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7
题型组合练组合练1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生命如歌,每一天都欢乐溢胸、笑语盈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一路高歌,________?可是,人生万物,其精神、其美妙、其价值,不在相同,而在于不同处。
一如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没有一种是相同的,但演奏出来的却是________,精彩无比。
但终其一生的劳碌奔波,最终又有几个人能够________呢?在人生之路上,( )。
这样的平淡,能够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________,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心灵不充满健康和快乐?B.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有价值,人生有意义,生活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C.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活力,心灵不充满健康和快乐?D.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解析反问句本身表一重否定,“谁不希望”即“谁都希望”,表意已经明确,不可再加其他否定词;人生、生命、生活、心灵,由抽象而具体,由大的方面到小的方面,顺序不可改变。
答案 D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春风得意感慨万千称心如意洞察世事B.踌躇满志百感交集称心如意明察秋毫C.春风得意百感交集如愿以偿洞察世事D.踌躇满志感慨万千如愿以偿明察秋毫解析春风得意: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句中泛指顺利,应用“春风得意”。
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搀扶年迈的老人,你选择了敬老;拾起地下的香蕉皮,你选择了爱幼。
对此________,你就选择了漠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进修后,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放弃了________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刑场上放弃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________;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追寻世间真谛而抛弃了君主的________生活。
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置之不理衣食无忧视死如归锦衣玉食B.不屑一顾养尊处优视死如归雍容华贵C.不屑一顾衣食无忧舍身取义锦衣玉食D.置之不理养尊处优舍身取义雍容华贵解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它。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结合后句的态度“漠视”应选“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养尊处优: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
句中只就物质生活方面来说,没有强调地位上的“尊”,应选“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舍身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句中强调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应选“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高雅从容,庄重大方,也形容服饰华丽锦绣。
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此处偏重于指生活,不强调仪态与服饰,应选“锦衣玉食”。
答案 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的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B.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C.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D.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拖着久病的身体解析结合分号及前后句子可知,先说人物,再说事件。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二、名篇名句默写(1)《登高》中,杜甫面对萧瑟秋景,以“,”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三、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承卢生强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
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
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
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
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
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
”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
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搀扶年迈的老人,你选择了敬老;拾起地下的香蕉皮,你选择了爱幼。
对此________,你就选择了漠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进修后,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放弃了________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刑场上放弃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________;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追寻世间真谛而抛弃了君主的________生活。
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置之不理衣食无忧视死如归锦衣玉食B.不屑一顾养尊处优视死如归雍容华贵C.不屑一顾衣食无忧舍身取义锦衣玉食D.置之不理养尊处优舍身取义雍容华贵解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它。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结合后句的态度“漠视”应选“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养尊处优: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
句中只就物质生活方面来说,没有强调地位上的“尊”,应选“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舍身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句中强调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应选“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高雅从容,庄重大方,也形容服饰华丽锦绣。
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此处偏重于指生活,不强调仪态与服饰,应选“锦衣玉食”。
答案 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的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B.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C.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D.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拖着久病的身体解析结合分号及前后句子可知,先说人物,再说事件。
组合练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朋友就是我可以与其________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________。
终于,我到了这样一个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诚、无私,以至于我竟然可以抛开遮掩、客套和________;我们之间的相处那样简单、纯粹,仿如一个化学原子遇到了另一个化学原子。
真诚就像王冠和权杖一样,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对待友谊的态度应该是虔诚的。
我们经常谈论如何选择朋友,但友谊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要把朋友当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
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________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坦诚相对推心置腹冥思苦想寸步不离B.坦诚相对畅所欲言深思熟虑如影随形C.肝胆相照畅所欲言冥思苦想如影随形D.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深思熟虑寸步不离解析坦诚相对:彼此用真心对待。
肝胆相照:以真心相见,语意重。
此处指一般朋友相处之道,应用“坦诚相对”。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语境强调的是“无拘无束”,应用“畅所欲言”。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句中强调无需谨慎小心,应用“深思熟虑”。
寸步不离: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强调的是“感情”。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强调的是“关系”。
句中指的是与朋友的关系,应用“如影随形”。
答案 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组合练11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新闻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________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________,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________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游赏西方园林,你是“客”;游赏江南园林,你是“主”。
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 ),驻足观赏。
