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桥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岸桥的基本参数和主要技术数据岸桥的基本参数描述了岸桥的特征、能力和主要技术性能。
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几何尺寸、起重量、速度、控制与供电、防摇要求和生产率等。
第一节几何尺寸参数几何尺寸参数是表示岸桥作业范围、外形尺寸大小及限制空间的技术数据,主要有以下8个参数;外伸R 0轨上/轨下起升高度H u /H d轨距S联系横梁下净空高度 C hp后伸距R b门框内净宽 C wp基距 B 岸桥(大车缓冲器端部之间)总宽W b 此外,还有门框下横梁上表面离地高度h s、门框外档宽度W p、前大梁宽度B b或小车总宽B t;、梯形架顶点高度H0、仰起后岸桥总高H s、前大梁前端点离海侧轨道中心线的水平面距离L 0、后大梁尾端离陆侧轨道中心线的水平面距离L b、前大梁下表面离地高H b、缓冲器安装高S b,岸桥与船干涉限制尺寸S f、S h、α,以及岸桥与码头固定设施或流动设备干涉的限制尺寸C1、C2、C3、C4、C5等等。
尺寸参数示意图如图3-1-1所示。
一、外伸距R 0小车带载向着海侧运行到前终点位置时,吊具中心线离码头海侧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外伸距,用R 0表示。
图3-1—2为岸桥外伸距示意图。
外伸距是表示岸桥可以装卸船舶大小的主要参数。
它受到船宽(甲板上集装箱排数)和层高,船的横倾角α、船舶吃水、码头前沿(岸壁至海侧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F.码头防碰靠垫(也称护舷)的厚度f 以及预留小车制动的安全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岸桥的外伸距除应考虑船宽外,还应考虑船倾斜的影响,因而它与装载的集装箱层高有关。
超巴拿马型岸桥的外伸距是以能装卸超巴拿马集装箱船(宽度32.3 m以上)为标志的。
世界各国码头前沿距离F和碰靠垫厚度f各不相同,F min=2m,F max=7.5 m,f min=0.6 m,f=2.0 m。
超巴拿马型船宽从14排起至22排不等,因此,超巴拿马型岸桥的外伸距也各max不相同。
通常,码头前沿F=3 m,碰靠垫f=1.5 m,14排箱的船宽为35m,甲板上5层箱横倾3°的增量约1.5 m,R 0=3+1.5+(35-1.25)+1.5,R 0≈40 m。
自动化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控制技术摘要:岸桥是集装箱船装卸的重要装备,其技术指标及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是集装箱船码头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在对自动化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控制层、执行层、监控层和操作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动化码头岸上集装箱起重机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将远程控制系统、半自动控制系统、故障控制系统进行了整合,最终实现了使自动化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作业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促使自动化码头工作效率得到整体提升。
关键词:自动化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控制技术引言: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港口的装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码头对环境保护、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基于此,自动化码头由于其安全可靠性、工作效率性、人力成本可控等明显的优点,已经成为当今建设码头的主流方向。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因其工作位置的特殊性,对提高港口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1.1自动化码头概念全自动化码头,通常是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它是将物联网、智能控制、信息管理、通信导航、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指令,通过现场机器人自动完成相关作业任务,从而实现码头业务流程全自动化[1]。
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自动化的 ECT码头在荷兰的鹿特丹建立起来,我国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起步时间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青岛港、厦门港和上海洋山港。
1.2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概念岸桥是一种用于在港口最前端进行集装箱装卸的特殊吊车,主要完成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为了满足单个集装箱船上的重物装卸,部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配备了重物吊钩,亦也部分港口的集装箱起重机既有集装箱又有抓斗装卸。
岸桥吊车主要用于各种港口和物流中心,可以装卸不同重量的集装箱,适用于大规模转运和装卸集装箱。
