⼒就越低,空⽓的密度越⼩,所以空⽓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原后⼈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B、当⾎液与组织细胞进⾏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供给肌⾁细胞利⽤,将肌⾁细胞产⽣的⼆氧化碳等废物带⾛;这样,⾎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因此,⾎液流经肌⾁时⼆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C、当⾎液流经肺部的⽑细⾎管时,由于吸⼊肺泡内的空⽓中,氧的含量⽐⾎液中的多,⽽⼆氧化碳的含量⽐⾎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扩散到⾎液⾥,⾎液中的⼆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这样,⾎液由含⼆氧化碳较多的静脉⾎变成了含氧⽓较多、⼆氧化碳较少的动脉⾎,即⾎液流经肺部⽑细⾎管时⼆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故符合题意; D、由于⼩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肠绒⽑⽑细⾎管的⾎液含养料增加,因此,⾎液流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根据⾎液在⾎管内的流动⽅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5.下列动物进⾏⽓体交换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A.家鸽-肺和⽓囊B.鲫鱼-鳃C.蚯蚓-体壁D.家兔-肺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的特点.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物的分类. 【分析】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注意在学习时总结.例如①蚯蚓:体壁;②昆⾍:⽓管;③软体动物、鱼、青蛙幼体等:鳃;③两栖动物成体:肺,⽪肤辅助;④爬⾏类、鸟类、哺乳类:肺. 【解答】解:A、家鸽进⾏⽓体交换的部位是肺,⽽⽓囊有储存⽓体的作⽤不能进⾏⽓体交换,错误. B、鲫鱼⽤鳃呼吸,正确. C、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密布⽑细⾎管,有利于进⾏⽓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正确; D、家兔是哺乳动物,有肺呼吸,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其⽣殖⽅⾯的特点,这部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16.下列关于动物在⾃然界中的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维持⽣态平衡中起重要作⽤B.促进⽣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 【考点】动物在⾃然界中的作⽤. 【专题】⽣态系统专题. 【分析】动物在⾃然界中作⽤:在⽣态平衡中的重要作⽤,促进⽣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解:A、⾷物链和⾷物⽹中的各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态系统中各种⽣物的数量和所占的⽐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态平衡.⽣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物链和⾷物⽹流动的,如果⾷物链或⾷物⽹中的某⼀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态系统,⽽动物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能够利⽤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产者利⽤,⽽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氧化碳、含氮的⽆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因此本选项符合题意; D、⾃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有利于扩⼤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果实表⾯的钩刺挂在动物的⽪⽑上,D正确. 故选:C. 【点评】⼈类的⽣活和⽣产活动应从维护⽣物圈可持续发展的⾓度出发,按照⽣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然界中各⾃起着重要的作⽤,我们应⽤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类有利的⼀⾯和有害的⼀⾯,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动物资源. 17.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意图,甲、⼄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汤,甲瓶煮沸,⼄瓶不作处理,⼀段时间后,其中⼀瓶仍然保鲜,另⼀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平静打断(如丙图),数⽇后,瓶中的⾁汤和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未打断瓶颈时⾁汤变质的是⼄瓶B.⼄瓶和丙瓶中的⾁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C.此实验证明⾁汤中的细菌是由空⽓中存在的细菌产⽣的D.甲、⼄形成了对照实验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探究结论;对照实验思想;⽣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性. 【解答】解:A、⼄瓶没有煮沸,汤内的细菌、真菌没有被杀死,所以未打断瓶颈时⾁汤变质的是⼄瓶,A正确; B、⼄瓶和丙瓶中的⾁汤变质的根本原因,都是空⽓中的细菌、真菌飘浮进⾁汤中,⽣长繁殖造成的.B错误; C、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后,⾁汤会变质,所以此实验证明⾁汤中的细菌是由空⽓中存在的细菌产⽣的,C正确; D、甲、⼄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汤,甲瓶煮沸,⼄瓶不作处理,形成了以细菌有⽆为变量的对照试验.D正确.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细菌和真菌⽣存条件、及探究⾷品腐败的原因的实验. 18. 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所⽰⽣物寄⽣在活细胞中B.⼈们酿酒、做⾯包离不开②C.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物,③④属于原核⽣物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物的分类. 【专题】结构⽰意图;归纳推理;⽣物的分类.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物的内容,识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④是病毒,必须寄⽣在活细胞中,才能⽣活,A正确; B、②是酵母菌,酿酒、做⾯包离不开酵母菌,B正确; C、③是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物,③是原核⽣物,④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细菌、真菌及病毒的主要特征. 19.在下列分类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A.科B.种C.⽬D.属 【考点】⽣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专题】⽣物的分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物分类单位的⼤⼩⽅⾯来切⼊. 【解答】解:⽣物分类单位由⼤到⼩是界、门、纲、⽬、科、属、种.界是最⼤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物种类就越多,⽣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物种类就越少,⽣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如⼈种:黄种⼈、⽩种⼈、⿊种⼈,他们相似程度多,亲缘关系就近.在⽬、科、属、种中最⼩的是种,因此种是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20.⽣物多样性不包括( )A.⽣态系统的多样性B.⽣物基因的多样性C.⽣物数量的多样性D.⽣物种类的多样性 【考点】⽣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专题】类⽐推理;⽣物的多样性. 【分析】⽣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定区域内⽣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物)的丰富性,如⼈类已鉴定出的物种,⼤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平的⽣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物如兔之间(有⽩的、⿊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态系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物群落及其⽣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态系统的环境差异、⽣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物所⽣存的⽣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因此⽣物多样性不包括⽣物数量的多样性.