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飞艇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27.07 KB
- 文档页数:4
软式飞艇的发展回顾和展望软式飞艇的发展回顾和展望目录一、轻于空气的航空器(LTA)和软式飞艇(BLIMP) (2)二、软式飞艇发展的历史回顾 (3)三、现代软式飞艇关键技术 (5)1、气囊充气余压的确定 (6)2、副囊比的选择 (6)3、呼吸阀门的作用 (6)4、气囊材料应该具备的性能 (6)5、充气余压产生的拉应力 (6)6、升空后气压变化 (7)7、压仓水的功用 (8)8、气囊材料 (8)四、标准、规范和适航要求 (8)1、飞行要求 (8)2、结构要求 (9)3、设计和构造的要求 (10)4、对发动机的要求 (10)5、设备安装的要求 (10)6、采用英国适航性要求的安全水平 (10)五、典型现代软式飞艇以及相关发展计划介绍 (11)六、国内软式飞艇发展的前景、问题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以国防需求为牵引,推动飞艇事业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开展顶层的规划研究,确定浮空器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加强各类保障工作的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飞艇技术发展情况综述飞艇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newmaker 来源:航空制造技术飞艇是由动力推进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也是浮空器的一种,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氦气、热气等)提供升力。
飞艇主要由流线型艇囊、控制用的固定和活动尾翼、乘员或乘客用的吊舱以及推进系统构成。
按早期的结构分类方法,飞艇可分为硬式、半硬式和软式结构。
现代飞艇技术已经模糊了原先的定义,现代飞艇主要按用途进行分类:无增升类型、部分增升类型和全增升类型。
飞艇发展简史飞艇起源于1784 年法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已得到了发展及军事和商业方面的广泛应用。
和其他飞行器相比,飞艇经历了从无动力到有动力推进,从无人到载人,从近距离飞行到远程飞行,从低空到高空的发展,并在发展中积累和形成了关于飞艇这种飞行器特有的技术:飞艇蒙皮制作和抛锚、系留技术等。
由于1937 年“兴登堡号”事件及飞机和直升机的迅速发展,飞艇逐渐退出航空舞台。
随着航空技术、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关键技术的突破及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在突破老式飞艇技术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的缺点后,现代飞艇这一节能的飞行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飞艇的生产企业主要侧重广告、航拍、旅游观光、大载重运输等低空飞艇的研制生产,另有国家的政府机构向大的飞艇制造厂商和科研机构投资进行高空军用飞艇或超大载重飞艇的研制生产。
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对飞艇的研制生产走在前列。
中国华教公司于2004年第一次通过了首个中国飞艇的适航认证,其后有北京北航龙圣飞行器公司。
目前我国有20 多家飞艇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
飞艇的特点及用途由于飞艇与飞机相比飞行速度较低(飞艇速度一般不超过140km/h),起降场地简单,不需要长距离跑道,与直升机相比,载重量大,定点时燃油消耗率极小。
所以飞艇可以作为高速和高耗能飞行器的补充,可用于远距离运输、极地探险、石油煤矿勘探、抗灾救险、实况转播、航拍、广告作业等民用领域;也可用于搜救、海岸警卫等军用领域。
图说世界军用飞艇发展史本文作者:战史文库从气球到硬式飞艇人类首次飞上天空是在1783年11月,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乘坐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
在同一时期,使用氢气的气球也进入实用阶段,1794年,法国军队首次将气球用于侦察和弹着观测。
气球通过调节压载物的重量和充填、释放气体来控制升降的,由于没有动力,只能随风漂浮,无法在空中自由改变飞行方向。
于是,设计者开始考虑用螺旋桨作为推进装置,进行可以控制的飞行,同时对气球的外形也进行改进,由圆形变为纺锤形,更利于飞行,这就是飞艇的雏形。
早期的飞艇使用人力驱动螺旋桨,人的体力毕竟有限,之后改为机械动力。
到19世纪时蒸汽机被安装到飞艇上,1852年,第一艘蒸汽动力的飞艇在法国首飞。
蒸汽机加上乘客的重量无疑会给飞艇带来很大的负荷,影响飞行性能,为了承载更大的重量,飞艇也必须向大型化发展。
但是,之前的飞艇均为布制的气囊,结构柔软,只能填充气体,却不能承受内部的压力和沉重的负荷,这一问题直到硬式飞艇的问世才得到解决。
硬式飞艇采用轻质合金骨架外覆布制蒙皮的结构,内部容纳数个气囊。
1897年,第一艘硬式飞艇在奥地利诞生。
金属骨架虽然增加了重量,但艇体强度得到增强,可以获得更大的体积,增加搭载负荷,提升飞行性能。
在采用汽油发动机后,飞艇的速度也得到提高。
大型硬式飞艇的实用化为飞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方面的先驱就是德国的齐柏林飞艇。
齐柏林伯爵的飞艇梦齐柏林飞艇的发明者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出身贵族,曾作为军方观察员参加了南北战争,观摩了美军气球部队的作战,并以此为契机投身航空器的开发。
齐柏林伯爵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气球和飞艇,并在1900年完成了LZ1号飞艇,经过改良后发展成为著名的齐柏林飞艇。
1909年,齐柏林的LZ 3号飞艇被德国海军征购,同时他的飞艇也迈入民用航空领域。
齐柏林与雨果·埃克纳共同创办了飞艇航运业务,后来他将公司交予埃克纳打理。