同时,岸桥还可以用于制造业、厂房等需要经常搬运重物的场合[2]。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hongjingfen/blog/item/0ce9fa454d7b313986947381.html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特别是超巴拿马船型的发展,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起重机的技术参数,起重机速度参数高速化,外伸距、起升高度增大;吊具下额定起重量提高;二是开发设计高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其实国外几家公司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控制技术也都很重视,有的还申请了专利文献,如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的“装卸用起重机中的集装箱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及集装箱着地、摞放控制方法”的专利(专利号:EP1333003 A1;申请日:2000.10.27)。
在通过处理从设置在吊具上的CCD等的摄像装置获得的对象集装箱的图像数据,可以高精度确实地进行对象集装箱与悬吊集装箱的相对位置检测。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AG (DE)的专利(专利号:DE10107048;申请日:20010213)。
涉及了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装卸的方法,也适用于集装箱船。
在起重机驾驶室中采用带有监视器的PC机,通过触摸屏操作,根据预先设定的值能使起重机自动达到预期目标。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的“集装箱起重机”专利(专利号:JP62157189;申请日:1985.12.27)。
起重机包括集装箱运送装置、测量装置能测船上集装箱水平和垂直位置和控制装置根据测到的集装箱位置数据计算出集装箱运送装置的运动路线来控制集装箱运送装置的运动。
HITACHI LTD (JP)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的“集装箱起重机”专利(专利号JP10-324493;申请日:1997.5.23)。
在沿横梁和起重臂移动的三架载重小车中,中央小车包括一个装载集装箱的平台。
平台的高度是当考虑了集装箱被升起时载重小车可移动的最低高度形成基准高度时的高度,这样可以缩短集装箱起重机的搬运时间。
岸桥的工作原理岸桥,也称为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是港口装卸作业的主要设备之一。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将货物从船舶上取下或装载到船舶上。
岸桥通常由桥架、起重机械构件、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桥架是岸桥的主体,由桥肋、横梁和支撑等构件组成。
起重机械构件包括大车、小车、升降机构等,它们负责实现岸桥的移动、旋转和起重功能。
电气设备则提供岸桥所需的电力供应和控制信号。
控制系统则是岸桥的大脑,负责指挥各个部件的协调运行。
岸桥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移动到工作位置:岸桥通常通过轨道或自行车轮移动到装卸货物的位置。
在移动过程中,岸桥的大车会受到控制系统的指令,按照预定路径移动。
2. 旋转定位:一旦岸桥到达目标位置,控制系统会指令岸桥的回转机构旋转,将起重机械构件转向船舶或堆场方向。
通过回转机构的旋转,岸桥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位置的装卸需求。
3. 起重装卸:当岸桥旋转到正确位置后,起重机械构件开始进行起重装卸作业。
大车和小车配合升降机构,将集装箱从船舶上取下或装载到船舶上。
起重机械构件的运动由电气设备提供动力和控制信号,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高效装卸。
4. 控制系统监控:整个装卸过程中,控制系统会不断监测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它可以实时监测起重机械构件的位置和负荷,保证岸桥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岸桥的工作原理离不开先进的机械和电气技术的支持。
在设计和制造岸桥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承载能力、移动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此外,岸桥还需要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以便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操作,提高装卸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岸桥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桥架、起重机械构件、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协调运行,实现货物的装卸作业。
它的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工作原理,使得港口装卸作业更加快速和高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岸桥将继续演化和改进,为港口物流作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各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本文通过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简介,市场环境,发展前景等分析得出集装箱起重机应用前景广阔。
1 概述随着中国与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为港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货物集装化趋势加深,全球集装箱运输量也不断上涨,我国沿海大型综合港口的集装箱吞吐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回首10年,我国经济一直飞驰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贸易总额在世界的排名不断提升。
在此期间,承担对外贸易一半运量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在进出口贸易量激增的影响下,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保持20%的高增长。
