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3.叶和花》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内容三下第二单元第三课《叶和执教日期()月()曰朝()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2.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叶和花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镶子、白纸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学生回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3.比较更多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记录。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讲述:(出示一片树叶)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 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提问:同学们观察的很仔四、作业设计完成《科学探究》中的部分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片树叶,看看它的反面有什么不同?3.提问:课前大家也采集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写在活动录上。
4.提问:你能在这个基础这些树叶分分类吗?5.指导小组进行分类活动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二、认识叶片的作用1.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一盆,说明实2。
验的目的问:预测一下,将会看到什象?3.拿出另一盆已有实验现植物,提问:没有摘除叶片料袋内为什么会有小水珠?4.师小结:套有叶片的颜里的小水珠是植物体内“多的水吸收了周围的热,变成气从叶中某个地方跑出来凝而成的。
未套有叶片的塑料没有小水珠。
三、认叶的光合作用1.讲述:(出示两盆吊兰)这两盆吊兰是老时种下的,种的时候多大小,一盆是放在上的,一盆是放在室内每天浇同样的水。
叶和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对比实验。
3.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教学重点:认识叶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叶子若干,放大镜教师准备:叶的光合作用的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的根,(根有固定和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茎有运输的作用),植物的果实(果实有果皮和种子),还有植物的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今天,我们来认识植物的叶。
(二)讲授新课1.观察叶片(1)学生拿出一片叶子,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4)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有叶柄和叶片。
叶片上有叶脉。
不同点:颜色、形状、大小不同。
2.给叶片分类(1)树叶的形状有很多种,大家把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
(要一次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分类)(2)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3)汇报交流3.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1)教师播放视频课件,认识气孔及光合作用(2)了解气孔的形状(3)教科书22页,指导学生在家里完成这两个实验(4)教师小结:阳光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很多植物都喜欢阳光,在太阳的照射下长得枝繁叶茂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喜欢晒太阳的植物,它们一般都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下面,如果把它们放在太阳下暴晒,是会晒死的。
植物会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这个食物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有叶子的塑料袋里有小水珠,没有叶子的塑料袋里没有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是植物体内多余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叶片中跑出来,遇到了塑料袋又变成了小水珠。
(三)复习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回家完成书22页的两个实验,一周后检查。
《根和茎》教材分析将根和茎的内容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关性,它们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最重要的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分类活动认识根的多样性,认识直根和须根。
第二部分,认识根的作用。
课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探究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根系的庞大,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株植物体,使它不会倒下,因此,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
而“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学生在三上教材“水”单元已学过,此处是迁移所探究过的内容,以利学生的知识建构,第三部分,在认识到茎是把植物身体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对比不同点,指导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教材呈现的是:牵牛花(缠绕茎)、杉树(直立茎)、爬山虎(攀缘茎)、西瓜(匍匐茎)。
第四部分,认识茎的生理作用。
教材安排了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作用的实验,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推测植物“喝”的水是通过茎和叶脉运送到全身的,再做茎的斜切进行观察,体会茎的作用。
本单元的“隐线”在本课的最后再次出现,主要是提醒学生种好自己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可以让学生就种植情况做一些汇报。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了解,特别是植物的根和茎有什么作用,学生还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
对于常见事物的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根和茎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
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
评价任务1.知道直根和须根的区别,知道根对植物的作用。
2.认识植物不同形态的茎。
3.能通过实验现象,认识植物的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庄稼带进课堂(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3.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或图片。
叶和花(二)一、教学内容: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三课二、教材分析在地球上的万物之中,植物是人们最常见、同人类关系最亲密的生物。
本单元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由“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四课构成。
前三课是并列的关系,采用观察、比较、解剖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过自己的“器官”制造养分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殖后代。
本节课是第三课《叶和花》的第二课时,花也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
雄蕊和雌蕊更是植物重要的繁殖,课上我从认识生活中的花引入课题,再引导学生两次递进观察解剖一朵完全花,从而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再通过ipad资源包里的几段直观的视频介绍,让学生对花各部分的功能、植物的几种传粉方法,虫媒花和风媒花,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三年级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学生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2知识与技能1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2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3《叶和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叶和花》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叶和花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叶和花,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叶和花的特征和功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叶和花的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叶和花的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叶和花的特征和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叶和花的特征和功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叶和花,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叶和花,记录它们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叶和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叶和花的模型,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5.总结: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叶和花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叶和花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探究报告等方面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叶和花特征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叶和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3.能初步按要求搜集资料,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认识花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花粉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花、镊子、放大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及谜底。
