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机器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50
工业机器人的名词解释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
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它能够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控制系统用来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相当于人类的大脑;驱动系统通过接收指令来行走和工作,相当于人的手和脚。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涵盖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并且能够完成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为人类带来诸多便利。
此外,工业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机能和物理能等方面。
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
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重要的自动化生产工具,能够为现代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机器人技术概述一.工业机器人概述二.工业机器人概念与组成、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四.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与前景五.致谢六.参考文献工业机器人概述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有些人认为,最高级的机器人要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
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他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然而,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独立完成一些人类的技能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 年的6.5 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工业机器人概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应用、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概述。
一、概念和类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备多轴控制系统和各种传感器能力的机械设备,能够执行各种制造工序中的操作任务,大大提高了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搬运机器人:主要用于搬运和装卸各种物料,如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搬运等。
2. 拆卸机器人:用于拆解废弃物品,如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和分离。
3. 焊接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焊接工艺,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4. 组装机器人:主要用于产品的组装和装配过程,如手机、电子产品的组装线。
5. 检测机器人: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故障排查,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复杂的检测任务。
6. 喷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等行业的表面喷涂,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涂装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制造的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举例:1.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如焊接、装配、涂装等,提高了汽车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产品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完成电子元件的焊接、组装、检测等任务。
3. 医疗行业:工业机器人在手术室和药品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辅助手术机器人可以提高手术准确度和安全性。
4. 快速消费品行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类商品的生产和包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5. 食品加工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食品的搬运、包装、烹饪等工序,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卫生标准。
三、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
工业机器人思政教育课件一、工业机器人概述1.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多用途的操作装置,可在各种环境中自动执行作业任务。
2.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加工、食品包装等工业领域。
3.特点:高效、精准、可替代部分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思政教育意义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介绍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弘扬工匠精神:强调工业机器人技术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3.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概念的提出和初步尝试。
2.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
3.成熟期:21世纪初,智能机器人成为研究热点。
4.创新期:现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深度融合。
四、国家政策与产业布局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产业布局:我国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尤其在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3.国际竞争态势:分析我国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和机会。
五、行业人才培养现状1.人才需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2.教育现状:当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3.人才缺口:虽然我国在人才数量上有一定积累,但在高端人才和技能应用上仍有缺口。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1.成功案例:介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等。
2.企业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机器人企业,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机器人设计、制作与竞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七、创新与创业精神1.创新驱动发展:强调创新在机器人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
2.创业机会:分析机器人行业中的创业机会和挑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