现代飞艇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录一、演进历史二、优势特点三、发展现状四、发展趋势近期,中美“流浪气球”事件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曾经沉寂一时的高空飞艇,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军民两用性质,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本文将从演进历史、优势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等四个方面对现代飞艇进行一番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一、演进历史人类制造飞艇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纪,当时有人尝试通过操纵气球实现在空中飞行。
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试飞成功人类社会第一艘具有动力设备的实验氢气载人飞艇。
1900年,德国退役骑兵军官齐柏林设计和研制的飞艇成为全世界第一艘可实用的硬式军用飞艇。
一战爆发后不久,德国率先将飞艇投入战场,主要承担空中轰炸和侦察等任务。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英法美等国家总共建造了460多艘飞艇。
一战期间,被德国视为终极武器的飞艇一共出动了208艘次,对英国实施了51次空袭,与其飞机对英国的空袭次数基本持平。
虽然飞艇的作战表现没有达到德国所希望的那样,最终也无法改变德国战败的命运,但却对英国构成了很大的威慑,有效牵制了英国防空兵力和战机的运用,并造成了英国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战后,由于飞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飞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加之该阶段飞艇事故频发,特别是1937年发生的著名的“兴登堡空难”,使很多国家对飞艇的安全性忐忑不安,进而对其发展前景产生了极大怀疑,导致对其的研究和应用急速衰落。
到了二战时期,飞艇逐渐走向边缘化,其国防和军事应用主要限于防御侦察、海岸监视、军用物资运输等一些非作战行动,而且数量和程度都远不及一战时期,这也预示着飞艇的全盛或辉煌期已经逝去。
然而,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沉寂,随着现代航空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子纤维材料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飞艇一些原本无法克服的缺陷得以解决,因此也就使得飞艇重获新生成为了可能。
首先,大功率发动机使飞艇比航空母舰和大型运输舰更快。
其次,艇内充的是氦气等惰性气体,自身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
浅谈平流层飞艇发展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平流层飞艇研制的进展与现状,重点描述了平流层飞艇技术难点的情况。
标签: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发展0 引言平流层是指海拔高度为10~55km的大气空间,处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气流相对平稳,垂直对流小,是部署空中平台执行监视预警、通讯中继、导航定位以及环境监测等任务的比较理想的环境。
平流层飞艇能完成太阳能飞机所无法完成的定点飞行和长时间迎风驻留等飞行任务。
正因为平流层飞艇具有可定点飞行、留空时间长、探测范围广、载荷能力强和费效比高等优点,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对平流层飞艇的研究与验证。
1 国内外现状1.1国外发展现状自21世纪初,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区域均提出了平流层飞艇计划。
美国为了弥补战时信息保障过度依赖天基平台的弱点,同时大幅度提升持久区域信息作战能力,近年来投入巨资支持了多项平流层飞艇研发项目,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高空飞艇项目、探测器与结构一体化飞艇项目和西南研究院的高空哨兵飞艇项目等。
日本在2000年就提出了长远的、分阶段实施的平流层飞艇开发计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组织实施并开展了无动力验证飞行和多次低空技术验证试飞,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但尚未有开展飞行样机整体集成和高空试飞演示的报道。
2005年3月,欧盟集中欧洲各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公司,启动了“面向特殊航空航天应用的高空飞机和高空飞艇研究项目”。
1.2国内发展现状中国对平流层飞艇的研究,始于“十五”期间,多个高校和研究所参与了方案论证、关键技术攻关等基础性研究。
2009-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4次完成20km以上平流层高度飞行验证,取得了初步成果。
2015年8月,航天科工一院与六院、〇六八基地联合开展直径30m囊体的飞行试验,飞行高度超过20km。
2015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新型囊体结构的高空飞行试验,试验飞行时间2h,飞行高度19.3km,验证了非常规形态升空、回收方式的可实现性。
飞艇总结引言飞艇是一种以气体浮力为主要驱动力的航空器。
这种航空器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灵活的飞行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对飞艇的历史、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回顾飞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工程师福尔柯特·齐皮尔成功发明并制造了第一艘可用于载人飞行的飞艇。
这种飞艇采用了轻质金属和气囊结构,搭载了内部气球和螺旋桨引擎。
随着技术的进步,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军事侦察和轰炸的重要工具。