2.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植物的花)二、观察解剖花朵1.提问:这些美丽的花朵,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课件播放视频:解剖桃花。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2.学生交流所看到的,课件出示花的解剖示意图,让学生说出花的各部分器官名称,适时指名学生板书相应名称。
3.请学生说说在解剖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小结出示解剖要点。
(1)动手解剖花时,动作要轻柔,要注意安全。
(2)在解剖过程中按一定顺序,先解剖萼片再花瓣,接着是雄蕊和雌蕊。
(3)请组长分好工,一人解剖花,一人做好记录,其他同学观察,花的萼片有几片?花瓣有几片?雄蕊有几个?雌蕊有几个?(4)在解剖过程中请同学们小声讨论。
4.学生分小组解剖自己带来的花,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6.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花朵各部分,猜测各器官的作用,指名板书。
7.小结各部分功能,告诉学生花朵进行传粉以后,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三、认识花粉的传播方式1.过渡:你们知道花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吗?2.课件播放视频演示花粉的传播方式。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补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授粉的好处。
4.教师小结,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四、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课后自己独立解剖一朵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各部分构造,试着把它们画下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叶和花一、课程标准: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索。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叶并进行分类。
2.做“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对比实验。
3.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二)探究能力:1.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2.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教学材料: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集中话题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探索和调查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
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叶和花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第4课,要认识的植物的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由于叶的常见,学生平时是不大会去仔细观察的,他们对叶的认识比较粗浅、浮于表面的。
本课安排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地观察树叶,发现它们的一些外表的特点,会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能给不同的树叶分类。
花也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
我们的教学可以从身边最常见的花入手,也可以选择正在开花的植物来进行研究。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镊子的使用方法,能用镊子解剖一朵花,从而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教材上选用的花都由花瓣、雄蕊、雌蕊三个部分组成,但生活中有很多例外的,教师在选择花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
最后学生要了解的是植物的几种传粉方法,书上介绍了虫媒花和风媒花,还提到了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我们要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比较不同树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能够按不同的标准给树叶分类;●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对比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知道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会解剖植物的花,初步了解花的构造;●知道花粉传播的几种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最后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二、观察叶片,认识叶片的作用1.观察叶片。
(1)教师出示一片香樟树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树叶吗?(2)学生回答。
(3)谈话: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香樟树,你们平时仔细地观察过这种树叶吗?(4)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香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叶和花》第2课时《花》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第3课,本课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的叶,而第二课时的研究对象则是植物的花。
花是植物身上最常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本课教学就从学生身边最常见的花入手展开研究。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并解剖一种植物的花,从而认识花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同时还要了解植物传播花粉的几种途径。
最后,我们还要利用教材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编排上是依据植物生活史之时间顺序安排的,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果实、种子、根、茎和叶,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一生获得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花的认识是无意识的、模糊的,同时又思维活跃、好奇求知。
教学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学生有丰富的认知资源和学习素材。
让学生在课前储备相关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学生探究认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动机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利用简单的器材对植物的花进行解剖和观察;•能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学会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2、科学知识•认识花的基本构造;•了解花各部分构造的功能;•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3、科学态度•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欣赏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形成珍爱生命、爱护花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花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难点:解剖观察花的操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鲜花、放大镜、镊子、桃花模型、活动记录单、教学视频短片、。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花、白纸、胶带、有关花传粉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外出踏青这个季节,田野里、山坡上最惹人注目的是什么生答:油菜花、桃花、樱花、杏花、梨花等。
《3.叶和花》教案3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3、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描述叶子的不同形态。
1、同一片树叶的正反两面,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2、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3、给带来的树叶分类。
层层递进。
第二部分,探究叶子的作用。
课文中利用对比试验,进行分析推理,了解叶子的蒸腾作用。
第三部分,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教材从认识不同的花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解剖一朵完全花,进行观察比较,最后用连线的方法,分析判断花个部分的作用。
第四部分,介绍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
第五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要求学生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日记,并在班中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5、各小组汇报,对观察仔细的同学给予表扬。
6、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7、小组进行分类活动。
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汇报分类结果。
二、观察叶的蒸腾作用
1、出示老师几小时前准备好的一盆植物观察:套塑料袋的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总结:叶的蒸腾作用。
三、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互相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4、各小组设计实验。
5、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
重点解决:做这个实验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四、认识花的构造
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6、展示自己画的花的构造,看看同学们带来的花是不是都具备这四部分?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7、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发现了什么?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
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五、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
3、交流:植物传粉有哪些方法?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