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
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浩如烟海源源不断耳濡目染心心相印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心旷神怡C.博大精深源源不断潜移默化心心相印D.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耳濡目染心旷神怡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
对象运用错误。
源远流长:①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②形容历史悠久。
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和横线前的“历史悠久”相呼应。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用在此处不恰当。
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用在句中不恰当。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
用在句中不合情境。
答案 B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B.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C.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D.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解析原文中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错,应为“江南园林是……的杰出代表”;“它解决……思想”搭配不当。
组合练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朋友就是我可以与其________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________。
终于,我来到了这样一个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诚、无私,以至于我竟然可以抛开遮掩、客套和________;我们之间的相处那样简单、纯粹,仿如一个化学原子遇到了另一个化学原子。
真诚就像王冠和权杖一样,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对待友谊的态度应该是虔诚的。
我们经常谈论如何选择朋友,但友谊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要把朋友当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
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________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坦诚相对推心置腹冥思苦想寸步不离B.坦诚相对畅所欲言深思熟虑如影随形C.肝胆相照畅所欲言冥思苦想如影随形D.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深思熟虑寸步不离解析坦诚相对:彼此用真心来对待。
肝胆相照:以真心相见,语意重。
此处指一般朋友相处之道,应用“坦诚相对”。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语境强调的是“无拘无束”,应用“畅所欲言”。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句中强调无需谨慎小心,应用“深思熟虑”。
寸步不离: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强调的是“感情”。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强调的是“关系”。
句中指的是与朋友的关系,应用“如影随形”。
答案 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示例三)如果因为平时表现不好就不为见义勇为者申报见义勇为的荣誉称号,那么很可能导致危难时刻一些平时表现不太好的人就不站出来,任由灾难发生或置他人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
4.“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上,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图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看图,看清图表内容和意思,然后再组织语言。
在本图中,“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在课堂与课外教学目标的顺序上正好相反;抓住这一点,结合图表上的文字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进行,老师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帮助。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是“无所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
不依靠任何外物,达到绝对自由,这才是庄子的最高理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以恢宏的印象。
组合练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朋友就是我可以与其________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________。
终于,我来到了这样一个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诚、无私,以至于我竟然可以抛开遮掩、客套和________;我们之间的相处那样简单、纯粹,仿如一个化学原子遇到了另一个化学原子。
真诚就像王冠和权杖一样,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对待友谊的态度应该是虔诚的。
我们经常谈论如何选择朋友,但友谊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要把朋友当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
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________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坦诚相对推心置腹冥思苦想寸步不离B.坦诚相对畅所欲言深思熟虑如影随形C.肝胆相照畅所欲言冥思苦想如影随形D.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深思熟虑寸步不离解析坦诚相对:彼此用真心来对待。
肝胆相照:以真心相见,语意重。
此处指一般朋友相处之道,应用“坦诚相对”。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语境强调的是“无拘无束”,应用“畅所欲言”。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句中强调无需谨慎小心,应用“深思熟虑”。
寸步不离: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强调的是“感情”。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强调的是“关系”。
句中指的是与朋友的关系,应用“如影随形”。
答案 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2019年普通高考模拟试题(全国Ⅱ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之际的古文运动与儒家的复古思潮紧密结合,对儒家道统说或文统说的申说,贯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始终。
自中唐以来,孟子之后文道不彰和对孟子之文的推崇成为古文家的共识,《孟子》被视为佐经之作,其人其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韩愈首创道统说,孟子被视为孔子之后儒道的唯一嫡传,居于道统中枢的重要地位。
这一道统说极大地提升了孟子在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李翱继承了韩愈尊孟的思想,又将子思、孟子的思想相衔接,以《中庸》的心性传统为核心,提出来一个有别于韩愈的传道系统。
韩、李的道统说对北宋中前期学者有深远影响,尤其是韩愈的道统说,开启了孟子地位升格的路途,为宋代孟子道统地位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韩愈的道统说在北宋经历了数次的变革和改造,虽有李觏、司马光等人的“非孟”之声,但总的来看,孔孟道统已成为当时思想界普通认同的观念,孟子道统中枢的地位亦越来越凸显。
北宋中前期的古文家大多尊韩,经由尊韩而尊孟。
他们倡言韩愈的道统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孔、孟、荀、扬、王、韩”的道统序列。
在这个道统序列中孟子与荀、扬等诸子并列,其地位并不是那么突出,有时甚至不及韩愈更受推崇。
但孟子辟杨墨的卫道之功得到了古文家的一致肯定,孔孟道统说经古文家反复推扬,几乎成为当时学术界和朝野的共识。
这启迪了之后理学家新道统观的确立。
嘉祐年间欧阳修主盟文坛后,又提出“孟韩”并称的道统观,孟子和韩愈的地位更加凸显。
但嘉祐以后古文运动渐朝着重文的倾向发展,“道”的因素逐渐减弱,最终文、道二分。
后起的王安石“新学”以及张载、二程等理学家不满于古文家所建立的道统谱系及对“道”的内涵的定义,他们以道德性命之学为立足点而重新建立道统,越过韩愈,直追孟子。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搀扶年迈的老人,你选择了敬老;拾起地下的香蕉皮,你选择了爱幼。
对此________,你就选择了漠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进修后,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放弃了________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刑场上放弃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________;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追寻世间真谛而抛弃了君主的________生活。
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置之不理衣食无忧视死如归锦衣玉食B.不屑一顾养尊处优视死如归雍容华贵C.不屑一顾衣食无忧舍身取义锦衣玉食D.置之不理养尊处优舍身取义雍容华贵解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它。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结合后句的态度“漠视”应选“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养尊处优: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
句中只就物质生活方面来说,没有强调地位上的“尊”,应选“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舍身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句中强调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应选“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高雅从容,庄重大方,也形容服饰华丽锦绣。