2005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9300万标准箱,2007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亿标准箱,2011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为91.0亿吨,同比增长12.3%。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对规模经济效益的日益追求和造船技术的提高,使得船舶日益大型化。
这使得对集装箱码头泊位、航道、港机等各方面设施设备必须去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我国沿海许多大型港口都为集装箱装卸业务配置了现代化的装卸设备以应对快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其中高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需求空间最大。
2 集装箱起重机简介2.1 集装箱起重机种类岸边起重机即岸壁集装箱装卸桥,简称岸桥。
岸桥是一种设置在码头岸边的高架可移动式的大型起重机,岸桥是目前专业集装箱码头的主要船舶装卸设备。
它临海侧有外伸的悬臂,悬臂是活动的,平时悬臂竖起,悬臂放平即可进行装卸船作业;悬臂的陆侧有后伸臂;整个岸桥可以在沿着与码头岸线平行的轨道上行走,如下图所示。
图1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目前国家水运司制定集装箱岸桥分为6个等级标准,见表1。
表1 岸桥6个等级标准及主要参数2.2岸边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以下是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家公司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技术参数:表2 集装箱起重机的性能参数尺度参数、起重量、小车运行方式、供电系统、轮压、自动化等是岸桥技术性能的主要衡量标准。
第二章岸桥的类型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是在码头前沿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装卸设备,简称岸桥。
它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型式。
通常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以下类型。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不同类型岸桥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按主梁的结构型式分类主梁是岸桥金属结构的主要构件,不论采用何种型式,主梁结构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主梁的长度应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对象即集装箱船最大外伸距和后伸距的要求,便于施工建造。
一、单箱形梁结构主梁单箱形梁结构主梁只有一根箱形梁,所配置的多是将起升机构置于小车上的载重小车,它悬挂在主梁轨道上运行。
单箱形梁的截面有矩形和梯形两种型式,如图2-1—1所示。
通常矩形断面的主梁,小车运行轨道设置在主梁上部;梯形断面的主梁,小车运行轨道设在主梁的下部。
矩形断面单箱形梁主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性能,但由于小车设置在主梁上部,因而所配置的运行小车结构悬挂的吊架较长,起制动时因小车自重产生的惯性力矩大,对小车是不利的。
梯形断面的单箱梁的小车设置在梁的下部,小车架悬挂吊架较短,相对来说,小车刚性要好些。
单箱形梁结构的前主梁其支承多采用单拉杆,这种型式的主梁结构简单、自重轻,主梁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
由于梁下具有足够的空间,适合于将起重小车做成自行式载重小车。
二、双箱形梁结构主梁双箱形梁结构主梁由两根箱形梁组成(图2-1—2a、b),两根箱形梁之间用横梁联接。
为了加强结构的刚度,有时在横梁和主梁之间增加平面桁架。
图2-1-2 双箱梁截面形式双箱形结构主梁的整体截面有梯形、矩形和由矩形和梯形组合的复合形。
梯形断面的双箱形结构主梁的承轨梁可以方便使用轧制的T形钢,为小车车轮布置提供了较大空间。
主梁断面高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800 mm,通常用户对主梁的宽度要求限制在某一数值范围内。
如果需要增加梁的高度H可采用复合形断面主梁(图2-1-3)。
双箱形矩形断面结构的承轨梁布置通常采用两种型式:图2-1—4所示一种是插入矩形梁中(图2-1—4a),另一种是采用焊接组合承轨梁(图2—1—4b)。
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3-02-22T03:48:36.67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王永超[导读] 集装箱作为重要物流载体,在海上运输作业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岸桥作为开展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重要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偶发性会发生吊具挂舱的情况,而吊具挂舱则有可能会进一步引起集装箱坠落、钢丝绳断裂等问题,甚至会造成桥吊倾覆,司机室坠落等严重事故,因此必须要对吊具挂舱的原因进行明确并进行处理,以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
