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105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经典打印版)【考纲展现】1.自然带的含义及其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4.天文环境各要素的作用,天文环境的全体性。
考点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1.自然带的构成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以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散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反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反,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陆地性气候和温带季习尚候。
(2)相反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独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021·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域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21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规范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那么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题。
1.外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 形成图示绿色隔离带景观差异的缘由能够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喜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要素主导要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散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南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典型地域低纬和高纬地域中纬度地域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1〕在剖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绪停止,特别关注纬度位置差异。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选择题(2017·衡水中学调研)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1~2题.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解析:第1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的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 ℃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其范围将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
第2题,R地等值线和纬线大致平行,Q 地等值线基本沿等高线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答案:1.A 2。
D(2017·唐山模拟)读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3~4题.3.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分布与纬度B.海陆分布与洋流C.地形地势与降水D.盛行风向与植被4.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 )A.沼泽B.沙漠C.草原D.森林解析:第3题,图示等温线大致与海陆轮廓一致,明显受海陆分布影响,同时在海洋中向北弯曲,是受寒流(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温而致。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选择题(2015·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
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项。
答案:B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3.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 D.⑤解析:第2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误;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第3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第五单兀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鼻性第一讲整体性第二讲差异性复习【高考目标定位】目标在线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3.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4.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5.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布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① 、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② 、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③ 、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合作刖.SA 轴呱探 了大讯申的二贡化成•放 出④ 、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换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 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遇过降朮.土壤舸水HH 茨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下列叙述中,属于P 环节的是 降水多集中夏季一河流有夏汛 D.山区坡陡一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读下图, 回答1〜2题。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特征1、 A. B. C. D. 2、A.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答案:C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①、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