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导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
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
学生要真正融入感情,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2.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内容。
2.利用设计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的主题。
3.自主合作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手之处。
三、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西门的有关图片和文字。
读课题说理解。
[ 设计意图]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4、读生字新词。
5、小组交流课文大意。
6、师生共同小结: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交流,掌握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大意。
(三)、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知识梳理】一、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豹()________________ 芜()_________________巫()________________ 绅()_________________磕()________________ 渠()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结构:课文分三部分,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词语:在文中找出符合一下意思的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1.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2.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 )3.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 )四、课文内容:本文讲的是_________多年前,__________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_______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地重新又繁荣起来。
五、质疑问惑我有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课题:26、西门豹治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管理、荒芜、人烟稀少、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形象。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预习检测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
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2、给认字注音。
豹()娶()媳()巫()绅()旱()徒()吊()磕()淌()凿()溉()3、认读词语并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管理人烟媳妇新娘眼睁睁干旱迎接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求饶灌溉收成二、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重难点导学: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采用画、议、品、悟的方法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3、:快速朗读课文。
找一找,哪一部分写惩治坏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根据“(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神)——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三、展示提升1、交流。
2、展示读自己感兴趣的句段。
3.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四、小结强调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五、检测反馈。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师傅用劲全身的力气把túdì( 徒弟 )推上岸,自己被却洪水yān mò( 淹没)了。
2.河神qǔ xí fu(娶媳妇)的日子到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对所有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探究性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个性体现,对于本课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的情节,学生们一定会感兴趣。
教学建议: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叙述故事的表达顺序,可设计“初读——熟读——精读”的环节。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足智多谋,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主人公言行的句子去默读体会、朗读感悟。
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交流来逐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言行巧妙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本文时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痕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另外,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为让学生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还可以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的实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经过。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西门豹的为人、搜集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会质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
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
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
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6 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了解西门豹治邺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内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西门豹治邺的经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和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正义感和勇气。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邺的经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巧妙方法。
四、教学资源•课文《西门豹治邺》•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历史背景资料等)五、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古代社会的迷信现象等。
2.创设情境•播放关于古代迷信活动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迷信对社会的危害。
•提问:“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做?”3.引入课题•展示课题《西门豹治邺》,介绍西门豹的身份和背景。
•提问:“你们想知道西门豹是如何治理邺这个地方的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鼓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新词。
2.生字新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逐一讲解读音、字形和字义。
•学生跟读生字新词,并尝试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进行理解。
•开展小组活动,学生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2.分段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并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讲解每段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
3.段落大意•针对每个段落,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豹、娶、媳”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
理解并运用“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帮助老百姓破除迷信的巧妙方法。
改编课文,排演课本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字词,初复述1.朗读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1)学生用关键词的方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西门豹”。
(2)师介绍:故事来自褚少孙补的《史记·滑稽列传》,作者评价西门豹: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3)再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题目很简练,我们再来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字词,归类学习。
图片(3)学生认读字词,分行指读正音。
提示学生注意:“淹”与“掩”、“旱”与“早”的区别,注意“淹、浮、灌、溉”中右边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4)朗读第三行词语,把意思读出来。
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引导学生将画面说细致。
(5)除了“田地荒芜”等,反映萧条场景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除了“提心吊胆”等,反映人惊恐不安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引导学生造句练习。
(6)指导写字,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把“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帮助学生推敲概括的语句。
4.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课后练习第1题,对照课文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读对话,明智慧1.学习第1~9自然段。
(1)自读第1~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①这部分产生了几次对话?先自己读对话,然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西门豹治邺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
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
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
重点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12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不需要一个个分析。
我采取一种有区别、有重点的方式,对一部分关键字、容易写错与忽视的字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生字。
“灌”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娶”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猜谜语、加一加等方法自主识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理解阅读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
如果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县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课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3.表达运用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调查,接着写为民除害,最后写兴修水利,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有条理。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如本文中通过写西门豹的语言,体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冷静。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