王永超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210摘要:集装箱作为重要物流载体,在海上运输作业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岸桥作为开展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重要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偶发性会发生吊具挂舱的情况,而吊具挂舱则有可能会进一步引起集装箱坠落、钢丝绳断裂等问题,甚至会造成桥吊倾覆,司机室坠落等严重事故,因此必须要对吊具挂舱的原因进行明确并进行处理,以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就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的几个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原因集装箱开展起吊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吊具挂舱问题的存在,给起吊作业的顺利展开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应对,保证集装箱起吊过程的安全性,但就目前来看,造成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开展分析,以明确关键所在,进而才能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故而应当重视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原因的分析工作,以进一步寻求办法,有效应对吊具挂舱风险,保证起吊作业的稳定进行。
1.集装箱岸桥吊具挂舱概述岸桥指的是设置于码头岸边专门用以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重要起吊设备,在实际开展集装箱起吊作业的时候,会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而使得集装箱起吊过程中,与原有固定物发生干涉、卡滞或者钩挂问题,造成正常起吊作用无法实现,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吊具挂舱。
岸桥总结1. 引言岸桥(gantry cra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和货物搬运场等地的物料装卸设备。
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岸桥的使用对于提高货物装卸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岸桥进行综合总结和概述,从岸桥的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岸桥的分类岸桥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岸桥可以分为门式岸桥、轮胎式岸桥和桁架式岸桥。
门式岸桥通常由两个立柱和跨越两个立柱的横梁组成,适用于大型港口和码头等场所。
轮胎式岸桥则是通过安装在滑轨上的轮胎进行移动,适用于需要频繁移动的场所。
桁架式岸桥以其结构紧凑、操作灵活的特点,在小型码头和仓库等场所广泛应用。
3. 岸桥的工作原理岸桥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起重机械和传动机构两个方面。
起重机械一般包括起重钩、起重电机和行走机构等组成部分。
传动机构则包括油缸、液压泵等,通过液压系统来提供所需的力和动力。
岸桥在工作时,通常通过操作台对各个机构进行控制和调节,实现货物的起升、行走、转弯等功能。
4. 岸桥的应用领域岸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港口、码头、货物搬运场、大型仓库等。
在港口和码头等地,岸桥常用于装卸集装箱、散货等货物,提高装卸效率。
而在货物搬运场和大型仓库等地,岸桥则常用于货物的运输和堆放,提高物流效率和储存空间利用率。
5. 岸桥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增加,岸桥市场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首先,岸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
其次,岸桥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岸桥设备的自动监控和维护,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岸桥市场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如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岸桥设备,如全电动岸桥、折叠式岸桥等。
6. 结论岸桥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装卸设备,在港口、码头和货物搬运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岸桥进行了综合总结和概述,从岸桥的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良好的稳定性是起重机发挥正常性能和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但是在现实中,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因重心高以及迎风面大,很容易出现风振动现象,甚至因突发性阵风或台风等发生碰撞或倾覆。
为保证港口安全生产,必须对其风振动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1 岸桥风振动概述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构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升,其中岸桥工作速度和装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码头作业生产效率,所以作为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力设备,岸桥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适应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对高效率的要求,岸桥逐步向高效化与大型化发展,加之其结构高大,经常处于码头前沿,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当台风来临或者突发阵风时,极易出现振动甚至衍生安全事故,各国每年因大风引发的港口起重机损坏或倒塌事件时有发生,这正是本文对岸桥风振动分析的关键意义所在。
