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进程和理论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8.69 MB
- 文档页数:27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5T09:16:49.154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9期作者:梁华[导读] 欧洲欧洲一体化,是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梁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872摘要:欧洲欧洲一体化,是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
其成立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首先,欧洲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之下,有着统一的思想基础;其次,由于二战后各国出于当时于经济重建的需要;三是政治人物看到了其中利弊,美苏两国冷战期间争霸争夺资源开始支持和支援欧洲的建设和统一;四是欧洲自身也一直在寻找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原因。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进程原因欧洲一体化,从广义上说,是指迄今欧洲各国为实现和平、消除战争和发展经济而提出的欧洲联合、欧洲统一的思想及其进行的实践运动。
从狭义上讲,是指二战结束以来,由于经济重建的需要和冷战爆发的原因,西欧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使西欧在经济上不断趋向联合,而以各国部分让渡国家主权,建立某些部门中的超国家机构为标志,带动着欧洲社会与政治逐步地、有条件地走上联合之路。
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因为有着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体系,在这种大一统的基督教文化气氛下,欧洲人一直认为,欧洲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后来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西方与东方分离,查理曼帝国分裂,欧洲才进入分崩离析的封建时代。
也是因为这一信仰体系,使欧洲人民萌生了最早的“欧洲统一”思想。
16世纪以后,伴随着早期的交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国家的产生以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各种有关欧洲统一和联合的思想大量涌现。
而近代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使欧洲人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欧洲联合的基础上,从而推动了欧洲联合思想的发展。
一个进程、多种理论分析欧洲一体化文章解析了欧盟的一体化,认为欧盟在共同的宗教信仰之下对经济的一种视角。
其使用一种共有的进程,然后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下进行着一个全球极端发展的经济体系。
而在欧盟的发展中,其一体化发展所展现出来的优势,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因民族文化之间的摩擦问题所引发的体系冲突,也是其主要的几个问题之一。
欧洲一体化的成功,告诉我们在进行亚洲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借鉴,从自我的经济发展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从一套现有的制度以及规则中,可以更好的完成新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
标签:欧洲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文化差异说起欧盟,我们都并不陌生,是凌驾于超国家的一个一体化机构,而体制中为了巩固发展,就需要针对国家的确立进行理念和经济发展上的统一,而在涉及到文化方面的问题,其一体化的推动,也就呈现出了一定的结构基础问题。
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受到语言文化制约,在进行民族的发展中,也就出现了一定的价值取向上的分歧,例如比利时的两种文化背景对英国的自由主义文化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矛盾的计划,但是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引起在政治边界上的各种矛盾激化。
下面我们针对一体化进程进行分析。
一、民族文化在欧盟一体化的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冲突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歧视。
这在政治上,就会引起体系内部的行为以及相互作用的变化,在理论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行为上的适应,在极大限度上也会影响新的生产问题出现。
大多数的学者在进行经济的研究中,也发现其政治角度上也并非没有弊端,但是其优势仍旧处于一个比较不错的阶段之中。
欧洲的文化差异,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一体化差异,都是在进行欧洲一体化分析中的重要依据。
而欧洲的文化方面,有着十分鲜明的差异,可以对其中的不同年份进行划分,因欧洲文化并不是由单一的结构进行相应的分属,而在欧洲的民族主义比较突出的特点线,如何进行自主性的法规管理,也就更需要我们针对其中的互助理念进行理解。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
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
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
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
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
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
其主要内容为: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
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
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
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
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的管理机构,而且还建立了一个特别部长理事会以确保共同体管理下的煤钢生产部门和各国其它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共同议会以对共同体的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监督,还建立了共同体法院以检查条约执行情况,解决成员国或个人与管理机构之间的纠纷。
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及深化内容摘要:无论是一体化采取的形式,还是包含的成员国数量,欧盟都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欧盟还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安排。
未来,欧盟一体化将在继续消除内部市场要素流动障碍、扩大外部影响、增加新成员和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等方面得以深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和贸易合作安排欧盟一、统一大市场和货币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加深了欧盟一体化的深度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欧共体通过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货币同盟,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货币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这7种形式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
优惠贸易安排是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成员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相互给予特别关税优惠,是一种松散的、初级的一体化形式;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废除相互间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允许成员国之间商品可自由流动;关税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不但要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还要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共同市场则是区域内实现了除商品自由流动外,劳动力、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了商品、人员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并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货币同盟是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统一货币的共同市场或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完全统一。
)的建立,内部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目前世界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1968年7月,欧共体实现了内部取消工业品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的目标,建立了关税同盟;从1985年开始欧盟机构和成员国采取了数百项措施,以消除区域内商品、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技术、法律法规、行政、文化等障碍;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申根协议的出台进一步扫除了欧盟内部资金与人员流动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