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 116-88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3
⽕灾⾃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城市消防国家标准)⽕灾⾃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 总则1.1为了合理设计⽕灾⾃动报警系统,预防和减少⽕灾危害,保护⼈⾝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设置的⽕灾⾃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不适⽤于⽣产和贮存⽕药、炸药、弹药、⽕⼯品等场所设置的⽕灾⾃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1.3⽕灾⾃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灾⾃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灾⾃动报警系统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探测⽕灾早期特征、发出⽕灾报警信号,为⼈员疏散、防⽌⽕灾蔓延和启动⾃动灭⽕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的消防系统。
2.2报警区域 alarm zone将⽕灾⾃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分区或楼层等划分的单元。
2.3探测区域 detection zone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2.4保护⾯积 monitoring area⼀只⽕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积。
2.5安装间距 installation spacing两只相邻⽕灾探测器中⼼之间的⽔平距离。
2.6保护半径 monitoring radius⼀只⽕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平距离。
2.7联动控制信号 control signal to start & stop an automatic equipment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于控制消防设备(设施)⼯作的信号。
2.8联动反馈信号 feedback signal from automatic equipment受控消防设备(设施)将其⼯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信号。
2.9联动触发信号 signal for logical program消防联动控制器接收的⽤于逻辑判断的信号。
3 基本规定3.1 ⼀般规定3.1.1⽕灾⾃动报警系统可⽤于⼈员居住和经常有⼈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11月1日关于发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8〕27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公安部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科研所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2月23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科研所会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公安局消防总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和核工业部国营二六二厂等五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这方面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外有关标准规范,开展了必要的试验验证工作,并征求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委所属设计、科研、高等院校、生产、使用和公安消防等单位的意见,最后经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系统设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选择、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系统供电、布线等。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公安部沈阳消防科研所(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三段六号),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88年2月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现代社会,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且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规范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迅速响应,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探测器、报警器、控制设备以及联动装置等。
探测器的作用是感知火灾产生的烟雾、温度、火焰等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报警器则负责发出声音、光等警示信号,通知人们发生了火灾;控制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探测器传来的信号,并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联动装置则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消防设备,如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探测器的选择和布置。
探测器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等。
不同类型的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和火灾类型。
例如,在办公室、商场等人员密集且可能产生烟雾的场所,感烟探测器通常是首选;而在厨房、锅炉房等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感温探测器则更为合适。
探测器的布置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般来说,探测器应均匀分布在被保护区域内,确保没有盲区。
对于大空间的场所,还需要根据空间的高度、形状和火灾危险程度等因素,采用合适的探测器布置方式,如分层布置、线型布置等。
同时,探测器与墙壁、梁、障碍物等的距离也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其正常的探测性能。
报警器的设置同样重要。
报警器的声音和光信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辨识度,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公共场所,报警器的位置应明显可见,并且其声音应能够覆盖整个区域。
此外,还应设置多个报警器,以确保在部分报警器故障时,仍能有效地发出警报。
控制设备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要能够准确接收和处理探测器传来的信号,还要具备可靠的通信功能,能够与消防控制中心、其他消防设备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
10.2.2 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
10.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
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种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10.2.4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杨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
金属软管保
护。
10.2.5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
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
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10.2.6 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宜选择压接或带锡焊接点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上应有相应的标号。
暗敷的话,只要满足保护层30的厚度,用PVC可以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探测区域的划分:1、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20~100m之间。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二级保护对象,可将几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1)相邻房间不超过5间,总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2)相邻房间不超过10间,总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3、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3)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4)建筑物闷顶、夹层。
系统设计:1、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
(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3)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4)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5)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2、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2)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发表时间:2008-3-5 13:56:21 点击: 342 次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条说明制订本规范的目的,即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特制订本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人灭报答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它是人们为了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苏联和瑞士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生产、应用相当普遍,美,英、日等国火灾自动报畜设备甚至普及到一般家庭。
据国外资料介绍,在建筑物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瞥设备,大多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火灾自动报答设备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五、六十年代基本上是空白。
70年代开始创建,并逐步有所发展。
进入80年代以来。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消防工作的不断加强,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生产和应用有了较大发展,生产厂家、产品种类和产量以及应用单位,都不断有所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厂家已超过50个,国外生产和应用比较普遍的几种典型的火灾探测器产品我国都有,各种火灾探测器的年产量估计可达m万只以上。
产品的质量逐年有所提高,应用范围也不位和要害部位,如国家计委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的电子计算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许多高层建筑、高级旅馆、重要仓库、重点引进工程、重要的图书馆、档案熔、重要的公共建筑等,都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据调查。
绝大多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他说,凡是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发生了火灾都能及早报警,没有酿成重大火灾;相反,凡是发生重大火灾的,都是没有装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 116-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 1999 年 6 月 1 日第一章总则第 08.1.0.1 条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 08.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 08.1.0.3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 08.1.0.4 条火灾自动报警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 08.2.0.1 条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第 08.2.0.2 条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 ( 套 ) 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 500m2;从主要人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 1000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第 08.2.0.3 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非重点保护建筑,可将数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一、相邻房间不超过五间,总面积不超过 400m2,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二、相邻房间不超过十间,总面积不超过 1000m2,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第 08.2.0.4 条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一、敞开或封闭楼梯间;二、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三、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四、建筑物闷顶、夹层。