近年来,岸桥设计强调是从结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来进行抗风性校核,而结构件校核大多是依赖经验,采取预防措施,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也缺乏明确的标准,使得结构件风振严重,特别是金属部分细长构件振动剧烈,焊缝疲劳开裂时常发生。
鉴于风振现象、结构自振以及风与结构之间的作用等诸多因素,分析岸桥结构件风振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制定有效防风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2 基于有限元法的岸桥结构风振动响应分析2.1 岸桥计算建模有限元法是当下一种常用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可离散化微分方程和编制程序,结合计算机进行求解,在各类物理场研究中均有所应用。
已知用于建模岸桥参数包括总重和额定起重量,分别为1400t和65t;最大前伸距和后伸距分别为65m和20m;起升轨上和轨下高度分别为43m和18m;双箱吊具、空载以及吊钩梁下的起升速度分别为90m/min、180m/min和75m/min;大车轨距和基距分别为30m和16m;工作和非工作风速分别为20m/s和545m/s。
由于结构有限计算模型准确性和可靠度与计算结果偏差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假设材料参数精确前提下,对岸桥模型进行了必要简化,如只考虑前后大梁、支腿等内部筋板、主梁楼梯的分布质量、简化附加质量为附近节点以及部分梁单元用虚单元代替等;然后以小车运动方向、大车运动方向和垂直向上方向分别为坐标系中的X轴、Y轴和Z轴,设置了以箱型梁结构为主体的岸桥有限元模型,并借助升级版LS-DYNA程序分析功能对岸桥结构件动力屈曲仿真,由此建立的岸桥门腿计算模型便可实现对其结构动态稳定性的分析。
岸桥工作原理 岸桥是一种用于装卸货物的专用起重机械设备,在港口等物流场所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岸桥的工作原理,包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等方面。
一、岸桥的组成部分 岸桥由多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 门架:岸桥的主要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各个部分。
门架包括吊杆、横梁和纵梁等部分。
2. 大车:位于门架上的平台,上面安装有起重机构和行走机构,用于沿横梁方向进行行走和起重装卸货物。
3. 起重机构:用于提升和放下货物,通常包括升降机构和回转机构。
升降机构通过卷扬装置和钢丝绳实现货物的垂直运动,回转机构用于使大车上的起重机构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4. 行走机构:用于使大车沿着门架的纵轨道进行行走,通常采用电力或液压驱动。
行走机构具有起重机构平稳运行所需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5.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监控岸桥的运行状态,通常通过控制台进行操作。
二、岸桥的工作原理岸桥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起吊:首先,操作人员将起吊钩降低到货物所在位置,并使用回转机构将起吊钩定位在正确的位置。
2. 起升:启动升降机构,通过卷扬装置和钢丝绳使货物垂直上升到预定高度。
3. 行走:启动行走机构,使大车沿着门架的纵轨道进行平稳行走,将货物运送到目标位置。
4. 放卸:当货物到达目标位置时,操作人员停止行走机构和升降机构的运行,然后使用回转机构将货物放下。
5. 返回:完成一次操作后,岸桥将返回初始位置,为下一次装卸作业做准备。
三、操作流程举例下面以港口岸桥为例,描述一次典型的操作流程:1. 装船阶段: a. 操作人员利用控制台控制岸桥的行走机构将货物吊杆移动到船舱上方; b. 使用起重机构将货物吊起,并向外伸展横梁,确保货物能够完全进入船舱;c. 起升大车,使货物垂直上升到船舱高度;d. 行走大车将货物从船舱中取出,运送到指定位置。
2. 卸船阶段: a. 操作人员利用控制台控制岸桥的行走机构将货物吊杆移动到船舱上方; b. 使用起重机构将货物吊起,并向外伸展横梁,确保货物能够完全进入岸边的货柜卡车上;c. 起升大车,使货物垂直上升到卸货车辆高度; d. 行走大车将货物从船舱中取出,放置在货柜卡车上。
第二章岸桥的类型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是在码头前沿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装卸设备,简称岸桥。
它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型式。
通常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以下类型。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不同类型岸桥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按主梁的结构型式分类主梁是岸桥金属结构的主要构件,不论采用何种型式,主梁结构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主梁的长度应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对象即集装箱船最大外伸距和后伸距的要求,便于施工建造。
一、单箱形梁结构主梁单箱形梁结构主梁只有一根箱形梁,所配置的多是将起升机构置于小车上的载重小车,它悬挂在主梁轨道上运行。
单箱形梁的截面有矩形和梯形两种型式,如图2-1—1所示。
通常矩形断面的主梁,小车运行轨道设置在主梁上部;梯形断面的主梁,小车运行轨道设在主梁的下部。
矩形断面单箱形梁主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性能,但由于小车设置在主梁上部,因而所配置的运行小车结构悬挂的吊架较长,起制动时因小车自重产生的惯性力矩大,对小车是不利的。
梯形断面的单箱梁的小车设置在梁的下部,小车架悬挂吊架较短,相对来说,小车刚性要好些。