然而,飞艇的发展受到了多次事故的阻碍,尤其是在1937年的“兴登堡号”飞艇火灾事故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这一灾难给飞艇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几乎导致了其彻底衰落。
直到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安全措施的加强,飞艇的再次兴起成为可能。
工作原理飞艇的工作原理基于气囊中充满了轻质气体(如氦气),形成了一种相对于周围空气的浮力。
通过控制气囊内外气体的压力,可以实现飞艇的上升、下降和悬停。
此外,飞艇还配备了螺旋桨引擎,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和方向,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
相比传统的飞行器,飞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高机动性:由于气囊提供了额外的浮力,飞艇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悬停,具有很高的机动性。
这使得飞艇在特定任务中(如侦察、救援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低噪音、低振动:飞艇的螺旋桨引擎通常比喷气发动机或螺旋桨飞机的发动机产生更低的噪音和振动。
这使得飞艇更适合用于需要低噪音环境的任务,如科学调查或环境监测。
•长航程:由于飞艇具有较低的能耗,相对于同等负载的飞机而言,飞艇可以实现更长的航程。
这使得飞艇在一些远程任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海上巡逻和远程运输。
应用领域飞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民用和军事两个主要领域。
在民用领域,飞艇主要用于旅游观光、广告宣传和物流运输。
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悬停能力,飞艇成为城市地标和景点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飞艇可以搭载大量货物,用于远程物流运输,特别是适用于山区、河流等交通不便地区的货物配送。
美国军用无人飞艇的发展与应用美国终止"海象"(Walrus)大型混合飞艇项目,同时加大高空飞艇及其在监视与导弹防御等关键能力和技术上的投入,预计美国对于无人飞艇的开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1.美国非常重视战略性高空飞艇能力的研究,计划未来将其发展成为低轨道侦察卫星可行的替代手段;2. 2010年之前或在更长时期内美国暂缓对无人飞艇型号项目的大量投资,而等待有关技术取得进步并具备可行性之后再发展计划装备的产品。
3. 美国目前对高空飞艇面临的关键技术,如轻质健壮的新材料、高能量密度燃料、再生燃料电池、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高空推进系统等相关技术大力投资,一方面为装备效费比更高的高空无人飞艇奠定能力基础,另一方面以此创造性地大幅提升其他空中无人系统的效能。
一、无人飞艇的特性分析飞艇是依靠空气浮力升空、可操纵的一种飞行器。
按构造可分为软式飞艇、半硬式飞艇和硬式飞艇三大类。
软式飞艇的艇体是一个气囊,外形由气囊(包括充满氦气的主气囊和辅气囊)中的气体压力维持;硬式飞艇的艇体依靠其内部骨架支撑,外表覆盖着蒙皮,能保持良好的流线型;半硬式飞艇的艇体形状主要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压力维持,一部分也需骨架支撑,由龙骨和蒙皮共同承受整体弯矩和集中载荷。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重于空气的混合式飞艇,除了具有常规式飞艇的特点外,还具有飞机的特点。
混合式飞艇通过综合运用空气动力学、推力矢量和空气浮力来产生升力,可在空中和地面操作的任何阶段控制升力,包括在卸下有效载荷时不需要加载除周围空气之外的压舱物。
由于飞艇可携载不同类型的监视设备进行低成本、长航时飞行,从而具有广泛的军事和商业用途。
飞艇的机动性较差使其军事用途相对有限,虽然无人机在护航、跟踪、巡逻等机动行动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在监视建筑物等固定目标方面,无人飞艇不仅作为一种低成本超长留空平台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效果也要好许多。
美国已在伊拉克部署了几个装备有光电和红外摄像机的浮空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还至少部署了一个能持续探测威胁的浮空器系统,该系统能监视整个城市并可对爆炸物和火箭炮的位置进行探测。
飞艇在战略投送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现代军事战争中,各军事强国非常注重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
从某种角度上说,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的成功与否是现代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为提高部队的战略投送能力,不仅要着眼于传统的航空运输方式,更要积极关注新的科技发展动向。
飞艇技术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军事应用,特别是战略投送方面有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飞艇 战略投送【正文】飞艇是由动力推进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也是浮空器的一种,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氦气等)提供升力。
它与气球的相同点是囊体内充有氦(氢)气,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
它由气囊、辅助气囊、吊舱、推进装置、尾翼、方向舵和升降舵组成。
现代飞艇发展的重新兴起,源于未来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求。