第三章系统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08.3.1.1 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08.3.1.2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作为一种预防火灾、保护人员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现有效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基础上,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在设计和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为了生产和使用安全,设计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实现防火、消防安全目标。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构成(1)控制器:该设备主要负责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到火情之后,从相应的传感器获取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消防措施;(2)输入设备:指检测元件,包括感温、感烟等传感器,起到监测、检测火焰、烟雾和温度等火情信息的作用。
(3)输出设备:指报警器、瞭望塔、灭火器、喷水装置、紧急停止开关等设备,从控制器接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防火、消防措施。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1)系统工程师按照GB/T50322-20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制定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中需注明应用场所、系统容量、布线结构等相关要求。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应具有灵活度,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防大面积喷淋措施应在系统的设计中预留出。
(3)在选择传感器和其他配件时,应选择品质卓越,可靠的产品,并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确保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应预留防误报装置和手工紧急报警装置。
同时,当系统中发生误报时,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记录下来以作参考。
(5)针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养与维护问题,设计中应将其作为长期计划之一,要求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6)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使用备用电源时,应保证其备用电源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备用电源进行实现备用供电。
同时,配备需备用电源工程师必须对其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并备有应对备用电源故障的技能。
三、维护与管理(1)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转,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验和维护,照明等配套设备、电池、控制板、报警器等配件均应定期检测,如果出现异常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 引言火灾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它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并应对火灾事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档旨在为设计和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设计规范。
2. 设计目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早期发现火灾、减少损失,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3. 设计原则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 安全性原则: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 可靠性原则:系统的传感器、报警设备等都应具备高可靠性,以防误报和漏报。
- 全面性原则:系统应覆盖建筑物的各个区域,以确保火灾能够及时被发现。
- 灵活性原则:系统应具备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不同建筑环境和使用需求。
4. 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4.1 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监测建筑物内部环境是否发生火灾。
常见的火灾探测器包括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等。
4.2 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类型和位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决策。
报警控制器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如消防泵系统和排烟风机系统等。
4.3 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用于向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以提醒人员及时疏散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常见的报警设备包括声光报警器和电话自动拨号器等。
4.4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管理部分,用于集中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监控中心还可以提供数据记录、故障诊断和报警信息处理等功能。
5. 系统设计要求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满足以下要求:5.1 确定火灾风险区域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特点,确定各个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并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和报警设备。
5.2 确定火灾探测器的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合理布置火灾探测器,并考虑到探测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覆盖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 引言火灾是世界各行业及公共场所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
在很多情况下,火灾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财产损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为主题,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分展开论述。
2. 系统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应具备快速准确地检测和报警能力,并能有效指导人员逃离危险区域。
2.2 可靠性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具备可靠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反应,并提供准确的信息用于救火和疏散人员。
系统应保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2.3 灵活性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建筑物、不同场所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置。
系统应满足各种规模建筑物的需要,并能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扩展。
3. 设计方案3.1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是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它应具备灵敏的感应能力和准确的报警功能。
控制器应采用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工作。
控制器应具有自动检测与故障诊断功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 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布置方式。
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有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等。
探测器应能快速准确地探测到火灾的发生,并能与控制器实时通讯,确保报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3 报警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报警设备主要有声光警报器和报警面板等。
声光警报器应选择具备较大音量和明亮光源的设备,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吸引人员的注意。
报警面板应设置在显眼的位置,便于人员及时接收火灾报警信息。
3.4 联动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还应设置联动控制设备,以配合其他消防设备的工作。
例如,联动控制设备可以与喷淋系统、排烟系统等相连,实现火灾自动控制和扑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 116-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 1999 年 6 月 1 日第一章总则第 08.1.0.1 条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 08.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 08.1.0.3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 08.1.0.4 条火灾自动报警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 08.2.0.1 条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第 08.2.0.2 条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 ( 套 ) 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 500m2;从主要人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 1000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第 08.2.0.3 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非重点保护建筑,可将数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一、相邻房间不超过五间,总面积不超过 400m2,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二、相邻房间不超过十间,总面积不超过 1000m2,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第 08.2.0.4 条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一、敞开或封闭楼梯间;二、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三、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四、建筑物闷顶、夹层。
第三章系统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08.3.1.1 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08.3.1.2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