单箱形梁结构的前主梁其支承多采用单拉杆,这种型式的主梁结构简单、自重轻,主梁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
由于梁下具有足够的空间,适合于将起重小车做成自行式载重小车。
二、双箱形梁结构主梁双箱形梁结构主梁由两根箱形梁组成(图2-1—2a、b),两根箱形梁之间用横梁联接。
为了加强结构的刚度,有时在横梁和主梁之间增加平面桁架。
图2-1-2 双箱梁截面形式双箱形结构主梁的整体截面有梯形、矩形和由矩形和梯形组合的复合形。
梯形断面的双箱形结构主梁的承轨梁可以方便使用轧制的T形钢,为小车车轮布置提供了较大空间。
主梁断面高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800 mm,通常用户对主梁的宽度要求限制在某一数值范围内。
如果需要增加梁的高度H可采用复合形断面主梁(图2-1-3)。
双箱形矩形断面结构的承轨梁布置通常采用两种型式:图2-1—4所示一种是插入矩形梁中(图2-1—4a),另一种是采用焊接组合承轨梁(图2—1—4b)。
浅谈岸桥加高改造过程方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岸桥是港口重要的设施之一,承担着装卸货物的重要任务。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货物量逐渐增加,传统的岸桥高度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加高改造。
岸桥加高改造是指对现有岸桥进行结构加固和高度调整,以适应现代大型船舶的装卸需求。
加高改造可以有效提高岸桥的装卸效率,降低装卸成本,提升港口的竞争力。
目前,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航运需求不断增加,各大港口纷纷展开岸桥加高改造工程。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更是急需加快港口设施的更新与升级。
岸桥加高改造成为当前港口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高改造不仅是为了提高岸桥的装卸效率,也是为了适应新型大型船舶的到来,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加高改造,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岸桥高度不足的问题,确保港口装卸作业的顺畅进行。
1.2 问题提出在岸桥使用过程中,随着船舶尺寸的不断增大和货物吞吐量的持续增加,原有岸桥的吞吐能力逐渐显得不足。
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岸桥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需求,导致吞吐效率低下,船舶停靠等待时间加长,造成了船压和货代压力增大,影响了码头整体运输效率和竞争力。
由于岸桥结构设计时未考虑到后期加高可能性,岸桥在建设时的高度无法承载更高的船舶吞吐需求。
这就需要对现有岸桥进行加高改造,以满足新时期的港口运输要求。
岸桥加高改造是当前港口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改造方案,如何保障改造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验收,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才能有效提高岸桥的吞吐效率,保障港口运输的顺畅进行。
1.3 加高改造的必要性岸桥是现代港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承担着货物装卸和运输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船舶吨位的不断增大,原有的岸桥高度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大型船舶的要求。
对岸桥进行加高改造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加高改造可以提高岸桥的适航能力。
第七章风灾与对策第一节概述近几年,港口起重机由于遭受台风或飓风侵袭而引起的风灾事故不断发生,事故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码头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也给港口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产损失,而且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因此,大型起重机的防风抗台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对起重机不同的受损情况分析表明:造成风灾事故的原因,除实际风力超出设计标准,属人力不可抗拒的共同原因外,仍有部分可以作为今后改进设计、制造技术时参考和可总结的教训。
总的来说,港口起重机风灾事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整机滑移导致整机倾覆港口起重机在工作状态或临时停车状态遭受突发性阵风,导致起重机被风吹动,沿轨道快速移动最终与另一台静止的起重机相撞,或是与轨道端部的车档相撞而引起整机倾覆垮塌,如图5-7-1.1所示。
整机滑移倾覆是近年港口起重机风灾事故中发生较频繁,损失惨重的一种破坏形式,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整机倾覆。
(1)实际风速超过设计风速而导致整机倾覆失稳;(2)构件的整体失稳导致整机倾覆失稳;(3)构件丧失局部稳定性导致整机倾覆失稳。
针对这种破坏形式,最重要的是确保起重机在任何情况下不被风吹动。
图5-7-1.1 岸桥倾覆图2.金属结构局部变形、焊接开裂起重机金属构件在强大风压作用下,显得刚度不足而使构件屈曲变形,局部受力较大处焊缝开裂。
3.起重机结构件疲劳断裂起重机细长结构件如岸桥前后门框连接的斜撑杆、水平撑杆、后拉杆以及门座起重机的大拉杆等构件在风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风致振动,结构件的风振将会使结构件应力较大的部位产生危险的疲劳破坏,这种事故已有多起(如图5-7-1.2),严重影响港口起重机的使用安全。
图5-7-1.2 水平撑杆开裂示意4.岸桥在海运途中的灾难事故岸桥在海运途中,载着岸桥的驳船整体摇摆。
