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名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49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通过阅读名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5.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量:观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阅读量,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兴趣。
2. 读书笔记质量:评估学生做的读书笔记的内容丰富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成果展示效果:评估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创造力等。
教学资源:1. 名著文本:提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文本,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资料,如名著介绍、人物解析、故事情节分析等。
3. 读书笔记模板:提供读书笔记的模板,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南,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享。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基本信息介绍2. 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3. 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著,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名著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括作者、背景、人物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致阅读、做笔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实践阅读方法。
四、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思想,如:勇敢、坚强、信念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情况。
3. 学生对名著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并对下一次课程进行预设。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案名称: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外名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外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名著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a.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难度适中,兴趣盎然。
b. 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
c. 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加深印象。
d.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一本名著进行阅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毕业名著阅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内容,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红星照我去战斗》原著,提前阅读,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了解?读了原著后有什么感受?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作品中的主人公成长历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色精神的时代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评价作品中的艺术特色?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了解八年级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阅读名著时遇到的困难,如语言晦涩、篇幅较长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等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名著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籍,分享阅读的感受和收获。
(2)展示一些名著的经典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八年级名著导读。
2、名著介绍(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介绍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内容梗概:讲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展现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中生动的人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傅雷家书》作者简介:介绍傅雷的文学成就和家庭背景。
内容梗概:展示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涵盖了生活、艺术、人生等方面的内容。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期望和教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特色:分析家书语言的真挚、情感的深沉和教育意义的深远。
(3)《昆虫记》作者简介:介绍法布尔的科学研究经历和对昆虫世界的热爱。
内容梗概:描述了各种昆虫的形态、习性、繁衍和生存策略。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时编号:01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生平简介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又是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
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作者的化身,表达出了自己不向命运低头的革命精神。
更是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自己不屈服,那就可以创造奇迹。
2.写作背景: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并且双目失明。
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奥斯特洛夫斯基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
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时作者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
故事就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苏联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
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
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
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
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
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
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三、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保尔质疑《圣经》为什么招来了神父的毒打?2.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3.保尔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4.在车站食堂保尔为什么被开除?5.在阿尔焦姆的帮助下,保尔又去了哪里工作?四、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五、总结自己边读边总结,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游击队为什么把朱赫来留了下来?2. 这一章是如何描写保尔与朱赫来的初次见面和进一步交往的?3.保尔在谁家偷枪的?4.偷枪事件给保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游击队为什么把朱赫来留了下来?2. 这一章是如何描写保尔与朱赫来的初次见面和进一步交往的?3.保尔在谁家偷枪的?4.偷枪事件给保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3)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4)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三、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游击队为什么把朱赫来留了下来?2. 这一章是如何描写保尔与朱赫来的初次见面和进一步交往的?3.保尔在谁家偷枪的?4.偷枪事件给保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5)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6)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3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三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保尔与冬妮娅是怎么认识的?2.保尔因为什么事教训了小苏哈里科?3.冬妮娅说小苏哈里科是“自作自受!”这体现了冬妮娅什么品质?4.从哪件事可以看出保尔不把冬妮娅当坏人了?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7)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8)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4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四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在本章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2.纳乌姆为什么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你赞成这种做法吗?3. 谢廖沙为了救谁被匪徒砍了一刀?4.找出本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他们的妙处。
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5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五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在本章中,哪些段落体现了时代背景?2.朱赫来是如何影响保尔的?3.朱赫来为什么喜欢这些小伙子?4.这一部分在说明朱赫来的身份时,用了长的修饰语,它的好处是什么?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
四、布置作业:自己边读边总结并做好读书笔记。
课时编号:06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六章教学目标:1.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重点:了解该章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精彩的语句和片段。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片段。
二、提取要点,启发阅读1.作者在这一章是如何表现保尔与冬妮亚之间的真挚爱情的?2.保尔被捕后说了什么最后被错放出监狱?3.错放后的保尔躲到谁的家里?4.举例说明这一章在“大头目”检阅部队时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方法指导1.阅读的注意点:(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可用朗读、编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小说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阅读方法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全读、跳读、记笔记、摘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