第 08.3.1.3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应采用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
第二节系统的形式及设备布置第 08.3.2.1 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区域报警系统;二、集中报警系统;三、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第 08.3.2.2 条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三台。
二、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警戒数个楼层时,应在每层楼梯口明显部位装设识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三、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宜为 1.5m ,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0.5m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 1.2m 。
四、区域报警控制器宜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第 08.3.2.3 条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系统中应设有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二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二、集中报警控制器需从后面检修时,其后面板距墙不应小于 1m ;当其一侧靠墙安装时,另一侧距墙不应小于 1m ;三、集中报警控制器的正面操作距离,当设备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1.5m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盘距墙不应小于 3m ;四、集中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专用房间或消防值班室内;五、区域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08.3.2.2 条的有关要求。
第 08.3.2.4 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系统中应至少设置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必要的消防控制设备;二、设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集中报警控制器,均应将火灾报警信号和消防联动控制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三、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08.3.2.2条和第 08.3.2.3 条的有关要求。
第三节火灾事故广播第 08.3.3.1 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事故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事故广播。
第 08.3.3.2 条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其数量应能保证从本楼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25m 。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 3W ;二、工业建筑内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15dB 。
第 08.3.3.3 条火灾事故广播与广播音响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广播音响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
二、床头控制柜内设置的扬声器,应有火灾事故广播功能;三、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火灾事故广播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能用话筒播音。
第 08.3.3.4 条火灾事故广播应设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容量较大的三层扬声器容量的总和。
第四节接地第 08.3.4.1 条消防控制室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接地电阻值应小于 4 Ω ;二、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 1 Ω ;第 08.3.4.2 条当采用联合接地时,应用专用接地干线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
专用接地干应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 16mm2。
第 08.3.4.3 条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 4mm2。
第四章消防控制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08.4.1.1 条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 08.4.1.2 条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在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
第 08.4.1.3 条消防控制室内应有显示被保护建筑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
第 08.4.1.4 条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第 08.4.1.5 条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道穿过。
第 08.4.1.6 条消防控制设备根据需要可由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装置组成:一、集中报警控制器;二、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四、泡沫、干粉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五、卤代烷、二氧化碳等管网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六、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七、通风空调、防烟排烟设备及电动防火阀的控制装置;八、电梯的控制装置;九、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控制装置;十、消防通讯设备等。
第 08.4.1.7 条消防控制设备应在控制盘上显示其动作信号。
第 08.4.1.8 条消防控制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1.5m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 ;二、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
三、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 1m ;四、控制盘的排列长度大于 4m 时,控制盘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m 的通道。
第二节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第 08.4.2.1 条消防控制室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一、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二、显示启泵按钮启动的位置;三、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第 08.4.2.2 条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一、控制系统的启、停;二、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三、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第 08.4.2.3 条消防控制设备对泡沫、干粉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一、控制系统的启、停;二、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第 08.4.2.4 条消防控制设备对有管网的卤代烷、二氧化碳等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一、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和切断装置;二、由火灾探测器联动的控制设备,应具有 30s 可调的延时装置;三、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四、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五、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气调节系统。
第 08.4.2.5 条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控制对象应有下列功能:一、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二、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 ( 包括正压送风机 ) 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第 08.4.2.6 条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控制对象应有下列功能:一、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收其反馈信号;二、发出控制信号,强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三、接通火灾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四、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第 08.4.2.7 条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设备应按疏散顺序接通火灾警报装置和火灾事故广播。
警报装置的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发生火灾,宜先接通着火层及相邻的上、下层;二、首层发生火灾,宜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三、地下室发生火灾,宜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第 08.4.2.8 条消防控制室的消防通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消防控制室与值班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通风空调机房、电梯机房、区域报警控制器及卤代烷等管网灭火系统应急操作装置处,应设置固定的对讲电话;二、手动报警按钮处宜设置对讲电话插孔;三、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第五章设备的选择第一节火灾探测器第 08.5.1.1 条根据火灾的特点选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原则:一、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应选用感烟探测器;二、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可选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三、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应选用火焰探测器;四、火灾形成特点不可预料,可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探测器。
第 08.5.1.2 条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 08.5.1.2 选择火灾探测器。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表 08.5.1.2第 08.5.1.3 条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 08.5.1.4 条下列场所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一、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二、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三、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四、书库、档案库等;五、有电器火灾危险的场所。
第 08.5.1.5 条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一、相对湿度长期大于 95% ;二、气流速度大于 5m/s ;三、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四、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五、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六、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第 08.5.1.6 条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一、可能产生黑烟;二、有大量积聚粉尘;三、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四、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五、存在高频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