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9.82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B.露似真珠月似弓C.梅雪争春未肯降D.横看成岭侧成峰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C.快要告知。
(2)却看妻子愁何在()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龄。
B.青年时代。
C.指春天。
2.判断题(1)“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中“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三万里河东入海”,此句中的“河”指淮河。
()(4)“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五千仞”是实指,形容山高。
()(5)“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这首诗中的“,”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这首诗中的“,”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4.默写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再现1.【做经典古诗的朗诵者】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读准字音。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昼.夜(zhòu)B. 供.耕织(gòng)C. 寒漪(yī)D. 水满陂.(pí)(2)读好节奏。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童孙/未解/供耕织。
B.彩丝/穿取/当银钲。
C. 昼出/耘田/夜绩麻。
D. 草满/池塘/水/满陂。
(3)读出感情。
下面的诗句要用什么样的感觉来朗读? 把选项填入后面的括号里。
A. 悠闲B. 天真C. 得意D. 懊恼①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 )③忽作玻璃碎地声——( )④短笛无腔信口吹——( )(4)为更好地表达出古诗的情感,请给《村晚》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①小提琴曲《田园》(悲伤、深沉) ②二胡曲《田园春色》(欢快、活泼)③钢琴曲《田园奏鸣曲》(温和、平实) ④笛子曲《牧笛》(清新、明快)★我选择,理由是:2【修经典古诗的体验者】理解古诗内容,体验宋代儿童的生活。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绩麻..(把麻搓成线) B. 稚子..(幼小的孩子)C. 无腔.(曲调)D. 信.口(相信)(2)品读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想象画面,完成练习。
①诗句中,“”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衔”字写出了的情景。
②诗句中,“草满池塘”与“山衔落日”结构相同、对仗工整。
下面与这两个短语构成方式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昼出耘田B. 金盆脱冰C. 鸟鸣深山D. 人比花娇(3)本课的三首诗都描写了儿童的活动。
请梳理古诗内容,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3【做经典古诗的传承者】做一回传承者,补全古诗并完成练习,把这首诗讲给大家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火,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花盆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_________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_________摩”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_________泪尽、胡尘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_________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__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__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__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3.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参考答案:一、1.(zhòu) 2.(zhēng) 3.(bēi)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yún tián()sāng yīn() zhìzǐ()二、把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2. ,彩丝穿取当银钲。
3.牧童归去横牛背, 。
三、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①解决。
②理解,懂得。
2.稚子..金盆脱晓冰( )①稚嫩的孩子。
②幼小的孩子。
3.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随口。
②书信的封口。
四、看图写诗句。
五、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
(1)陂:(2)漪:(3)腔:(4)信口:3.翻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古诗三首一、白昼耘田桑阴稚子二、1.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3.短笛无腔信口吹三、1.② 2.② 3.①四、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1.宋雷震 2.(1)池岸。
(2)水中的波纹。
(3)曲调。
(4)随口。
3.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4.诗人描写了一幅农村的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附加题:专项练习一、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又密又多。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一个拟人句,用上“小草”“太阳”这两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足球场很小。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是最美的,它触动人心,令人激昂、欢乐、忧伤、深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1.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供.认 gōng( ) gòng( )涟漪. yī( ) qí(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gēng yún sāng yè()()()三、选字组词。
[准稚维]( )嫩 ( )护 ( )备[晓浇饶]富( ) 知( ) ( )花四、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A.解除,消除B.分开C.理解,懂得2.忽.作玻璃碎地声A.忽然,突然B.不重视,不注意3.短笛无腔信.口吹A.可靠,确实B.随便C.信息4.也傍.桑阴学种瓜。
A.靠近B.临近C.依附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
2.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3.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六、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一个“”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的赞扬。
3.描写儿童的古诗句很多,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飞入菜花无处寻。
蓬头稚子学垂纶,。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的场面和的美好。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诗人,其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全诗共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村晚》一诗的作者是代的雷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的诗,通过一幅牧童晚归图,抒发了诗人对的喜爱和之情。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将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耘田:。