在这些需求中,集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现代飞艇,以新型复合材料作囊体、充以氦气为浮力气体、装有矢量推进发动机、配以先进操纵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机动能力和多用途性能。
特别地,由于飞艇与飞机相比飞行速度较低,起降场地简单,不需要长距离跑道,与直升机相比,载重量大,定点时燃油消耗率极小。
因此飞艇凭借留空时间长、载重量大且耗能少的优势,在战略投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我国国情,建设一支规模适度、形式多样的战略投送力量,可以有效地补充地面运力不足和满足一些时间紧、任务急的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进而实施战时大纵深、大规模的兵力投送以及艰巨的后勤支援保障。
依托飞艇,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军事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
我们首先对飞艇的升力与力矩进行建模分析。
如图:飞艇的升力(或称动升力)是指气流作用在飞艇表面(包括艇身和尾翼)的力在垂直于来流方向上的分量。
飞艇的升力主要有两种来源,一个是艇身带攻角飞行时产生的升力(由飞艇上下表面压力差引起),另一个是飞艇尾翼产生的升力。
飞艇的升力与飞艇受到的浮力相比小得多,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平衡称量重量,飞艇姿态控制等。
《飞艇惯性导航系统加速度计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艇作为空中交通工具的代表之一,其导航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其中,惯性导航系统因其高精度、自主性强等优点,在飞艇导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加速度计作为惯性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应用范围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飞艇惯性导航系统中加速度计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二、飞艇惯性导航系统概述飞艇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和哥氏效应的自主导航系统,主要由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组成。
其中,加速度计是测量飞艇在空间中的加速度变化的重要设备,为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三、飞艇惯性导航系统中加速度计的应用现状1. 军用飞艇领域在军用飞艇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因其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军用飞艇。
其中,高精度的加速度计为军用飞艇提供了精确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确保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2. 民用飞艇领域在民用飞艇领域,惯性导航系统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航拍摄影、气象探测等领域,飞艇需要精确的导航和定位系统。
加速度计作为惯性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艇提供了精确的姿态和速度信息,保证了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加速度计技术发展及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加速度计的精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为飞艇惯性导航系统提供了更好的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例如,在高速飞行和强振动环境下,加速度计的精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此外,加速度计的抗干扰能力、抗过载能力等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与突破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度计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加速度计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加速度计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预测能力。
2. 应用拓展与普及随着飞艇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系留气球和飞艇的发展概况系留气球和飞艇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主要用于观察战场和战区军队的配备和运动情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系留气球用于大炮炮弹弹着点的观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战场观测和炮弹弹着点的校正观测外,还用于城市的防空,拦截低空突防的轰炸机,起到保卫城市、舰船和军事目标的作用。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适合越南南方丛林地带的特点,在系留气球上装备无线电调频装置,作为指挥所与前沿部队的无线电转发台,当时使用了一种体积为150m3 的三尾翼气球和一种体积170m3 的十字尾翼的气球, 升空300m, 可在35km范围内传输无线电信号,还用于监测对方军队的行动和通讯信号。
近20年来,国外研制和开发的大型、重载的充氦气球和飞艇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这主要是系留气球和飞艇具有留空时间长,载重量大,预警功能强等优势刺激了诸方面,特别是军方的注意而获得长足的进展。
