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背诵手册专题三 文化生活-划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338.11 KB
- 文档页数:9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背记资料第一课第一节★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范围: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3.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形成的。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第一课第二节★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的表现:(1)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也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第一节★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第二课第二节★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表现)1.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第一节★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意义):——为什么要尊重?(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要求——如何尊重?(1)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填空题1.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体现了___________离不开___________,也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________和________文化。
2.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_____________,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_______、不竭的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
3.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________以及认识的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人们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6.人们接受___________的文化影响,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熏陶的过程。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________和________,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__________,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___________的影响。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简答题9.简述文化的力量。
10.简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1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优秀文化为何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解析1.精神活动物质活动获得享用2.文化软实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3.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4.角度深度广度目标的确定行为的选择5.潜移默化深远持久6.健康向上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核心标志方向性深远持久7.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必修3 文化生活考点八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双重影响:利与弊)(1)可喜变化(2)存在问题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考纲导学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要求:①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文化经营者: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③消费者: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发展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说的大众文化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它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在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能够满足人民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拓展:1、在不同历史时期,先进文化有不同的内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当时的中国的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参照物不同)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而言,大众文化则是相对精英文化来说的。
注意:1、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不在于类型、形式、风格,而在于是否是人民大从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否促进我国公民全面发展的文化,能否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起推动作用的文化。
2、在分析我国人民现代文化生活特点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角度:①我国文化市场的特点——色彩丰富(类型、风格、形式)、良莠不齐(性质)、喜忧并存(影响)。
②我国人民对文化需要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③材料中的“特定文化”被“特定人群体”所喜欢的原因。
④我们评判的标准(见注1)⑤我们态度:A、合理的予以尊重、提倡;B、不合理的加以引导,帮助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C、最根本的是奏响文化的主旋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模块三文化生活一、选择题重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2.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真好、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13.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5.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6.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7.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8.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19.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1.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高考政治背诵手册(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专题一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从本质上看:(经济因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国际、区域性、群体性)(1)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表现:(1)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2)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过程,深远持久强调结果。
4.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主观)(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体行为)(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专题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文化多样性1.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态度: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一律平等。
(3)怎样做: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020年高考政治(新人教)考点精析大全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P52、文化的含义P63、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P64、文化的力量(作用):P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P10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P10-11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P11(1)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P13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13-14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P15-16二、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18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19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2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文化遗产P29-30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P31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314、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020高考冲刺,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必背1、文化作用:(文化与生活)(1-4对社会,5-8对个人)(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增)。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6)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7)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8)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多样性:(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4)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3、传统文化:特点: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又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性(传统思想、习俗、建筑、文艺)。
怎样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文化的作用1. 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上,也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只有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民族,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立足。
- 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向作用。
积极、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造成阻碍。
- 目前,全球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愈发激烈,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团结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作为全球最大的开发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文化建设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 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加深,经济的文化成分也逐渐上升,因此文化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 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是重要的精神武器。
国外的敌对势力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因此保护文化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 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需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支持经济发展。
3. 对个人的影响-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多样的文化活动。
- 它不仅影响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还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知和思维方式产生作用。
- 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且持久的,并不是强制性的。
- 健康和先进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而落后的文化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发展方向。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在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为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条件是尊重文化多样性。
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知识重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会文化:①文化形式各样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一样地域的文化各具特点。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有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拥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立、为人所独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可以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涵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取的。
④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拥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奉、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成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恩赐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拦社会的发展。
2)互相交融。
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样高素质人材、提高劳动者素质愈来愈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跟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涵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互相交融,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集力和创立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