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字识别中两种倾斜校正算法的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文档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档数字化的过程中,图像倾斜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文档的可读性和识别准确性。
因此,研究和应用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成为了当前的热点。
首先,了解文档图像倾斜校正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是通过对文档图像进行旋转操作,使得文本行与水平方向保持平行。
传统的图像倾斜校正方法通常是基于图像的几何特征进行处理,如直线检测和角度计算。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先验知识或者手动选择参数,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档图像效果不一致。
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方法则是一种新的思路。
该方法首先通过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引擎对文档图像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结果来调整文档的倾斜角度。
具体来说,当OCR引擎在倾斜的图像上进行识别时,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识别结果。
这些错误可以通过计算识别结果的置信度来量化,进而反映图像的倾斜程度。
根据置信度的变化,可以确定最佳的倾斜校正角度,从而实现文档图像的倾斜校正。
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方法具有几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类型的文档图像,不需要手动选择参数。
其次,该方法可以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提高倾斜校正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文档图像的倾斜校正,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图像处理任务。
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方法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银行和邮政等行业,文档图像的倾斜校正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文档图像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通过OCR引擎的识别结果来校正文档图像的倾斜角度。
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倾斜校正的流程,还提高了准确性和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基于识别反馈的文档图像倾斜校正方法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手写数字识别算法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写数字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手写数字识别算法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本文将比较研究几种手写数字识别算法,包括KNN算法、SVM算法、神经网络算法以及深度学习算法。
一、KNN算法KNN算法是一种基于邻居的分类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待分类的观测对象,将其划分到与其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所在的类别中。
在手写数字识别中,KNN算法通过计算待分类数字与训练数据集中所有数字的距离,将其归类为与其距离最近的K个数字的类别中。
KNN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算法的准确度高,并且可以随时进行模型的更新,缺点是计算效率不高,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会很高。
二、SVM算法SVM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构建一个最优化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隔开。
在手写数字识别中,SVM算法通过将数字图像特征提取出来,构造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数字区分开来。
SVM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高维空间数据、泛化能力强,并且算法的准确度很高,缺点是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来说,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
三、神经网络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元模型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输入样本数据传入多层神经元中,通过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计算,最终得到输出结果。
在手写数字识别中,神经网络算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对数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神经网络算法的优点是对于非线性数据分类效果好,并且算法的准确度较高,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以及计算资源,同时运算速度较慢。
四、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层神经元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在手写数字识别中,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搭建一个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来实现数字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深度学习算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提取特征、训练时间短、准确度高,并且对于数字识别问题来说,深度学习算法的效果最好。
基于字素分割的蒙古文手写识别研究范道尔吉;高光来;武彗娟【摘要】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对序列数据有很强的建模能力,在语音和手写识别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HMM研究蒙古文手写识别,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手写文字的序列化.从蒙古文的构词和书写特点看,蒙古文由多个字素从上到下串联构成.选择字素集合和词的字素分割是手写识别的基础,也是影响识别效果的关键因素.该文根据蒙古文音节和编码知识确定了蒙古文字母集合,共包括1171个字母.通过相关性处理、H M M排序筛选等手段得到长字素集合,共包括378个字素.对长字素经过人工分解,获得了50个短字素.最后利用两层映射给出了词转字素序列的算法.为了验证长短字素在手写识别中的效果,我们在HTK(hidden Markov model tool-kit)环境下利用小规模字库实现了手写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短字素比长字素有更好的性能.文中给出的字素集合和词转字素序列的算法为后续基于HMM的蒙古文手写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Hidden Markov Models(HMM ) has strong modeling capabilities for sequence data,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speech recognition and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task.HMM-based Mongolian handwriting recognizers require the data to be analyzed sequentially.According to Mongolian word formation and writing style,it is evident that a Mon-golian word consists of grapheme seamless connected from top to down.The selection of grapheme and segmentation word to grapheme is a preliminary work for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with substantial effects on recognition accuracy.