在充氦气球和飞艇研制开发方面,美国投入费用在10亿美元以上,为各国之首。
而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家也都成功地研制和开发出一系列系留充氦气球和飞艇。
3. 1 美国早期,美国固特异公司为美国海军制造了一艘增压充氦飞艇———ZPG23W,之后又研制出改进型飞艇。
飞艇长123m,容积42万m3 ,配置两台轮轴发动机,最大时速19km。
固特异公司还制造了艇名为“European”的充氦飞艇,已制出300只,其中244只供美国海军和陆军使用,另外56只为商用飞艇。
这种飞艇长58. 5m,高18m,宽15m,配置两台210 马力的发动机,时速80km。
2003年,美国雷神公司为美国陆军制造一艘名为快速飞行器(RA ID)的侦察飞艇,留空时间长达30天。
2004年,美国军方开始研制“Skycat”充氦飞艇,其为超大型充氦飞艇,其容积在110万m3 ,飞艇的载重量1000 t。
这种重型飞艇可以在一个航程( 2天)内从美国本土向欧洲运送两个摩托化步兵营(包括全部人员和作战装备) ,而10 艘这样的飞艇则可以在一个航程内将美第82空降师运送至欧洲。
现代空中飞艇:由“老古董”,变成了科技新宠?作者:飞流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3年第09期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性能先进的飞机,在占领天空的同时,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似乎忘记了在飞机诞生之前,曾经称霸天空的飞艇。
最近,由美国出资5.17亿美元建造的新一代巨型无人飞艇,成功地完成试飞,并在测试中实现了所有预定的目标。
那么,现代军用飞艇和老式飞艇有什么不同?在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老掉牙”的装备还有用武之地吗?2012年8月8日,一个足球场般大的胖家伙,从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升空,成功完成了首飞,它就是美国最新试飞的“长航时多情报”巨型无人飞艇。
这个大家伙长100米,可装载7吨重的货物,以每小时约48公里的速度飞行,可装备摄像机、雷达、电子窃听器、无线数据链,在约6700米的高空盘旋3个星期,为地面的情报分析员提供海量数据。
目前这样的监视任务,主要由无人机和卫星来完成,代价高昂,据介绍,这种飞艇每月的运行费在2.5万美元以下,每小时仅50美元,而一般无人机每小时的运行费用为5000美元,“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更是高达每小时2.5万美元阿富汗战场的宠儿——飞艇飞艇虽然是一种古老的飞行器,采用的是古老的科学原理,但是在现代条件下,它的潜力被重新认识,所以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兴起飞艇热,比如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有高技术不用,但是一定要把飞艇这种低技术装备武装起来。
飞艇适合在防空能力薄弱的区域执行任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美国就有9艘军用飞艇在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
因为像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地方并没有真正的防空武器可以对这种飞艇构成威胁,所以飞艇在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或者是对方没有很强的防空能力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就变得很强大。
其实,各国看重价廉物美的飞艇,并非一时兴起,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高技术装备虽然光彩夺目,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阿富汗战场上,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复杂的作战对象,美国先进的卫星侦察系统和无人机侦察平台,显得力不从心,悍马怕马车,精确炸弹制服不了路边炸弹,因此这种既能长时间对控制区域实施监控,又能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准确情报的空中平台,无疑符合战场的现实需要。
飞艇技术概论飞艇啊,那可像是天空中的大胖鱼。
你看它那庞大又有点圆滚滚的身躯,慢悠悠地在天空游弋,就像鲸鱼在海里晃荡一样自在。
这飞艇的构造其实挺神奇的。
它的气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气球,不过这个气球可不像咱们平常玩的小气球那么脆弱。
它就像一个坚强的护盾,把飞艇整个给撑起来,带着它往天上冲。
而且这个气囊的材料啊,感觉就像是超级英雄的战衣,又轻便又坚韧,能经受住高空中的各种考验。
飞艇的动力系统呢,就像是它的小脚丫。
虽然飞艇飞起来慢悠悠的,但这动力系统也不容小觑。
它就像一只小蚂蚁在努力推动一个大面包,虽然力量看起来不大,但是能稳稳地带着飞艇前行,让它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天空溜达。
说到飞艇的操控,那可太有趣了。
操作人员就像是在指挥一个巨大的空中木偶。
拉一下这个杆,飞艇就向左歪一歪脑袋;转一下那个盘,飞艇就像个听话的大狗狗,朝着指定的方向前进。
从外观上看,飞艇有时候还像个巨大的棉花糖飘在天上。
那白色的或者彩色的艇身,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梦幻中的城堡漂浮着。
如果下面的人不知道那是飞艇,估计还以为是神仙的住所掉下来一块,在天上晃悠呢。
飞艇在历史上也有过不少光辉时刻。
它就像一个老牌的明星,虽然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火了,但是曾经可是舞台上的焦点。
以前飞艇到处飞来飞去的时候,就像一个忙碌的邮差,在天空中传递着各种信息,只不过这个邮差块头超级大。
不过呢,飞艇也有它的小脾气。
比如说遇到大风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大汉,摇摇晃晃,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这时候在飞艇里的人就像是在坐过山车,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飞艇在现代社会也有它独特的用途。
