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0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宫轲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1998(0)6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收
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
结果18例胆囊癌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诊断为胆囊癌10例,确诊率为55.5%。
18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行胆囊切除术,余均行姑息手术。
病理诊断胆囊腺癌17例.鳞癌1例。
结论我们认为B起检查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
有效方法,对胆囊癌的治疗应力争行根治性手术,以期提高生存率。
对无法行根治手
术患者,可行姑息手术改善症状。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胆囊癌;诊断;治疗
【作者】宫轲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总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
【相关文献】
1.胆囊癌早期诊断治疗探 [J], 刘查继;陈建华;何登义
2.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J], 张福昌
3.胆囊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源头疾病的探讨 [J], 于则利
4.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 [J], 潘锋
5.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J], 徐运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晚期症状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诊断和鉴别1.ERCP: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其影像表现可分三种情况:(1)胆囊胆管显影良好:多为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胆囊充盈缺损或与囊壁相连、基底较宽的隆起病变。
胆囊壁浸润者可见囊壁僵硬或变形。
(2)胆囊不显影:多属中晚期病例。
(3)胆囊不显影并有肝或肝外胆管狭窄:充盈缺损及梗阻上方肝胆管扩张已是晚期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胆囊癌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如果胆囊癌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胆囊癌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4.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况。
近年来,人们采用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
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胆囊癌浸润的程度。
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
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5.胆囊癌标记物:在胆囊癌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
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陈国庆;袭正军;花天放;李旭;李宝华【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年(卷),期】1997(20)6【摘要】为了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总结我院过去15年间收住58例胆囊癌病例的诊疗经验。
患者平均年龄65.8±9.5岁,4O例伴有胆囊结石,平均胆石症病程11年。
B超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67.9%,CT为61.8%。
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
44例作了手术,肿瘤切除率为39.7%,根治性切除率为17.2/,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4%、31.9%、23.1%和88.9%、62.5%、28.3%。
总5主生存率5.1%。
作者认为:(1)胆囊息肉样病及应密切随访;(2)年龄>60岁或胆石症病史超过10年,尤其影像学检查示胆囊壁增厚或萎缩性胆囊炎应切除胆囊;(3)胆囊标本应常规剖拉,有助于早期发现胆囊癌。
治疗上I期病例采用胆囊切除术,Ⅱ和Ⅲ期病例应未用扩大胆囊切除附加淋巴结清扫。
【总页数】3页(P328-330)【作者】陈国庆;袭正军;花天放;李旭;李宝华【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 [J], 雷畅;李奕俊2.胆囊癌诊断治疗研究新进展 [J], PA Chengzhou3.意外胆囊癌19例的诊断与治疗 [J], 崔贵医; 庞志刚4.《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 [J], 洪德飞5.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 [J], 潘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胆囊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癌症。
它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胆囊癌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和MRI等。
其中,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因为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胆囊的大小、形状、壁厚度以及胆囊内部的结构和任何异常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等。
另外,超声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胆结石、胆管扩张以及胆囊壁结构异常等。
除了超声,CT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清晰地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影像。
采用注射对比剂的CT检查可以显示胆囊癌的位置、大小、形态、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合并结石等。
另外,对于胆管癌和肝胆管癌合并胆囊癌的患者,CT可以检查胆管和肝的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MRI是另一种非常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可以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同时可以确定胆囊癌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和可能存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或局限性的胆囊癌,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胆囊和与其相连的组织、淋巴结和可能存在的结石等。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具体方案以及手术后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化疗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以通过放射线照射胆囊和周围组织,破坏胆囊癌细胞,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和防止胆囊癌的转移。
化疗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胆囊癌的进展和转移。
同时,在治疗中,医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6(032)003
【总页数】9页(P411-419)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
【相关文献】
1.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 樊尚荣;周小芳
2.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淋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 樊尚荣;周小芳
3.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 樊尚荣;梁丽芬
4.《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更新解读 [J], 付佳禄;李起;张东;耿智敏
5.《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 [J], 洪德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第一节胆囊癌的诊断胆囊癌病人由于常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
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5%,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经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临床表现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
癌肿发展后可出现下列表现:1.右上腹部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
约有80%的胆囊癌病人以右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多为钝痛,于脂肪餐后往往加重。
偶尔可为绞痛,并往往逐渐加重。
由于部分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时经B超提示为胆囊结石,所以该症状易被首诊医师和病人忽视。
当胆囊癌位于胆囊颈部或合并的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和胆囊肿大。
在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而急诊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约有1%的病因是胆囊癌。
这类癌肿常属早期,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均较满意。
2.右上腹肿块当胆囊癌或合并的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在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急性胆囊炎征象。
当右上腹部出现质硬、固定和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块时,往往表明胆囊癌已属晚期。
3.黄疸胆囊癌病人中,有明显黄疽者约占45%。
当癌肿侵犯肝门部或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癌肿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胆总管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同时也可伴有胆绞痛。
胆囊癌患者出现黄疸是病程已属晚期的征象之一,85%左右的病人当黄疸出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
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癌患者出现胆道出血时可伴有黄疸、上腹部绞痛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到胃流出道或结肠肝曲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形成门静脉癌栓时还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晚期病例可出现消瘦、腹水等恶病质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摘要】为规范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胆囊癌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胆囊癌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术前和术中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
强调术前应根据多排螺旋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肝功能状态评估对胆囊癌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做出判断;术中需结合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16组)再次进行胆囊癌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基于T分期选择肝切除范围、基于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基于胆囊管切缘病理学选择肝外胆管切除范围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原则。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1.1 胆囊结石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2 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
1.3 胆囊息肉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⑴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⑵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⑶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
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4 胰胆管汇合异常1.5 遗传学1.6 胆道系统感染1.7 肥胖症和糖尿病1.8 年龄和性别推荐1: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⑴直径>3cm的胆囊结石;⑵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⑶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⑷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⑸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⑴胆囊息肉;⑵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⑶肥胖症;⑷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