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参照点,以学校自编的教材为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和吸收学生、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和支持,对全校学生在校内外活动基地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课程。

科技教育活动的性质:

实践性:强调亲历,只有亲自实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

开放性:关注生活,也就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入手,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自主性:尊重选择,即尊重学生的选择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

探究性:动态生成,是教师借助活动这一平台,依一定原则(主要是认知原则)将可能的条件组织起来,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地探求知识。

二基本理念

1、转变学习方式。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等。在活动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实施中,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并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基础开展活动

2、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参与管理的全过程,科技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概括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教师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活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3、注重动手与动脑结合。活动设计,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自我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

4、活动内容多元化。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活动组织内容、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创新空间,使得活动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不同经验的学习科学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资源进行学习,将学生的探究知识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认知世界、体验生活,增添知识。构建综合体系,使科技教育的内容具有实践性、趣味性。

5、活动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的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科技兴趣培养、科技知识教育、科技技能培养、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世界观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

二分目标

科技知识

1、模型制作常识。学习一些基本制作技能、制作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并

能运用于生活中。

2、三模常识。了解航海、航空、车辆的知识以及三模制作比赛的知识。

3、配合市县组织的各项赛事完成制作任务。

科学能力

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2、能一定程度的运用已有知识对常用物品提出改进设想,培养学生假想能力。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通过上网、读书了解我国科技发展近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分析能力。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基础上,写科学小论文。

7、能用已有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质疑。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严肃认真、

契而不舍、坚韧不拔,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大胆突破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绝不是以破坏人类赖

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认识到科学价值的两重

性,积极参与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4、培养学生批判、怀疑和创新的主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