由于突发大风,局部风力超过预定允许值,驳船和岸桥的摆动加剧,超过了岸桥的承受能力,岸桥就在结构最薄弱处破坏导致坍塌。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hongjingfen/blog/item/0ce9fa454d7b313986947381.html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特别是超巴拿马船型的发展,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起重机的技术参数,起重机速度参数高速化,外伸距、起升高度增大;吊具下额定起重量提高;二是开发设计高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其实国外几家公司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控制技术也都很重视,有的还申请了专利文献,如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的“装卸用起重机中的集装箱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及集装箱着地、摞放控制方法”的专利(专利号:EP1333003 A1;申请日:2000.10.27)。
在通过处理从设置在吊具上的CCD等的摄像装置获得的对象集装箱的图像数据,可以高精度确实地进行对象集装箱与悬吊集装箱的相对位置检测。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AG (DE)的专利(专利号:DE10107048;申请日:20010213)。
涉及了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装卸的方法,也适用于集装箱船。
在起重机驾驶室中采用带有监视器的PC机,通过触摸屏操作,根据预先设定的值能使起重机自动达到预期目标。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的“集装箱起重机”专利(专利号:JP62157189;申请日:1985.12.27)。
起重机包括集装箱运送装置、测量装置能测船上集装箱水平和垂直位置和控制装置根据测到的集装箱位置数据计算出集装箱运送装置的运动路线来控制集装箱运送装置的运动。
HITACHI LTD (JP)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的“集装箱起重机”专利(专利号JP10-324493;申请日:1997.5.23)。
在沿横梁和起重臂移动的三架载重小车中,中央小车包括一个装载集装箱的平台。
平台的高度是当考虑了集装箱被升起时载重小车可移动的最低高度形成基准高度时的高度,这样可以缩短集装箱起重机的搬运时间。
国外集装箱起重机已基本走向标准化、自动化和系列化。
目前在役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有几十台,由Nelcon、Mitsubishi、Kone、Noell、Morris、Reggiane-Paceco、Sumitimo HI、Mitsul-Paceco和Mitsubishi等公司所生产,其中Nelcon公司产品最多。
至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小车和大梁结构型式的选择历来有不同的做法,美国公司通常采用半牵引式小车和双箱形梁型式;欧洲公司偏爱载重小车和单箱形梁型式;亚洲公司较多采用牵引式小车和板式单梁型式。
但是1999年交付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中,外伸距大于44m的占到83.2%。
随着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不断大型化,载重小车和单箱形梁型式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体现出其优势。
国外Kocks、Kone和Noell等公司生产了较多的采用载重小车单箱形梁型式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近年来一次批量采购起重机台数最多的两个用户APL los Angeles 和PSA Singa—pore港订购的起重机均采用载重小车单箱形梁型式,制造商分别是Noell和Mitsubishi公司。
国内有多个港口使用进口或国内厂家制造的载重小车单箱形梁型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大连港曾订购了ZPMC的两台吊具下起额定重量50.88T、外伸距55m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采用半牵引式小车单箱形梁型式。
日本有人在クレ-ン杂志上(200l,39(9) 36~42)对日本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作了现状分析,认为除了外伸距是集装箱起重机的重要参数外,轨面上部的起升高度不仅由集装箱船的大小以及在甲板上部的堆高层数来确定,而且涉及到船舶的吃水状态、潮汐高度、以及自海平面起算的码头标高等港口基础条件。
在日本,轨面上部的起升高度集中分布在24~25.9m和32~33.9m的范围内,这与世界港口统计的数据相当。
日本和世界各港口的小车的速度均在150~179m/min的范围内。
但是对各种船型的细划分中,中型巴拿马船型小车的速度在120~149m/min及150 ~179m/min,与世界港口的150m/min是有差别的。
而对标准超巴拿马型船在日本和世界上最高均采用180~209m/min,总的来说,日本的小车速度稍高于世界港口通常集装箱起重机设备的同类指标。
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CSE公司)于1997年4月,承揽了6台65t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钢结构的制造加工、整机组装、调试、装船等项内容的业务,雇主为阿曼的MINA RAYSUTSAlALAH港,业主为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HI公司)。
该起重机首次由IHI公司设计、CSE公司制造、美国ABS监造,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重能力最大、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
主要性能参数如下:整机自重1178t、外形尺寸L×W×H=136m×27m×110m (起幅后)、最大起重量:65t、起升速度:53m/mjn 、跨度:30.8m 、前大梁变幅速度:6min/次、小车行走速度:210 m/min、大车行走速度:60 m/min、总机容量:1238kW、电源:ACllkV/50Hz。