(2)绩麻:。
(3)阴: 。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共1小题)1.下列关于“怎样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如读到“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要容易得多”一句时,可以把自己当成句中的孩子,感受捉知了的乐趣。
B.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如“几千年来……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是外祖父对“我”的教育,朗读时要读得铿锵有力、语重心长,读出外祖父对后辈的期望。
C.抓住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关键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这句话直接写出了舒适、悠然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D.通过具体的描述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如《祖父的园子》中,从描写蜜蜂、蝴蝶、黄瓜等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的自由开心,感受到作者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二.填空题(共7小题)2.默写《稚子弄冰》,并回答问题。
稚子弄冰,。
,。
(1)这首诗写的是季,从“”中可以看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4.看拼音写汉字。
zhòu yègēng yún tígōngyòu zhìlián yīsāng shùchén xiǎo duǎn dí5.写出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6.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祖父的园子里,yīng táo树不大结果子,太阳下榆树的叶子闪烁得像沙滩上的蚌壳,húdié随意地飞,鸟儿自由地guàng。
1 古诗三首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铮()磬()漪()陂()腔()衔()浸()二、读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zhī zhǒng guā jīn pén()()()()bō lí duǎn dí mù tóng chí táng()()()()三、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昼出耕田..()()..夜绩麻3.稚子..金盆脱晓冰()4.草满池塘水满陂.()5.山衔落日浸寒漪..()四、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七、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yún zhēng qìng yī bēi qiāng xián jìn二、白昼耕耘种瓜金盆玻璃短笛牧童池塘三、1.在田间锄草把麻搓成线或绳2.幼小的孩子3.池塘4.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四、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古诗三首基础练习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解释“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三、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2、孤舟蓑笠翁,独犯钓寒江雪。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领家鞭笋过墙来。
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膏()频()晌()畦()笋()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
五、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
1、泥融飞(),沙暖睡()。
2、()()(),曲项向天歌。
3、()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5、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7、留连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8、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参考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指春夏秋冬。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
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夏)2、孤舟蓑笠翁,独犯钓寒江雪。
(冬)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四、1、膏(ɡāo)频(pín)晌(xiǎnɡ)畦(wā)笋(sǔn)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春雨、鲜花、绿草和竹笋等。
1 古诗三首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铮()磬()漪()陂()腔()衔()浸()二、读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zhī zhǒng guā jīn pén()()()()bō lí duǎn dí mù tóng chí táng()()()()三、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昼出耕田..()()..夜绩麻3.稚子..金盆脱晓冰()4.草满池塘水满陂.()5.山衔落日浸寒漪..()四、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
2.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七、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yún zhēng qìng yī bēi qiāng xián jìn二、白昼耕耘种瓜金盆玻璃短笛牧童池塘三、1.在田间锄草把麻搓成线或绳2.幼小的孩子3.池塘4.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四、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区。
寒漪(A.yīB.qí)耘田(A.yún B.gēng)稚子(A.zìB.zhì)供耕织(A.gòng B.gōng)填空读拼音,写词语。
chūn xiǎo gēng yúnsāng yèbái zhòu单选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1) 童孙未解供耕织A.提供B.从事(2) 也傍桑阴学种瓜A.靠近B.傍晚(3) 稚子金盆脱晓冰A.幼稚的儿子B.幼小的孩子(4) 短笛无腔信口吹A.随口B.口信判断判断对错,对的填“T”,错的填“F”(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兴”读“xìng”,该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劳动场景。
(2) 《稚子弄冰》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描写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3) “忽作玻璃碎地声”中的“玻璃”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
填空农家繁忙景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 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的画面。
(2) “村庄儿女”从事的劳动有、,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农家人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填空孩童勤劳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 诗句中的“、、”等词语表现出了乡村儿童的勤劳可爱。
(2) 对儿童学种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
B.表现了农村儿童的生活情趣。
C.表现了农村生活太过辛苦。
D.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3) 结合如图,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填空稚子弄冰的过程(看图选一选)A.穿彩丝B.敲晓冰C.碎晓冰D.脱晓冰连线稚子弄冰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爱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