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郑州市八十六中学卢雅奇

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

授课时数:15课时

设计教师:卢雅奇

适用对象:七年级(上)

设计时间:2011、9、1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根据以上内容,七年级信息技术(上)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

知识与技能:

初中阶段继续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并逐渐强调对技术原理、方法的掌握。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掌握信息处理的含义和过程,并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 熟练应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4. 掌握正确的指法

5. 能利用计算机自带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多媒体程序进行相关操作。

6. 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络下载和安装软件。

过程与方法:

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

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综合多种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最后能够分析和整合获得的信息求得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2.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寻求帮助与合作,体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一般工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4.在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的基础上,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挖掘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并能广泛迁移。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2)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3)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科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七年级信息技术以日常信息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为主线,通过学生参与“信息活动”,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增进对大众信息技术的把握,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规范,感受和领悟信息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主题。

课题课时安排

信息与信息处理 1

信息处理与计算机 1

迈入网络世界 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 1

鼠标的应用 1

奇妙的键盘 1

认识窗口 1

信息管理 2

图像处理 1

Windows中多媒体程序的使用 1

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

四、课程实施建议

在课程的选题中多选择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体会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作用,如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网络作文比赛,英语学科的在线听力和阅读以及美术

学科的电脑绘图等等,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正面认识,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策划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在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导航、咨询、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还应在有效的控制好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功能,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

1、自评与他评为主

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比如:评价打字成绩时,不能简单的以速度替代成

绩,要将指法是否准确作为一项评价项目,除此之外,学期初和学期末打字速度的差值将作为一项强调学生整个学期参与打字练习的重要参数计入总分。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

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鼓励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先求助同组同学再求助老师,同时也能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每学期每小组推选一名帮组同组同学最多的成员,进行适当的加分奖励。

4、学习兴趣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应该为部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提供适时的评价,例如可让部分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自我展示,鼓励其探索和自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