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此处偏重于指生活,不强调仪态与服饰,应选“锦衣玉食”。
答案 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的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B.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C.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D.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拖着久病的身体解析结合分号及前后句子可知,先说人物,再说事件。
“拖着久病的身体”是一种状态,做状语,后面要加动词“生活”,否则就成分残缺。
“宁可……也”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舍”的是“救济粮”,“取”的是“困苦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混淆。
答案 B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B.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C.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D.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解析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虽然”应置于句首;后句否定不当,“谁可以否认”表肯定“谁都承认”,后面不能再加否定词。
“选择”与“理智”不搭配。
答案 D4.下面是一则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敝工程将于2018年8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
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
请予理解和支持。
答:解析“宣布”侧重的对象是听众,不适合文稿;“敝”适合口语,侧重指人的谦词;“提出”不得体,应为“垂询”;“贵用户”一般用于开头称呼语;“不安”是因为做错了事情而心理不安,此处应为“歉意”。
答案①“宣布”改为“通告”;②“敝”改为“本”;③“提出”改为“垂询”;④“贵用户”改为“您”;⑤“不安”改为“歉意”。
5.下面是某中学转出团关系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写一段介绍转出团关系的程序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答:答案转出团员需持团员证到校团委办理团关系转出手续,如无团员证、志愿书,需开具团籍证明,团籍证明或团员证、志愿书(或:相关证件、相关手续)装入团员档案袋,将该档案袋及时上交接收单位。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2)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首先表明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点明老师的职能为:师者,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等,接下来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哀景衬托送别的愁苦之情。
解析注意词语:歧、受业、浔阳、荻花。
答案(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2018·广东肇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渐渐朱以撒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
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
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
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
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
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
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
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
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
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
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
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
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
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
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
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
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入睡意里。
夜,在渐渐中流转。
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渐阗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
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连绵的湿意。
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
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
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
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
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
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
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
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
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
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
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
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
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
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
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
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
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
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
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
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
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
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
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
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九重葛与洋兰让人浑然无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长走向写起,显示出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引发了下文关于渐渐的思考。
B.本文思路开阔,今古相接,由物及人,形散神聚,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渐渐”的感悟与思考。
C.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第三段,将有的人书法手头功夫的匮乏、书写动作的不协调和“我”老练娴熟的书写、悠然自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
D.作者善于借生活片段来表达情感,如老到乃至老气横秋的少年书法,既表现出对少年的惋惜,也包含着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解析“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错,从后文“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可以看出是为了说明“渐渐”的道理;“‘我’老练娴熟的书写”表达也不够准确,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C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请简要作答。
(6分)答:解析本句话是对品味自然生长的芦花鸡肉时而生发的感慨。
在理解时应抓准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口舌、快感、渐渐、递增、美感。
尤其要注意“渐渐”“递增”含义的挖掘。
答案我们品尝主人款待的芦花鸡,因其美味而感到快乐。
芦花鸡从出壳到长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积累的正常生长过程,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而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鸡主人过人的耐心与安时处顺的生存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美。
9.“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
(6分)答:解析要注意“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的提示功能,其告知我们所提取的场景应是“原生态”——自然而然的,由此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考虑。
这些场景,既有作者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也有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见是被作者用感官和想象串联起来,服务于“渐渐”这一主题的。
答案主要写了两类场景:一类是自然场景,九重葛与洋兰等草木正常生长与凋零,秋天等四季自然转换;一类是生活场景,书法作品自然晕化,更夫步履舒缓为人报时,小姐以纨扇遮挡住笑颜,主人安时处顺让鸡自然生长。
作者是通过感观和想象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