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knowledge of syllables and coding,we collect a Mongolian letters set of 1171 letters. The long grapheme set which contain 378 grapheme is thenextracted from letters set by correlation process and HMM based sorting method.The short grapheme set which contain 50 shapes is extracted from long grapheme set via decompose long grapheme by hands.We present an algorithm to decompose a word to grapheme by two layers mapping.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 grapheme get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long grapheme.【期刊名称】《中文信息学报》【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蒙古文;字素;HMM;手写识别【作者】范道尔吉;高光来;武彗娟【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各种语言的手写体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主要包括脱机手写体识别和联机手写体识别。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云计算平台上两种中文分词算法的实现对比研究周寅,龙广富(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摘要:现如今,常用的中文分词算法为IKAnalyzer (简称为:IK )和ICTCLAS (简称为:IC )两种,这两种算法也可以说是如今的主流中文分词算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两种算法的性能,本文首先利用理论对两种算法在单机环境下的性能进行分析,而后通过Hadoop 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简称为:HDFS )、Hadoop 集群和并行处理大数据集的MapReduce 所共同组成的系统框架,并将算法优化后,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性实验对两种不同算法在分布式环境下对大数据集进行处理后的表现进行比较,而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果,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云计算;IKAnalyzer ;ICTCLAS ;Hadoop ;比较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9-019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对于中文分词法来说,该方法最初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梁南元教授所提出,属于一种在查字典分析方法基础上的分词方法,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中文在整个世界舞台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且吸引了更多学者加入中文分词法的研究中,现如今已经实现了基于多种词典和概率统计的中文分词算法,而在面对这些大量的中文信息时,必须要确保文本分词结果,在满足本身词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词组长度,而现如今的中文分词算法种类非常多,但是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基于理解的分词以及基于统计的分词,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多种分词算法产品,比如SCWS 、HTTPCWS.IKAnalyz⁃er 2012、FudanNLP 、ICTCLAS 等,而这些分词算法均不能算作为开源,而考虑到虽然IKAnalyzer 2012、ICTCLAS 等算法属于开源,但是这些算法却大多应用在单机环境下,考虑这一前提条件,可以将这两种算法引入到云计算平台上,进而使其能够与更多应用进行结合。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印刷体文字识别方法研究姓名:张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赵荣椿19990301摘要《文字楚人类茨怠交滚爨垂簧手段,印别然汉字鼋}:{裂霹以有效黥提高印刷资料的录入速度,它的突破会极大的促进全球的信息化进程。
本文逶邋对国内拜多静文字谬剩方法静深入磅究,结合爨】麓蒋汉字静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多级分类的综合统计识别方法。
经过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采。
P_,一一/一般的文字谚{别系绞出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和后处理四大模块组成。
本文在许多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法:酋先,在联处矬除段,晨嬲一‘秽麓棼毂颇斜较澎算法,若姆文字归~怨为36t36点阵而爿;是传统的48+48点阵,宵效的减少了计算量,且几乎不会造黢罄{鬟奉麴降低;撬爨馥送懿基予羚攫豹筠…纯,避免了笔爨浚失;其次,在特征提取时,采用一种改进的粗外围特征,并进行二重分割,充分傈涯特征的高度稳定经;采用162维平均线密度特蔹斓于鲴分类:第三,程模式躁配时,针对各级特点,分别采用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以及类似泼加权准则判别;最詹,在后处理阶段,根据语言、文字学知谈,采躜字频艇投秘上”F文缝溷关系分烈处理。
关键词文字识另(印刷体汉字识彬多级分影预处理,婶、Y《Nv"文字识别,印刷体汉字识别’、多级分类’,预处理,(行、翔一纯V,二耄务彤耨鬣提醇羯爨准潮<ABSTRAC零Writtenlanguageisanimportantmeansofcommunication,recognitionofmachineprintedcharacterCallimprovetheefficiencyofmaterialinputcommendably,thebreakthroughofitcanacceleratetheprocedureofworld’sinformationexchange,Inthispaper,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printedcharacters,Weproposeamulti-stagesynthesizedstatisticalmethodaftercarefullystudiedmanykindsofrecognitionmethodintheworld。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形辨误试题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的字形辨误试题在不同设计下的效果。
通过介绍测试方法并对比分析试题设计,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及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设计对测试结果影响显著,可为今后汉字教育提供参考。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结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关键问题,为汉字教学和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汉字应用能力。
