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 格式:ppt
- 大小:40.03 MB
- 文档页数:103
发酵培养基的分类、主要原料及其处理方法一、发酵培养基的分类培养基(medium)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因此,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且比例应是合适的。
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否则很快引起杂菌丛生,并破坏其固有成分和性质。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人工培养,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应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对营养的需求来配制合适的培养基,以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并达到代谢产物高产的目的。
由于各种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不同,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据估计目前约有数千种不同的培养基,这些培养基可根据所含成分、物理状态及不同的使用目的等而分成若干类型。
1、按照培养基的成分分类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⑴合成培养基也称基本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较贵,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1号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也称复合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
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因此常被采用。
⑶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者在台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这类培养长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2、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培养基、液态培养基和半固态培养基3类。
⑴固态培养基在液态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硅胶等)制备成固态培养基。
该类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止匕外,另一类固志培养基,一般采用天然谷物原料或纤维素类原料,培养基中加水较少,培养基中固形物含量较高。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发酵工程实验》教案: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学会进行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掌握发酵培养基制备和实罐灭菌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发酵罐、灭菌器、天平、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材料:玉米粉、酵母、硫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试剂:无菌水、酒精、甘油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的重要性。
Step 2:讲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1. 讲解玉米粉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讲解酵母的活化方法和步骤。
3. 讲解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添加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讲解发酵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和步骤。
Step 3:讲解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讲解实罐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2. 讲解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讲解实罐灭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Step 4:学生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发酵培养基。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罐灭菌操作。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的效果。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复习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思考发酵培养基制备和实罐灭菌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以及实罐灭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在实验结果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第三章工业发酵培养基一、填空题1.工业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 培养中速效碳是指,速效氮是指。
3.工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以及,,。
4. 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 __和_ 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 _、___ _、__ _、__ _、__ __等。
5. 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 _、_ _、_ __、_ __、__ _等。
6.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
7.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 _、_ _、_ _、_ _和_ _。
二、名词解释1.前体2.促进剂3.碳氮比4.孢子培养基5.玉米浆6.发酵培养基三、判断题1.培养基灭菌前加豆油,主要是预防泡沫的产生和提供氮源。
2.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乙酸目的是促进产量的增加。
3. 前体是构成细胞结构的小分子物质。
4. 营养成分碳源是细胞组成成分和各种产物的构成元素,不能作为生物能量代谢的必需元素。
5. 柠檬酸可调节培养基的pH,但不能作为碳源被菌利用。
6. 在味精生产时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是为了抑制杂菌。
7.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8.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其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四、选择题⒈大肠杆菌液体培养时,它首先利用的碳源是()。
A 淀粉B 乳糖C 葡萄糖D 玉米粉⒉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一般为()A 5:1B 25:1C 40:1D 80:1⒊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⒋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生物素⒌食品工业微生物发酵一般要求培养基原料( )A.价格高质量好B.营养好价格高C. 价廉易得D.纯度高6 无机氮是速效氮,因为其()A.微生物对其吸收快B.是无机物C. 纯度高D.价廉易得7 下列哪些是生理碱性物质()A.硝酸钠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氯化铵8 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 )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