它就像一个空中的间谍,不过是善良的那种。
可以用来进行气象监测,在高空中悄悄地收集数据,就像一个小侦探在寻找天空的秘密。
在军事方面,飞艇又像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瞭望塔。
它能静静地飘在天上,观察周围的动静,就像一个巨人在俯瞰着大地,让敌人的一举一动都无所遁形。
总的来说,飞艇技术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宝藏。
虽然它看起来有点古老,有点憨态可掬,但却有着无尽的潜力,就像一个低调的高手,说不定哪一天又会以一种超级酷炫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呢。
飞艇在民用领域及军用领域的应用分析飞艇是一种依靠动力推进系统产生的推力来克服空气阻力,依靠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空中机动及自动巡航的飞行器,与其他航空飞行器相比,飞艇具有留空时间长、载重量大、污染小、使用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21世纪,节约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资料显示,用飞艇运送一吨货物的费用要比飞机少68%,比直升飞机少94%,比火车少50%,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多水,若修建铁路机场等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使用飞艇却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飞艇提出可能的使用模式。
2 飞艇的民用领域用途2.1 应急救援在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中,往往会出现受灾面积较大、通信中断、道路损坏严重车辆难以抵达受灾地点、地面手段难以及时获得灾害现场信息等情况。
此时,飞艇可以在遥感遥测与指挥、应急运输、应急通信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2.1.1 遥感遥测与指挥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中,受灾地区往往会长时间处于多云、烟雾笼罩等环境中,再加上受灾区道路损坏,救援指挥中心无法第一时间获得灾区现场的详细信息。
利用飞艇搭载红外光电吊舱和相应的遥感设备后,在受灾地区进行低速巡航,对受灾地区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同时即时将监控信息传送给地面指挥部,为地面指挥部进行应急救援调度提供参考。
2.1.2 应急运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
当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地面道路受阻,铁路、公路这种常用的运输方式很难快速到达灾区,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航空运输进行紧急救援,然而大型运输机只能将大量的物资运输到灾区附近,很难直接抵达灾区,需要直升机将物资运输到受灾人们手中。
目前国内专业的救援直升机也仅仅只有几十架,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救援需求,同时直升机对装载、着陆点要求很高,很难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
飞艇的资料一、引言飞艇是一种依靠气囊内注入轻气体来提供浮力的飞行器。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热气球和飞机,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并具有独特的悬停和垂直起降能力。
本文将介绍飞艇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种类及应用领域等相关资料。
二、发展历程1.早期热气飞艇早在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研究热气飞艇的原理和设计。
1783年,蒙哥尔费尔兄弟成功地制造出首个可搭载乘客的飞行器,并成功进行了试飞。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飞艇的诞生和发展。
2.刚性飞艇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改进,飞艇逐渐从热气飞艇发展为更为稳定和灵活的刚性飞艇。
刚性飞艇具有坚固的骨架结构和更为先进的推进系统,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3.现代气囊材料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飞艇开始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来制造气囊,进一步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高度。
常见的材料包括高密度尼龙和聚酯薄膜等。
三、工作原理1.浮力原理飞艇通过向气囊内注入轻气体,使得气囊内气体的平均密度小于周围的空气密度,从而产生上升的浮力。
气囊内的气体可以是氢气或者是轻质天然气等。
2.推进系统飞艇通过推进系统产生推力,使得飞艇能够向前飞行。
常见的推进系统有螺旋桨、涡轮和喷气发动机等。
3.操纵系统飞艇的操纵系统包括舵和操纵面板等,通过调整操纵系统可以改变飞艇的飞行方向、高度和姿态等。
四、种类目前,飞艇主要有两种常见类型:刚性飞艇和非刚性飞艇。
1.刚性飞艇刚性飞艇采用刚性骨架结构作为支撑,使得飞艇在飞行过程中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形状。
刚性飞艇的优点是结构坚固,能够携带更多的载荷和设备,常用于运输、观光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2.非刚性飞艇非刚性飞艇(也称为软式飞艇)没有刚性骨架结构,其形状主要依靠气囊内部压力和外部气流的调控。
非刚性飞艇具有较好的悬停和起降能力,适用于军事侦察、气象观测和通信传输等领域。
