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休斯钻井及随钻地层评价技术交流
- 格式:pdf
- 大小:14.03 MB
- 文档页数:82
新时代新征程地层深处“掌灯人”(纪实文学)——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地质力学科技带头人、企业高级专家张辉和他的创新团队李佩红2023年3月9日那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空异常纯净,没有一丝云,蓝得澄明透彻,海浪般起伏的沙丘绵延到遥远的地平线,9000米的钢铁钻塔耸立在金波荡漾的沙海之上,钻井平台上欢呼声震耳欲聋,扎着硕大红绸花的黑色钻杆高悬在半空,挥洒着激情和力量。
横幅“热烈庆祝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果勒3C 井刷新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在站成一排的石油人的红色工装与阳光的双重映照下,透着喜庆。
富满油田在9396米深处顺利完钻,标志着油田超深油气钻探能力正式迈入9000米级新阶段,具备向万米深地进军的条件,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打开了新大门。
这一天,我走进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地质力学科技带头人、企业高级专家张辉的办公室,只见他锁着眉、凝神静气地坐在电脑前工作。
工作专注的他等我走到他办公桌前才注意到我。
我说:“了解到你们直面世界级难题,针对果勒3C 井开展的地应力地质理论研究,准确预测出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漏失压力、闭合压力和破裂压力,清晰掌握了工程地质规律,为这口井做了全身‘PTCT ’,实现超深井眼受力‘看得见’,护航超深井安全快速钻进,刷新了亚洲最深水平井记录,取得了这些成绩,您和团队不庆祝一下吗?”张辉微笑回答,这算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9396米对塔里木油田来说并不是极限,下一步将挑战万米井,面对新的更大挑战,我们需要快马加鞭,时间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
来见张辉之前,我是做了准备的,对他和064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做了了解。
他创建了超深油气地质力学建模与应用关键技术体系,培养了国内首批油气田地质力学科研人才和首个油田地质力学科研团队,解决了超深致密砂岩、页岩及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力学建模、裂缝性“甜点”预测、井位井眼轨迹优化、钻井井壁稳定性预测、储层三维可压裂性预测、四维地应力与断裂活动性预测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复杂油气藏地质认识深化、储层品质准确评价、安全快速钻井、单井有效提产和裂缝性气藏稳产开发,并将自研技术体系向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相关深层砂岩、碳酸盐岩、页岩油气、煤层气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推广与输送,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帮助建立相应的油气田地质力学科研团队。
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现状及研究随钻测量(measure while drilling,MWD)技术可以在钻进的同时监测一系列的工程参数以控制井眼轨迹,提高钻井效率。
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技术可以不中断钻进监测一系列的地质参数以指导钻井作业,提高油气层的钻遇率[1-5]。
近年来,油气田地层状况越来越复杂,钻探难度越来越大。
在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钻进中,MWD/LWD是监控井眼轨迹的一项关键技术[6-8],是评价油气田地层的重要手段[9],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3],而常规的电缆测井无法作业[10]。
国外的MWD/LWD技术日趋完善,而国内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国际知识产权核心专利较少[9],与国外的相关技术有一段差距。
本文介绍国内外MWD/LWD相关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应用等情况,分析国内技术落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 国外MWD/LWD技术现状20世纪60年代前,国外MWD的尝试都未能成功。
60年代发明了在钻井液柱中产生压力脉冲的方法来传输测量信息。
1978年Teleco公司开发出第一套商业化的定向MWD系统,1979年Gearhart Owen公司推出NPT定向/自然伽马井下仪器[10]。
80年代初商用的钻井液脉冲传输LWD 才产生,例如:1980年斯伦贝谢推出业内第一支随钻测量工具M1,但仅能提供井斜、方位和工具面的测量,应用比较受限,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需求[11]。
1996年后,MWD/LWD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国际公认的三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其MWD/LWD技术实力雄厚,其仪器耐高温耐高压性能好、测量精度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几乎能满足所有油气田的钻采,在全球油气田均有应用。
斯伦贝谢经过长期的技术及经验积累,其技术特点为高、精、尖、专,业内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12-15],是全球500强企业。
LWD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性、高效性、安全性[10]。
贝克休斯中国海陆并进——专访美国贝克休斯北亚区销售总监胡泊贝克休斯中国海陆并进——专访美国贝克休斯北亚区销售总监胡泊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4年第6期文 | 本刊记者张妍美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革命带来了全球范围的页岩淘金热,为此曾有媒体称页岩气开发是锅“骨头汤”:页岩气的开发和产量的快速增加,不但改变了全球天然气的市场格局,也让中国的开发者们蓄势待发,摩拳擦掌欲抢占国内页岩气市场先机。
基于页岩气开发的丰富经验,美国四大油服巨头之一贝克休斯公司在页岩气开发上的动向引人关注。
2 014年5月,《能源》杂志记者专访了美国贝克休斯公司北亚区销售总监胡泊先生,听其讲述贝克休斯在北美、中国两大市场的现状与策略。
