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 格式:docx
- 大小:31.71 KB
- 文档页数:5
1.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测量和表征的科学2.定性分析:确定物质是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所组成3.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4.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5.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6.仲裁分析:不同单位对同一产品的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某单位(如一定级别的药检所,法定检验单位等)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是否准确7.系统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因素造成的8.偶然误差:是由某些不确定的原因或某些难以控制得原因造成的9.方法误差: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10.操作误差: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或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1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1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3.标准参考物质:必须要有公认的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与证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含量测定的准确度至少高于实际测量的3倍14.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5.相对偏差:单次测量值的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6.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的绝对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17.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8.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19.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样的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20.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测量到的数字,除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外,其余的数字都是准确的21.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前舍去多余数字的过程2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单位测定值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23.空白实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测定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实验24.对照实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或纯溶液,在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进行分析测定,所得分析结果与已知含量比较,便可得出分析的误差,有时可对测定误差加以校正25.回收试验:用所建方法测定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后,在几份相同的试样(n>5)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组分的纯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26.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使其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然后根据所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与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27.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剂28.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照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9.滴定终点:由于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或电位电导电流等发生突变而停止滴定之点30.终点误差(滴定误差):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符产生的误差31.非水滴定法:在以水以外溶剂中的滴定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2.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33.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34.滴定度:①以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以T B表示②每毫升标准溶液T能与被测组分B完全作用时消耗B的克数,以T T/B表示35.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6.质子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37.质子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8.酸碱半反应:酸失去一个质子或碱得到一个质子转变成相互对应的碱或酸的反应39.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中的酸与碱以质子联系而成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换40.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只发生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41.分析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总浓度42.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质或溶质各型体的浓度43.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称为酸度44.质量平衡(MBE):平衡状态时,溶质的各型平衡浓度之和与溶质分析浓度为等衡关系45.电荷平衡(CB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既溶液中荷正电质点电荷之和必等于荷负电荷点电荷之和46.质子平衡(PBE):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与碱之间得失质子的平衡关系称为质子平衡47.质子条件式:质子平衡的数学表达式48.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49.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50.分布系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5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52.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的能力53.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54.均化效应:这种将不同强度的酸均化到溶质和质子水平的效应55.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2.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溶剂或称为中性溶剂3.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4.碱性溶剂: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5.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能力6.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7.混合溶剂:为使样品易于溶解,增大滴定突跃,并使终点指示剂变色敏锐,还可以将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使用8.非质子溶剂:没有给出质子的能力的溶剂称为无质子性溶剂9.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
分析化学的认识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物质成分、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组成、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而推导出其可能的应用和潜在的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分析化学则有助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控制产品的成分和纯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来源,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分析化学还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检测和分析,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分析化学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生物体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
例如,通过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代谢状况和肾功能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分离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有助于将待测物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更加准确和灵敏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样品处理、溶液制备、分离技术本身以及监测方法。
样品处理是分析化学中的首要步骤,主要包括采样、前处理和消解等步骤。
采样主要涉及从整体中取出一部分样品进行分析,前处理则包括样品的粉碎、混合、过滤等步骤,消解则涉及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样品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主要在于其能够减小样品的不均匀性,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样品的损失和污染。