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50.5t-55m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主要性能参数为:吊具下的额定起重量50.t,最大外伸距55m,轨距30m,后伸距18m,轨上起升高度38m,轨下起升高度20m,起升速度满载50.5t时60m/m5n,空吊具时150m /min,小车运行速度240m/min,大车行走速度45m/min。
可以对IS020'、40'、45'和双20'集装箱进行作业。
整机的电控系统为全变频交流调速驱动系统。
在设计过程中,其海陆侧门框、梯形架采用箱形截面结构,后拉杆及门框撑杆采用螺旋焊接钢管,前后大梁采用双梯形箱形梁结构,而前拉杆则采用工字梁结构,在门框的上部采用水平撑杆连接,在门框和后大梁之间采用水平斜撑杆进行连接,门框内部采用v型撑杆进行连接。
主要钢结构材料采用低合金结构钢,满足了整机工作载荷的疲劳强度要求和暴风状态(55m/s风速)下的结构强度要求。
大起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引进美国派西科(Paceco)公司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制造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用于港口集装箱码头船舶装卸和搬运。
主要特点:整机为密封箱行梁结构,大车运行四角驱动。
小车运行采用绳索牵引,并设有绳索自动张紧和平衡装置。
主起升机构采用双电机和双制动器驱动装置。
吊具采用液压可伸缩式,并有防摆装置和偏转系统。
电控系统先进,采用高压供电,支流电机驱动。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彭传圣认为随着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不断大型化,单箱梁结构型自行式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优势较大。
较高的吊具起升和小车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较大的吊具下起重量为获得较高的作业效率提供了条件,要实现高效作业还取决于操作环节。
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成为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实现设备的远程管理、故障诊断等功能外,系统还能实时提供码头生产管理必要的数据。
因此,为远程起重机管理系统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软件等,应该成为用户对起重机制造商的常规要求。
超巴拿马岸桥的发展趋势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是集装箱船与码头前沿之间装卸集装箱的主要设备。
个别码头还利用岸桥的大跨距和大后伸距直接进行堆场作业。
岸桥的装卸能力和速度直接决定码头作业生产率,因此岸桥是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力设备。
岸桥伴随着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的蓬勃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在不断更新换代,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正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高可靠性、长寿命、低能耗、环保型方向发展。
一.高参数和大型化1)额定起重量成倍增长。
吊具下的额定起重量逐步从30.5t增大到61t,最大已达65Lt。
2)外伸距越来越大。
随着集装箱船的不断大型化,船宽已从第3代巴拿马集装箱船的13排增大到现在超巴拿马船的14~17排箱,甚至20排箱的船按计划将于下个世纪问世,22排箱的船也在设计中。
而设想中的24排马六甲型船(用船的吃水深而不是船宽来定义船型)会在下世纪初叶出现。
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其宽度由载箱量600~1000箱时的26~28m增大到现在载货6000~8000箱的45m,几乎增大一倍。
岸桥的外伸距也由32m逐渐增大到了现在的65m,将来会增加到70 m,以适应24排的所谓马六甲型船的需要*3)轨上的起升高度。
巴拿马岸桥的轨上起升高度通常为27m以下,超巴拿马岸桥在27m~36m之间,而现在则要求达到40m。
上海振华港机公司〔ZPMC)为阿曼SaIaIa港提供了5台轨上起升高度40 m的岸桥,可列当今之最。
而今年马士基为埃及码头和美国长滩、塔科玛、纽约招标的岸桥起升高度虽为40m,但要考虑有加大到47.5m的可能。
起升高度的大幅增大,将导致岸桥金属结构强度、刚度、疲劳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司机视线的恶化和因自重加大要求码头承载能力的大幅提高。
因此,47.5m是难以想象的起升高度,尤其因岸桥安装在码头前沿,对抗风载必须有特殊考虑。
4)自重越来越大。
岸桥的自重,已从常规巴拿马型的600~800t,增大到现在超巴拿马型的1200~2000t。
二.高速化1)起升速度从巴拿马型岸桥的50/l20m/min,增加到现在的90/200 m/min,电动机的功率已经大到690 kW×2,若选为交流电机,则是目前起重用变频电动机的最大规格了,正逼迫电动机供货商研制开发更大容量的电动机。
2)小车速度已从常规巴拿马型的120m/min增加到现在的240m/min,并正在向300~350m/min的速度发展。
它将带来如拖令小车箱供电电缆如何适应高速度等一系列新问题。
3)双箱吊具作业。
据统计,一船集装箱中约60%以上是20 '箱。
双箱作业新型吊具的应用,使每次能同时装卸2个20 '的集装箱,效率平均提高25%以上。
4)双小车双箱吊具作业。
在一台岸桥上除了使用双箱吊具外,沉默近十年的双小车系统也已在德国汉堡港重新提上日程。
它是在现代高技术基础上的双小车系统。
该系统采用前后两个小车。
前一个小车有司机操作,承担船与转接平台之间的集装箱搬运;后小车无司机,完全自动地实现集装箱在转接平台与AGV系统(自动拖运架)之间的搬运,转接平台设在岸桥上距船最近的海侧下横梁上。
因此,效率大为提高,理论上可达55至60个循环,折合80~100TE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