《能源》:据您了解,美国目前的页岩气市场状况是怎样的?胡泊:美国天然气的开发在近五年是井喷式的发展,页岩气所占天然气的比例已经达到3 5%左右。
美国是完全市场驱动的经济体,供求决定市场发展。
今年年初气价曾到过6 . 5美元(每百万英热),但是很快地又回到了4 . 5美元,因为现在天然气供应充足。
另外,美国的油气的出口受美国国会控制没有开放,市场并不大。
除非美国政府放开油气的出口限制,否则我估计天然气将会一直保持在4. 5美元左右。
只要气价维持在4-5美元左右,对于服务公司而言,就有激励空间存在。
《能源》:据报道,美国页岩气开发中,小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那么贝克休斯这样的大公司在美国页岩气开发中处于什么位置?胡泊:没错,美国页岩气的发展更多的是靠小企业。
小企业的运营成本要低得多,大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不如小企业来得灵活。
页岩气开采靠两个关键,一个是水平向钻井,一个是水平压裂。
但这两个技术本身并不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最大化,能够带来价值最大化是如何来运用这两个技术,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产出。
贝克休斯一直是储层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力量,我们不断研发和改进针对页岩气的技术,使得无论大小规模的油公司都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去开发他们的非常规油气资产。
旋转导向随钻测控技术作者:王忠良,李金刚,黄川来源:《石油知识》 2016年第4期王忠良李金刚黄川水平井开发作为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已在长庆区块普遍应用,而优质、高效地完成薄油层长水平段水平井开发则是其中技术难点。
因此,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技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旋转导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国际三大油服企业都推出了性能可靠的选择导向系统,本文以贝克休斯AutoTrak GT4G为例,介绍旋转导向随钻测井技术。
传统随钻测井技术采用的滑动导向系统,在钻长水平段水平井时,由于上部钻柱不旋转,会引起摩阻和扭矩过大、方位漂移失控、井眼轨迹不平滑等问题。
计算和实践均证明,水平井的水平段极限延伸能力受到了限制。
而贝克休斯旋转导向随钻测控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
贝克休斯AutoTrak 系统是一套集钻进和随钻测量为一体的随钻测井系统,含有多种自动化旋转钻进模式、三参数全系列随钻测井仪器、实时成像、近钻头测量、上下传输闭环通讯系统、大功率井下发电机、高速脉冲器等多项先进技术,可实现旋转钻进中改变井眼轨迹和全系列测井。
AutoTrak 系统主要由旋转导向头短节、ONTRAK 测量短节、BCPM通讯供电短节和SDN放射性测量短节4部分组成。
它测量参数齐全,不仅有工程数据、地面数据、钻井安全指标数据,还有地质导向和测井评价所需的各种数据,如当量循环密度、伽马成像、电磁波电阻率、超声波井径、补偿中子及密度成像等。
AutoTrak 系统有以下技术指标:①含沙量:小于0.5%②最大泵压:25000psi③最小转盘转速:50rpm④最高钻压:67kN⑤工作温度:-20~150℃⑥钻头处最大扭矩:12kNm⑦狗腿度:旋转:10°/30m;非旋转:30°/30m旋转导向随钻测井系统打破了传统随钻测井系统的单向通讯模式,实现了可在地面实时发送指令,保证了地面与井下工具的有效通讯。
钻井现场技术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
我是XX公司的XXX,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钻井现场技术交流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钻井现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开发效果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钻井现场要注重技术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钻井作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例如,地层异常、井眼塌陷、钻具损伤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思考和探讨。
技术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会、技术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家和同行们参与。
通过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可以获得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如互联网、手机应用等,进行实时的技术交流。
这种方式快捷、高效,可以及时分享和获取信息。
除了交流的方式,我们在技术交流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和观点,不要抱着“我最牛”的心态,否则就会造成信息闭塞和技术难以推进。
其次,要注重实践经验的分享。
因为在钻井现场,实践经验往往是最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
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推动钻井工艺的进步。
在技术交流中,除了解决问题,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些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钻井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我们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动态,跟踪最新的钻井技术和装备,及时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作业中。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钻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够对钻井现场技术交流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动力,加强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钻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