【关键词】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形辨误、对比研究、测试方法、试题设计、实验结果、数据统计、结论推理、实验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的书写和认读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传统认读方式可能会面临挑战。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书写不规范或者字形相似而出现辨认错误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形辨误试题对比研究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有一些关于汉字辨误测试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文化认知和笔画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认读方式可能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有必要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形辨误试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认读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形辨误试题的设计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测试方法对学生的辨认能力和书写准确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希望能为提高学生汉字书写和认读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字形辨误试题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试题设计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比对不同设计的试题,了解学生在汉字辨认和书写能力上的表现差异,从而为提高汉字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也将探讨不同试题设计对学生学习汉字的效果和影响,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建议。
四款主流语料对齐工具性能对比探析
王琴;王宇春
【期刊名称】《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6)1
【摘要】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科技、旅游、文学、政治四种中英双语文本为样本,对四款语料对齐工具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从基础技术指标来看,Matecat Aligner、ABBYY Aligner 2.0、Tmxmall Aligner更有优势;从非基础技术指标来看,Matecat Aligner和DéjàVu X3 Alignment在断句准确率方面更为突
出,ABBYY Aligner 2.0在对齐准确率方面要优于其他工具;ABBYY Aligner 2.0和Matecat Aligner具有纠错功能。
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使用不同类型的文本,对齐质
量也有所不同;不同的语料对齐工具适合不同文本的对齐。
【总页数】8页(P45-52)
【作者】王琴;王宇春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语料对齐研究与Macken句子层以下对齐模式介评
2.纳-汉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双语语料对齐
3.基于Tkinter的多语语料库分段与对齐工具实现研究
4.信息处理用彝、
汉、英三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与语料对齐技术研究5.基于汉语标点句的汉英双语对齐语料库构建及对齐语序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文字识别中两种倾斜校正算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字符识别中的倾斜校正(即调整字符角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校正方法,先经过灰度化,二值化的预处理,再提取字符图像每列的边缘点,经过公示算法计算出这些点所在的参考直线的倾斜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字符图像的倾斜角度,本文将这种方法与常用的hough变换校正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不仅校正效果更好,而且大量节约了系统资源和简化了计算难度。
关键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字符识别,倾斜校正,hough变换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字识别是模式识别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文字识别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人为因素或角度问题,待识别图像往往是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的。
当倾斜角度较大时就会对后续的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字符识别之前,进行文档图像的倾斜校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本文采用的参考直线校正法
本文处理的文字识别图像需不包含复杂的背景图像,首行没有图表的干扰。
本文算法首先对原图像做预处理,包括灰度变换、阈值设定去噪和二值化处理。
校正算法的大致思想是利用检测直线拟合,先检测每列的第一个非零点(即每个汉字的最上缘)作为边缘点,将他们
代入拟合的检测直线,看是否最多的符合检测直线,如果边缘点符合直线方程的越多,越可以认为这条直线就是符合图像文字倾斜的倾斜直线。
求文档图像倾斜角度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文档图像的参考直线并计算这条线的倾斜角度,进而求出图像的倾斜角度。
本文选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依次对图像做灰度化处理,二值化处理,将字符图像处理为字符部分为1,背景部分为0的形式。
为了避免其他费字符部分的灰度干扰,本文在二值化之前加上了一组判定语句,将灰度化之后的图像灰度值大于120的像素点变为255,其余像素点变为0,这样,字符图像就只包含有两种数值,进行二值化后,就只有字符部分和背景部分了,去除非字符部分干扰。
由分析可知本文的算法只提取字符图像每列的元素值,并计算这些值所在直线倾斜的角度,所以这种方法大大缩减了计算量,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并且大量节省了存储空间,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2 hough变换法进行文档图像的倾斜校正
hough变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图像空间中的目标像素坐标计算参数空间中参考点的可能轨迹,并在累加器中给计算出的参考点计数,进行变换时要将经过空间直线的点(x,y)对应的直线斜率a 和截距b分别求出,每一次求出a和b都要进行累加,由于可能存在竖直线即a为无穷大的情况,所以参数空间一般采用极坐标的形式。
3 试验对比结果及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hough变换的优点是抗噪性能较好,能连接共
线的直线,缺点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校正结果有时并不理想;而利用本文的算法校正结果比较好,校正角度更为精确,由于本文的校正算法只提取最边缘点,所以计算量和所需存储空间并不大,但抗噪性能不如hough变换,所以本文程序中加入了对待检测图像灰度变换后的阈值限制,进行初步去噪,由于噪声点大都低于字符的灰度,所以这样去噪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华,张航.汉字识别方法综述.计算机工程,2010,36(20):194-197
2 j.illingworth and j.kittle.a survey of the hough transform.cvgip.vol.44,1988,87-116
3 吴佑寿,丁晓青.汉字识别原理方法与实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k.hansen,j.d.anderson.understanding the hough transform:hough cell support and its utilization,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vol.15,1997,20-218
5 张忻中.汉字识别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