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物多样性的内涵. 21.在进⾏嫁接时,要将砧⽊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的是( )A.让根部吸收的⽔分能运送到枝条上去B.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起C.保持接穗与砧⽊⼀般粗,利于观赏D.让枝条通过光合作⽤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根部 【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植物的⽣殖专题. 【分析】嫁接是指把⼀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起的两部分长成⼀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解: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能不断分裂产⽣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长在⼀起,易于成活. 故选:B 【点评】掌握嫁接的知识,了解形成层的特点,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22.以下有关达尔⽂⾃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物产⽣的变异⼀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B.不适应环境的⽣物将被淘汰C.⽣物要⽣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物和空间⽽进⾏⽣存⽃争D.各种⽣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 【考点】达尔⽂和⾃然选择学说.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命的起源和⽣物进化. 【分析】⾃然界中的⽣物,通过激烈的⽣存⽃争,适应者⽣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然选择. 【解答】解:A、⽣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A错误‘ B、在激烈的⽣存⽃争中,适应者⽣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B正确. C、⽣物赖以⽣存的空间和⾷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种⽣物在⽣活过程中都必须为⽣存⽽⽃争,即⽣存⽃争;⽣存⽃争包括⽣物与⽆机环境之间的⽃争,⽣物种内的⽃争,以及⽣物种间的⽃争;C正确; D、达尔⽂认为,⽣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即过度繁殖;D正确. 故选:A 【点评】遗传和变异是⽣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物进化的外在动⼒,⽣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存和发展. 23.最近,部分国家出现了⼀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建议⼴⼤民众积极锻炼⾝体,增强体质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动,努⼒研制对该病的疫苗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隔离、检查、治疗D.对医院、⽕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严格消毒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等.传染病若能流⾏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 【解答】解:A、建议⼴⼤民众积极锻炼⾝体,增强体质,提⾼对传染病的抵抗⼒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群,不是切断传播途径,A不正确; 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动,努⼒研制对该病的疫苗,注射疫苗提⾼对传染病的抵抗⼒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群,不是切断传播途径,B不正确; 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隔离、检查、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不是切断传播途径,C不正确; D、对医院、⽕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严格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4.了解必要的⽤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体健康,挽救⽣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处⽅药适⽤于⾃我诊断,⾃我治疗的⼩伤⼩病B.动脉出⾎,要压迫伤⼝远⼼端C.⼼肺复苏,先做30次⼼脏按压,再做2次⼈⼯呼吸D.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两周仍可服⽤ 【考点】安全⽤药的常识.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医药常识. 【分析】(1)安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体产⽣的不良作⽤或危害. (2)当⼈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呼吸. 【解答】解:A、处⽅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的药品,A错误; B、动脉出⾎,颜⾊鲜红,⾎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端⽌⾎,可以⽤⽌⾎带或绷带压迫,B错误; C、当⼈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定的急救措施.如果⼈突然停⽌呼吸,但⼼。
生物试卷 第1页(共14页)生物试卷 第2页(共14页)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淄博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 物(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45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1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
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A 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 .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小刚同学欲使用显微镜判断某临时装片取材于动物还是植物,则( )A .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迅速找到视野B .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C .若发现细胞中有细胞壁,该装片一定取材于植物D .若未发现细胞中有叶绿体,该装片一定取材于动物3.人受精卵完成一次分裂的过程中,1个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 )ABC D4.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海带、裙带菜等各种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 .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 .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D .卷柏、杨树等种子植物是很好的绿化树种5.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B .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C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D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 6.下图为人脑和脊髓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③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C .④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功能D .①和④构成中枢神经系统7.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不相同的是( ) A .蝴蝶B .蟋蟀C .按蚊D .蜜蜂 8.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放大B .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非条件反射C .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 .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 9)10.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A .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B .水螅——辐射对称,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C .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D .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体节组成-----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常表现为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