分析化学原理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化学反应、测定方法等。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步,它包括样品的采集、清洗、分解、萃取等步骤,以获得可分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与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
测定方法是分析化学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重量法、容量法、电位法、光谱法等,可以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3. 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组分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法、络合反应等。
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得非常重要。
4. 仪器设备分析化学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支持,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光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色谱仪可以通过将混合物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分析;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中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析化学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5. 应用意义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食品安全中,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在医药工业中,分析化学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和成分进行测定,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分析化学可以对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三、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空间科学研究中,星际物质分析已成为了解和考察宇宙物质成分及其转化的最重要手段.2. 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检查,工艺流程控制和商品检验方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分析化学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水,土成分调查,农药,化肥,残留物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生物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的转变中,分析化学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防建设中,分析化学在化学战剂,武器结构材料,航天,航海材料,动力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三道作业化学分析一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样品的采集、试样的制备和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含量的测定以及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2、分析化学的作用:①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工农业生产的“眼睛”③科学研究同样离不开分析化学④医药卫生方面的尤其广泛3、按照分析对象不同,分析化学分为有机分析(对象是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需结构分析)和无机分析(对象是无机物,对无机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按照分析的任务和目的不同,分析化学分为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①定性分析: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用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表示②定量分析: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用相对百分含量表示③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或存在形态。
用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或氧化钛、还原态、配位态表示5、按照分析原理不同,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1)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优点: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应用范围广缺点:对微量杂质的分析不够灵敏,不能满足快速分析要求2)仪器分析法:优点:灵敏、快速,是当代分析化学研究的重点,发展很快缺点:仪器分析法中的试样分解、掩蔽、富集、分离及方法准确度的检验、仪器的校准6、色谱分析法分为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无机定性分析,用半微量分析;化学定量分析,用常量分析;仪器分析,用微量分析和朝微量分析7、定性分析(鉴定物质中所含组成)的方法分类1、化学分析法:①1)干法分析: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只用于少量试剂和仪器,便于野外检测例:焰色反应、融珠反应②2)湿法分析:反映在固体之间进行例:常量法、半微量法、微量法、超微量法8、鉴定反应的外部特征:①溶液的颜色变化②沉淀的生成或溶解③特殊气体的生成④气体的排出9、定性反应的条件① 溶液的酸度② 溶液的温度③ 反应物的浓度④ 溶剂的影响⑤ 干扰物质的影响⑥ 反应的灵敏性10、检出限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定性反应能检出某物质的最小量,用m 表示,单位ug11、最低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反应能检出某物质的最小浓度,用1:G (G 是含有1g 被检物质的溶剂的克数)m=V ×106/G12、空白实验:溶剂,辅助试剂或器皿等可能引进外来离子,从而被当作试液中存在的离子而鉴定出来—过检13、对照实验:试剂失效或反应条件控制不当(鉴定反映不够明显或现象异常,特别是在怀疑所得的否定结果是否准确时)—检漏14、15、误差:实际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差16、系统误差:由于某些经常性因素(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恒定。
分析化学实验引言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通过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它们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
分析化学实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度的浓度。
它基于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中和反应,通过滴定试剂使溶液由酸性或碱性转变为中性,从而确定酸碱物质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溴酚蓝等。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
溴酚蓝则在酸性溶液中呈现黄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溶液的中和点,进而计算出酸碱物质的浓度。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气相色谱柱将化合物分离,并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将待分析样品蒸发为气态,并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常用的气相色谱柱包括毛细管柱和填充柱。
毛细管柱具有高分离效率和低逆相选择性,适用于分析复杂样品,而填充柱则适用于分析相对简单的样品。
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常用于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的分析。
3.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
它基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在特定波长下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来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常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火焰将金属元素原子化,并通过光谱仪测量其吸收光谱。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则将样品直接放置在石墨炉中,通过加热将金属元素原子化,并测量其吸收光谱。
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研究和应用一系列分析技术和方法,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分析化学的重要性。
其一,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化学研究中,分析化学是探索新物质、研究物质性质和反应机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通过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确定化合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为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例如,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化合物的纯度、鉴定未知物质的结构和确定反应物与产物的定量关系等。
