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谷肉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68.00 KB
- 文档页数:78
樱桃谷种鸭的饲养技术樱桃谷肉用种鸭第1个产蛋期可分为四个阶段:20~25周龄为产蛋初期,25~30周龄为产蛋前期,30~48周龄为产蛋高峰期,48~66周龄为产蛋后期。
在这四个阶段中,饲养管理要点各不相同。
1、产蛋初期和前期营养方面根据产蛋上升的趋势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增加采食量,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
在20周龄时开始使用产蛋料,要求粗蛋白由15.5%逐步上升到19%~19.5%,饲喂方式过渡到自由采食,采食量一般母鸭群见蛋21~22周后立即按每只鸭每周6~10克幅度增加供料,促使鸭群产蛋率迅速上升到高峰。
看蛋重的增加趋势初产蛋重60克左右,到30周龄应达到标准蛋重85~90克。
产蛋初期和前期,蛋重都处于不断增加之中,增重的势头快,说明管理较好,增重势头慢或蛋重高低波动,要从饲料营养及采食量上找原因。
看产蛋率的上升趋势本阶段的产蛋率是不断上升的,最迟到32周龄,产蛋率应达到90%以上。
产蛋率如高低波动甚至下降,应注意鸭群的健康状况、饲料的营养浓度及饲料是否发生霉变等。
注意体重变化樱桃谷肉用种鸭20周龄的标准体重:母鸭3125~3150克,公鸭4105~4130克。
产蛋初期和前期,每周要进行空腹称重,体重稳定,说明饲养管理恰当,体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或增加,说明管理中有问题。
一般来说在此期间母鸭营养不会过多,应重点防止营养不足、鸭体消瘦,但同时应防止自然交配的公鸭发胖。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运动场及周围环境要每天进行1次药物消毒,鸭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在产蛋率达50%和90%时有必要对鸭体预防用药,一般用0.2%的强力霉素原粉拌料饲喂。
2、产蛋高峰期这个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高产,力求将产蛋高峰维持到48周龄以后。
营养上满足高产的需要日粮中增加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左右,同时适当添加蛋氨酸+胱氨酸,要求含量在0.68%以上。
要合理补充适当的钙磷,并在日粮中拌入维生素A、D和鱼肝油、多种维生素等,也可在日粮中加入骨粉或在运动场上堆放贝壳粉,让种鸭自由采食。
饲养樱桃谷鸭的管理技术樱桃谷鸭具有育肥性能好、产蛋多的优点。
一、雏鸭饲养出壳后24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让其饮水,并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以消毒其肠道。
第一次开食可用多种维生素水拌米饭饲喂,第三天便可喂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中各种饲料的比例为:碎米40%、麦粉20%、豆饼20%、米糠10%、鱼粉10%以及适量的多种维生素。
出壳后第1周24小时不要断水和料,让其自由采食;1周后每3小时喂料1次,20日龄后每天喂料3―4次。
雏鸭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还很差,应加强管理工作。
雏鸭的管理首先应注意保温。
刚孵出的雏鸭室温要保持在32℃,以后随雏鸭日龄增长,逐步降温;15天后可以降至常温。
其次要注意赶堆,刚孵出的雏鸭常挤在一起取暖,这样不仅会影响其发育,而且会造成压在底层的雏鸭窒息死亡。
因此,必须经常将”鸭吩谝黄鸬某”鸭赶开,同时多垫干草,保持垫料干燥、松软。
再就是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饮水器和饲料盆每天用后要冲洗干净。
另外,由于雏鸭新陈代谢旺盛,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粪便、残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对雏鸭危害极大,因此,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给雏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为提高育雏率,还必须合理分群。
一般育雏以小群为宜,每群150―200只,饲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25只。
以后随雏鸭的生长逐步降低饲养密度。
二、成鸭的饲养20日龄后的樱桃谷鸭,其饲养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建好圈养场地。
樱桃谷鸭一般以舍外围栏圈养为主。
圈养场地最好选择在有树阴、坡度不大,向阳避风、通风保暖、冬暖夏凉的地方。
地面铺一层河沙,前面挖一水池,以便鸭群下水活动。
场地的栏网、栏门必须经常保持完好无损,以免过栏混群。
2、调整日粮用量。
20日龄后的樱桃谷鸭,活动能力强,采食量大,日粮用量必须及时调整。
一般来说,完全舍饲的鸭群每只鸭每天必须保证有150―200克配合饲料;采用放牧饲养或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的,每天补喂适量饲料即可。
圈养期的饲料,可采用稻谷、玉米、麸皮、鱼粉等的混合料,其中青料比例保持在日粮的20%左右,每天饲喂3―4次。
樱桃谷SM3肉种鸭的饲养管理(精华)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雏鸭到达之前要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确保其工作正常。
(2)准备温开水及葡萄糖。
(3)准备好一周的育雏料,电解多维,药品及疫苗。
(4)提前预温,以使垫料温度在雏鸭到来之前达到29-31度,寒冷季节通常预温24小时实践证明即使小鸭在极短的时间性内受凉,好会严重影响成活率。
整齐度和整个鸭群的生产性能。
22、接雏。
用带有保温设备的车辆运送雏鸭,在运雏过程中,注意随时查看雏鸭状况,重点检查车箱中间地带放置的雏鸭盒,防止温度过高和通气不足发生窒息死亡。
雏鸭到场后将雏鸭小心谨慎地从运雏车搬下并按正确的箱数放于育雏围栏内。
二. 育雏管理要点在雏鸭的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适时开饮,开食和保温。
雏鸭入舍后,应尽快让其饮水,保证24小时供应清洁的饮水。
须遵守“先喂水后喂饲料,无水不喂饲料”饲养原则,3日龄鸭须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以帮助雏鸭尽快地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中恢复过来。
雏鸭一般应在出壳24小时内饮水开食,在开食过程中,如果提供动物性蛋白过早容易引起雏鸭消化不良,而太迟开食和饮水会造成雏鸭过度饥饿和缺水,影响今后的体质和生长发育。
(1)温度管理小鸭绒毛短,体温调节能力差,即怕冷又怕热,若雏鸭育雏温度过高或受寒,会出现诸如腹泻卵黄吸收不良,应激和脱水等问题。
雏鸭入舍后,温度应调到33-35度,以后鸭舍内大约每周降3度,直到18-22度为止。
鸭群免疫后或受到应激时,有必要暂时提高鸭舍内的温度,雏鸭应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育雏区域,如果鸭子扎堆或拥挤成群,则说明育雏圈内温度不适合或有贼风存在。
原则上舍内温度差控制在3度范围为宜。
(2)湿度控制•育雏前几天,相对湿度可以保持在65-70%左右,以后逐渐降至50-55%,因为鸭子是水禽,有戏水和洁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鸭子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份,很容易使舍内空气潮湿,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诱发霉菌病,但是如果鸭舍干燥、尘土飞扬、则有利于激发大肠杆菌病和呼吸道病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