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B.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C.接种卡介苗可以激发婴儿产生特异性免疫D.卡介苗是一种抗体12.将某种绿色盆栽置于恒定光照的密闭容器中,测得一定时间内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A.a点时,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b点时,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c点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D.在曲线ab段(不含b点),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3.家鸽的下列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是()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产卵繁殖后代③前肢变成翼④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⑤胸骨有龙骨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14.八年1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C.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15.男性产生精子、女性产生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A.附睾、卵巢B.附睾、子宫C.睾丸、输卵管D.睾丸、卵巢16.已知红毛马的基因组成为RR,白毛马的基因组成为rr,基因组成为Rr的马表现为混色毛。
现有两匹混色毛的马杂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可能()A.1B.2C.3D.417.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C.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多,害虫产生抗药性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抗药性18.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7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題,共27分)19.(5分)下图为一绿色开花植物及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数字):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a bd c生物试卷第3页(共14页)生物试卷第4页(共14页)生物试卷 第5页(共14页)生物试卷 第6页(共14页)(1)植物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位于[ ] 内。
叶片内,含大量叶绿体且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气体进出的结构由[ ] 控制。
(2)根据叶脉判断,该类型植物种子中通常有 片子叶。
种植该植物时常合理密植,目的是 。
20.(5分)下图为我市某玉米田中能量流动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些生物,R 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最可能代表玉米的是 ,请写出该农田中的食物链: 。
(2)从理论上讲,若大量捕杀丙,玉米的产量会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由图可知,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呈现 的特点。
(4)R 代表的生理过程为 。
21.(6分)已知人的卷发和直发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分别用H 、h 表示。
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兴趣小组的同学随机抽取若干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相关问题:(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调查过程中采用 方法进行了统计。
(2)由表中数据可知, 是显性性状,直发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
(3)已知一男性为卷发,其妻子和女儿均为直发,则该男性的基因组成为 ;若该夫妻想再生一胎,则再生一个女儿的概率为 ;若妻子进行了烫发,他们再生一个卷发儿子的概率为 。
22.(6分)下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乙为血液流经器官E 时成分变化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甲乙(1)图甲中肺循环的起点是 (填图中字母),流动脉血的血管有 (填图中数字),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的是 。
(2)若E 为小肠,乙中体现营养物质变化的曲线是 (填图中字母),若E 为肾脏,曲线a 表示的物质有 (至少填两种物质)。
(3)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3.(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侧芽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a .剪取含有2个茎节、2个侧芽的新鲜葡萄枝条若干,上方切口为水平,下方切口为倾斜。
b .从叶柄处去掉上方茎节的部分叶片和下方茎节的全部叶片。
c .将全部枝条平均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去掉1个侧芽,乙组去掉2个侧芽,丙组……d .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扦插,30天后观察结果。
请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1)b 步骤中,去掉叶片的目的是 。
(2)c 步骤中,丙组的处理方式为 。
(3)30天后,若丙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最差,甲组居中,则说明 ;若 ,则说明侧芽抑制生根;若 ,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淄博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现在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考点】生物与环境2.【答案】C【解析】选项A,对光时。
应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选项B,观察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选项D,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例如根尖部分的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都不含有叶绿体。
【考点】显微镜使用3.【答案】A【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保证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一样的。
【考点】细胞分裂4.【答案】D【解析】选项D,卷柏是蕨类植物,不属于种子植物。
【考点】人类与绿色植物关系5.【答案】C【解析】选项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考点】绿色植物6.【答案】C【解析】选项A,①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选项B,②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③脑干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选项D,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和④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考点】神经系统7.【答案】B【解析】选项A、C、D与家蚕的发育都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选项B,蟋蟀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考点】昆虫发育8.【答案】A【解析】选项A,因为往光亮的地方,瞳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