此外,分析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二,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工业生产中,分析化学在物质转化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控制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对原材料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例如,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都需要依靠分析化学方法对原料和成品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其三,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而分析化学则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分析化学可以检测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来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四,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析化学不仅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也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分析化学还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监测和酒精检测等领域,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化学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Fe3+、Al3+的干扰,在下列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A.控制酸度法B.络合掩蔽法C.沉淀分离法D.溶剂萃取法( )2.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盐时,滴定速度应控制A.象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B.在开始是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C.始终缓慢进行D.开始时快,然后缓慢( )3.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在6.5-10.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A.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B.AgCl沉淀不完全C.AgCl沉淀吸附Cl-增强D.AgCl沉淀易胶溶( )4.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5.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水量为30.3% ,则30.6%-30.3%=0.3% 为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6.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密度1.18~1.19,含量36%~38%)A. 0.84mlB. 8.4mlC. 1.2mlD. 12ml()7.一有色溶液符合比耳定律,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当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为A. 1/2TB. 2TC.D. T2()8.按酸碱质子理论,Na2 HPO4是A. 中性物质B. 酸性物质C. 碱性物质D. 两性物质()9.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相同,则碱度最强的是A. CN-(KCN-= 6.2×10 -10)B. S2- (K HS- = 7.1×10 -15 , K H2S =1.3×10 -7 )C. F- (K HF = 3.5 ×10 -4 )D. CH3 COO- (K HAc = 1.8 ×10-5 )( )10.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A. [H+][OH-] 的乘积增大B. [H+][OH-] 的乘积减小C. [H+ ][OH- ] 的乘积不变D. [OH-] 浓度增加( )11.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A. 吸光度B. 透光率C. 吸收波长D. 吸光系数( )12.用SO42-沉淀Ba2+时,加入过量的SO42-可使Ba2+沉淀更加完全,这是利用A. 络合效应B. 同离子效应C. 盐效应D. 酸效应( )13.络合滴定中,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是A. 金属指示剂络合物易溶于水;B.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显色络合物稳定性大于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C.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不可逆;D. 金属指示剂本身颜色与显色络合物颜色相同( )1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与_____有关A. 温度B. 催化剂C. 电极电位D. 指示剂()15.浓度为0.1mol/L HAc(pKa=4.74)溶液的pH是A 4.87B 3.87C 2.87D 1.87()16.摩尔法的指示剂是:A. K 2Cr 2O 7B. K 2CrO 4C. Fe 3+D. SCN -( )17.用 Na 2C 2O 4(A )标定 KMnO 4(B )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 n A = 5/2 n BB. n A = 2/5 n BC. n A = 1/2 n BD. n A = 1/5 n B( )18.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有色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
当甲溶液用 1cm 比色皿,乙溶液用 2cm 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
A 甲是乙的二分之一B 甲是乙的两倍C 乙是甲的两倍D 乙是甲的二分之一( )19.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甲基红终点时的质子条件式是A.[H +]+[H 3PO 4]=[OH -]+[HPO 42-]+[PO 43-]B.[H +]+[H 3PO 4]=[OH -]+[HPO 42-]+2[PO 43-]C.[H +]+2[H 3PO 4]+[H 2PO 4-]=[OH -]+[PO 43-]D.[H +]+[Na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20.NaOH 标准溶液滴定HAc 至化学计量点时的[H +]浓度计算式为:(C b 为计量点时反应产物的浓度)A.b KaCB.Ka KwC bC.Cb KaCaD.bC KaKw ( )21. 下列溶液没有缓冲作用的是:A HAc + H 2CO 3B NaHCO 3+Na 2CO 3C NH 3·H 2O + NH 4ClD HAc+NaAc( )22. 下列哪个不是气相色谱仪的组成部件:A 色谱柱B 高压钢瓶C 单色器D 热导检测器( )23. 测定 NaCl+Na 3PO 4 中 Cl 含量时,选用( )标准溶液作滴定剂。
A NaClB AgNO 3C NH 4SCND Na 2SO 4( )24. 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值时,电极体系是由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被测溶液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A.金属电极,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电解电极。
( )25. 以EDTA 滴定Zn2+,选用()作指示剂。
A 酚酞B 二甲酚橙C二苯胺磺酸钠 D 淀粉( )26. 在EDTA 络合滴定中A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B 酸效应系数愈小,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C pH 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D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滴定曲线的pM 突跃范围愈大( )27.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时,合适的基准物质是A.KIB.Na2S2O3C.Na2C2O4D.Na2CO3( )28.能消除测定方法中的系统误差的措施是: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 称样量在0.2g以上C 用标准样品进行对照试验D认真细心地做实验( )29.强酸滴定强碱时,若浓度均增大10倍,则其突跃增大的pH单位是:A 1个单位B 2个单位C 10个单位D 不变化()30、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其作用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发射出波长连续的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发射出波长连续的可见光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滴定分析法:2参比电极:3 EDTA的酸效应:4 生物化学需氧量:5基准物质:6 分配系数:7 封闭现象8 分步沉淀:9 缓冲溶液:10 滴定误差:三.简述题(20分1.简述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基本要求?2.什么准确度和精密度,如何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4.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有哪几个,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应用。
5.简述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原理及回流法的测定步骤四.计算题1.并计算以下溶液的[H+]:(1)0.1mol/L NaHCO3 已知H2CO3的K a1=4.2×10-7,K a2=5.6×10-11)(2)0.1mol/L HCN(K a=4.9×10-10)(3)0.1mol/LNaAc-0.08mol/L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Ka=1.7×10-5)2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 (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 cm吸收池在510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的w(Fe)(以百分数表示);当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已知:M Fe=55.85,ε510=1.1×104)(5分)3.测定总硬度时,吸取水样100ml,以铬黑T指示剂,调pH=10,用0.0100mol·L-1标准EDTA溶液滴定,用去25.0ml,另取一份水样100ml,调节pH=12,加钙指示剂,然后再以同一标准EDTA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13.15ml。
计算水样的总硬度和Ca2+、Mg2+的含量。
4.取水样100.0ml,加酚酞指示剂时,未滴入HCl溶液,溶液已呈现点颜色,接着以甲基橙指示剂至橙色出现,用0.05 mol·L-1盐酸滴定至刚好橙红色,用去13.5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以mg/L表示)?(HCO3-摩尔质量61)(4分)5.含有相等浓度Cl-和Br-的溶液中,慢慢加入AgNO3溶液,哪一种离子先沉淀?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Cl-和Br-的浓度比为多少?第一种离子是否已沉淀完全?(AgCl: K sp=1.56×10 -10 ; AgBr: K sp=4.1×10 -13)。
(6分)6.自溶解氧瓶中吸取已将溶解氧DO固定的某地面水样100 ml,用0.0102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淀粉指示剂,继续用同浓度Na2S2O3溶液滴定蓝色刚好消失,共消耗9.82ml。
求该水样中溶解氧DO的含量(mgO2/L)mgO2/L(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