五、应用领域飞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军事用途飞艇在军事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侦查、监测和通信传输等方面。
“天空舰队”的归来——美国研制中的几种军用飞艇自从1911 年飞艇首次运用于军事行动后,战场上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军用飞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号称“天空战舰”的飞艇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总共建造了460 多艘飞艇,一支支“天空舰队”在战火的硝烟中渐渐壮大。
正当飞艇欲大展宏图的时候,1937 年 5 月 6 日的德国“兴登堡”飞艇的坠毁彻底终结了人类航空史上的飞艇时代,飞机开始全面占据人类航空舞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机频繁发生,对于飞艇的需求重新浮上水面。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也从客观上促使了飞艇的再度“出山”。
美国军方长期以来重视军用飞艇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美国军用飞艇的研制计划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根据美国军方最近曝光的几种军用飞艇研制项目,我们发现新一代“天空舰队”的归来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空中大力士美国高精尖武器发展方面的领头羊——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 2004 年 4 月 26 日在阿灵顿召集美国各大军事工业企业代表举行会议,专门讨论该局经过数年前期论证的“海象”(Walrus)重型飞艇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会上,DARPA 向各位代表发布了“海象”计划征询书草案,提出了一些“海象”重型飞艇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它们包括如何便捷的进行飞艇装载和卸载操作、如何使飞艇表面的飞行阻力降至最低、如何在强风环境下保证飞艇的安全操控等。
此次会议同时也是一个针对各大军事制造厂商的通气会,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美国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运输飞艇大队。
按照计划,DARPA 将在今年的第 3 个季度发出“海象”重型飞艇正式方案设计征询书。
“海象”重型飞艇实际上是一种软式飞艇与飞机的“混合”式飞行器,主要由充满氦气的流线型艇体、推进系统、稳定操纵舵面和飞行吊舱等部分组成,具备运送一个完整的作战单位(包括人员和装备)从驻防区到战区的能力。
飞艇两期计划飞艇两期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两个阶段的飞艇建造和测试工作。
飞艇作为一种新型的空中交通工具,具有载重能力大、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军事、科研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将对飞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飞艇两期计划的第一阶段是飞艇设计和制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飞艇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动力系统配置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飞艇的生产计划、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确保飞艇的制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达到设计要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确保飞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飞艇两期计划的第二阶段是飞艇测试和验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制造完成的飞艇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包括飞行性能测试、载重能力测试、飞行稳定性测试等。
同时,还需要对飞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确保飞艇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各项任务。
在这个阶段,需要各种测试设备和场地,以及专业的测试团队,来完成对飞艇性能的全面验证。
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需要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在飞艇设计和制造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飞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在飞艇测试和验证阶段,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完成对飞艇性能的全面验证。
因此,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总的来说,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对飞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可以推动飞艇技术的进步,提高飞艇的性能和可靠性,为飞艇在军事、科研和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飞艇两期计划的实施,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各种支持和保障,以推动飞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